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之一法制理念、法律基本概念、宪法、人民警察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公安机关执法资格考试公共科目题库之一
(380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共50题)
一、判断题(共20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根本指导思想的。
(×)
2、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
3、国家立法机关的行为不受法律约束。
(×)
4、秉公执法是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
5、公安工作服务大局,首要的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心。
(×)
6、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业务领导。
(×)
7、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
8、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9、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
(√)
10、执法为民落实到具体执法工作中,就是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
(√)
11、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政法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政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
12、平等对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方面的价值追求。
(×)
13、程序正义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对权力可能被滥用有较强的预防和制约作用。
(√)
14、执法过程中对事实的认定必须以证据为基础,离开证据就没有所谓
“事实”。
(√)
15、法律是政法机关行使职权的依据,也是作出判断的准则。
(√)
16、真正的程序公正,要求政法机关在认真、严格地履行所有法定程序之后,才能作出最终决定。
(√)
17、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强调法律效果优于社会效果。
(×)
18、在具体执法活动中,法律效果是最基本的标准,坚决不能做执法违法的事。
(√)
19、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
2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
二、单选题(共20题)
1、(A)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依法治国
B、文明执法
C、尊重人权
D、坚持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首先是(A)。
A、依法治权
B、依法治民
C、提高全民守法意识
D、有效管理国家
3、(A)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C、宪法至上
D、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一切依靠人民,集中体现在搞好政法工作必须(B)。
A、加强服务意识
B、走群众路线
C、端正执法理念
D、提高法律素养
5、(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
A、执法为民
B、依法治国
C、民主自由
D、服务大局
6、执法为民是(D)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A、为人民服务
B、人权至上
C、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7、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B),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B、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D、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
8、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C),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A、文明执法
B、依法执法
C、以人为本
D、以法律为准绳
9、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D)。
A、领导批示
B、文件规定
C、法学理论
D、法律规定
10、政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由我们党的(B)和我们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A、政治路线
B、根本宗旨
C、任务
D、奋斗目标
11、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B )。
A.服务大局
B.公平正义
C.党的领导
D.执法为民
12、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是确保(D)。
A、一切行为让群众满意
B、一切结果符合法律规定
C、一切行为让领导满意
D、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13、公安民警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是(B)。
A、执法为民
B、坚持党的领导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1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C)决定的。
A. 法律的形式
B. 法律的内容
C. 法律的本质属性
D.法律的结构
15、公安民警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要严把证据关,二要严把(C)。
A、案件关
B、人情关
C、法律关
D、材料关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政法机关办案只讲法律效果
B、政法机关办案只讲社会效果
C、政法机关办案必须既讲法律效果又讲社会效果
D、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不具有内在一致性
17、“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是(D)原则的具体内容。
A、合法合理
B、平等对待
C、程序公正
D、及时高效
18、下列(A)是要坚决纠正的错误做法。
A、党政领导干部对案件事实和处理下达指令
B、党委督促政法机关依法公正处理案件
C、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统一
D、党总缆大局,协调各方
19、公安机关和民警在执法中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时应当做到(C)。
A、协调好党和国家与地方、部门、单位之间的利益矛盾
B、解决好党和国家与地方、部门、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
C、要从全局出发,使地方、部门、单位的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
D、优先保护地方或部门、单位的利益
20、执法为民理念的核心内涵是(A)。
A.一切为了人民
B.一切依靠人民
C.尊重人权
D. 保障人权
三、多选题(共10题)
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AB)。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B、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尊重法律、维护法律
D、严格执法、公平正义
2、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也包括要尊重和保护(ABCDE)以及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
A、行政相对人
B、违法行为人
C、犯罪嫌疑人
D、被告人
E、服刑人员
3、公安民警要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做到(ABC)。
A、权力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B、案件具体情况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
C、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D、保证权力能够自由地行使
4、公平正义理念的主要含义是(ABCD)。
A、合法合理
B、平等对待
C、及时高效
D、程序公正
5、当前公安机关立足本职要特别做好以下哪几项工作?(ABC)
A、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B、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C、强化法律调节和服务,协调经济社会发展
D、正确处理好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
6、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容的思想主要表现形式有(ABCD)。
A、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B、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
C、特权思想严重
D、群众观念和人权意识淡薄
7、维护法律权威,必须要做到(ABC)。
A、维护宪法权威
B、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C、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D、树立政府的公信力
8、严格依法办事的含义是(ABCD)。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9、政法干警充分尊重当事人、行政相对人应有的(ABCD)等程序性权利。
A、知情权
B、控辩权
C、陈述权
D、公开审判权
10、增强党的观念,对广大政法干警最根本的要求是(AB)。
A、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B、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C、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
D、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法律基本概念
(共35题)
一、判断题(共10题)
1、法作为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调整人的行为。
(×)
2、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之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法律调整人的行为。
(√)
3、某省人大常委会制订了该省的《消防条例》,关于该地方性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可以由该省政府以规章形式作出规定。
(√)
4、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可以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适用法律。
(√)
5、当代中国法的形式,除法律、法规外,还包括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和国际条约等。
(√)
6、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涉及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
7、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8、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适用部门规章的规定。
(×)
9、某甲请某乙到酒店吃饭,某乙在赴约途中遭遇车祸身亡,某乙的死亡可能导致某甲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10、概括起来讲,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罚。
(×)
二、单选题(共15题)
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
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
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
”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D)
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
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
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2、法律规范属于(B)。
A、技术规范
B、社会规范
C、道德规范
D、团体规范
3、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C)
A、宪法确立了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
B、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
C、宪法规定了完善的立法体制与具体规划
D、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
4、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A)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5、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A)。
