统计学模拟题标准答案

统计学模拟题标准答案
统计学模拟题标准答案

统计学模拟题标准答案

————————————————————————————————作者:————————————————————————————————日期:

《卫生统计学》模拟试题(A)

一、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计70分)

1. 列举五个描述数值变量离散趋势的指标及其各自的适用条件。

答:极差:描述数据分布的范围,极差越大,说明数据分布较分散。用于初步了解数据的特征,适应于样本量接近的同类资料相比较;四分位数间距:是从小到大排列后中间一段数据所在的范围,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连续型变量;方差:可用于不同样本含量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比较;标准差:同方差;变异系数:标准差与算术均数之比,常用于比较度量衡单位不同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和比较均数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

2. 说明统计学检验中的P与α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在于,α为事先规定的检验水准,也是犯Ⅰ型错误的概率大小;P指从H规定的总体随机抽得等于及大于(等于及小于)现有样本获得的检验统计量0

值的概率,是获得的事后概率。联系是,将P与α大小进行比较而得出统计结论。

3. 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哪些?其中哪一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小?

答:调查设计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抽样误差最小的是分层抽样。

4. 标准化法的目的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当比较的两组或多组率时,其内部构成不同时,标准化的目的就是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调整,使之具有可比性。

5. 何谓方差分析?其应用条件是什么?列出几种主要的设计类型?

答: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资料的设计类型,即变量的不同来源将全部的观察值总的离均差平方和及自由度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除随机误差外,其余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个因素的作用(或某几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加以解释,通过比较不同变异来源的均方,借助F分布作出统计推断,从而了解该因素对观测指标有无影响。

6. 对同一组资料的两变量回归分析,如果算出的b有统计学意义,那么两变量的r也有统计学意义,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正确,同一资料的b和r的假设检验是等价的,b有统计学意义,那么r也有统计学意义。

7. 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参数统计与非参数统计的主要区别是:(1)资料要求不一样,参数统计要求样本来自总体分布已知,非参数统计对资料分布无特殊要求。(2)参数统计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非参数统计不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

8. 何谓抽样误差?用什么指标反映抽样误差?

答:由于个体变异产生的,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均数的标准误反映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也反映了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的差异,说明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

9. 在“用孕雌素制剂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肥大”研究中,用药物治疗12例良性肥大,有7例改善;对照组有12例,仅3例改善。经检验高度显著(P =0.005)。故可以认为用孕雌素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肥大有效。请对此结论作出评价。

答:由于例数小于40,所以应该用确切概率法。

10. 什么是截尾值?包括哪几种情况?答:由于失访、改变防治方案、研究工作结束时事件尚未发生等情况,使得部分病人不能随访到底,称之为截尾。从起点至截尾点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截尾值。

二、计算分析题(共计30分)

1. 用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为尿铅阳性的患者120名。湿式热消化法检出的阳性率为60%。硝酸-高锰酸钾冷消化法检出的阳性率为50%,两法同时检出的阳性率为35%。问:

(1) 该资料属于何种类型的资料?研究属于何种设计方案?(2分) (2) 列出数据整理后的表格。(3分)

(3) 两种方法检出的结果是否有差别?(写出具体的分析步骤,可不计算出最终

的结果)(10分)

1、答:

(1)该资料为计数资料,配对设计类型。 (2)资料整理为下面的四格表:

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

硝酸-高锰酸钾冷消化法

湿式热消化法 合计 + - + 42 18 60 - 30 30 60 合计

72

48

120

(3)用配对设计四格表2

χ检验

0H :两种方法的结果无差别 1H :两种方法的结果有差别 0.05α=

2

2

()(1830)21830

3,1b c b c

χυ--++==

==

查2

χ界值表,20.05 3.84χ=,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方法的结果

有差异。

2. 比较两种药物对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资料如下: 红斑狼疮的疗效

结果 例数 A 药 B 药 痊愈 41 54 显效 36 36 进步 23 18 无效

5

6

合计 105 114

试问:

(1) 该资料属何种类型?(1分) (2) 该资料属何种设计?(2分)

(3) 两药的治疗效果有无差别?(写出具体的分析计算步骤,可不计算出

最终的结果)(12分)

2、答:

(1)该资料的变量属等级资料类型。 (2)该资料的设计属于成组设计类型。

(3)要比较药物的疗效有无差别,由于是单向有序的资料,可以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0H :两种药物的疗效无差别

1H :两种药物的疗效有差别 0.05α=

编秩:

两种药物的疗效比较

结果 例数 合计 秩次 范围 平均 秩次 秩和

A 组

B 组 A 组 B 组 痊愈 41 54 95 1~95 48 1968 2592 显效 36 36 72 95~167 131 **** **** 进步 23 18 41 168~208 188 **** **** 无效 5 6 11 209~219

214 1070 1284 合计

105

114

219

12078

11976

计算检验统计量

检验统计量T =12078,这里需要用u 检验。

12

/)1(5

.02/)1(211+-+-=

N n n N n T u

相同的秩次太多,还要进行校正。

确定P 值和得出推断结论

查u 界值表,若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种药物的疗效不同;若P >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药物疗效不同。

《卫生统计学》模拟试题(B )

一、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 简述描述定量变量的集中趋势的几种指标。 答案:

平均数 表示方法

计算方法

意义 适用条件 均数

μ,X

X fX X n f =

=∑∑∑

平均数量水平

单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 几何均数

G

11lg lg lg lg X

f X G n

f --????== ? ? ? ??

??

?∑∑∑

平均增减倍数

等比资料;对数正态分布

中位数 M

12n M X +??

?

??

= (n 为奇数时)

12

212n n M X X ??+ ????

?=+ ?

??? (n 为偶数时) 位次居中的观

察值水平 偏态分布;分布不明;分布末端有不确定值

2. 请说明 1.96X S ±与 1.96X X S ±的区别

答案: 1.96X S ±表示的是呈正态分布的变量的95%双侧参考值范围,即正常人群中95%的

人该指标的取值范围。但是当原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则不应用正态分布法估计参考值范围,而应用百分位数法;

1.96X

X S ±表示的是总体均数的95%双侧可信区间,即该可信区间有95%的可能性

包括了真实的总体均数。并且,无论原变量服不服从正态分布,只要样本含量足够,则根据大数定理都是成立的。

3. 简述bX a Y +=∧

与bx a y +=的区别?

答案:回归直线bX a Y +=∧

是统计学上用来描述某变量随另一变量变化而变化依存关系

的线形方程,其中

?Y 是指X 取某特定值时,总体均数

?/Y X μ的一个估计值,所以

?Y

与X 不是

一一对应的关系,是条件均数的关系。而bx a y +=是线形函数,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4.有人认为“凡是均数间的比较,都需进行假设检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

什么?

