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课件
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课件

42
动作分析的步骤
1、确定动作名称,划分动作阶段,描述动作要领 2、划分动作阶段和确定动作的开始阶段
学习交流PPT
43
4、分析各阶段各环节的运动状况
(1)指出动作阶段中运动环节的名称 (2)关节名称与运动
学习交流PPT
44
(3)与外力关系
A、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 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可用“反同”二
学习交流PPT
39
肌力矩和阻力矩 1.人体杠杆具有三个点: 支点:关节中心(O)是支点; 力点:作用肌在骨上附着面的中心(F)是力点; 阻力点:环节与重物的总重心作用点是(R)阻力点。
2.由支点至肌拉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OA)称拉力臂。 支点至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OR)为阻力臂。
3.肌拉力与拉力臂的乘积为肌力矩; 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为阻力矩。
定点在下端的称 为下固定B
学习交流PPT
9
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 无固定。
学习交流PPT
10
• 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 另一端称为定点。
• 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 定,定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近固定和远固定主要适用于四肢肌
• 上固定和下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 上固定,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
小肌、臀中肌就起中和肌的作用。
学习交流PPT
24
学习交流PPT
25
2.在完成一个动作时,不同的肌肉起着不同的作用,这就 是分工: (1)参与工作的肌肉所起的作用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只 能在互相配合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协作。离开或缺乏这种 协作关系,体育动作将很难完成,或者极不协调。 (2)肌肉的分工和协作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随着动作的 改变,也是会引起变化的。 例如:屈腕动作时,屈肌是原动肌,伸肌是对抗肌;内收 动作时,尺侧肌是原动肌,桡侧肌是对抗肌。
《运动解剖学》绪论 ppt课件

(三)人体的基本轴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的 水平线;
冠状(额状)轴:为左 右方向的水平线;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与 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
14
2020/12/27
(四)人体基本面
矢状面:是沿矢状轴方向所做的切 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 纵切面,如该切面恰通过人体的正 中线,则叫做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或额状面:是沿冠状轴方向 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前后 两部的纵切面,与矢状面和水平面 相垂直。
水平面或横切面:为沿水平线所做 的横切面,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 与上述两个纵切面相垂直。
15
2020/12/27
课后作业
1.什么是人体解剖学、运动解剖学? 2.掌握解剖学定位术语。
16
2020/12/27
(1)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 (2)有机体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 (3)有机体变化发展及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
观点 。
9
2020/12/27
五、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方法
(1)尸体解剖法 (2)组织切片法 (3)活体研究法 (4)动作分析法 (5)各种仪器研究法
10
2020/12/27
态学基础的研究: ③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④人体结构机械运动规律的研究; ⑤运动损伤形态学基础的研究。
7
2020/12/27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任务
①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②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③为后继课程奠定解剖学基础。
8
2020/12/27
四、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
六、解剖学定位术语
(一)人体解剖姿势
