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城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况
一、福安市概况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坡,太姥山脉西南部,洞宫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在东经119°23ˊ-119°52ˊ、北纬26°41ˊ-27°24ˊ之间,南邻三沙湾,西与周宁、宁德交界,东和柘荣、霞浦相邻,北抵寿宁、泰顺,东西宽37公里,南北长80公里,市域总面积1880.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81.78%,总耕地面积32.78万亩,海岸曲折长度100.04公里。

福安市辖11个镇,7个乡,447个行政村,市政府位于韩阳镇。

二、福安市城镇概况
1、城区(韩阳镇)概况
福安市政府所在地,又称韩阳镇,地处东经119°39ˊ,北纬27°06ˊ,位于交溪中游富春溪畔,居宁德地区中心,是闽东北和浙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历来是闽东区域中心。

韩阳镇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四面山区呈阶梯状分布,形成向南开口的福安盆地。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散热力差。

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3.2摄氏度,是该市高温中心。

十年一遇洪水位为20.58米, 二十年一遇洪水位为20.16米,建成区相当部分地区位于二十年一遇洪水淹没区。

行政管辖范围18平方公里。

至2000年底,该镇总人口为710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4742人,该镇完成农业总产值2917万元,工业总产值119203万元。

2、赛歧经济开发区(含赛岐镇)概况
地处东经119º40¹-119º41¹,北纬26º49¹-26º58¹之间,位于福州和温州中点,也是闽东岸线的中点,104国道穿过该区,海陆交通便利,为闽东重镇。

该镇为山间河谷海积平原,海拔5-30米。

气候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摄氏度,全年平均日照1906小时,全年降雨量1549.9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8%,常年盛行风向南偏东。

全镇总面积78.5平方公里。

至2000年底,该镇总人口为 52125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 9658人,城市化水平达49.96%,该镇农业总产值15500万元,工业总产值58047万元。

3、甘棠镇概况
甘棠镇位于福安省西南部,东临赛江,与赛江新城隔水相望,西接宁德赤溪镇,北与溪潭镇、赛江新城相比邻,南连下白石镇,是个临江城镇,素有“万亩良田”的美称。

交通较便利。

该镇主要工业部门以船舶修理行业、建材行业、食品工业(以制茶为主)、水产养殖为主。

镇域面积103.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公里。

至2000年底,该镇总人口为415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492人,城市化水平达52.18%,该镇农业总产值17503万元,工业总产值25629万元。

4、下白石镇概况
下白石镇地处东经119º41¹,北纬26º49¹,位于福安市南部,为山间河谷海积平原。

下白石镇距离福安市50公里,距赛岐镇22公里,距甘棠镇15公里,至宁德市63公里。

该镇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水深浪小,可建5000-10000吨级码头,现已建成3000吨级杂货码头一座。

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均气温19.8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47.9毫米,常年盛行风向为南偏东,频率12.18%。

镇域面积150.45平方公里。

至2000年底,该镇总人口为468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0542人,城市化水平达38.8%,该镇农业总产值20552万元,工业总产值12610万元。

5、穆阳畲族经济开发区概况
经济开发区位于福安市西部,是福建省唯一的少数民族经济开发区,1998年经福建省批准成立。

开发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包括穆阳镇、穆云乡、康厝乡的二十个行政村。

至2000年底,该镇总人口为15100人,非农业人口为8413人,城市化水平达69.66%,该镇农业总产值4666万元,工业总产值18705万元。

第二章历史沿革
福安市历史悠久,远在西周时即为七闽地的一部分,历经春秋、秦、汉、隋、唐几代,皆为州府属地。

三国时东吴郭分五次入闽开发闽北,促进了福安的发展。

二晋时期中原大规模移民入闽,闽东及福安得到了开发。

宋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设县,县治今韩阳镇,其时约有住户6000。

福安宋代隶属福州,南宋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较快,海外贸易发展使福安甘棠港成为福建省仅次于泉州港和福州港的外贸口岸。

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长溪县升福宁州,辖福安、宁德二县。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分出福安东滨里十一至十四都余地靖宁县。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升福宁州为府,福安即属福宁府,其时全县计有三乡九里,三十二都,四十八图。

鸦片战争以后,福安的赛岐港为通商口岸,商品生产和贸易逐渐发展,下白石港也有较大发展。

1913年废府,福安先后属东路、闽海道、第二、第一、第八行政督察区。

1934年福建省带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于福安,1949年建国后改为福安专区,专员公置设于福安韩阳镇,1970年迁往宁德县城。

