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的掌握运用与良好的思想品德共同构成个体的心理面貌,又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实践者很难把握的一个课题。下面就此试谈几点看法与同行商榷。第一,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统一性。首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共存在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基础,以及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发展。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思想品德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形成的心理个性,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统一,而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其次,传授知识过程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相互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解决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问题,而态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学生正是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态度;传授知识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育的保证。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任课教师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浸透知识传授。良好思想品德形成不能离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第二,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差异性。首先,从二者形式而言,传授知识是依据知识本身的系统性,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程度、接受能力,

使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地掌握知识的过程。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来判断智育高低,具有相对稳步发展属性。思想品德教育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过程。四种基本因素的协调与平衡的过程意味着反复,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反复是在新的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反复属性。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共同存在于同一教学过程,但是,同一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侧面并不是完全同步发展,往往出现智高德劣或智低德优的现象。其次,知识内容直接受生产力的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受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制约,反映统治阶级的立场观点,因此带有一定的阶级性。第三,正确认识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有人认为学生的知识学多了,自然明事理。这种教学态度强调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性,但是,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还存在差异性。知、情、意三种因素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实现,道德行为则要求进行行为训练,一般内容包括道德动机的激发,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意志的培养。学生的知识学多了,自然明事理的错误认识片面夸大思想品德结构中的道德认识,抹煞了道德为行训练的作用,教育结果往往出现言行脱节,道理会讲,但实际道德行为没有。在教育实践中,还有人认为学科教师只讲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师及班主任的事,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这种教学态度片面强调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忽视了二者

的统一性。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分工明确的错误态度不仅没有看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性,而且把教育简单化了。只有正确认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统一性、差异性,我们教育工作者才会做到知识教学时,不断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带有明确的思想品德教育意识;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也不缺乏知识运用,而做到论据确凿,以理服人,避免空洞说教,努力做到教书育人,实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变成。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色。)步骤①的作用是:。

)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这个实验说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