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 前(拇指在外侧),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课件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课设计教材分析:该门课程教材使用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解剖学》,为国内体育类专业最威望的教材,自己从八届学生的教课反响来看教材成效优异。
本次课为《运动解剖学》绪论之部分重要知识点,定义认识剖学的基本定位术语,将为今后的学习解剖学知识、分析体育动作做好理论铺垫。
学情分析:讲课对象为体育学院教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12级学生,多数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差、底子薄,而该课程作为本专业基础课、骨干课,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可以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
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教课任务重,在这类状况下怎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课质量,师生两方须共同努力。
教课内容:运动解剖学定位术语:1、人体标准解剖姿势;2、人体的基本切面;3、人体的基本运动轴。
教课进度:《运动解剖学》绪论,第一教课单元第一次课,1学时。
教课目标: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基本切面和基本运动轴等定位术语,从而正确描述(ppt1-2人体及器官的方向,为今后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
教课重点:人体三个基本切面和三个基本运动轴。
教课难点:人体三轴与运动的关系。
教课方法与手段:本次课以理论讲解为主要教课方法,经过ppt穿插演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教课手段,其余采用启示式教课、经过发问、抢答、解疑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从而使学生经过理解记忆,而非照本宣科,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突显教师教课成效。
教课过程:一、导入语(3分钟)同学们都知道,人体是一个宏大的系统,此中运动系统最为复杂,为了规范和简化对体育动作的分析过程,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运动解剖(ppt第0张)学的定位术语。
(板书课题)让我们先来看段视频---大家看到了哪些动作?(如前、后空翻,全旋,空中转体等)(板书动作名称,作为讲解内容铺垫)张)交代本课教课目标: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基本切面和基本轴等解剖术语,从而正确描述人体及器官的方位,为今后体育动作的解(ppt第3张)剖学分析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
运动解剖学(肌肉)医学PPT课件

06
肌肉损伤与修复
常见肌肉损伤类型及原因
肌肉拉伤
由于过度拉伸或急剧收缩导致肌 肉或肌腱损伤,常见于运动过程
中。
肌肉挫伤
由钝性外力作用于肌肉导致的闭合 性损伤,常见于撞击、跌倒等情况。
肌肉撕裂
肌肉纤维部分或完全断裂,通常由 强烈外力引起,如运动中的猛烈撞 击。
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与机制
01
02
03
急性期
损伤后立即发生,包括止 血、炎症和肿胀等反应。
修复期
损伤后几天至几周内,主 要涉及再生和修复过程, 包括血管生成、纤维母细 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重塑期
损伤后数周至数月内,通 过改建和重塑使受损组织 恢复结构和功能。
运动在肌肉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运动可以增加局部血液流量,有 助于清除坏死组织和炎症介质, 同时提供修复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04
平滑肌结构与功能
平滑肌细胞形态与分布
形态
长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分布
内脏器官壁内,如血管、胃肠道、支气管 等
特点
细胞间连接少,收缩时细胞长度缩短,宽 度增加
平滑肌收缩机制及调节
01 收缩机制
依赖于肌浆网内Ca2+的释放和 细胞外Ca2+的内流
02 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 节
02 03
横桥摆动
横桥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蛋白质结构,具有ATP酶活性。在肌肉 收缩过程中,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并摆动,将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使肌 肉缩短。
肌肉舒张
当刺激停止时,钙离子被重新摄入到肌浆网中,肌钙蛋白与钙离子分离, 原肌球蛋白恢复原位,横桥与肌动蛋白分离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肌肉 舒张。
运动解剖学-PPT

下肢带关节图
骨盆
组成: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以及连结 它们的关节(即下肢带关节,包括骶髂关节、 耻骨联合。)和韧带构成。
结构特征:形似拱形结构。两侧的髋骨和 中间的骶骨类似拱形建筑结构的穹窿,两侧 的髋臼架在股骨头上,股骨有如穹窿柱。它 具有既坚固又省材和防震的特点。
骨盆
功能:具有支持人体上身的重量、传递和分散人体负 荷的压力、缓冲震荡、保护腹腔和盆腔内脏器官、肌 肉附着等功能;上连脊柱,下接股骨,活动时可增大 躯干和下肢运动的幅度。
肩关节韧带
