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摘要

1. 透镜

1.1透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1.2两种透镜

凸透镜凹透镜

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

形状

主光轴和光心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用及光路图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光线

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

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光线

焦点和焦距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

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

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

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

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皀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两侧

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

的焦距相等。

焦距与会聚能力的关系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焦距

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

越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

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能

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

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

力越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1.3平行光: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

透镜的焦点上。

2.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原理

凸透镜成像 u >2f

f <

u <2f u <f

像的

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透镜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

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 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物体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

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

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其他内容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

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

的内容越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实像和虚像(见右图):

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1【实验器材】f =12 cm (最好在10~20 cm 之间)的凸透镜一个,蜡烛一支,用白色硬纸制成的光屏一个等。

【设计实验】① 把蜡烛放在远处,使物距u ﹥2f ,调整光屏倒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量物距u 和像距v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②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第一条规律并非由本实验得出):

物距(u )

像的性质

像距(v ) 应用

正倒 大小 虚实

[无穷远] 倒立 一点 实像

v =f (利用太阳光测透镜焦距) u >2f 缩小 f <v <2f 照相机

u =2f 等大 v =2f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f <u <2f 放大 v >2f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u =f 不成像 无穷远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u <f 正立 放大 虚像 / 放大镜 3.2【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都是倒立的,倒立的都是实像。 ⑵成实像时,u +v ≥4f (u =2f 时u +v =4f ) ⑶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⑷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⑸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3【注意事项】

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位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⑵u >f 时凸透镜要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⑶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在偏上方时,可以向上移动光屏或蜡烛,也可以向下移动凸透镜来调整。

⑷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 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 烛焰在焦点上;

③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在凸透镜旁放一近视镜(凹透镜),若使像清晰,需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或者将物体靠近透镜; 在凸透镜旁放一远视镜(凸透镜),若使像清晰,需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或者将物体远离透镜。

4. 眼睛和眼镜

4.1眼睛的结构和作用: ⑴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

⑵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⑶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⑷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4.2近视眼和远视眼:

5. 显微镜和望远镜

5.1显微镜:

⑴主要结构: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载物片、反光镜等。

⑵原理: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

产生原因

矫正

近视

晶状体太厚,折光

能力太强 或

眼球在前后方向

上太长

像成在视网膜

前方 戴近视镜(凹透镜) 远视

晶状体太薄,折光

能力太弱 眼球在前后方向

上太短

像成在视网膜

后方

戴远视镜(凸透镜)

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⑶显微镜最终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5.2望远镜:

⑴主要结构: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⑵原理:物镜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物镜所成的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并且目镜可以放大物像,所以视角就会变得很大。 因为望远镜物镜的直径很大,所以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⑶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如反射式望远镜。 ⑷望远镜最终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⑸哈勃空间望远镜: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可以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得到更清晰的天体照片。

例题精讲

例1、“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

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 ) A .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B .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 .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D .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例2、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

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此时画像

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

例3、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与视力正常的眼相比,近视

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 (选填“会聚”或“发散”) 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 ,其作用是将光 ,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例4、在左下图中画出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径迹。

例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右上图中画出物AB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A ′B ′。

一、选择题

1.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 .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 . 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 .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2.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时,小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B . 如果是远视眼,应当用凸透镜加以矫正 C . 照相机照全身照时,所成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 . 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3.小丽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2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来观察地图上较小的字,则凸透镜到地图的距离应( ) A . 小于20cm B . 大于20cm 小于40cm C . 等于40cm D . 大于40cm

4.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为了校园安全,在学校大门及其它地方都安装上了“电子眼”,其光学原理与下列哪种相同( ) A . 平面镜 B . 投影仪 C . 照相机 D . 放大镜 5.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 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 .远视眼、凸透镜 B .远视眼、凹透镜 C .近视眼、凸透镜 D .近视眼、凹透镜

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 .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 .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 . 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7.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 . 像距大于10cm 小于20cm

8.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

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等大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9.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A . 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 B . 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 . 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 . 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

10.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a

B.b、d

C.c

D.a、b、c、d 11.如图所示的有关光的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烧制透明小玻璃球镶入薄板中的小孔中可制成放大镜