答案: 如果资料收集采用的是抽样调查获得的样本数据,那么必须利用样本信息,通过假设检验的方法来推断两个样本所代表的总体间是否存在差别;但如果资料收集采用的是普查,那得到的就是研究总体的数据,此时就无需进行假设检验,而直接将总体参数进行比较即可。

5.某医师对某试验所得的两组计量资料作秩和检验,其有关数据为n 1=12, T 1=68;n 2=10,T 2=78;则T 为多少?相应的P 值为多少? 答案:(据n 1、n 2 查两样本秩和检验的T 界值表得T 0.05=84-146, T 0.01 =76-154)。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若两组例数不等,应以样本例数较小者对应的秩和为统计

量T 。本例中2

1n n

<,所以取278T T ==。 查T 界值表,若T 值在界值范围内,其P 值大于相应的概率,若T 值等于界值或在界

值范围外,其P 值等于或小于相应的概率。所以0.010.05P <<。

6.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分解中

误差

处理总=MS MS MS +成立吗?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方差分析的变异分解是对总变异进行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将总变异分

解为组间变异和误差变异两部分,即SS SS

SS

组间误差=+,而MS 总、MS

组间、MS 误差分别为总均方、组间均方和误差均方,其之间并无上述的数学表达关系式。

7.某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结果经t 检验得P < 0.05,按α=0.05水准拒绝H 0。但某医生怀疑检验效能是否足够大,你认为这种怀疑对吗?简述其理由。

答案:不正确。

检验效能(1-β)是与Ⅱ型错误相联系,其统计学意义是若总体间确有差别,按现有的α水准能检出其差别的能力。即是在不拒绝0

H 的情况下才考虑检验效能是否足够的问题,本

例中已经拒绝

H ,已经检验出总体有差别,说明检验效能已经足够。

8.某研究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检测了某电子管工厂工人(汞接触组)的血汞浓度和普通人群(非接触组)的血汞浓度,得到以下结果:

表1 两组血汞结果的对比

组别 汞接触组 非接触组 n (例)

41 41 血汞范围(ug/100ml) 1.8~8.2 0.3~2.2 中位数(ug/100ml) 3.8 0.47 95%上限(ug/100ml)

7.39 1.79

经成组设计两样本t 检验得t =13.254,由t 0.01,80=2.639,P <0.01,表明两组血汞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分析正确吗?请从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两方面来说明并给出理由。

答案: 统计描述部分:根据常识,由于血汞不服从正态分布,多呈正偏态分布,因此应该

使用中位数描述其集中趋势,用百分位数法来描述其95%频数范围,且血汞只有单侧上限,因此求解95%上限是正确的。

统计推断部分:t 检验的适用条件必须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而血汞呈偏态分布,因此采用t 检验是错误的,应该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Wilcoxon 检验,或者对血汞对数值作成组设计两样本t 检验。

9.经调查得甲、乙两个城市女性的肺癌粗死亡率分别为45.6/10万和44.2/10万, 按年龄构成标化后,两城市的肺癌标化率均为44.8/10万,请解释此现象及其原因。

答案: 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甲乙两城市的年龄构成不同。

甲城市的肺癌粗死亡率经年龄标化后降低,而乙城市的肺癌粗死亡率经年龄标化后升高,说明甲城市的年龄构成较乙城市年轻,即甲城市年轻人比重大,而乙城市老年人比重大。

10.为比较乳腺癌的A 、B 两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并随访,得到 A 方案的平均生存时间和标准差分别为86.67月、19.51月,B 方案的平均生存时间和标准差分别为92.69月、20.75月,经t 检验得2517.0,1577.1=-=P t ,可以认为两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无差异。该统计分析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

生存资料的特点是生存时间分布比较复杂,呈非正态分布,因此不应该用平均生存时间来描述其集中趋势,而应采用中位生存时间。且不能用t 检验对两种方案乳腺癌病人的生存

过程进行比较,应采用生存分析对病人的生存时间进行比较。

二、 计算分析题(共30分)

1. 已知110名7岁男童身高cm S cm X 7

2.4,95.121==,现欲估计该地身高界于112.70cm 到129.70cm 范围内的7岁男童比例及110名7岁男童中身高界于112.70~129.70cm 范围的人数(写出具体的分析步骤,可不计算出最终的结果)(15分)

答案:先作标准化变换。本题虽不知σμ,的确切值,但由于110例是一个大样本,故可用样本均数和样本标准差作为σμ,的估计,故:

1112.70121.95

1.96

4.72u -=

=- 2129.70121.951.64

4.72u -==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

1()( 1.96)0.025u φφ=-=,2()(1.64)0.95u φφ=-=

21()()0.950.02592.5%u u φφ-=-=

故估计该地身高界于112.70~129.70cm 范围内的7岁男童比例为92.5%;估计110名7岁男童中有11092.5%102?=名男童的身高界于112.70cm 到129.70cm 范围内。

2. 用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为血铬阳性的患者300名。用FIA-化学发光法检出的

阳性率为56%。用电热原子吸收法检出的阳性率为48%,两法同时检出的阳性率为30%。试问:

(1) 列出数据整理后的表格。(3分)

(2) 该资料属于何种类型的资料?(1分) (3) 该研究属于何种设计方案?(1分)

(4) 两种方法检出的结果是否有差别?(10分)

(写出具体的分析计算步骤,可不计算出最终的结果) 答案 解:(1)数据整理成如下表所示的配对设计四格表形式:

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比较

电热原子吸收法

FIA-化学发光法 合计 + - + 90 54 144 -

78

78 156 合计 168

132

300

(2)该资料是两分类的分类变量; (3)实验设计类型为配对设计;

(4)采用配对设计四格表的2χ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有无差异。

H 0:两法总体阳性检出率无差别,即B=C , H 1:两法总体阳性检出率不同,即B ≠C ; α=0.05。

由于b+c=54+78=132≥40,因此不需做连续性校正:

()2

22

5478() 4.3636,1

5478b c b c χν--====++

查2

χ界值得P<0.005,按α=0.05水准拒绝H 0,接受H 1,故可认为两法的阳性检出率不

同。参照所得结果,说明电热原子吸收法阳性检出率较高。

《卫生统计学》模拟试题(C )

一、 填空题(22分)

1.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为①_设计,②_收集资料、,③_整理资料__④分析资料__。这四个步骤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但其中_设计是最关键的一步。