1989年11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安撤县建市,这是福安行政建制史上的一次大变革,标志着福安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2000年11月14日宁德撤地设市,当前福安隶属宁德市,全市辖有11镇7个乡,总人口599488人,其中非农人口108116人。

第三章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1、城区(韩阳镇)
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四面山区呈阶梯状分布,形成向南开口的福安盆地。

富春溪在东南部边缘呈北东——南西走向,形成狭长的河谷地带,除沿河地段为平地外,其余皆为山地。

2、赛歧经济开发区(含赛岐镇)
镇区位于太姥山脉向西南延伸部分,地貌类型多样。

赛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沿岸为山间河谷海湾冲击型平原,为城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四周皆为山地丘陵。

3、甘棠镇
甘棠镇西部地属鹫峰山脉向东延伸部分,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境内西部、西北部和南部山岭起伏,400米以上的峰峦多集中于此,东部濒临赛江,地貌类型单一,海拔多在20米以下。

4、下白石镇
下白石地处白马河岸,为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区,镇区用地主要为围垦海滩地。

5、湾坞乡
湾坞乡中部地区多丘陵山地,沿海地势平坦,腹地广阔,内有大洞山脉贯穿,直至
白马门。

二、气象
福安市地处中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夏长冬短,光热充足。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905.8小时,年均气温13.6-19.8摄氏度,中部河谷和南部沿海低丘平原地区大于18摄氏度。

年均降雨量1350-2050毫米,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地递增。

每年5-6月份梅雨季节和8-9月份雷雨期里雨量集中易引起洪涝灾害。

福安干旱也较突出,五年三旱。

常年盛行风向以东南风为主,七月份台风频繁。

年平均相对湿度78%-83%,无霜期280-300天,中南河谷和海湾平原地区稻麦一年可三熟。

由于市域山地丘陵高差悬殊,行成多种山地小气候,立体农业形态明显,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水文
福安市域溪河纵横,水资源丰富,由交溪、富春溪、赛江、白马河组成交溪水系,为福建省五大水系之一,总长433公里,流域面积5638平方公里,岸线长68.5公里。

1、城区(韩阳镇)
本镇水力资源丰富,交溪等河流控制流域面积5500平方公里,年水量达66亿立方米。

夏秋之际常有台风暴侵袭,加之下游海潮顶托,致使富春溪排水受阻,故极易形成洪水危害,历史上曾有过数次较大的水灾。

据有关资料纪录,十年一遇洪水位最高为20.58米, 二十年一遇洪水位最高为20.16米,建成区相当部分地区位于二十年一遇洪水淹没区,因而防洪成为规划重要解决的问题。

2、赛岐经济开发区(含赛岐镇)
赛江自北向南纵贯镇境,上游分穆阳溪、茜阳溪、长溪,流域面积563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0万立方米/秒,在赛岐境内段长14公里。

城区潮汐形态系数0.23,属半日潮型,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最高潮位5.64米(1962年9月6日),最低潮位-2.82米(1964年7月9日),平均高潮位3.25米(黄海高程)。

3、甘棠镇
甘棠镇域内含岩组,由松散盐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组成。

全镇地下水总资源约900立方米/年,其中基岩裂隙水资源60万立方米/年。

赛江沿岸平原地带的地下水,因受海潮倒灌的影响,多为咸水或半咸水,水质不佳。

西北部山区地下水质量好,适合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地表水因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水质较地下水略差。

甘棠镇潮汐属半日潮型,即每一太阳日(24小时又50分)中各有两高潮和低潮,一涨一落时间间隔12小时25分,一天内两次高潮的高度几乎相等,正常年最高潮位在农历八、九月份的初三和十八前后。

4、下白石镇
下白石镇位于深入大陆的港汊,上下游有石山嘴约束水流,水速较快,水深较稳。

根据实测水文资料,最高潮位7.146米(1969年9月24日),最低潮位-2.224米(1964年12月20日),年平均高潮位4.976米,年平均低潮位-0.374米,涨潮最大流速1.07米/秒,流向北北西,落潮最大流速1.43米/秒,流向南南东。

5、湾坞乡
福建省第三大河流交溪流经湾坞乡,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交溪水位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属山区性河流。