肘关节
组成:由肱骨远侧端和桡、尺骨近侧端 的关节面组成。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 节和桡尺近侧关节。肱尺关节由肱骨滑 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肱桡关节由肱 骨小头与桡骨头凹构成;桡尺近侧关节 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
肘关节
结构特征:肱尺关节为滑车关节;肱桡关节为 球窝关节,但受尺骨限制不能绕矢状轴运动; 桡尺近侧关节为圆柱关节。三个关节包在一共 同关节囊内,彼此又可独立运动,为典型的复 关节。关节囊前、后薄壁而松弛,有利于屈伸 运动,两侧壁厚而紧张,并有韧带加强。关节 囊后壁最薄弱,故常见桡、尺骨两骨向后脱位, 移向肱骨的后上方。加固肘关节的韧带有桡侧 副韧带、尺侧副韧带和桡骨环状韧带。所有加 固韧带均不附着于桡骨,从而保证了桡骨能绕 垂直轴做回旋运动。
膝关节的组成
膝关节解剖图
膝关节解剖图
踝关节
踝关节(又名距骨小腿关节或距上关节) 组成:由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的外
踝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叉状关节窝,以及距骨滑车的关 节头构成。
结构特征:属滑车关节。关节囊前后松驰,利于屈 伸运动。两侧有韧带加固,内侧的是三角韧带,可限 制足过度外翻;外侧的三条韧带(前方的距腓前韧带、 中部的跟腓韧带、后方的距腓后韧带),均较薄弱, 有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内翻的功能。在踝关节 韧带损伤中,以外侧最为常见,尤以距腓前韧带为多
21 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二) 《运动解剖学》课件

股四头肌
远固定 离心工作
小腿 踝关节
伸
M肌 < M外
小腿三头肌、胫 骨后肌
远固定
离心工作
4. 负重深蹲动作小结:
➢ 负重深蹲是发展下肢肌肉力量的常用练习方法。 该动作可以发展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 肌等肌群的力量。
➢ 完成蹲起的角度可以依据各个专项动作结构的 要求而确定,如跑的屈膝角度小,而跳远和篮 球等项目的屈膝角度则稍大。
M肌 > M外 M肌 > M外
腹直肌、腹 外斜肌、腹 下固定
内斜肌
髂腰肌、股 直肌
远固定
向心工作 向心工作
3. 列表分析
(2) 落下阶段
环节 名称
关节
运动 方式
与外力关系
原动肌
肌肉工作 肌肉工作
条件
性质
脊柱 腰骶关节 伸
M肌 < M外
骨盆 髋关节 后倾 M肌 < M外
腹直肌、腹 外斜肌、腹
内斜肌
髂腰肌、股 直肌
应注意,勿忽略击球瞬间跖趾关节与趾关 节屈,放松易挫伤脚趾,让足与下肢浑然 形成一体,击球才会有力。
跆拳道前踢(高腿)右腿动作分析
1. 动作名称和简要描述:
跆拳道前踢(高腿) 侧身朝向击打方向,左右脚前后开
立,左脚在前; 右脚向后蹬地,身体重心前移至左
脚;右脚蹬地顺势屈膝提起,脚面 足趾绷直; 右腿迅速以膝关节为轴把小腿快速 向前上踢出; 踢击目标后右腿迅速放松弹回,落 回顺势站为右势实战姿势。
足趾
跖趾关 节
屈
M肌 > M外
臀大肌
近固定
M肌 > M外 M肌 > M外
股二头肌、半腱 半膜肌
运动解剖学---第十章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_OK

38
引体向上
1、动作要领描述:两手反握单杠,握 距与肩同宽或宽于肩,集中背阔肌的 力量,直臂悬垂引体至下全颌超过杠 上沿水平线,然后身体下放至两手伸 直为一次,依此连续完成。
2、划分动作阶段:引体向上动作属于 非周期性动作,可以分为上升、下降2 个阶段。
3、分析结果:由于完成引体向上动作 时头、脊柱和下肢各环节均保持一定 姿势,故此处仅分析该动作上肢各环 节的运动状况。
43
负重蹲起
1、动作要领描述:负重蹲起动作预备姿势要求杠铃置 颈后直立,两手握杠,两足开立,二者皆约与肩同宽; 之后两膝屈曲下蹲,再立起还原成预备姿势。
2、划分动作阶段:负重蹲起动作属于非周期性动作, 可以分为下蹲、立起2个阶段。
3、分析结果:由于负重蹲起动作主要发生在下肢,故 此处仅分析该动作下肢各环节的运动状况。
44
俯卧撑(下降阶段)动作制表
环节 关节 运动
与外力矩 的关系
原动肌
工作 工作 条件 性质
肩带 躯干
胸锁 关节
肩关 节
上臂 肘关 节
后缩 伸
屈
一致,M肌<M外 一致,M肌<M外
一致,M肌<M外
前锯肌 胸小肌
远固定
三角肌前部、 远固定 胸大肌上部和 肱二头肌长头
肱三头肌
远固定
肘肌
退让 工作 退让 工作
同收缩,使受力作用的环 节固定不动。
23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1、杠杆原理
支点——关节中心 3个点 力点——作用肌在骨上附着面的中心
阻力点——环节与重物的总重心作用点 力臂——由支点至肌拉力线的垂直距离 2个臂 阻力臂——由支点至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运动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ppt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研室
可编辑课件
1
主要内容
一体育运动中动作分析介绍 二解剖学动作分析的概念 三环节受力分析法的运用 四一般运动动作的三种情况 五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六小结与建议 七动作分析举例
可编辑课件
2
一体育运动中动作分析介绍
1.体育运动中的动作分析从广义上讲,不仅 限于运动解剖学,还有人体运动学、人体生 物力学、专项技术理论等。采用的方法也 不仅限于解剖学动作分析,还涉及更多的 生物力学方法分析。例如:利用快速摄影、 图片、图像解析、测力台记录、等动测力 系统、肌电技术应用。
引体向上 阶段(正握)
15
3.列表分析(引体向上阶段)
环节名称
胸阔部相 对肩带
胸阔部相 对肩带
肩带相对 上臂
上臂相对 前臂
前臂相对 手腕
手掌相对 手指
近节手指 相对远 节手指
关节与运动 于外力关系 原动肌
肌肉工作 条件