B. 透过玻璃杯看水中铅笔好像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

C. 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

D. 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是正立的实像

1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13.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应该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14.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

律相同的是()

A.照相机 B.老花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

15.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 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 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 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 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16.如图,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17.张宁用下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 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 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8.下列光学仪器成缩小实像的是( )

A .照相机

B .平面镜

C .投影仪

D .放大镜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 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蜡烛向左移动2cm ,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 .蜡烛向右移动10cm ,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C .蜡烛向右移动2cm ,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D .蜡烛移到20cm 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动到70cm 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2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 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 点滑到b 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

A .凸透镜位于a 点左侧

B .凸透镜位于b 点右侧

C .蜡烛在a 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D .蜡烛在b 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二、填空题

1.小云利用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测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是40cm ,则光屏上出现的是一个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答出一个即可)。

2.如下图所示,a 、b 、c 、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其中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3.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安装了摄像头,该装置的光学系统主要是凸透

镜,通过该装置能记录车辆及行人 的实像。

4.右图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蜡烛位置如图所示,光屏应放在透镜 侧 范围才能得到 的清晰实像。

5.下图为国际空间中上宇航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下图

中水珠相当于 镜,所成的像为倒立、 的 像。生活中雨该水珠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写出一种即可)。

a b c d 2f F F

6.小云利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光屏上出现烛

焰清晰的像时,测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是40cm,则光屏上出现的是一个(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答出一个即可)。

7.我市湖光岩地质公园因湖水清澈可鉴,有“镜湖”之称,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填“镜

面”或“漫”)反射的缘故.水族馆里的小金鱼在球形鱼缸中供游客观赏,球形鱼缸起到了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填“实像”

或“虚像”)。

8. 在下列所示的四幅图中, 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____, 其矫正做法是____图。

9.杭州某些路口装有语音自动提示系统,其工作过程是一旦行人或骑车者在闯红灯时,摄像

头即拍下照片,然后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提示系统,发出声音,提醒行人或骑车者。摄像头工作原理与人眼相似,相当于一个透镜。

10.王军在房间里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一张作业本的空白纸上。根据

王军的实验情况,可推测窗户距凸透镜的距离范围为________,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填

成像的性质)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于平面镜,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先后经凸透镜折射和平面镜反射后,平面镜前的人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束好像是从平面镜后的P点射出(P点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请你找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完成光线α的光路图.

2.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OF

F F

家庭作业

1.5月12日上午,央视5台直播了“中国万达”2013黄河口国际马拉

松赛。此次比赛首次启用航拍,向国内外全方位展示赛事盛况,展现了

东营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发展成果。已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

镜,航拍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关于航拍成像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放大、正立的实像 B.放大、倒立的实像

C.缩小、正立的实像 D.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

B.12cm

C.24cm

D.6cm

3.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通过凹透镜进行校正

B.夜晚,路灯下形成的人影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彩色的光带

D.山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4.艾力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

透镜34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的像,则诡凸透镜的焦

距可能是()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5.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根据上文:

(l)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A. O到10厘米

B.10到25厘米

C.25厘米到极远处

D.10厘米到极远处

(2)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选填

“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放一个如右图(选

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6.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

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下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

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7.常见的光学仪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照相时,被拍摄者应站在距镜头_______处;投影仪能使投影片在屏幕上成倒立、_____实像;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使看到的像更大,应适当_______放大镜与地图间的距离。

长沙八年中考分类汇编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

长沙八年中考分类汇编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放大镜的成像图 D.近视眼的成像图 2.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 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3.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 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4.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

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5.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二、实验题 6.小红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她利用该相机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镜头,可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说明镜头相当于_____.(2)用该照相机镜头当作放大镜来观察地上的蚂蚁时,发现蚂蚁被放大了.此时镜头距蚂蚁的距离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50mm. 7.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清晰的像. 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2019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真题演练