2.某检验师测得159名正常钢铁工人的血红蛋白平均值为2.325mmol/L ,标准差

为0.0775mmol/L 。同时测定了这些工人的红细胞数,得其平均值为L /102.512

?,标准差为L /1012.012

?。欲比较两检验结果的变异度,宜用变异系数 3.在t 检验中,若要同时缩小α和β,唯一的办法是增大样本含量。 4.常用的相对数有率,构成比、比。

5.Poisson 分布是指当_ n 较大,π较小时,作为二项分布的特例。

6.作行?列表χ2检验时,对理论数太小有三种方法:①_合并,②_删除③增加样本量_。

7.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属于_非参数统计方法,该法的主要缺点是_对于可以用参数统计的资料统计效能较低。

8.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9.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中,b =1.84(P <0.05),这里b 的含义为_X 每改变一个单

位, y 平均改变1.84个单位_,而r =0.9(P <0.05),这里r 2

的含义为在总变异中,回归可以解释的比例为81%。

二、是非判断并改错(30分)

1. 在比较同性别、同年龄儿童的体重和肺活量变异度何者为大时,应采用标准差。

答案:不正确。因为对于度量衡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或多组计量资料变异程度大小的比较不宜用标准差,而应用变异系数。

2. 某资料假设检验的结果为P <0.05,按α=0.05水准拒绝H 0, 接受H 1,但怀疑其检验效能可能不够大。

答案:不正确。因为该资料假设检验的结果为P <0.05,按α=0.05水准拒绝H 0, 接受H 1,

只可能犯I 型错误,而不可能犯II 型错误。而检验效能1-β是否足够大与犯II 型错误有关,只有当不拒绝H 0,可能犯II 型错误时,才可怀疑检验效能是否足够大。

3. 均数是反映定量资料集中趋势最可靠的指标。

答案:不正确。均数是反映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的可靠指标,在偏态分布资料中均数并不是反映资料的集中趋势的可靠指标。

4. 由于秩和检验不必考虑总体分布特征,因此在作两组定量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时它应为首选的检验方法。

答案: 不正确。因为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当资料符合参数统计条件时,其统计效能高于非参数统计;如果不符合参数统计条件而使用参数统计方法时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5. 对同一组资料,如相关分析算出的r 越大,则回归分析算出的b 也越大。

答案:不正确。r 表示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方向,回归系数b 是反映两变量之间依存变化的数量关系。两者在数量上不成正比的关系。

三、简答题(25分)

1. 描述数值变量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哪些?它们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案:适用条件如下:均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中位数:偏态分布;两端无确切值;分布不明确的资料。几何均数:等比资料;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2.什么是医学参考值范围和可信区间?它们的意义有何不同?

答案:医学参考值范围是指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及生化指标值的范围。可信区间指的是按100(1-α)%估计总体均数所在的范围。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意义在于判断某指标是否正常,可信区间的意义在于计算总体均数所在范围。

3.简述P与α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P与α区别:α是事先人为设定的检验水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其值,一般设置为0.05,P值是按照检验H0成立时计算出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P与α联系:(1)计算出的P值可与预先规定的α值相比较得出统计推断结论。

(2)若P≤α,说明H0是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发生,下统计学结论拒绝H0,接受H1。(3)若P>α,说明H0不是小概率事件,下统计学结论尚不能拒绝H0,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4.对同一资料,又出于同一研究目的,用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所得结果不一致

时,宜以何者为准?

答案:不正确。因为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当资料符合参数统计条件时,其统计效能高于非参数统计;如果不符合参数统计条件而使用参数统计方法时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5. 简述调查研究与实验(试验)研究的主要区别。

答案:调查研究的特点:(1)观察性研究。(2)没有认为施加的干预措施。(3)无随机分配。

实验研究则与之相反。

四、计算分析题

1. 对150名冠心病患者用两种方法检查室壁收缩运动的情况,检测结果如下:

两种方法检查室壁收缩运动情况

甲法测定结果乙法测定结果合计

正常减弱异常正常60 3 2 65

减弱0 42 9 51

异常8 9 17 34

合计68 54 28 150

试问:(1)该资料属何种类型?(1分)

(2)该资料为何种设计?(1分)

(3)两种测定方法结果有无相关?(写出计算分析的步骤,可不计算出具体结果)(10分)

答案:(1)分类资料(2)配对设计

(3)H0:两种方法的结果无相关关系

H1:两种方法的结果有相关关系

=0.05

2

2

(1),(1)(1)

R C

A n R C n n χν=-=--∑

如果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 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方法

有相关关系。

如果 P <0.05按α=0.05水准,拒绝H 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种方法有相关关系。

2.用两种方法治疗胃溃疡患者,A 方法治疗31人,治疗结束后有20人有效,B 方法治疗11人,治疗结束后5人有效。

(1)该资料属何种类型, 何种设计方法?(2分) (2)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有无差别?(9分)

答案:(1)分类资料,随机对照设计(成组设计) (2) 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有效 无效 总计 甲法 20 11 31 乙法

5

6

11 总计 25 17 42

H 0: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相同 H 1: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不同 α=0.05。

因有理论值小于5大于1,同时n 大于40,故需对2

χ值进行校正。

56

.0)5.0(2

2

=--=∑

T

T A χ, )1)(1(--=C R ν=1

查统计界值表,

84.321,05.02=<χχ,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 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不同。

《卫生统计学》模拟试题(A)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答:极差:描述数据分布的范围,极差越大,说明数据分布较分散。用于初步了解数据的特征,适应于样本量接近的同类资料相比较;四分位数间距:是从小到大排列后中间一段数据所在的范围,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连续型变量;方差:可用于不同样本含量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比较;标准差:同方差;变异系数:标准差与算术均数之比,常用于比较度量衡单位不同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和比较均数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

2、答:区别在于,α为事先规定的检验水准,也是犯Ⅰ型错误的概率大小;P指从0H规定的总体随机抽得等于及大于(等于及小于)现有样本获得的检验统计量值的概率,是获得的事后概率。联系是,将P与α大小进行比较而得出统计结论。

3、答:调查设计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抽样误差最小的是分层抽样。

4、答:当比较的两组或多组率时,其内部构成不同时,标准化的目的就是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调整,使之具有可比性。

5、答: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资料的设计类型,即变量的不同来源将全部的观察值总的离均差平方和及自由度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除随机误差外,其余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个因素的作用(或某几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加以解释,通过比较不同变异来源的均方,借助F分布作出统计推断,从而了解该因素对观测指标有无影响。