肩胛骨下回 反同 旋
胸小肌、 远固定 菱形肌
肩胛骨后缩 反同 肩关节伸
反同
斜方肌、 菱形肌
可编辑课件
12
七 动作分析举例
(一)上肢动作分析一 引体向上以解剖姿势为准,解剖姿势握杠
为正手握杠,旋内后握杠为反手握杠。 1.开始姿势:双手正手握杠,直体悬垂。 2.划分动作阶段 第一阶段”引体向上“ 第二阶段”向下还原“
可编辑课件
13
可编辑课件
引体向上开始 阶段(正握)
14
可编辑课件
近节手指相 指关节伸
对远节 (保持)
手指
慢反 慢反 慢反 慢反
肱二头肌、 远固定 肱肌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ppt课件

酸酸性嗜染性料
光学显微镜(光镜,LM)
分辨率约为0.2微米,可将物体放大约1500倍。
光光镜镜结结构构
组织切片 (HE染色)
苏木精(hematoxylin)伊红(eosin)染色法
电子显微镜(电镜,EM)
超 透超微 射微结 电结构 镜构/(亚分微辨结率构达0.2纳米超)薄--切--片细胞内部结构.
二、结缔组织
第二章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执行人体的机 械运动(简称运动)。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举 手抬足动作到生产、劳动和体育运动中各种复 杂的技术动作,都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 纽、以骨骼肌为动力来实现的。所以骨、关节 和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
1、上与下;
2、前与后;
3、内侧与外侧;
4、内与外;
5、近侧与远侧;
6、尺侧与桡侧;
7、胫侧与腓侧;
8、浅与深。
人体的基本轴:(如图)
1、垂直轴: 直于水平面的轴
呈上下方向,并垂
2、矢状轴: 呈前后方向,并与垂 直轴呈垂直交叉的轴
3、冠状轴或额状轴 :并与前二轴 相互垂直的轴
人体的基本切面:
细胞间质是存在于细胞之间的物质,是细胞分 化过程的产物。
细胞间质可分为无定形的基质和纤维两类形态 物质。
细胞间质的功能有支持、联络、保护、营养等 作用。
第二节 组织
组织是构成人体各种器官的基本成分,它是人 体胚胎发育的早期由许多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 胞和细胞间质按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形成 的细胞群体。
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运动解剖学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 其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先导课程,也 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与人体解剖学区别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完整版

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关节的稳定性
主要通过关节囊、韧带和肌肉等结构 来维持。这些结构能够限制关节的过 度运动,保护关节免受损伤。
关节的灵活性
主要由关节面的形态、关节囊的松紧 度以及周围韧带和肌肉的弹性等因素 决定。灵活性好的关节能够完成更多 样化的动作。
关节损伤与防治
常见的关节损伤
包括韧带损伤、软骨损伤、骨折等。这些损伤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 限等症状。
REPORTING
运动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骨骼与肌肉的连接
通过肌腱、韧带等连接骨骼和肌肉,实现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
神经支配与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肌肉收缩和舒张,协调骨骼和肌肉的运动。
关节结构与运动范围
关节的结构决定了运动范围,不同关节具有不同的运动特点。
运动系统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应用
田径运动
骨折与骨损伤
骨折的定义和分类
01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
性骨折两大类。
骨折的原因和机制
02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等均可导致骨折。
骨折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03
疼痛、肿胀、畸形、异常活动等为骨折的常见临床表现,处理
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2023
PART 03
骨髓
填充在骨髓腔和松质间 隙内的组织,分为红骨 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
有造血功能。
骨的血管和神经
为骨提供营养和感觉功 能。
骨的形态与分类
01
02
03
04
长骨
呈长管状,如股骨、胫骨等, 主要分布于四肢。
短骨
呈立方体状,如腕骨、跗骨等 ,主要分布于手腕和足踝部。
运动康复《运动解剖学》课件

目录
• 运动解剖学概述 • 人体骨骼系统 • 人体肌肉系统 • 人体关节系统 • 人体循环系统 • 人体神经系统
01
CATALOGUE
运动解剖学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的科学,主要关注人体 运动系统中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
总结词
骨骼在人体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骨骼是人体运动的基础,通过骨连接(关节)和肌肉等组织的 协同作用,实现各种复杂动作。骨骼不仅为肌肉提供附着点, 还通过骨杠杆原理实现力量传递和转换,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 运动。此外,骨骼还参与维持人体的姿势和平衡。
