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导游词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山古镇导游词及路线
锡惠公园有个旅游停车场,是在园内的,从运河西路上的匝口进入。但只玩惠山古镇的旅游团队,不能停在这个停车场,只能停在通惠西路上的秦园街停车场(这个停车场也可以用作锡惠公园的停车场,停车费好像比里面的停车场还便宜点),直接从古华山门进入惠山古镇横街。
这个停车场也好找,运河西路由南向北,路经锡惠公园,再向前开,到龙光路左拐,100米后古华山路右拐,200米后通惠西路左拐,在左手边就能看到停车场和惠山古镇牌坊“惠麓钟灵”及横街入口。
惠山古镇概况
无锡惠山古镇与其他古镇不一样,它最多的东西居然是祠堂,祠堂多的遍地开花! 祠堂是干什么的?就是家庙,是同宗族人祭祀先祖或先贤的地方。据记载:惠山古镇已发现11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其中宰相级的人物就有9个,如范仲淹、李鸿章等。这么多人把祠堂建在惠山古镇上,可见这里的风水有多好。据记载:从吴地葬制习俗上来讲,惠山古镇一带地势负阴抱阳,依山傍水,结合阴阳五行、四兽方位、四时各色,为绝好的风水宝地。(所以在这里,每平米的墓地的价格超过房价,惠山脚下殡仪馆火葬场、鲜花香烛、吹拉弹唱一条龙服务生意兴隆)
好了,下面就让小颜带领大家走进这块风水宝地。
①“惠麓钟灵”牌楼
首先,在横街的入口处,我们看到一座牌楼,上面题有“惠麓钟灵”四个金箔大字,为原北大校长、著名学者马寅初于民国十九年来锡时亲笔书写。这四个字点出惠山古镇就坐落在惠山脚下,她聚集了诸多的灵秀之景。同时有楹联一副,上联为“画栋影落梁溪秋”,下联为“珠帘翠卷九锋晓”。
②惠泉酒坊
走进酒坊迎面扑来的就是那淡淡的黄酒味儿,真香!眼前有个大木头家伙,这就是榨酒器。它是榉木做成,距今大约有200年历史。最早为惠山脚下民间制酒老作坊内使用,后为无锡锡山一酒厂之镇厂之宝,几经波折,又回到了惠山。左转入,墙面上给大家介绍了惠泉黄酒的历史和制作过程(选米、寖米、蒸饭、晾饭、开耙、发酵、压榨、煎酒、装坛)。再前面是实物展示,有煮酒器、温酒器等。原路返回出酒坊。
③“孝友传家”牌坊
“孝友传家”坊由御赐“孝友传家”匾额而来。匾额原在秦氏双孝祠,所反映的是明成化年间孝子秦旦、秦奭兄弟争相为父秦旭剜血治病,为母舐膝溃疡治疮伤的孝感故事。清乾隆十一年(1746),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御书“孝友传家”匾额赐予秦氏。乾隆二十三年,秦裔建坊于寄畅园街。咸丰年间,秦氏又出两个孝子,一名萼翘,一名芝珊。兄割股疗亲,弟万里寻亲至乌鲁木齐,领父回乡。为此,《锡山秦氏双孝徵文汇录》有祠联一副:“弟寻亲,兄疗亲,弟兄两
难,洵足垂名千古;前双孝,后双孝,前后相继,尤钦媲美一门”。
④御笔题字“山色溪光”
坊间有“到无锡不游惠山,不能算到无锡”的说法。据史料记载,康熙在位时曾六次南巡七次到无锡。1684年康熙来无锡的驻跸之地,便是文天祥被俘后短暂停留过的黄埠墩;1689年,康熙再次到锡,对惠山景物留恋不舍,题字又赋诗,给黄埠墩、天下第二泉分别题了“兰茗”、“品泉”,给寄畅园御赐了“山色溪光”、“松风水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题字。后来,“山色溪光”的题字被制成石刻,现仍镶嵌在寄畅园正门过道内的墙上,供人欣赏。乾隆皇帝与其祖父一样,在位时也六次南巡,七到无锡惠山。乾隆对惠山更是情有独钟,欣然御题“惟惠山幽雅闲静”,并令随从画师将惠山寄畅园图景画下,回京后在颐和园里仿造了“惠山园”(后改为谐趣园),流传至今。