6、答:正确,同一资料的b和r的假设检验是等价的,b有统计学意义,那么r也有统计学意义。

7、答:参数统计与非参数统计的主要区别是:(1)资料要求不一样,参数统计要求样本来自总体分布已知,非参数统计对资料分布无特殊要求。(2)参数统计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非参数统计不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

8、答:由于个体变异产生的,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均数的标准误反映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也反映了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的差异,说明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

9、答:由于例数小于40,所以应该用确切概率法。

10、答:由于失访、改变防治方案、研究工作结束时事件尚未发生等情况,使得部分病人不能随访到底,称之为截尾。从起点至截尾点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截尾值。

二、计算分析题

1、答:

(1)该资料为计数资料,配对设计类型。

(2)资料整理为下面的四格表:

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

硝酸-高锰酸钾冷消化法

湿式热消化法

合计+ -

+ 42 18 60 - 30 30 60 合计72 48 120

(3)用配对设计四格表

2

χ检验

H:两种方法的结果无差别1

H:两种方法的结果有差别

0.05

α=

22()(1830)2

1830

3,1b c b c

χυ--++=

=

==

查2

χ界值表,20.05 3.84χ=,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方法的结果

有差异。 2、答:

(1)该资料的变量属等级资料类型。 (2)该资料的设计属于成组设计类型。

(3)要比较药物的疗效有无差别,由于是单向有序的资料,可以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0H :两种药物的疗效无差别

1H :两种药物的疗效有差别 0.05α=

编秩:

两种药物的疗效比较

结果 例数 合计 秩次 范围 平均 秩次 秩和

A 组

B 组 A 组 B 组 痊愈 41 54 95 1~95 48 1968 2592 显效 36 36 72 95~167 131 **** **** 进步 23 18 41 168~208 188 **** **** 无效 5 6 11 209~219

214 1070 1284 合计

105

114

219

12078

11976

计算检验统计量

检验统计量T =12078,这里需要用u 检验。

12

/)1(5

.02/)1(211+-+-=

N n n N n T u

相同的秩次太多,还要进行校正。

确定P 值和得出推断结论

查u 界值表,若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种药物的疗效不同;若P >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药物疗效不同。

《卫生统计学》模拟试题(B )参考答案

一、 简答题 1.

平均数 表示方法 计算方法

意义 适用条件 均数

μ,X

X fX X n f ==∑∑∑

平均数量水平

单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

几何均数 G

11lg lg lg lg X

f X G n

f --??

??== ? ? ? ????

?∑∑∑

平均增减倍数 等比资料;对数正态分布

中位数 M

12n M X +??

?

??

= (n 为奇数时)

12

212n n M X X ??+ ????

?=+ ?

??? (n 为偶数时) 位次居中的观

察值水平 偏态分布;分布不明;分布末端有不确定值

2. 1.96X S ±表示的是呈正态分布的变量的95%双侧参考值范围,即正常人群中95%的人该指标的取值范围。但是当原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则不应用正态分布法估计参考值范围,而应用百分位数法;

1.96X

X S ±表示的是总体均数的95%双侧可信区间,即该可信区间有95%的可能性

包括了真实的总体均数。并且,无论原变量服不服从正态分布,只要样本含量足够,则根据大数定理都是成立的。

3. 回归直线bX a Y +=∧

是统计学上用来描述某变量随另一变量变化而变化依存关系的线

形方程,其中

?Y 是指X 取某特定值时,总体均数

?/Y X μ的一个估计值,所以

?Y

与X 不是一一

对应的关系,是条件均数的关系。而bx a y +=是线形函数,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4. 如果资料收集采用的是抽样调查获得的样本数据,那么必须利用样本信息,通过假设检验的方法来推断两个样本所代表的总体间是否存在差别;但如果资料收集采用的是普查,那得到的就是研究总体的数据,此时就无需进行假设检验,而直接将总体参数进行比较即可。

5.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若两组例数不等,应以样本例数较小者对应的秩和为

统计量T 。本例中2

1n n

<,所以取278T T ==。 查T 界值表,若T 值在界值范围内,其P 值大于相应的概率,若T 值等于界值或在界

值范围外,其P 值等于或小于相应的概率。所以0.010.05P <<。 6. 不正确。

方差分析的变异分解是对总变异进行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将总变异分解为组间变异

和误差变异两部分,即SS SS SS 总

组间误差=+,而MS 总、MS

组间、MS 误差分别为总均方、组间均方和误差均方,其之间并无上述的数学表达关系式。 7. 不正确。

检验效能(1-β)是与Ⅱ型错误相联系,其统计学意义是若总体间确有差别,按现有的α

水准能检出其差别的能力。即是在不拒绝

H 的情况下才考虑检验效能是否足够的问题,本

例中已经拒绝0H

,已经检验出总体有差别,说明检验效能已经足够。

8. 统计描述部分:根据常识,由于血汞不服从正态分布,多呈正偏态分布,因此应该使用中位数描述其集中趋势,用百分位数法来描述其95%频数范围,且血汞只有单侧上限,因此求解95%上限是正确的。

统计推断部分:t 检验的适用条件必须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而血汞呈偏态分布,因此采用t 检验是错误的,应该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Wilcoxon 检验,或者对血汞对数值作成组设计两样本t 检验。

9. 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甲乙两城市的年龄构成不同。

甲城市的肺癌粗死亡率经年龄标化后降低,而乙城市的肺癌粗死亡率经年龄标化后升高,说明甲城市的年龄构成较乙城市年轻,即甲城市年轻人比重大,而乙城市老年人比重大。

10. 不正确。

生存资料的特点是生存时间分布比较复杂,呈非正态分布,因此不应该用平均生存时间来描述其集中趋势,而应采用中位生存时间。且不能用t 检验对两种方案乳腺癌病人的生存过程进行比较,应采用生存分析对病人的生存时间进行比较。 二、 计算分析题

1. 解:先作标准化变换。本题虽不知σμ,的确切值,但由于110例是一个大样本,故可用样本均数和样本标准差作为σμ,的估计,故:

1112.70121.95

1.96

4.72u -=

=- 2129.70121.951.64

4.72u -==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

1()( 1.96)0.025u φφ=-=,2()(1.64)0.95u φφ=-=

21()()0.950.02592.5%u u φφ-=-=

故估计该地身高界于112.70~129.70cm 范围内的7岁男童比例为92.5%;估计110名7

岁男童中有11092.5%102?=名男童的身高界于112.70cm 到129.70cm 范围内。

2. 解:(1)数据整理成如下表所示的配对设计四格表形式:

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比较

电热原子吸收法 FIA-化学发光法

合计

+ -

+ 90 54 144 -

78

78 156 合计 168

132

300

(2)该资料是两分类的分类变量; (3)实验设计类型为配对设计;