总结词
骨骼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运动员选材
运动解剖学可以为运动员选材 提供科学依据,帮助选拔具有
潜力的优秀运动员。
康复治疗
运动解剖学知识有助于康复师 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
,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运动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功 能已有初步认识,如古希 腊的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 的盖伦等。
中世纪
随着文艺复兴和解剖学的 兴起,人们对人体结构有 了更深入的了解。
神经元与突触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 过突触连接传递信息。突触是神经 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结构。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益处
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突触的优化,从而提高神经传导速 度,使信息传递更加快速准确。
增强脑功能
运动可以促进脑内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增加脑内神经元的连接和 信息传递,从而提高大脑的功能和认知能力。
06
CATALOGUE
运动解剖学(第三版)课件第二章第五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

跖趾关节
伸
方向反,M肌>M外
趾长伸肌、拇长伸肌等
近固定 向心工作
(4)小结与建议
(二)分析示例
3. 直腿仰卧起坐 (1)动作要领描述 (2)划分动作阶段 (3)肌肉工作分析制表 (4)小结与建议
3、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坐起阶段的动作分析
关节(或环节)名称 运动 肌力矩与外力矩的关系 原动肌
工作条件 工作性质
跑1动作要领描述2划分动作阶段3肌肉工作分析制表4小结与建议44跑的蹬地阶段下肢各环节的动作分析关节或环节名称运动肌力矩与外力矩的关系原动肌工作条件工作性质髋关节伸方向反m肌m外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远固定向心工作膝关节踝关节跖趾关节伸屈屈方向反m肌m外方向反m肌m外方向反m肌m外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等趾长屈肌拇长屈肌等远固定远固定远固定向心工作向心工作向心工作4跑的折叠前摆阶段下肢各环节的动作分析关节或环节名称运动肌力矩与外力矩的关系原动肌工作条件工作性质髋关节膝关节屈屈方向反m肌m外方向反m肌m外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等腓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近固定近固定向心工作向心工作踝关节跖趾关节伸微伸方向反m肌m外方向反m肌m外胫骨前肌等趾长伸肌拇长伸肌等近固定近固定向心工作向心工作跑的积极下压阶段下肢各环节的动作分析关节或环节名称运动肌力矩与外力矩的关系原动肌工作条件工作性质髋关节伸方向同快m肌m外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近固定向心工作膝关节踝关节伸屈方向同快m肌m外方向同快m肌m外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等近固定近固定向心工作向心工作跖趾关节微屈方向同快m肌m外趾长屈肌拇长屈肌等近固定向心工作跑的落地缓冲阶段下肢各环节的动作分析关节或环节名称运动肌力矩与外力矩的关系原动肌工作条件工作性质髋关节屈方向同慢m肌m外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远固定离心工作膝关节踝关节屈伸方向同慢m肌m外
20 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一) 《运动解剖学》课件

分析易犯错误动作解剖学机制,提出改进建议 为提高运动技术,提出合理性力量训练的建议
四、动作分析举例
32
对初学者和学生来说,使用表格的形式来分析 动作的原动肌有助于理清思路和培养一个关节 一个关节地进行分析的习惯。一个动作的每一 个阶段应该画一张分析表格, 每一张表格应包 括全部参与该动作的关节,表格的形式如下:
判断参加运动各关节的名称和运动方向 (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
明确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的关系, 为寻找原动肌创造条件 根据外力和肌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
内容
38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四肢:近(远)固定和无固定等 克制工作、退让工作和静力工作等
30
分析各阶段中各个关节的运动变化;
分析使各关节运动的原动肌、固定条件及肌肉 工作性质;
运动环节 关节 运动方式 与外力关系 找到原动肌 原动肌工作(固定)条件 工作性质(动力性、静力性)
三、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31
小结和建议
对所分析动作进行简要评价 指出完成此动作的原动肌名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
首先考虑负荷大、主导环节
侧平举
二、环节受力分析
5
杠杆原理 - 平衡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M动 = M阻
