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科目:化学
教学对象:初三
课时:(第1课时)
提供者:
单位:锦华实验学校 陈俊佑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质量关系。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现象——微观分析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是:本课题是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也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4、本节核心内容是:宏观上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13、练习:
思考
烧过火
柴燃烧完,只留下灰烬,肯定变轻。
刀生锈(且高出刀面),可能变重。
可能增加
可能减少
或不变
学生阅读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实验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应设定操作:称量反应前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的总质量
收集证据,分析总结: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收集证据,分析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实验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教师演示相关实验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测量,培养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
五、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六、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九.教学反思
1、实验内容过多,演示这些实验耗时太多,难在45分钟时间里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可事先幻灯片在课堂中使用来克服这一瓶颈。
2、从微观上分析化学反应中实质,学生较难理解。也可通过播放幻灯片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第三部分:理解过程
6、设置情境:为什么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变化?
请同学结合课本81页图4-26和95页图5-7找出理论依据。
板书: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7、在前面我们学过的微粒及数目中,还有哪些与化学反应有关?请整理出来,分析比较一下。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引入课题
1.引言:在前面,我们学习的变化都是物质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如碳与O2反应生成CO2,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那么,在这个反应中物质的量有没有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9、讲解:从5-1、5-2实验中可看出“质量守恒”的验证也是有条件的,如果不是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则质量会增重,有气体生成并跑掉,则会减轻。
板书:“质量守恒”的实验条件
由此可见,任何化学反应都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反应后剩余物的质量=生成气体质量
第五部分:课堂上结
10、小结:(1)请用5分钟的时间将基础知识看一看,记一记,想一想,有了哪些收获?
2、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内容得2分,否则得0分;
3、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得2分,否则得0分;
4、勇于举手发言得2分,否则得0分
5、能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得2分,否则得0分。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质量守恒定律
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前者是封闭装置
后者敞开装置
讨论解答:1中生成气体跑掉了,2中是有O2参加了反应。
讨论实验5-1中反应生成了多少气体?
设置情境,引入百度文库课。
体验生活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
培养认真阅读课文的好习惯
通过实验收集证据
知识交流
分析总结
实验验证
收集证据
对比分析原因: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进一步理解。
实践应用
板书:二、质量守恒定律
2. 设置情境:在家中你是否帮助父母烧过火?当你把一捆柴放进炉火中,燃烧完后剩下什么?切菜放一夜后的菜刀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表面上看,前者质量减轻,后者质量增重。那么,是减轻还是增重,还是…,想不想探个究竟?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知道化学变化中质量变化有几种可能性?(猜想)
讲解:反应物的总质量=(或<或>)生成物的总质量
理解的关键:找出与前面方案1和方案2中与实验5-1和实验5-2中装置有什么不同这处。
实验5-1中实验是在敞口中进行,生成的气体跑掉了,所以变轻。
实验5-2中实验在空气中进行,空气里的氧气参与的反应,最后生成物里加上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所以质量变大
因此,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学会运用质量差,求算某生成物的质量。
培养自学能力。并
学会运用联想,整理出相关连的知识,通过对比,找差异。
体验收获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项目得分
1、课前进行了预习得2分,否则得0分;
第二部分:实验与验证过程
4、如何制定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阅读实验方案一中的1、2实验,掌握实验操作过程。然后各小组按照课本中的方案去操作,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表中(预先制好表格:实验报告)
实验
仪器药品
步骤
现象
质量变化情况
分析原因
结论
前质量
后质量
天平状况
1
2
3
4
5、通过你收集证据,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模型图来分析水的电解来理解原子种类不变
有了这个基础分析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示意图。这样进一步从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准确从微观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5-1,反应前称的质量大于反应后称的质量
实验5-2反应前称的质量小于反应后称的质量
板书:(不足部分教师补充)分子种类,分子数目,物质种类,物质质量,元素质量
小结“三不变”一是原子种类不变,二是原子数目不变,三是原子质量不变。
第四部分:进一步理解与应用过程
8、学生分组完成94页实验5-1与实验5-2,并完成填表。
请大家观察自己的实验记录不,讨论:为什么这两个实验中称量的反应前后的质量不相等呢?