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6、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D)
A、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应当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B、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需由规章规定
C、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
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
7、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8、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C)。
A、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
B、全国人大和国务院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9、下列哪种法律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B)
A、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
B、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C、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
D、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10、200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消防法》进行了修订,2009年4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对实施《消防法》做出了具体规定。
关于该《办法》,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B)
A、《办法》属于对《消防法》的立法解释
B、《办法》属于《消防法》的下位法,按照法律高于法规的原则其效力较低
C、《办法》属于对《消防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
D、《办法》对《消防法》进行了体系解释
11、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D)。
A、适用范围不同
B、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
C、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不同
D、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
12、以下有关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某个体户暴力抗拒工商局执法人员检查,并将一执法人员打成轻伤,则其除承担行政责任外,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B、甲、乙双方签订一买卖合同,按照合同规定,甲应在合同签订后3日内向乙交付面粉10吨,在履行期内,乙享有民事权利而甲承担民事义务
C、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其他基本法律都据此制定;所以,触犯了刑法中强制性规定的行为都是违宪行为,要承担违宪责任
D、民事责任属于法定责任,因此不允许当事人协商免除
13、下列法律责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法律责任的归结要讲求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
B、法律责任的免除即无责任
C、法律责任体现了国家的强制力
D、法律责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违法与违约
14、下列有关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法律制裁和法律条文等问题的表述,哪项可以成立?(D)
A、任何法律责任的设定都必定是正义的实现
B、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
C、承担法律责任即意味着接受法律制裁
D、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规定
15、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各部、委、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三、多选题(共10题)
1、以下对“法”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有(AC)。
A、当代中国正式的法律包括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B、当代中国正式的法律包括地方各级政府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C、是否具有国家强制性,是衡量一项规则是否是法的决定性标准
D、某些犯罪的成立,需以具有特定目的为必要条件,这表明法律不仅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也规范和约束人的思想
2、以下关于法的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ABD)。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法是经严格的程序制定的,具有程序性
3、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遵守我国法律的行为或事项?(ABD)
A、某市仲裁委员会的仲裁
B、某县公安局的治安处罚决定
C、习惯法
D、《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B、法律的立法主体是确定的,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法律分为两种,即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
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它们的效力等级是不同的
D、行政法规只能由国务院及地方政府制定
5、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BD)。
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
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6、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些可以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ABC)
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6小时后,才将康某押送到40里外的乡派出所
B、蔡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10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高某在与3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7、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法律责任?(AD)
A、保安员曲某收5元自行车停车费并不给收据
B、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纪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
C、冯某经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拥挤受伤
D、塑胶五金厂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15小时,加班费为每小时1.5元
8、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ACD)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
9、某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与某部委规章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BC)。
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部门规章
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规定
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10、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以下哪些不是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ACD)
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
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共80题)
一、判断题(共30题)
1、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4、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
5、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
6、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
7、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具体适用上一律平等。
(×)
9、“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罢工的自由。
(×)
12、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
13、我国《宪法》规定,禁止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搜查公民的身体。
(×)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搜查或者侵入公民的住宅。
(×)
15、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情况下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
(√)
19、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
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
2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
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
2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法律。
(√)
2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
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
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
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
3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
二、单选题(共25题)
1、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政府选举产生,对政府负责,受政府监督
B、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产生
C、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D、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地方各自为主的原则
2、国家为了(C)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公共利益
D、社会利益
3、现行《宪法》规定,公民的(C)不受侵犯。
A、合法财产
B、私有财产
C、合法的私有财产
D、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4、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A)。
A、继承权
B、转让权
C、使用权
D、处置权
5、一切国家机关实行(C)的原则。
A、高效
B、简捷
C、精简
D、实效
6、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7、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B、各种宗教活动均受国家保护
C、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D、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
8、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C)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武警部队
9、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D)。
A、侮辱、诽谤、控告
B、诽谤、检举、揭发
C、侮辱、控告、诬告陷害
D、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10、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情况下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B)。
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D、最高国家监督机关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