二、环节受力分析
6
外力
作用于运动环节上 重力、阻力、支撑反作用力、软
组织(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 筋膜)被动牵张力等。
M肌 = M外
内力
肌力 – 唯一
二、环节受力分析
7
二、环节受力分析
3
如何确定原动肌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的学科。
运动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相关学科紧密相连。
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运动系统:骨骼、肌肉、关节等的结构与功能。
内脏系统:心脏、肺、血管等的运动功能。
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的传导与控制。
运动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来研究。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人群、不同运动方式的解剖学特征来研究。
实验法:通过实验来探究运动对解剖结构的影响。
第二章: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1 骨骼系统骨的结构与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等。
骨骼连接:关节的类型与功能。
骨骼肌:肌肉的组成、肌腹与肌腱的连接。
2.2 肌肉系统肌肉的类型: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等。
肌肉的结构:肌纤维、肌原纤维、肌节等。
肌肉的功能:收缩与舒张的机制。
2.3 关节系统关节的类型:球关节、滑关节、鞍关节等。
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等。
关节的功能与运动范围。
第三章:内脏系统的运动功能3.1 心血管系统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房、心室、心脏瓣膜等。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
血液循环的途径与作用。
3.2 呼吸系统肺的结构与功能:肺泡、肺叶、呼吸道等。
呼吸运动的机制:吸气与呼气的过程。
气体交换的过程与意义。
3.3 消化系统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
消化腺的结构与功能: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排泄过程。
第四章:神经系统的运动控制4.1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的类型:upper motor neurons, lower motor neurons 运动神经元的传导过程:兴奋的产生与传递。
运动神经元的控制方式: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4.2 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等。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ppt课件优选全文

如:双杠直角支撑时,屈大腿的肌肉(肌肉
保
持缩短)。
武术马步中,股四头肌(肌肉保持拉
完整版课件
25
(2)加固工作
关节周围的肌肉共同收缩,长度不变,其力量用以平 衡身体所受到的重力作用,防止身体各环节在关节处因重 力作用而分离,此种工作为加固工作。 例:悬垂动作中,肘关节周围的肌肉是加固工作。
拔河两队相持时,肘关节周围的肌肉也是做加固工作。
完整版课件
11
(三)肌肉的工作条件
任何肌肉收缩时,都会通过收缩产生的力 而引起肌肉附着端产生一定的运动。在分析肌 肉收缩即肌肉工作的特征时,为了描述上的统 一,常用下列术语来表述肌肉的工作条件:定 点和动点, 近固定与远固定,上固定、下固定 与无固定。
完整版课件
12
定点和动点
定点:肌肉收缩时,
相对固定或运动幅
(1)确定动作名称:手持哑铃侧平举 (2)动作要领描述:两足开立,与肩同宽,身体直立,
两臂侧举至90度,且保持在水平位。
完整版课件
51
(3)分析结果:
环节 肩带 上臂 前臂
手
指
关节 运动 与外力 原动 工作 关系 肌 条件
胸锁 肩关节 肘关节 桡腕关节
掌指关节 指关节
上回旋 外展 伸、旋内 微屈
屈
完整版课件
39
①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
肌力大于外力
环节运动方向
[反-同]
外力
屈
完成动作的原动肌是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
完整版课件
40
②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
a. 环节运动速度快
环节运动方向
[快-同]
伸
外力
快速运动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足部肌肉
包括胫骨前肌、腓肠肌、足底肌群 等,控制脚部运动和维持足弓。
运动机制
足部肌肉与骨骼协同作用,实现站 立、行走、跑跳等动作,同时维持 身体平衡。
05
躯干和脊柱运动解剖学分 析
脊柱结构与功能
脊柱的组成
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 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28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运动系统概述 • 上肢运动解剖学分析 • 下肢运动解剖学分析 • 躯干和脊柱运动解剖学分析 • 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 总结回顾与课程评估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运动解剖学定义及重要性