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真题演练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6年3考,2~4分) 1.(2014江西7题2分)如图所示,甲是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乙是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 第1题图 2.(2016江西12题3分)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 ) 第2题图 3.(2015江西15题4分)(不定项)如图所示,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所成像的性质完全相同的有( ) 考点眼睛和眼镜(6年1考,2分) 4.(2017江西4题2分)人的眼睛就像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______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第4题图 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6年2考,4~8分) 5.[2018江西26(一)题4分]智能手机进入平常百姓家,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瑞瑞同学学习了物理知识后,对手机的一些功能进行了科学探究。 (一)拍照功能 甲 乙 第5题图 【提出问题】如图甲所示,同一位置,拍同一地点,为什么会变大呢? 【猜想与假设】手机的镜头可能是一个焦距可以改变的凸透镜。 【设计实验】瑞瑞同学设计制作了一个焦距可以改变的凸透镜。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利用注射器注入或吸出水的多少,改变水透镜的厚薄,从而改变水透镜焦距; (2)测出水透镜焦距的大小,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后,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记录在下表: 凸透镜焦距f=14 cm 焦距f=16 cm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物距u/cm 30 40 60 30 40 60

推荐2019届中考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习题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1.(2019·改编题)下列四幅光经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2.(2018·深圳中考)用一个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大于20 cm B.等于10 cm C.小于10 cm D.在10 cm与20 cm之间 3.(2019·易错题)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4.(2018·枣庄中考)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 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 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增大取景范围 5.(2018·咸宁中考)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6.(2018·菏泽中考)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 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20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3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 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7.(2018·临沂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将蜡烛移动到2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总结复习提纲(知识点)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⑵球面镜: 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如: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近视镜。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几个名词 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②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 焦点。

④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说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主轴方向偏折;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远离主轴方向偏折。 4、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而是由 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②实像既可用光屏承接,又可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 看到。 ③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 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3课时透镜及其应用精练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1倍焦距内 6.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位置,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D ) 7.(20__贵港中考)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 cm 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D ) A.5 cm B.10 cm C.15 cm D.20 cm 8.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甲乙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 B.图乙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9.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A )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 10.(20__云南中考)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的像位于视网膜__前__,可配戴__凹__透镜矫正. 11.如图所示,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看出,此镜片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用这个镜片做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__远__视眼. 12.娜娜透过凸透镜看书时,看到了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此像是__虚__(选填“虚”或“实”)像,如果她将凸透镜靠近书本,像会__变小__(选填“变大”或“变小”). 13.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凸__(选填“凸”或“凹”)透镜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__虚__(选填“虚”或“实”)像.__远__(选填“近”或“远”)视眼镜用的就是这种透镜. 15.(20__镇江中考)如图所示,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则两次所成的像都是__倒__立的,P位于A的__右__侧,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__右__侧移动的,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__55~60__cm__. 三、作图、实验及探究题 16.(20__吉林中考)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解:如图所示:,) 17.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解:如图所示:,) 18.(20__龙东中考)以下是某实验小组进行的两组光学实验: (1)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2019-2020年度】中考物理 考点跟踪突破 第五讲 透镜及其应用

【2019-2020年度】中考物理考点跟踪突破第五讲透镜及 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5·广西)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D ) 2.(2015·南宁)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A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2015·济南)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B ) 4.(2014·厦门)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 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A ) A.8 cm B.15 cm C.20 cm D.40 cm 5.(2015·泉州)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

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B ) A.近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 ,第5题图) ,第6题图) 6.(2015·揭阳)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所处的位置,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下列仪器中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的是( C ) 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 7.(2015·南京)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C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8.(2015·黄石)下列关于平面镜和透镜的应用所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A.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B.远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C.对着镜子化妆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像 D.用放大镜查看地图是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9.(2015·漳州)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 )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2