(4)采用配对设计四格表的2

χ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有无差异。 H 0:两法总体阳性检出率无差别,即B=C , H 1:两法总体阳性检出率不同,即B ≠C ; α=0.05。

由于b+c=54+78=132≥40,因此不需做连续性校正:

()2

22

5478() 4.3636,1

5478b c b c χν--====++

查2

χ界值得P<0.005,按α=0.05水准拒绝H 0,接受H 1,故可认为两法的阳性检出率不

同。参照所得结果,说明电热原子吸收法阳性检出率较高。

《卫生统计学》模拟试题(C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设计 2. 变异系数 3. 增大样本含量 4. 率、构成比、比 5. n 较大,π较小

6. 合并、删除、增加样本量

7. 非参数、对于可以用参数统计的资料统计效能较低 8. 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9. X 每改变一个单位,y 平均改变1.84个单位

在总变异中,回归可以解释的比例为81% 二、 是非判断并改错

1.不正确。因为对于度量衡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或多组计量资料变异程度大小的比较不宜用标准差,而应用变异系数。

2. 不正确。因为该资料假设检验的结果为P <0.05,按α=0.05水准拒绝H 0, 接受H 1,只可能犯I 型错误,而不可能犯II 型错误。而检验效能1-β是否足够大与犯II 型错误有关,只有当不拒绝H 0,可能犯II 型错误时,才可怀疑检验效能是否足够大。

3.不正确。均数是反映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的可靠指标,在偏态分布资料中均数并不是反映资料的集中趋势的可靠指标。

4. 不正确。因为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当资料符合参数统计条件时,其统计效能高于非参数统计;如果不符合参数统计条件而使用参数统计方法时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5.不正确。r 表示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方向,回归系数b 是反映两变量之间依存变化的数量关系。两者在数量上不成正比的关系。 三、 简答题

1. 描述数值变量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均数、中位数和几何均数。

适用条件如下:均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中位数:偏态分布;两端无确切值;分布不明确的资料。几何均数:等比资料;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2. 医学参考值范围是指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及生化指标值的范围。可信区间指的是按100(1-α)%估计总体均数所在的范围。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意义在于判断某指标是否正常,可信区间的意义在于计算总体均数所在范围。 3. P 与α区别:α是事先人为设定的检验水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其值,一般设置为0.05,P 值是按照检验H 0成立时计算出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P 与α联系:(1)计算出的P 值可与预先规定的α值相比较得出统计推断结论。

(2)若P ≤α,说明H 0是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发生,下统计学结论拒绝H 0,接受H 1。(3)若P >α,说明H 0不是小概率事件,下统计学结论尚不能拒绝H 0,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4. 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各有适用条件,究竟取哪种结论,要根据资料是否满足该种检验方法的应用条件进行选择。在符合参数检验的条件时,可接受参数检验的结论,而资料不符合参数检验的条件时,应以非参数检验为佳。以t 检验为例,如总体分布为极度偏态或其他非正态分布,或者两总体方差不齐时,此时宜采用秩和检验的结果。

5.调查研究的特点:(1)观察性研究。(2)没有认为施加的干预措施。(3)无随机分配。 实验研究则与之相反。

四、 计算分析题 1.(1)分类资料 (2)配对设计

(3)H 0:两种方法的结果无相关关系 H 1:两种方法的结果有相关关系 α=0.05

2

2

(1),(1)(1)

R C

A n R C n n χν=-=--∑

如果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 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方法

有相关关系。

如果 P <0.05按α=0.05水准,拒绝H 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种方法有相关关系。

2.(1)分类资料,随机对照设计(成组设计) (2)

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有效 无效 总计 甲法 20 11 31 乙法

5

6

11 总计 25 17 42

H 0: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相同 H 1: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不同 α=0.05。

因有理论值小于5大于1,同时n 大于40,故需对2

χ值进行校正。

56

.0)5.0(2

2=--=∑

T

T A χ, )1)(1(--=C R ν=1

查统计界值表,

84.321,05.02=<χχ,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 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不同。

统计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1)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若正态总体,方差2σ已知,则总体均值μ的区间估计所采用的统计量为( )。 2.利用最小二乘法配合趋势线方 程的条件是:( )。 3.有10位学生, 其中8位男生,2位女生。从中一次 随机抽选4人,则恰巧其中有2位女生的概率为( )。 4.假设检验中的显着性水平越高, 对同一问题( )。 [A] 临界点就越小 [B] 所需样本量就越大 [C] 就越有可能接受H [D] 就越小 5.各实际观测值i y 与回归值?i 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 [A] 回归平方和 [B] 剩余平方和 x x x x [A] ?()0i i y y -=∑ [B] 2 ?()i i y y -∑最 小 [C] 0t =∑ [D] A 且B [A] 4221028()()10 10 C [B] 2228()()10 10 [C] 224 8210/C C C [D]

[C] 总离差平方和 [D] 估计标准误差 6.在对一个4×4列联表进行2χ检验时,2χ 分布的自由度是( )。 7.我国目前的零售价格指数的特 点是( )。 [A] 对所选商品使用的价格是该商品的市价 [B] 对所选商品使用的价格是该商品的议价 [C] 是根据全部零售商品计算而得 [D] 是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形式计算的 8.在回归分析中,F 检验主要是用来进行( )检验。 [A] 回归方程的显着性 [B] 相关系数的显着性 [C] 回归系数的显着性 [D] 估计标准误差的显着性 9.样本方差和总体方差在计算上的区别是( )。 [A] 只有样本方差才使用了全部数据 [B] 样本方差是用数据个数去除离差平方和 [C] 只有总体方差才使用了全部数据 [D] 总体方差是用数据个数去除离差平方和 10.2~(,12)X N μ,则(||36)P x μ-≤=(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研究促销方式对销售量的影响,促销方式共有三个水平,则这种方差分析是( )。 [A] 单因素方差分析 [B] 双因素方差分析 [A] 16 [B] 12 [C] 9 [D] 2 [A] [B] [C] [D]

统计学第四版答案(贾俊平)知识分享

统计学第四版答案(贾 俊平)