01
02
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是运动科学领域 的重要基础学科。
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可以深入了解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等运动系 统的构造和功能,为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等领域提供理论 支持和实践指导。
课程目标与要求
01
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 和基础知识,了解人体运动
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0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运动 技术动作,理解运动过程中 骨骼、关节、肌肉等结构的
变化和相互作用。
03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具备从事运动科学相 关领域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 版社)
02
参考资料
01
教材
《人体解剖学图谱》、《运动生 物力学》、《运动医学》等相关
教材和专著。
02
运动系统概述
骨骼系统
运动解剖课件

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准备不足
缺乏适当的热身和拉 伸运动,导致肌肉和 关节未得到充分准备 。
技术错误
错误的动作或技巧可 能导致身体部位承受 过多的压力或扭伤。
身体状况不佳
疲劳、缺乏睡眠、饮 食不当等身体状况不 佳可能导致身体反应 变慢,容易受伤。
防护措施不当
未佩戴适当的防护装 备或使用不合适的运 动器材可能导致受伤 。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 直线上。在运动中,这种力可以推动或阻碍物体的运动 。
重力与支撑反作用力
重力是由地球引力产生的,而支撑反作用力是由地面提 供的,两者共同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中的能量转换
机械能转换
在运动中,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跳 跃和投掷中,人体势能的释放转换为动能。
运动解剖课件
目 录
• 运动解剖学概述 • 骨骼系统 • 肌肉系统 • 关节结构与运动 • 运动中的生物力学 • 运动损伤与预防
01
运动解剖学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 ,专门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 能和发育。
目的
为运动训练、体育教育和康复治疗等 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帮助 人们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和姿势控制 。
06
运动损伤与预防
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
韧带扭伤
关节周围的韧带在受到外力时 发生过度扭曲,导致韧带纤维 撕裂。
关节脱位
关节受到外力作用时,关节头 和关节窝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
肌肉拉伤
由于肌肉过度伸展或收缩超过 了其承受范围,导致肌肉纤维 撕裂。
骨折
骨骼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断裂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交流PPT
18
三 、肌群的分工与协作
人体动作,即使是最简单的体育动作,也是 许多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共同活动的结果。
根据肌肉在同一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 把它分为: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
学习交流PPT
19
(一)原动肌
可以主动收缩直接完 成动作的肌肉。
按原动肌在完成动作中 效率的不同,又可将原 动肌分为:主动肌和副 动肌。例如,握哑铃弯 举中的肱肌、肱二头肌 为主动肌,肱桡肌、旋 前圆肌为副动肌。
学习交流PPT
23
(四)中和肌
1.当原动肌对动点骨有两种以上的功能时,为了有效 地发挥其中一种功能,需借助其他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 这里其它肌肉就叫中和肌。起着抵消(中和)某种功能的 作用。
在向前踢腿时,如果不需要出现大腿
学习交流PPT
22Biblioteka (3)固定肌: 肌肉只能主动做一件事---收缩
发力,使它的两端向中心靠拢,在 实际生活中,常常不需要这种两端 都运动的动作,因此,为了充分发 挥原动肌对动点骨的作用,必须有 其它肌肉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这 些固定定点骨的肌肉,叫固定肌。
例如,在做向前踢腿动作时, 为了保持躯干直立姿势,就需要脊 柱上某些肌肉收缩,固定髂腰肌的 定点骨。
定点在下端的称 为下固定B
学习交流PPT
9
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 无固定。
学习交流PPT
10
• 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 另一端称为定点。
• 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 定,定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近固定和远固定主要适用于四肢肌
