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历史认识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认识历史认识理论

如何认识历史认识理论

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对20世纪50年代后的西方历史哲学,特别是批判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叙述主义的历史哲学中所蕴含的认识论,应该如何认识,如何汲取其有益的内容,将其和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历史认识理论,有机统一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史学理论研究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研究实践问题。

认真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的历史哲学,绝不是要用历史哲学的理论代替唯物史观,而是在坚持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如何批判、有选择地汲取西方历史哲学的有益内容为我所用,在历史研究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化历史认识,不断提高历史认识的科学水平。

历史认识中的历史事实问题

首先是历史认识中的历史事实问题。历史事实涉及的问题很多,今天只谈一个,就是历史事实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我认为,历史事实是主观和客观的最完美统一。

谈历史事实,往往和历史研究的作品联系在一起,说文

章写得好,是指其内容符合历史事实;说书很糟糕,也是指它与历史事实不符。那么,什么是历史事实?首先要将“历史事实”和“历史事件”作一区别。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世界上每天发生成千上万的事情,都可称为已逝去的“历史事件”。但真正以文字记载下来的事情,即历史事实却微乎其微;留在人们脑海里的记忆也少得可怜;图像、视频文献更少。这些被记录的资料,往往被说成是原始资料,或第一手资料。为什么有些事件成为原始资料,被保存在档案馆?其他大量的东西仅仅作为“历史事件”存在,被历史长河所淹没和遗忘。对后人来说,它们不曾进入人的认识领域,在这个范畴内,实际上又不曾存在。

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说过,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卡尔是在生动地描述一种历史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历史是在和历史学家所选择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有历史学家的主观因素渗透其间,历史学家一代接着一代在不停地选择,其过程就是主观化的过程。一般的历史事件变成了档案馆里的文献,就是一种选择过程。所以,即使是原始文献,也是主观因素渗透其中的选择的结果。

写论文要从档案馆里选择相关文献资料使用。这种选择,是又一次主观化的过程。可以说,任何一种文献资料—

—即使是所谓的“原始材料”,至少是两次主观化的结果。但有人可能会说,文献档案,无论是否使用,它放在那里就能说明问题,史料自己会讲话。从本体论来讲可能是这样,但是,历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认识过程。

历史事实自己不会说话,它什么时候说话,怎样说话,说什么话,那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克罗齐在著述中多次论述这个问题。他说:编年史是死的历史,但编年史可以转化为活的历史。当生活的发展需要它们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会再变成现在的。古典时代之于文艺复兴,中世纪时期之于浪漫主义都是如此,因此,目前被看成编年史的大段历史,目前哑然无声的许多文献是会依次被新的生活光辉所扫射,并再度发言。

美国历史学会主席里德讲,历史学家的历史责任是为现实而说明过去。我们谈主观和客观的完美结合,并不是随心所欲地编造、篡改历史,它的前提是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我们的历史哲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我们在客观的物质世界讨论问题,是在客观物质世界基础上的主观化,主观化的目的,是在科学的理论方法论的指导下,在前人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越来越接近客观的历史真理,而不是相反。我们谈历史事实要从作品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客观化也不是纯粹的客观化,不是没有主观性内容的绝对客观化,历史认识的过程是循着客观的历史真理前进的过程,

向客观的历史真理靠拢。若要穷尽历史的真理,不管从历史认识理论,还是从一般认识论来讲,都难以做到,认识、或历史认识的相对性,是客观存在的。

历史认识具有民族性,也有时代性。时代在不停发展,历史认识也在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有多种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全球史观的著作问世,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两卷本《全球通史》是其中之一。该书出版后约30年,《全球通史》第7版在1999年问世,内容已有较大改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题为《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的“致读者”中说:每个时代都要书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书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节奏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不言自明,因此我们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他在具体回答为什么在世纪之交要撰写新版本《全球通史》时说:“答案与出版第1版的理由是相同的,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20世纪60年代的后殖民世界使一种新的全球历史观成为必需,今天,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世界同样要求我们有新的史学方法。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产物,而90年代的新世界则正如教皇保罗六世所言,是‘科技的神奇影响力’的结果。科技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难以抗拒的影响令人信服地证明着它的存在。科技革命,特

别是计算机文化的普及是全球化的基础、前提和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全球史的基础、前提和动力。”

任何历史认识都不能穷尽历史真理,时代在发展,历史认识永无止境,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我们的历史认识理论,加快追求客观的历史真理的步伐。

历史认识:主体意识和主体的创造性

第二个问题,是历史认识:主体意识和主体的创造性。这里主要想回答一个问题,史学工作者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什么,是在整理历史,编撰历史,还是在创造历史。

历史学家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特征、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内容对他所产生的种种影响,会在各个方面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在历史认识的过程中自然也不例外。爱德华·卡尔说:我们一生下来,这个世界就开始在我们身上起作用,把我们从纯粹的生物单位转变成社会单位。因此,“在研究历史前,应该先研究历史学家……在研究一个历史学家前,应该先研究他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历史学家是单独的个人,同时又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在分析和认识主体意识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它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以帮助人们透过表象认识问题的本质。历史认识是社会认识的一部分,历史认识主体是社会历史主体的一部分。这是历史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