授课教案 授课标题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轮复习 2 学习目标 1. 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各种像时物距、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找出成像 规律。 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 3. 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的成 像特点和产生原因;知道用凹透镜或凸透镜对近视眼、 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4. 了解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重点难点 寻找双基漏洞,并记录和制定解决办法 【基础自测】 1. 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有什么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几个知识点: 物距(U ): 像距(V ): 实像:能在 虚像: 2. 凸透镜成像时,什么时候像和物体在透镜两恻? 么时候像和物体在透镜同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将如何变化? 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凸透镜成像时,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 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 小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都无法观察到像, 你认 为可能原因有哪些? 6. 照相机成像性质是_ 的像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 7. 人眼是靠调节 _________ 靠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近视眼的成因是_ 远视眼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 9. 视觉暂留的原因是_ 10. 望远镜有 _____________ 11. 显微镜物镜是 ________ 镜是 ________ 透镜,成 _________ 【互动突破】 一、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 9个红色的发光二 极管按“F ”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 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 误的是( ) 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读出物距和像距 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 光源“F ”放在15cm 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 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 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 ________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 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光线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而成的。 会聚而成,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什 。像距与焦距间有什 处; ,物距的范围是 ,人眼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像的, 照相机是 获得远近不同物体在胶片上的清晰的像的。 _____ ,矫正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的方法是 两种。 禾廿 透镜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像,相当于 ______________ 的像,相当于 又 10cm, 例1甲图 1 1'111||1 ldipillll|ll III!I'll 40 M M 10 0 10 20 30 nm A. B. C. D. A H 匕 例1乙图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3课时透镜及其应用精练

第3课时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7常州中考)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B ) 2.(2017云南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用电磁波来通信 C.只有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只有凸透镜能成等大的像 3.(2017大庆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B.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 C.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等大、倒立的虚像 D.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利用探头接收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4.(2017咸宁中考)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5.(2017西宁中考)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2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1倍焦距内 6.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位置,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D ) 7.(2017贵港中考)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分析提高训练第三讲透镜及其应用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分析提高训练第三讲透 镜及其应用 一、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镜。此类透镜对光有作用;中 间、 边缘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一点,那个点叫做。这一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3.凸透镜有三条专门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通过;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 向。 4.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u> 2f)时,能 成、的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u=2f)时,成、 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倍焦距与焦距之间(f

(填成或不成);物体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u

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2021届九年级中考大一轮复习检测

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 【基础过关练】 1.物理课上,同学们手持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高大建筑,观察到的清晰的像为 ......... ( ) A.正立、缩小的像 B.正立、放大的像 C.倒立、放大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 2.2020年7月27日CBA篮球常规赛在天津举行。小滨在电视上观看比赛直播时,发现为使观众看得清晰,摄像机经常进行远景和近景的切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摄像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由远景拍摄变为近景拍摄时,减小了像距 B.摄像机的镜头是凹透镜,由远景拍摄变为近景拍摄时,减小了像距 C.摄像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由远景拍摄变为近景拍摄时,减小了物距 D.摄像机的镜头是凹透镜,由远景拍摄变为近景拍摄时,减小了物距 3.(2020杭州中考)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下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4.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能够呈现 ..........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5.(2020广安中考)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变,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 30 cm 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 cm 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 cm 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6.(2019潍坊中考)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B卷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闯关测试 ★拓展提高(B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某一透明物质的表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若入射光线与它们的分界面成38°角,且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反射角为,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是。 2.将一厚玻璃放在一枝铅笔上,斜着看上去铅笔似乎折成了 三段,如图B4-1所示,这种“一笔三折”的现象是由于光 的造成的。 3.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 是露珠产生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图B4-1 像. 4.如图B4-2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 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 制成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 位置.例如就是应用这种镜的一种仪器。 5.摄影师在给某班照集体像后,又给一名同学照半身像.那 么,应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 (选填“减小”或“增大”)图B4-2 6.如图B4-3所示,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而获得清晰的像,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 于。 图B4-3 图B4-4 7.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如图B4-4所示.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即.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

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 屏风是镜,这个虚拟导游是像(选填“虚”或“实”),电 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8.天文爱好者可以用开普勒望远镜来观察行星和月球,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镜。当被观察到的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选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较 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通过这种望远镜所看到的物体是的(选填 “倒立”或“正立”)。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9.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下列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 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在放映幻灯片时,要使得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B、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C、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D、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12.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 ) A、f A>f B>fc B、fc>f A>f B C、f A<f B<fc D、f B<fc<f A 13.站在物理学角度,请选出下面诗词中有关带点词句的正确解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清澈的湘江,江水显得浅而见底,水天相映,嬉游的鱼儿,却似在蓝天中飞翔一般 A、湘江水本来就浅,这是一种写实 B、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实像 C、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虚像