• 上固定和下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 上固定,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
关节的形态结构决定了人体各环节的具体运动形式和 肌肉配布规律;
肌肉则通过其收缩与舒张牵引骨在关节处实现人体的 各种形式的运动。
学习交流PPT
2
骨骼肌是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上,中间跨过一个或 数个关节,肌肉收缩时,可牵引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的某一 个运动轴运动。
学习交流PPT
3
一、 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
5
工作条件 近固定和远固定
近固定:四肢肌肉收缩时, 定点在近侧称该肌的工 作条件为近固定。
学习交流PPT
6
远固定:四肢肌肉收缩 时定点在远侧端则称 该肌的工作条件为远 固定。
学习交流PPT
7
上固定和下固定
上固定:头颈、躯干肌 肉工作时,定点在上 端的称为上固定
学习交流PPT
8
下固定:头颈、
躯干肌肉工作时,
第三章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学习交流PPT
1
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由若干个不同的动作组成,在对人 体运动进行动作分析时,首先应做解剖学分析,分析运动 时人体各环节的运动形式、肌肉收缩特征以及在不同动作 阶段肌肉工作的变化规律等内容。
人体完成动作的基本结构包括骨、关节和肌肉:
骨的形态结构决定了人体运动的骨杠杆类型和各环节 的大小与运动幅度;
• 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 固定。
上固定、下固定和无固定主要适用于躯干肌
学习交流PPT
11
二、骨骼肌配布规律
1、骨骼肌在身体上配布的规律: 1)骨骼肌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①骨骼肌只能主动做一件事:收缩发力,具有
缩短的趋势,它不能象被压缩的弹簧那样在缩 短后再主动使其附着点分离。需要有其它力才 能让它们的附着点相互离开。例如,当某块屈 肌收缩,使关节完成屈的动作后,这块屈肌不 能再使这个关节完成伸的动作。
14
• 以相互拮抗的原则配布于关节轴的两侧
单轴关节 两组肌 如肘关节
屈肌、伸肌(冠状轴)
双轴关节 四组肌 如桡腕关节 多轴关节 六组肌 如肩关节
❖有明显的对称性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矢状轴)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 旋内肌、旋外肌(垂直轴)
❖ 有明显的适应性
学习交流PPT
15
当一个动作只包括一个环节的运动时,原动肌只有一 组,如射击时的扣板机动作,只有食指的一个环节运动, 原动肌就只有一组。
学习交流PPT
16
每一个环节运动都有一 组原动肌,当一个动作是 由多个环节运动组成时, 有几个环节运动就有几组 原动肌。如跑步时的后蹬 动作,下肢有骨盆、大腿、 小腿、足等4个环节运动, 原动肌也至少有4组。
学习交流PPT
17
一个动作是否能够准确、协调地完成,对抗肌的力量与 协调伸展能力亦是关键因素。当关节一个运动轴两侧的原 动肌与对抗肌肌肉力量与柔韧性发展不均衡时,则易导致 运动中动作变形和肌肉拉伤。另外,在一些快速起动、快 速停止等动作中,对抗肌的协调配合还有预防关节损伤等 作用。
学习交流PPT
20
(二)拮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称为对抗肌。 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 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
学习交流PPT
21
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改变而变化。 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
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 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
学习交流PPT
12
②骨骼肌收缩发力缩短时,它将同样大小的力作 用在它所附着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至于最 终是让哪块骨运动,不取决于这块肌肉,骨骼肌 只能把它的两端向中心拉。
2)根据这些事实,骨骼肌在身体上有以下的配布 规律:
①至少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上,中间必须跨过一个或一个以上 的关节,两端都附着在一块骨上的肌肉是没有作用的,因而也是不 存在的。
②在一个关节运动轴的两侧配布有作用相反的两组肌肉,单轴关节分 布有两组肌肉,双轴关节分布有四组肌肉,三轴关节分布有六组肌 肉。
③肌肉的分布和人的直立行走及劳动特点有关:
人体的躯干肌和下肢肌,由于适应直立行走,伸肌比屈肌强大,上肢
肌在劳动时经常要克服重力作用,故屈肌比伸肌强大。
学习交流PPT
13
学习交流PPT
起点和止点 从人体结构角度
肌肉的起止点是固定不变的
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肢体 近端的附着处为起点,另 一端为止点。
学习交流PPT
4
定点和动点
从运动的角度讲
定点: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较小的附着端。
动点:肌肉收缩时,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的附着端。
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学习交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