根据观测,湾坞年内最高潮水位 5.3米,最低潮位4.16米,通常每年5-9月水位最高,11月至3月水位最低。

湾坞地下水为咸水或半咸水,矿化度为0.12克/升,硬度0.86毫克当量/升,水质不佳,无实用价值。

四、地质
1、城区(韩阳镇)
本区地质构造多为燕山期花岗岩闪长岩基岩,上霞第四纪冲积成冲、洪积物,地势平坦,建成区及秦溪河谷多为细砂杂土,地表面下2-8米为重沙土,地耐力为13-17吨/米。

地下水位一般在地表1.5米以下。

2、赛岐经济开发区(含赛岐镇)
赛江两岸为地山丘陵环抱的海积平原,其沉积物为第四系淤泥、粘土和亚粘土,淤泥层之下为河流相洪、冲积形成的卵石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可以作为持力层。

赛江两岸出露的基石,主要是侏罗系火山岩和燕山期的花岗岩,其受风化作用较强,岩石表层有坡积和残积物,坡积和残积物多由亚砂土、中粗砂组成,厚度3-5米。

镇区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区泉州——汕头地震带上,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在城市建设上要考虑抗震设防。

3、甘棠镇
甘棠镇处在东亚大陆边缘濒太平洋新华夏系构造中,地质有多层构造运动叠加形成,发育着不同期的断裂,呈北东方向展布。

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长乐组、龙海组地层,少数为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南园组地层。

甘棠镇土壤共有四类,8个亚类,14个土属,25个土种,其中红壤主要分布在600米以下平原丘陵低山地带。

4、下白石镇
根据福安旧志记载,地震并未形成灾害,但镇域山体岩层破碎,增加了地震的隐患。

5、湾坞乡
湾坞乡地层分布于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属南园细三段,厚度达2587米,地质构造带属于新华夏系构造带中,地质构造带由多次构造运动迭加形成。

五、资源情况
1、水资源
(1)水电力资源
福安市水力资源丰富,交溪纵贯市境,流域面积5638平方公里,总长433公里,径流量70.2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4.1万千瓦,可开发12.2万千瓦,占水能蕴藏量的35%。

全市可开发电站587处,总装机容量可达27万千瓦。

赛江段多年平均流量203立方米/秒,可利用天然落差5米,理论水能蕴藏量1.01万千瓦。

至1990年,全市先后共建成水电站168座,已报废131座,现存37座,装机57台,装机容量28334千瓦,其中500千瓦以上的有7座,全年发电总量1.15千瓦时。

(2)岸线港口资源
福安市濒临东海,交溪在赛岐港区汇入大海,河海岸线资源十分丰富。

赛岐港区是闽东综合性港口,将内河运输同外海远航衔接在一起,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其水域范围从三溪汇合下游的赛江糖厂码头至白马门口的白马角止,全长30公里,自然岸线长60公里,水域面积5508万平方米,陆域范围2.74万平方米。

赛岐港区可分为赛岐作业区和下白石作业区,共有大小码头泊位20余个,码头总长656.4米,共占岸线约670米。

赛岐作业区水深几乎在10米以下,掩护条件良好,拥有300吨级泊位一个、500吨级泊位两个,总长度157米,泊位后平台长320米,设计年吞吐量22万吨;下白石作业区水域自然深度7-10米,最深处可达24-25米,5米以上水深的水域宽度500米左右,3000吨船舶可随时进出,不受限制,5000吨级船舶可乘潮作业,该作业区风浪小,底质为泥沙,对船舶停泊、避风和进港作业均十分有利。

下白石以外航道水深条件更好,避风水深也有3米,白马门的最大水深达41米。

2、矿产资源
福安市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叶腊石、高岭土、花岗岩、辉绿石等多为露天埋藏,储量丰富,品位高,开发条件优越,在福建省和闽东占有一定优势。

目前大多数非金属矿仅处在初步开发或准备开发阶段,开发潜力较大。

辉钼矿分布于康厝龙甲山,矿区面积12平方公里,蕴藏量800万吨,年产钼精矿50吨;高岭土蕴藏量300吨,湾坞白溪、码头各100吨,穆阳的桂林40万吨,城阳20万吨,松罗、姚澳、坂中等地也有分布;辉绿岩主要分布于下白石的福屿、渔江、章坑等地,蕴藏量为47.63万吨,石质坚黑,出口东南亚等地,可作为雕刻材料;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溪柄、城阳、坂中、下白石、湾坞、溪潭、穆阳等地的河溪两岸,可作为建筑材料和工艺品雕刻;河沙主要分布于赛江流域,赛江多年平均含沙量0.15公斤/立方米,从赛旗至甘棠淤积五个大沙洲,贮藏量很大,且沙质纯洁,大小均匀,是上好的建筑材料。