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 1、用统计识别作者:对于存在争议的论文,通过统计量推出作者 2、用统计量得到一个重要发现:在不同海域鳗鱼脊椎骨数量变化不大,推断所有各个不同海域内的鳗鱼是由海洋中某公共场所繁殖的 3、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预测 请举出应用统计的几个领域: 1、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应用 2、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④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⑤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你怎么理解统计的研究内容: 1、统计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对象、统计方法和统计规律。 2、统计对象就是统计研究的课题,称谓统计总体。 3、统计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数量分析法、抽样推断法、实验法等。④统计规律就是通过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所揭示的用数量指标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举例说明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变量: 分类变量:表现为不同类别的变量称为分类变量,如“性别”表现为“男”或“女”,“企业所属的行业”表现为“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等,“学生所在的学院”可能是“商学院”、“法学院”等 顺序变量:如果类别有一定的顺序,这样的分类变量称为顺序变量,如考试成绩按等级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分为赞成、中立、反对。这里的“考试成绩等级”、“态度”等就是顺序变量。

数值变量:可以用数字记录其观察结果,这样的变量称为数值变量,如“企业销售额”、“生活费支出”、“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 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的图示方法各有哪些: 1、定性数据的图示: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环形图 2、定量数据的图示: a、分组数据看分布:直方图 b、未分组数据看分布:茎叶图、箱线图、垂线图、误差图 c、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散点图 d、比较多个样本的相似性:雷达图和轮廓图 直方图与条形图有何区别: 1、条形图中的每一个矩形表示一个类别,其宽度没有意义,而直方图的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 2、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3、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定性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定量数据。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数据的水平,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 2、数据的差异,反映各数据的离散程度 3、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说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平均数也称为均值,它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而得到的结果。平均数是度量数据水平的常用统计量,在参数估计以及假设检验中经常用到。

统计学模拟试题答案

注意:正式考试的计算题除与下述题目一样外,还包括指数分析中的双因素分析,认真看课本的例题 四、计算题(共3题,共40分) 1、(10分)甲、乙两单位人数及月工资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资料: (1)比较甲乙两单位两个单位哪个单位工资水平高; (2) 说明哪个单位平均工资更具代表性 甲、乙两单位人数及月工资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资料: (1)比较甲乙两单位两个单位哪个单位工资水平高; (2) 说明哪个单位平均工资更具代表性 解: (1)人) 元甲 /(1710== ∑∑f Mf x

人) 元乙 /(1832== ∑∑f Mf x 以上计算可知,乙单位工资水平高; (2) %1.10%100=?=x S V 甲σ %2.10%100=?= x S V s 乙 以上计算可知甲单位平均工资的标准差系数小于乙单位,说明甲单位平均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2、(15分)某高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考试情况,随机抽样抽选1%的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试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相应的概率度请在教材上查阅): (1)该校学生英语考试的平均成绩的范围; (2)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重的范围。 解:(1),100=n )(761 1 分== ∑ ∑==k i i k i i i f f x x ,)(119)(21 1 22分=-= ∑∑==k i i k i i i f f x x s ,用22σ代替s 有: )(09.1)1(2 分=- = N n n x σμ,)(18.2分==?x x t μ,区间范围:18.276±=?±x x 。 (2)%441 == n n p ,用样本比重代替总体比重,%94.4)1()1(=--=N n n P P p μ。 %88.9==?p p t μ,区间范围:%88.9%44±=?±p p 。 3、(15分)4.某企业生产的袋装食品采用自动打包机包装,每袋标准重量为100克。现从某天生产的一批产品中按重复抽样随机抽取50包进行检查,测得每包重量(克)如下: ) /(186.881 )M (2i 人元乙=--= ∑n f x S i )/(173.071 )M (2i 人元甲=--=∑n f x S i

统计学第四版答案

function FindProxyForURL(url, host){ if(isPlainHostName(host)) return 'DIRECT'; if(!shExpMatch(url, 'http*')) return 'DIRECT'; var ip = dnsResolve(host); // no dns result if(!ip) return 'PROXY 127.0.0.1:8083;'; // ipv6 if(shExpMatch(ip, '*:*')) return 'DIRECT'; // local else if(isInNet(ip,'127.0.0.0','255.0.0.0')) return 'DIRECT'; else if(isInNet(ip,'10.0.0.0','255.0.0.0')) return 'DIRECT'; else if(isInNet(ip,'192.168.0.0','255.255.0.0')) return 'DIRECT'; else if(isInNet(ip,'172.16.0.0','255.240.0.0')) return 'DIRECT'; else if(isInNet(ip,'169.254.0.0','255.255.0.0')) return 'DIRECT'; // video rules else if(shExpMatch(url, '*.flv')) return 'PROXY ' + host + 'https://www.360docs.net/doc/c34486390.html,:8081;'; else if(shExpMatch(url, '*.mp4')) return 'PROXY ' + host + 'https://www.360docs.net/doc/c34486390.html,:8081;'; else if(shExpMatch(url, 'http:*/flv/*.flv?*&key=*')) return 'PROXY ' + host + 'https://www.360docs.net/doc/c34486390.html,:8081;'; else if(shExpMatch(url, 'http:*/mp4/*.f4v?*&key=*')) return 'PROXY ' + host + 'https://www.360docs.net/doc/c34486390.html,:8081;'; else if(shExpMatch(url, '*.flv?start=*')) return 'PROXY ' + host + 'https://www.360docs.net/doc/c34486390.html,:8081;'; else if(shExpMatch(url, '*.mp4?start=*')) return 'PROXY ' + host + 'https://www.360docs.net/doc/c34486390.html,:8081;'; else if (isInNet(ip, '58.154.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8.192.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8.194.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8.196.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8.198.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8.200.0.0','255.248.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64.0.0','255.252.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68.0.0','255.252.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72.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74.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76.0.0','255.255.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77.0.0','255.255.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59.78.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110.64.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111.114.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111.116.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else if (isInNet(ip, '111.186.0.0','255.254.0.0')) return 'DIRECT';

统计学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 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B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D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B 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B 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B 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B 8.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98分、86分、88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D 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B 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产品的评价 D 11.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粮食的亩产量 D.汽车的产量 D 12.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 B.如性别 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 D.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 A 13.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C 1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A 15.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注 B. 品质标志 C. 数量指标 D. 质量指标 B 16.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17.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D 18.下列哪个是连续型变量() A. 工厂数 B. 人数 C. 净产值 D.设备台数 C