最新《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课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巩固和加深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解决典型的中考试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3)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具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 四【复习过程】 (一)透镜知识归纳与梳理 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

(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 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 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 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4)焦距: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凸透镜又称为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凹透镜又称为透镜。。 4.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课件展示光路图,教师点拨) (2)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向着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课件展示光路图,教师点拨) (二)回顾并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准备:在探究实验前,要调节、、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目的是。 2 .复习探究:利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课件展示)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 u>2f 倒立缩小实像f

2020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检测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 命题点1透镜的基本性质(8年2考) 1.(2014·河北)如图所示是小明眼镜的照片.小明是近视眼,所用的镜片是__凹__(填“凸”或“凹”)透镜. 2.(2013·河北)小明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凸透镜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 命题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8年9考) 3.(2018·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更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多选)(2017·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 cm 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了照相机上 C.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蜡烛,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5.(2016·河北)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D)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6.(多选)(2014·河北)如图所示是甲凸透镜(f甲=20 cm)的成像情况.此时,用乙凸透镜(f乙=10 cm)替换甲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继续实验.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BD)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D.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7.(2011·河北)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当物体距透镜5 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8.(2012·河北)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9.(2015·河北)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放大__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__会聚__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__靠近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重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类型1静态规律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贵州省毕节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 第五讲 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 1.(2020·株洲)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相当于( A ) A.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2.(2020·台州)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所示),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如图乙所示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A ) A.近视眼,镜片Ⅰ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D.远视眼,镜片Ⅱ 3.(2020·山西)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 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B )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 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第3题图第5题图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D ) A.是放大的B.是缩小的 C.是等大的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5.(2020·仙桃改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显示屏上晨晨的头像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实像原理工作的 C.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测出的 D.当晨晨的体温为36.5 ℃时,告警系统会报警 6.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了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②__(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白色银幕是为了__反射__(选填“反射”或“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 cm时,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照相机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 cm,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__远离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8.(2020·黔东南二模)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O为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完成光路图。 9.(2019·扬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苏科版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提纲及练习题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纲要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在水平桌面上依次放、和 ,这样做的目的是 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且它们的中心在使。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3、一倍焦距分__________ :即u=f是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点。 4、二倍焦距分__________ :即u= 2 f是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点。 5、实像与虚像: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_______ 像;反之,则称为虚像。且 ____ 像都是倒立的,而____ 像都是正立的。 6、像与物变化关系:(成实像) 物______ 像_____ 像变大,物______ 像______ 像变小;像和物______ 方向移动。 7、在实验中若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在实验中用纸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部分,则像有什么变 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实验中如果时间长了,蜡烛烧短,则像向光屏方移动(上/下)。像与物体移动 方向相________ (同/反)。 10、像的放大”与变大”或缩小”与变小”的区别: 若物体放在凸透镜 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沿透镜主轴向2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像虽然 变______ ,但像仍比物________ 。即是 ________ 的。 若物体放在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当它沿透镜主轴向2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像虽然是变的,但像仍比物____________ 。即是_________ 的。 11、误区: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实际上就是一个透镜,只是利用了物体 在____________ 成放大的虚像这一原理。放大镜也可以成____________ 的像。 12、请你概括出光的折射规律: 凸透镜成像自主练习作业 一、选择题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2)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形成运用知识为人类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四、教学时数:五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透镜及其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以及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保护眼睛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初步具有运用知识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类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法 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导入复习内容 (三)板书课题透镜及其应用 (四)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下列内容并板书:

1 、透镜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 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 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 主光轴上的一点,这 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透镜的类型:凸透镜和凹透镜 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作用 4、典型光路 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实像时: 成虚像时: 6、眼睛和眼镜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

【知识梳理】 一、透镜: 1、透镜的概念: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2、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

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3)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练习: 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4、焦点和焦距 (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

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练习: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 于一点,叫 ,这 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 。一个凸透镜有 个焦点,它 们位于凸透镜的 边。凹透镜能使光线 ,凹透镜的焦点 是 ,有 个。 5、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 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 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练习: 请补充完整下面的光路图: F F F F F F F F F F 2f 2f F F F F F F F F F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