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导入新课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导入新课
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明确学 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新课学习中。
常言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洛克在《教育漫谈》中也曾提到:“教师最大的技巧就是集中学生的 注意,并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导课的过程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 创造一种益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氛围的过程。教师用贴切、精炼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浓厚兴趣,达到“伊始趣亦生”的境界,有利于学生思 维活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使学习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常运 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形象生动----标本或模型导入
案例 1、在学习躯体运动的形成时出具肱二头肌相关的模型,直观地显示出骨、关节和 骨骼肌的关系。学习人体结构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心脏模型、眼球模型等进行观察和拆 分,可增强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 2、“认识生物”这节课就可以将能收集到的实物带来,比如含羞草、金鱼、珊瑚 标本等让学生认识从而展开对生物特征的学习;
案例 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节则准备好常见的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帮助同 学们对比观察;
案例 4、在学习“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展示蝗虫、家蚕和青蛙的实物标本, 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甚好。
生物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利用身边的实物或者生物模型引入新课,是生物学科独特 的方式,也是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
运用生物模型则可以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二、启动思维----质疑导入
案例 5、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疑引入,如:大家知道鸡是由鸡蛋孵化出来的, 那是否市场上或养鸡场里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问题提出会马上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欲, 教师恰时地引出“鸟的生殖和发育”。
案例 6、农谚“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粪对于植物的生活有何作用?这样设疑很 好地引出“根对无机盐的吸收”的内容。
案例 7、在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常言道: 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的儿子能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我们的长相、体态等方面既像母 亲又像父亲,这是为什么呢?”
案例 8、学习蒸腾作用这部分时先给出一些数据:一株玉米出苗到结果一生需吸收 200kg
水,保留在整株植物体内及生理过程用水约为 2kg ,玉米实际用水占吸收水分的百分之几? 学生通过计算得知仅占 1%,教师接着设悬念: 那其余 99%的水到哪里去了呢?”学生渴望 知道水的去向,教师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开始新课的学习就顺理成章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所得 ,人的
思维活动永远都是从疑开始的。针对教材的关键点、重难点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 新的角度巧妙设疑导入,以疑触发灵感,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
三、情趣盎然----诗歌导入
”
( ( ( ( ;
适当运用诗歌导入新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 思维得到启迪。
案例 9、学习藻类植物时这样引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江水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春天气温升高,水里藻类 植物大量繁殖使春水荡漾着绿波。
案例 10、李商隐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难道真的春蚕丝尽就 死了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化作茧”并没有死!宋朝诗人赵师秀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 草池塘处处蛙”,辛弃疾《西江月》中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为什么鸣 叫? 从而引出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学习。
案例 11、课前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诗歌接力比赛,猜测诗中藏有什么花?“竹外桃 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桃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梨花)、“满园 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杏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这些花儿
为谁而开?引出“开花结果”的内容。
这样导入学生反应非常强烈,整齐洪亮地接完后面半句诗,注意力马上集中了,能高效 率地在快乐中学习。
四、身临其境----体验或实验导入
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验法或亲身体验法导入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 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
案例 12、在学习“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时教师演示:
(1)取一勺白糖放进一杯水中,糖不见了。再尝尝水,水有甜味。
(2)滴一滴红墨水在水杯中,观察水慢慢被染成红色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物质是由分子 组成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展示一个橘子,请同学们谈论吃橘子时的口感,推测橘子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这样可 以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案例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时,事先选中一名同学并蒙其眼,让他将手伸入 准备好的牙签盒中,只见他一触及牙签就大叫并缩回,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并引出该课题。
案例 14、俗话说“生命不停,呼吸不止” 同学们,你们会呼吸吗?摒住呼吸试试你能 持续多久,有什么感受(强调安全情况下)?让学生明白呼吸的重要性,引出“人体呼吸” 内容。
案例 15、再比如上课伊始教师让某学生在闭目前提下用手摸不同的物体(球、书、石 块、冰块、热水杯等),每摸一样说出一样。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不用眼看,用手摸 也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大小和凉热等?这些特点对于正常人来说一般用眼看就知道,这 说明什么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简明的语言导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内 容。
五、开拓视野----人物故事导入
案例 16、教师通过讲述前几年美国探索火星和土星的故事引出“生命的起源” 案例 17、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谈到“生物变异”。
案例 19、“眼与视觉”教学时可这样引入:从飞在生前曾留下了捐献角膜的遗愿,他死 后捐献角膜使五个人眼睛恢复光明。角膜在哪?近视眼、青光眼和白内障又是怎么形成的? 用故事导入不仅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的著名人物并在日常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采用寓意深刻、轻松幽默的故事导入新课,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宜短忌长,故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