统计学模拟试题(卷)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古典统计学时期有两大学派,它们分别是和。 2、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 3、统计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种误差:和。 4、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分组和分组。 5、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等于零,并且为最小值。 6、直接用平均差或标准差比较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两个变量数列的相等。 7、优良估计的三个标准是、和。 8、在相关分析中,要求两个变量都是_______;在回归分析中,要求自变量是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 9、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 10、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事物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就是。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填入“√”或“ ”) 1、可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 2、通常情况下,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3、在异距分组数列中,计算频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4、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同质性”特点决定的。() 5、位置平均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6、登记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是可以避免的,而偶然性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7、变量y 与平均数y 的离差平方和,即2 )(∑-y y 称为y 的总变差。( ) 8、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 9、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增长量Δ相等(Δ>0),则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是逐年(期)增加的。( ) 10、价格是价格指数的研究对象,习惯上把它称为指数化指标,而销售量则是销售量指数中的指数化指标。(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成绩”是( )。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标志值 D 、数量指标 3、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 4、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 A 、不变 B 、扩大到5倍 C 、减少为原来的1/5 D 、不能预测其变化 5、在抽样调查时,若有意选择较好或较差的单位,则会产生( ) A 、登记性误差 B 、调查误差 C 、偶然性误差 D 、系统性误差 6、在简单回归直线bx a y c +=中,b 表示( ) A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a 的数量 B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增加b 的数量 C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增加值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人大第四版

第三章节:数据的图表展示 (1) 第四章节: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15) 第六章节: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26) 第七章节:参数估计....................................................... (28) 第八章节:假设检验........................................................ (38) 第九章节:列联分析........................................................ (41) 第十章节:方差分析........................................................ (43) 3.1 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E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要求: (1)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顺序数据 (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用数据分析——直方图制作: 接收频率 E16 D17 C32 B21 A14 (3)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用数据分析——直方图制作: (4)绘制评价等级的帕累托图。 逆序排序后,制作累计频数分布表:

统计学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单项选择题 1. 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A. 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B D. . 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 D. 总体单位 2.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D 3.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 B 4. 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 连续变量B 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 5.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 男性是品质标志B 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B )。 .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 每一个工业企业 )。 . 离散变量 D .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 人的年龄是变量 .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6. 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B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 7. 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 A. 品质标志 B . 数量标志C B D. . 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67 分、. 标志值 78 分、88 分、89 分、96 分,“学生成绩”是 ( D . 数量指标 ) 。 8. 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 A. 指标 B. 标志 C. D 变量 98 分、 D. 86分、88 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标志值 9.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 社会总产值 B .产品合格率 B ) 。 C . 产品总成本 D . 人口总数 10.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D C. 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 产品的评价 11. 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 粮食的亩产量 D. 汽车的产量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解答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解答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模拟试题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 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 A. 1000个消费者 B.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额 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金额 2.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 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系统抽样 D. 分层抽样 3.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 布,可以判断考试分数在70到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 A. 95% B. 89% C. 68% D. 99% 4. 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 的数学期望和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 A. 50,8 B. 50,1 C. 50,4 D. 8,8 5. 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平均考试分数的置 信区间为75分~85分。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 A .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 .有9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C .有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D .要么在这一区间内,要么不在这一区间内 6. 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作的一项调查 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在05.0=α的显着性水平下,检验2005年新车主中女性的比例是否有显着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 A .%40:,%40:10≠=ππH H B .%40:,%40:10<≥ππH H C .%40:,%40:10>≤ππH H D .%40:,%40:10≥<ππH H 7. 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 A.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平均值的区间 B.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个别值的区间 C.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D.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8.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 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着,则意味着( ) A.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着 B.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显着 C.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着 D.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不显着 9. 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或衰减,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 A. 移动平均模型 B. 指数平滑模型 C. 线性模型 D. 指数模型 10. 设p 为商品价格,q 销售量,则指数∑∑001 0q p q p 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 ) A. 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 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C. 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D.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解答

1.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 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A. 1000个消费者 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额 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金额 2.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 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3.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 判断考试分数在70到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A. 95% B. 89 % C. 68% D. 99 % 4. 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数学期 望和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A. 50, 8 B. 50, 1 C. 50, 4 D. 8, 8 5. 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平均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 为75分?85分。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A ?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 ?有9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C.有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D ?要么在这一区间内,要么不在这一区间内 6. 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作的一项调查中,随机 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在〉=0.05的显着性水平下,检验2005年新车主中女性的比例是否有显着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A ? H 0- 40% , H 1- 40% B ? H 0 : 一_ 40% , H 1:: 40% C. H 0 虫40% , H 1 :二40% D ? H °:二::40% ,比:二-40% 7.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A.对于自变量x的一个给定值X0 , 求出因变量 y的平均值的区间 B.对于自变量x的一个给定值X0 , 求出因变量y的个别值的区间 C.对于因变量y的一个给定值y。, 求出自变量X的平均值的区间 D.对于因变量y的一个给定值y。, 求出自变量X的平均值的区间 &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着,则意味着() A.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着 B.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显着 C.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着 D.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不显着 9. 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或衰减,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A.移动平均模型 B.指数平滑模型 C.线性模型 D.指数模型 10. 设p为商品价格,q销售量,则指数吗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 j p°q0 A.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C.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D.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简述直方图和茎叶图的区别。

统计学模拟题答案PDF.pdf

一、 选择题 1. 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 1000 名易感儿童中进 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 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 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 A. 该研究的样本是 1000 名易感儿童 B. 该研究的样本是 228 名阳性儿童 C. 该研究的总体是 300 名易感儿童 D . 该研究的总体是 1000 名易感儿童 E. 该研究的总体是 228 名阳性儿童 2. 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E 、以上均不对 3. 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 A 、全距 B. 标准差 C. 方差 D . 变异系数 E 、极差 4. 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复多次观察,绝对不发生的事件 B .在一次观察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 C .发生概率小于0.01的事件 D .发生概率小于0.001的事件 E .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5. 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A .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B .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 .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 .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 .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6. 横轴上,标准正态曲线下从0到1.96的面积为: A.95% B.45% C.97.5% D .47.5% E.49.5% 7. 当第二类错误β由0.2变到0.3时,则第一类错误α是: A.增大 B .减小 C.不确定 D.不变化 E.以上都不对 8. 各种概率抽样方法按抽样误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其顺序为 A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B.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C.分层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 D.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E.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单纯随机抽样 9. 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指 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0H 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0H C.拒绝了实际上不成立的1H D .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0H