3、生物资源
(1)茶叶资源
福安市是福建省重点产茶区,唐代中期就已开始种茶,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悠久。

茶叶是福安是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品种多达三十余种,有“福鼎大白”、“福安大白”、“福云6号”、“福云7号”、“毛蟹”等。

福安精制茶莉花茶驰名中外,毛茶资源丰富,发展茶叶精加工,特别是发展中、高档茶叶加工的前景广阔。

(2)水果资源
福安市水果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多,产量高。

水果主要品种有芙蓉李、水蜜桃、枇杷、橄榄、柑桔、猕猴桃,还有杏、梅、龙眼、荔枝等。

其分布区域较明显,柑桔、龙眼、荔枝、枇杷、番石榴等多在中、南部交溪两岸海拔300米以下的低丘河谷平原地区;李、桃等集中西北、东北、中部潭头、社口、上白石、穆阳等海拔100-400米的平原低丘地区。

4、海洋水产资源
福安市鱼类品种约94种,其中海水鱼72种,主要有大黄鱼、梅鱼、带鱼、石斑鱼等;淡水鱼23种,有草、鲢、鲤、鲫等。

另外,福安市水生生物还有甲壳类23种,有毛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日本鲟等;贝类23种,有海蛎、花蛤、泥蚶、螺、蚌等;藻类有海带、紫菜等。

第四章人口情况
一、福安市人口
福安市现有人口59.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81万人,占18.03%,人口密度334人/平方公里。

福安市总人口占闽东地区(宁德市)18.63%,居第一位。

据1990-2000年人口统计资料,福安市域人口十年内净增69419人,年均递增率为12.38%。

福安市近几年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出生率由1990年的25.09‰%降为2000年的7.4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福安市域人口分布呈南多北少的形态。

南部赛岐、溪柄、甘棠、松罗、下白石、湾坞、溪尾等七个乡镇,总人口24.86万人,占市域人口41.46%;北部潭头、上白石、范坑等三个乡镇,总人口8.32万人,占市域人口13.88%;西部社口、穆阳、康厝、溪潭、穆云、晓阳等六个乡镇,总人口12.54万人,占市域人口20.92%;中部韩阳、城阳、坂中等三个乡镇,总人口12.70万人,占市域人口21.19%。

二、城区人口
福安城区包括韩阳三办及赛岐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湾坞乡。

2000年现状人口为250759人,占市域总人口41.83%。

表4-1 福安市2000年人口资料
注:数据来源于福安市公安局2000年度人口统计年报工作报告
表4-2 宁德各县(市)总人口及其自然变动
表4-3 福建省各地市1999年末总人口一览表
表4-4 福安市1980-1999年总人口一览表
7
表4-5 福安市计生委2000-2010年人口控制目标
表4-6 福安市城南街道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8
表4-7 福安市1990-2000年四项变动指标
9
表4-8 福安市1978-1999人口资料
注:以上数据来自统计年鉴2000年为公安局人口统计年报
表4-10 福安市1999年人口资料
第五章社会经济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福安市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78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45.4亿元;工业总产值由0.87亿元增加到(无90年可比价)亿元;农业总产值由1.67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率也达。

三次产业结构则由1978年的60:15:25调整到1995年的29:46:25,再到2000年的26:44:30。

相应地,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990年的1141元和651元,增加到2000年的5807元和3034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2000年底已为16.73亿元,与1996年相比,以年均10.67% 的增长速度快速递增;城乡居民存款额至1999年达11.15亿元,全市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正逐步实现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见表5-1)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福安市的经济外向程度也逐步提高。

2000年,全年批准“三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2653万美元,三资企业总产值4.3亿元,比增28%;三资企业出口额3143万美元,比增31%;全社会出口商品总值6.49亿元,比增33.5%,其中自营出口2659万美元。

虽然从整个福建省来看,宁德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与其他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见表5-2);但就整个宁德地区来说,福安市经济总量雄厚,位居全区首位,相对发展优势明显。

1999年福安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78,占了宁德全区的20.16%;其中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达24.45%。