1.利用课本图4-26、图5-7、等示意图或制作一些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模拟动画,帮助学生思考得出以下结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质量、数目和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2.练习:
当堂讨论完成课本习题。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师从主观上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四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知道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重新构成新物质的分子。而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探究活动。由于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内容较多,应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然后,在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
第六部分:课堂反馈
11、练习:【联系实际】
讲解: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三段式法”
即①某某物质反应,结果生成了某某物质。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和等于…质量和。
③由于生成了气体跑出(或有气体参加反应)而减轻(或增重)。
12、最后重点指出:凡化学变化,不管质量减轻还是增重,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而物质简单混合是不合符质量守恒定律的。
科目:化学
教学对象:初三
课时:(第1课时)
提供者:
单位:锦华实验学校 陈俊佑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质量关系。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现象——微观分析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是:本课题是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也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4、本节核心内容是:宏观上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13、练习:
思考
烧过火
柴燃烧完,只留下灰烬,肯定变轻。
刀生锈(且高出刀面),可能变重。
可能增加
可能减少
或不变
学生阅读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实验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应设定操作:称量反应前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的总质量
收集证据,分析总结: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收集证据,分析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实验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教师演示相关实验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测量,培养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
五、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六、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九.教学反思
1、实验内容过多,演示这些实验耗时太多,难在45分钟时间里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可事先幻灯片在课堂中使用来克服这一瓶颈。
2、从微观上分析化学反应中实质,学生较难理解。也可通过播放幻灯片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第三部分:理解过程
6、设置情境:为什么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变化?
请同学结合课本81页图4-26和95页图5-7找出理论依据。
板书: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7、在前面我们学过的微粒及数目中,还有哪些与化学反应有关?请整理出来,分析比较一下。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引入课题
1.引言:在前面,我们学习的变化都是物质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如碳与O2反应生成CO2,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那么,在这个反应中物质的量有没有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9、讲解:从5-1、5-2实验中可看出“质量守恒”的验证也是有条件的,如果不是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则质量会增重,有气体生成并跑掉,则会减轻。
板书:“质量守恒”的实验条件
由此可见,任何化学反应都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反应后剩余物的质量=生成气体质量
第五部分:课堂上结
10、小结:(1)请用5分钟的时间将基础知识看一看,记一记,想一想,有了哪些收获?
2、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内容得2分,否则得0分;
3、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得2分,否则得0分;
4、勇于举手发言得2分,否则得0分
5、能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得2分,否则得0分。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质量守恒定律
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前者是封闭装置
后者敞开装置
讨论解答:1中生成气体跑掉了,2中是有O2参加了反应。
讨论实验5-1中反应生成了多少气体?
设置情境,引入百度文库课。
体验生活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
培养认真阅读课文的好习惯
通过实验收集证据
知识交流
分析总结
实验验证
收集证据
对比分析原因: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进一步理解。
实践应用
板书:二、质量守恒定律
2. 设置情境:在家中你是否帮助父母烧过火?当你把一捆柴放进炉火中,燃烧完后剩下什么?切菜放一夜后的菜刀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表面上看,前者质量减轻,后者质量增重。那么,是减轻还是增重,还是…,想不想探个究竟?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知道化学变化中质量变化有几种可能性?(猜想)
讲解:反应物的总质量=(或<或>)生成物的总质量
理解的关键:找出与前面方案1和方案2中与实验5-1和实验5-2中装置有什么不同这处。
实验5-1中实验是在敞口中进行,生成的气体跑掉了,所以变轻。
实验5-2中实验在空气中进行,空气里的氧气参与的反应,最后生成物里加上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所以质量变大
因此,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学会运用质量差,求算某生成物的质量。
培养自学能力。并
学会运用联想,整理出相关连的知识,通过对比,找差异。
体验收获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项目得分
1、课前进行了预习得2分,否则得0分;
第二部分:实验与验证过程
4、如何制定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阅读实验方案一中的1、2实验,掌握实验操作过程。然后各小组按照课本中的方案去操作,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表中(预先制好表格:实验报告)
实验
仪器药品
步骤
现象
质量变化情况
分析原因
结论
前质量
后质量
天平状况
1
2
3
4
5、通过你收集证据,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模型图来分析水的电解来理解原子种类不变
有了这个基础分析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示意图。这样进一步从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准确从微观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5-1,反应前称的质量大于反应后称的质量
实验5-2反应前称的质量小于反应后称的质量
板书:(不足部分教师补充)分子种类,分子数目,物质种类,物质质量,元素质量
小结“三不变”一是原子种类不变,二是原子数目不变,三是原子质量不变。
第四部分:进一步理解与应用过程
8、学生分组完成94页实验5-1与实验5-2,并完成填表。
请大家观察自己的实验记录不,讨论:为什么这两个实验中称量的反应前后的质量不相等呢?
1.利用课本图4-26、图5-7、等示意图或制作一些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模拟动画,帮助学生思考得出以下结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质量、数目和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2.练习:
当堂讨论完成课本习题。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师从主观上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四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知道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重新构成新物质的分子。而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探究活动。由于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内容较多,应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然后,在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
第六部分:课堂反馈
11、练习:【联系实际】
讲解: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三段式法”
即①某某物质反应,结果生成了某某物质。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和等于…质量和。
③由于生成了气体跑出(或有气体参加反应)而减轻(或增重)。
12、最后重点指出:凡化学变化,不管质量减轻还是增重,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而物质简单混合是不合符质量守恒定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