按设计要求,石刻景观的形制呈照壁状,上有小青瓦屋檐压顶,通高3米,宽5.65米。由内外圈两部分组成,外圈由黄石砌筑,内圈为金山石石刻。共四方,每方阴刻一字,高1米,宽70厘米,连起来成“山色溪光”四字,为康熙原题行楷的复制,笔法潇洒,字体浑厚。
⑤远处的锡山上的龙光塔
只见远处的锡山上矗立着一座塔,那就是无锡的标志——龙光塔。龙光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已有500多岁的高龄了。江苏南部本属平原地区,间或亦有些小山脉分布,宜兴多山,并一路蜿蜒东来,山体走到无锡称为惠山,在锡城的西郊东西绵延数十里,起伏成九条山
脊故又名九龙山,在最东头山脉断开一段后又复起一小山包即谓之为“锡山”,整个惠山(九龙山)状似龙形,锡山自然成了民间百姓嘴里的龙头了。
明朝正德二年,当时著名的大学士顾鼎臣(字炎武,江苏昆山千灯镇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为其名言),一次游览锡惠胜景,此人十分讲究风水,看了两山的地势后捻须颔首,对陪同的地方官员说,“县无巍科,当是龙不角耳”。意思是说,你们无锡小县城本也是书香翰墨之地,自从南宋朝蒋重珍⑴获得过科考夺魁后的300多年来,再没出过一位状元郎,究其原因我看就是因为惠山为龙身,锡山为龙首,而龙首之上居然没有“龙角”!(顾大人的意思是五官不全的龙是残疾龙,而身体残缺,心智肯定也优秀不到哪里去的,古代用人常以貌取人)陪同的地方官员作出一付认真倾听状,连忙点头称是:大人所言极是,高论高论,小的们真是醍醐灌顶,一定研究后照办(古人用的是砚台和毛笔,不方便随身携带,否则现场一定会有众多官员在做记录)。
顾大人一番宏论后洋洋自得,登轿而去。陪同的县衙们自然是左耳进右耳出,回家对着同僚说笑而已,你又不是圣旨干嘛听你的?造塔是需要银子滴,中央财政又不会拨专款给你区区一个小县城修什么劳什子的“龙塔”,本官一年俸银也就80余两,买买砖瓦都不够,再者说啦,无锡出不出状元与我何干,我又不会加官进爵的。此事一过几十年,说来也怪,无锡县还真一直榜上无名,连会试都没人挤进(相当于全国重点大学)。于是,地方贤达坐不住了,几经商议后,
由顾懋章、顾学可父子两人牵头,在嘉靖元年(1522年)募捐修建了无锡历史上第一座位于锡山之上的实心石塔,目的也是振兴地方文风。
然而事情又一次发生了转折,嘉靖23年,无锡才子吴情,连过3关(乡试-会试-殿试),已然初定为状元,眼来就要为家乡争光,为石塔增色,岂料金殿唱名前,嘉靖帝御览一甲名单,一瞧“吴情”两字,不由皱眉凝思,吴情与北方话“无情”音相同,他认为“天下哪有’无情状元’?龙笔一勾,把吴情降为第三名,成了探花。于是便有了“龙角以听,宜空其中”的流传。意思是龙角不可以造成这种实心塔,这不明明是“聋子头上的耳朵”——摆设嘛!
万历二年(1574年),地方再次集资,于旧塔侧建成了一座七层八角的阁式砖塔,地点就在今天我们大家看到的现塔的位置,当时由常州知府(明代无锡县归常州府所辖)施观民取名为“龙光塔”,事情就是这样无巧不成书,建塔当年,无锡县考生孙继皋一举夺魁,成了无锡历史上第2位状元,一时文风大振。
其实龙光塔修建后一直多灾多难,特别是清同治四年秋天的那场大火成了灭顶之灾。当时几个乡间玩少,打着灯笼登塔捕雀,引起火灾,据说烧了3天3夜,大火后,整个木制塔檐和塔顶全部烧毁,砖结构的塔身直统统地像只烟囱,当时整个无锡城的百姓见之肃然。元气大伤后,古塔一直未能恢复旧貌。1930年无锡乡宦荣德生老先生捐资重修了龙光塔,改用了混凝土结构,60多年倒也无灾无恙。1992年无锡市对宝塔经行了一次彻底大修,加固了飞檐和栏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