(见表5-3)
分析福安市现状的经济构成状况,不难看出,工业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福安市积极开展工业攻坚活动,认真实施“上规模、增实力、抓拳头、争第一、上水平、增效益”发展战略,使工业总量不断扩大,在宁德市占据举足轻重的领先地位。

(1)工业主导地位明显。

近年来我市工业生产快速发展,连年名列全区第一。

“九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32亿元,为“八五”期间的3.6倍,平均年递增23%。

2000年全市工业现价总产值69.3亿元,比增19%,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工业增加值18.6亿元,比增16%,为1995年的2.6倍,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0%,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次序。

全市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1亿元,为1995年的2.3倍,平均年递增21%,工业上交财政的利税8000多万元,约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0%。

(见图5-1)
(2)民营经济独占鳌头。

全市工业总量中,国有工业约占11%,集体工业约占17%,民营工业产值约占72%,民营工业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主要推动力。

(见表5-4,5-5)从福安市域来看,其下辖的18个乡镇,2个开发区,3个办事处,社会经济发展差别较大。

从2000年完成的工业总产值看,前三位分别是赛岐、阳头和城阳,最末三位是湾坞乡、康厝乡和范坑乡;2000年的农业总产值,排在前三位分别是下白石、甘棠和湾坞,最末三位是阳头、城南和城北。

(见表5-6)
表5-1 福安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发展情况
表5-2 福建省各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1999年)
表5-4 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发展
图5-1 福安市产业构成情况柱状图
1 农业
2 林业
3 畜牧业
4 渔业
5 工业
6 建筑业
7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8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9 房地产业
10 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11 其他
第六章城市对外交通
福安市地处闽东沿海,福建五大水系之一交溪纵贯全境,下白石港位于交溪出海口,因而历史上水运十分发达。

建国后随着104国道及省道的建成通车,公路运输逐渐取代水路运输的主导地位,从福安目前交通状况看,赛岐镇地位福安市域水、陆交通枢纽地位。

市区(韩阳镇)是陆路交通枢纽,但近期福安市对外交通格局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福宁高速公路福安连接线和福温线路的建成,对外交通联系更加便捷,赛岐镇的交通枢纽地位将会下降,交通格局的变化将对城市发展布局起到重大作用。

一、公路运输
1、公路网
福安市境内公路基本上呈放射状分布,国道104线福安境内线长82.68公里,省道福寿线、福霞线、赛浦线、溪石线,总长90.2公里,县道总长41.92公里,乡公路516.4公里。

在建的同三国道,福安连接线长30公里,主线福安境内段长公里,(详见表6-1)。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福安市公路等级偏低。

由于地处丘陵地带,现有上等级公路有些达不到等级要求。

国道104线从市区穿过,是市区最主要对外交通运输通道,整体公路网发展现状见表2。

福安市公路网2000年总里程690.78公里,包含了境内国道、省道和县乡道,其中国道82.68公里,省道91.7公里,县道191.5公里,乡道324.9公里。

据统计福安市2000年公路网通行能力为CN2000=1441辆/日,公路运输周转量为客运周转量57524.45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3130.93万吨公里,网适应度为0.79,说明本市现有公路网具有一定适应性,基本上能够满足近期公路运输发展需求。

表6-1 境内主要公路一览表
经计算,福安市(县城)公路网现状连通度为0.88,接近1.0,表明福安市公路网现状接近“树”状结构,公路网的土地面积密度、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密度、综合密度,分别为27.47公里/平方公里、8.66公里/万人、0.024公里/公顷、0.0046公里/万人·平方公里。

从总体上看,公路网络化程度还比较低。

2、公路运输
①总体情况
随着经济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投入增大,运输条件逐步改善,各种车辆逐年增多,公路运输在福安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提高。

公路客运以中短途为主,并逐步向长途客运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乡镇运输企业和运输专业户营运车辆激增,车辆发展社会化,公路运输市场呈多家经营的竞争格局。

分析显示(表6-3)公路与水路在区域内的布局、公路线路或航道长度的发展情况、技术标准、动力、运输量大小等基本情况。

随着公路线路里程的不断增多,技术等级的不断提高,福安市公路货运量在2000年比重达20.62%,客运量达79.38%。

从历年分析,客运量占绝对优势。

附“历年公路运输量及机动车保有量汇总表”(表6-4)。

(注:铁路资料缺。


②客货站
福安市公路客运站有福安客运站,福安北站、赛岐客运站及福安货运站。

表6-5 福安市客货运站情况一览表(2001年)
2001年福安客运站拥有车辆263部,日发班次460次,平均日客流量5600人次,年产值为2900万元;福安北站拥有车辆73部,日发班次219次,平均日客流量3200人次,年产值568人。