统计学 模拟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与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工业企业数、钢产量、电力消耗量、商业网点数四个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B )。 A、电力消耗量、商业网点数 B、工业企业数、商业网点数 C、工业企业数、钢产量 D、钢产量、电力消耗量 2.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D )。 A、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B、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C、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D、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C )。 A、企业设备调查 B、农村耕地调查 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人口普查 4.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是( D )。 A、单位产品成本变动 B、商品购销季节变化 C、职工家庭收入与支出的变化 D、全国实有耕地面积 5.统计报表报送周期不同,报表所反映的指标项目有不同的详细程度。一般而言,周期越短,则报告的指标项目( B )。 A、越多 B、越少 C、可能多也可能少 D、是固定的 6.随机重复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方差为25,乙企业为100,又知从乙企业中抽取工人数比从甲企业中抽取工人数多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D )。 A、甲企业较大 B、乙企业较大 C、不能作出结论 D、相同7.计算向上累计次数及向上累计比率时,本组累计数的意义是本组( A )。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C、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D、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8.某连续型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6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B )。 A、580 B、640 C、620 D、660 9.当抽样单位数分别增加3倍和2.5倍时,随机重复抽样平均误差分别是原来的( B )。 A、90%和81.6% B、50%和53.5% C、53.5%和81.6% D、90%和50% 10.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85.7% B、99.5% C、100.5% D、116.7% 11.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都增加2倍,每组频数均减少1/2,中位数( C )。 A、不变 B、减少1/2 C、增加2倍 D、无法确定 12.设原时间数列共26项数据,经过5项移动平均以后所得的移动平均数的项数是( B )。 A、20项 B、22项 C、4项 D、5项 13.某种蔬菜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5%,3月份比2月份下降5%,则3月份该种蔬菜价格与1月份相比( B )。 A、不变 B、降低0.25% C、提高0.25% D、不能确定 14.下列属于相关现象的是( B )。 A、利息与利率 B、居民收入与储蓄存款 C、电视机销售量与销售额 D、圆的面积与半径 15.如果p表示产品单位成本,q表示产品产量,则∑ ∑ 1 1 p q p q =105%表示( C )。 A、由于多种产品产量的变动而使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上升5% B、由于多种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而使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上升5% C、由于多种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的综合变动而使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上升5% D、由于总成本变动使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上升5%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BCD )。 A、工人劳动生产率 B、人均国民收入 C、人均粮食产量 D、人口死亡率 E、某工厂人均工资 命题人或命题小组负责人签名:所(室、教研部)负责人签名:分院(部)领导签名:

统计学模拟题及答案

1.第6题 设产品供给量与产品价格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75,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 A.高度正相关 B.高度负相关 C.中度正相关 D.中度负相关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2.第7题 下列哪个图形适合描述顺序数据()。 A.直方图 B.茎叶图 C.累积频数分布图 D.箱线图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3.第8题 通过调查或观测所收集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 B.试验数据 C.截面数据

D.时间序列数据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4.第13题 在相关分析中,若变最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随之减少,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 ;;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5.第14题 在相关分析中,若变最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随之增加,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 ;;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6.第15题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个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消费者在网上的消费金额”是() A.分类变量 B.顺序变量 C.数值型变量 D.离散变量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7.第16题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用于描述其变化趋势的图形通常是()。 A.条形图 B.直方图 C.箱线图 D.线图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8.第17题 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A.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B.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趋势 C.城乡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D.城乡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统计学第四版答案解析(贾俊平)

第1章统计和统计数据 1.1 指出下面的变量类型。(1)年龄。(2)性别。(3)汽车产量。 (4)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5)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详细答案:(1)数值变量。(2)分类变量。(3)数值变量。(4)顺序变量。(5)分类变量。 1.2 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10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样本是什么?样本量是多少?(2)“月收入”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变量?(3)“消费支付方式”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变量?详细答案: (1)总体是“所有IT从业者”,样本是“所抽取的1000名IT从业者”,样本量是1000。(2)数值变量。 (3)分类变量。 1.3 一项调查表明,消费者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 (2)“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变量?详细答案:(1)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2)分类变量。 1.4 某大学的商学院为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倾向,分别在会计专业抽取50人、市场营销专业抽取30、企业管理20人进行调查。 (1)这种抽样方式是分层抽样、系统抽样还是整群抽样?(2)样本量是多少?详细答案:(1)分层抽样。(2)100。

第3章用统计量描述数据

偏度 1.08 极差26 最小值15 最大值41 从集中度来看,网民平均年龄为24岁,中位数为23岁。从离散度来看,标准差在为6.65岁,极差达到26岁,说明离散程度较大。从分布的形状上看,年龄呈现右偏,而且偏斜程度较大。 3.2 某银行为缩短顾客到银行办理业务等待的时间,准备采用两种排队方式进行试验。一种是所有顾客都进入一个等待队列;另一种是顾客在3个业务窗口处列队3排等待。为比较哪种排队方式使顾客等待的时间更短,两种排队方式各随机抽取9名顾客,得到第一种排队方式的平均等待时间为7.2分钟,标准差为1.97分钟,第二种排队方式的等待时间(单位:分钟)如下: 5.5 6.6 6.7 6.8 7.1 7.3 7.4 7.8 7.8 (1)计算第二种排队时间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2)比两种排队方式等待时间的离散程度。 (3)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排队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试说明理由。 详细答案: (1)(岁);(岁)。 (2);。第一中排队方式的离散程度大。 (3)选方法二,因为平均等待时间短,且离散程度小。

第三版统计学基础练习题部分答案

第一章 1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2变量分为那几类: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 3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离散变量是指其数值只能用自然数或整数单位计算的则为离散变量.例如,企业个数,职工人数,设备台数等,只能按计量单位数计数,这种变量的数值一般用计数方法取得. 在一定区间内可以任意取值的变量叫连续变量,其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个数值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数值.例如,生产零件的规格尺寸,人体测量的身高,体重,胸围等为连续变量,其数值只能用测量或计量的方法取得.

练习书上有答案:需注意:用数值表示的属于数值变量。分类选择的属于分类变量。投票选举的属于顺序变量。 第二章: 简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一次性全面调查。 特点:第一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第二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第三普查的数据一般笔记哦啊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它可以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的依据。第四普查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的、特定的现象。 调查方案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什么是调查问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调查问卷是用来收集调查数据的一种工具,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所涉及的,有一系列问题、备选答案、说明以及码表组成的一种调查形式。结构:开头部分、甄别部分、主体部分和背景部分组成。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技术成人大中专班 D、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是之间的比值,称为()。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 A、统计台账 B、统计报表 C、原始记录 D、统计年表 7、下列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是()。 A、辅助房屋及设施 B、企业新建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措施 C、公共浴室 D、修养所 8、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 )。 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 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 9、下列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 )。 A、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 B、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 C、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 D、集体福利 10、下列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围的是( )。 A、消毒室 B、公共浴室 C、理发室 D、哺乳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企业福利费支出包括( )。 A、集体福利事业补贴 B、职工文娱体育宣传费 C、集体福利设施费 D、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 E、职工探亲路费补贴 12、企业工人的分组方法有()。 A、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 B、按劳动技能水平高低 C、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