目前福安市客运线路包括省外线路11条,省内线路14条,宁德地区市域内线路10条,福安县城线城23条(详见表6-6、6-7、6-8、6-9)。

表6-7 省城线路及班次表
表6-8 宁德市域线路班次表
表6-9 福安市域线路班次表
除了国营客运以外,还有个体、集体等社会车辆参与客运,目前社会车辆127辆,其中客车99辆,长途班次37班。

2000年完成客运量2859.1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7524.45万人公里。

2000年福安市公路货运量为141.79万吨,比1991年增长49.7万吨,货运周转量为113130.93万吨公里。

主要货物有钢铁、水泥、建材、化肥、农药、粮食及轻工产品,货运任务由福安货运站及社会车辆完成,其中社会车辆占全市货运量的80-90%,福安货运站2000年年均日货流量为300吨。

表6-10 福安货运站货运线路一览表
二、铁路
拟建中的福温铁路为国家铁路主通道“八纵八横”中,“八纵”之一东部沿海通道的一部分。

福温铁路建设将弥补福安市综合运输系统的一项空白,有助于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的有效发挥,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福温线主要技术标准为:铁路等级为国铁一级,正线数目为单线(预留复线条件),速度目标值为140公里/小时,牵引种类初、近期为内燃过渡,远期为电力。

温福铁路全长306公里,在福建省境内221公里,占全长72%。

三、水路运输
福安市境内溪、河、江兼备,东邻东海,水运条件较为方便。

福建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交溪水系自北向南纵贯全境,以三江口为界,上游为交界、穆阳溪、茜洋溪,流程407.2公里,通航里程161.9公里,南下三江口经赛江、白马河、三沙湾注入东海。

全市除范坑、晓洋、松罗外均可通航。

福安海岸线长达100.04公里,在沿海中心地段形成著名的天然良港——赛岐港。

赛岐港为闽东第一大港,赛岐港包括赛岐和下白石两个港区,1991年港口完成吞吐量达46.19万吨,其中赛岐港区完成33.52万吨,下白石港区完成12.67万吨。

赛岐港现有100至1300吨级码头泊位20个,总靠泊能力为4380吨,其中货运码头12个,总设计靠泊能力为3650吨。

下白石港区正在筹建3000吨级杂货码头。

港区现有仓库面积4100平方米,堆场面积2980平方米,各式装卸机械56台,其中搬运车30辆,起重机14台,港区作业船8艘。

赛岐港水域范围由三溪汇合下游的赛江糖厂码头起至白马马门口的白马角止,全长30公里,自然岸线长60公里,水域面积5508万平方米。

水深几乎在10米以下,但在下白石沿岸2公里范围内,近岸自然水深5-10米,陆域范围:赛岐作业区由上岐头至赛屿码头止;下白石作业由赛下小港至岐后鼻止,面积2.74万平方米,最大泊位等级为在建的3000吨级杂货码头。

赛岐和下白石两个作业区共有大小码头泊位20个,码头总长656.4米,共占岸线约670米。

1、赛岐港区
赛岐地处三江汇合之处,港口航道深,现拥有300-3000吨各类泊位码头22座,总泊位达6000多吨。

①港口条件
赛岐港低潮时航道水深约2米,锚池水深约4米,千吨级轮船可乘涨潮进出赛岐港,整个锚地可泊20多艘船只。

港口现状陆域面积狭小,纵深不足50米。

由于受资金限制赛岐港水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致使港口建设落后,主要表现在码头泊位不足,库场严重缺乏,装卸机械不配套,作业区狭小,宜建码头的岸线及沿岸陆地多被住宅、工厂占用。

赛岐港码头前沿水深3.5-5米,水域宽度约600米,仅能供300-500吨船舶调头,可利用岸线总长约一半被民房和工厂占用。

赛岐港1984年辟为国轮外贸装卸点,90年赛岐至香港货运班轮开通,现港口有省港务局、福建省赛岐海上安全监督局等港口管理机构和闽东轮船公司等水运企业12家,拥有客货车350辆,机动船舶140多艘,总载重量3万多吨,其中万吨以上10艘,港口年吞吐量达130万吨,位居全省第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