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水管网漏损分析及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给水管网漏损分析及控制措施
摘要:简要分析管网漏水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
2007年,建设部信息中心对408个城市进行了统计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的管网漏损率平均达到20%左右,部分城市更是高达30%。按照实际平均漏损率推算可得,全国城市供水年漏损量高达100亿立方米。根据建设部对660个城市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全国城市年平均节水35亿立方米,以此数据进行计算,每年漏损掉的水量就相当于全国城市三年的节水量。
管网的漏损不但浪费大量水资源,而且甚至会导致爆管,严重影响了居民和企业的供水安全。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因素分析
1.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分类
管网漏损主要存在明漏和暗漏两种形式
明漏指的是浸蚀管道覆盖层涌出地表形成。,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爆管,即意外所造成的供水管道突然破损,导致水溢出而大量流失;
(2)管网中各种阔门盘根处和其他附属设施滴漏水,因漏水量不大,不易被人们重视和发现;
(3)因城市道路、建筑等设施在改造或拆迁时,供水管道被挖掘导致截断或破损。
暗漏是指不被人们发现的地下管道漏水,即己经发生漏水但述没有冒出地面的损失。有以下三种情况:
(1)是通过地下土层和岩石裂缝渗入地下返回蓄水层;
(2)是浸蚀、冲出管道覆盖物质自成流径涌入管道附近的排水沟( 井) 、电缆沟( 井) 、渗水
井等城市沟网系统;
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因素
(1)供水管网自身原因。如管网陈旧老化且布局不合理、管道管材选择不合理、管道结塘与腐烛等
(2)施工安装和质量原因。如安装管理不严、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沟槽基础处理不当等
(3)管网运行因素的影响。如供水时的供水压力过大,水键破坏现象的发生等;
(4)外界环境的影响。如低温和冰冻、地势沉降、地面荷载等;
(5)管网维修不及时和维护不到位等
3. 城市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方法
(1)音听检漏法。音听检漏法分为阀栓听音和地面听音两种。前者用于查找漏水的线索范围,简称漏点预定位,后者用于确定漏水点位置简称漏点精确定位。漏点预定位是指听漏棒、电子听漏仪及噪声自动记录仪来探测供水管道漏水的方法。
(2) 相关检漏法。相关检漏法是当前最先进最有效的一种检漏方法特别适用于环境干扰大、管道埋设太深或不适宜用地面听漏法的区域。用相关仪可快速准确地测出地下管道漏水点的精确位置。其工作原理为当管道漏水时在漏口处会产生漏水声波并沿管道向远方传播, 当把传感器放在管道或连接件的不同位置时,相关仪主机可测出由漏口产生的漏水声波传播到不同传感器的时间差只要给定两个传感器之间管道的实际长度和声波在该管道的传播速度漏水点的位置就可通过公式计算出来。
(3)分区检漏法。实行DNA分区计量建立流量压力预警系统。在这里是指供管网系统分区计量。它是将整个供水系统分级划分成若干个供水区域通过在供水管网上安装流量计对管理区域内进的自来水总量和贸易销售实际的水量实施量值的一种管理方法它应用所测得详实数据来了解和掌握区域内的供水量、需水量、漏失量、未收费水量等情况,从而对区域内产销差组成进行分析和评估、再通过检漏技术、压力管理技术、管线探测技术、非法用户稽查、改善抄收质量等手段有效快速地降低产销差率提高供水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
(4)建立供水经营一体化管理体系
(5)实现管网的科学管理
(6)引进先进设备,强化漏损控制
6.1强化计量工作
6.2强化计量数据分析
6.3实行表务管理常态化
6.4加强检漏队伍建设
6.5引进先进设备,确保测漏效果
(7)积极推行管网改造工程
结语:我国给水管道漏损的主要原因为供水管网自身原因、施工安装质量原因、管网运行因素影响、外界环境影响、管网维护不到位、管网维修不及时等。绍兴县管网漏损的主要原因则为管材较差、施工质量较差、水压太高、温度变化等。提出了相应的漏损控制方法:
(1)建立供水经营一体化管理体系,以优化管理资源和提高管理效率;
(2)引入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建立先进的管网数据采集系统,逐步实行管网系统建模和优化调度;
(3)引入先进测漏仪器,强化测漏团队的建设;
(4)推行管网改造工程。
参考文献
1.城市给水管网漏损分析及控制措施的研究-王培永
2.地下管道漏水调查简述-李杰
3.电阻法测量水管漏水点实验研究-杨晓冬
4.供水管道漏水的成因与检测-褚长庆
5.供水管道漏水类型分析-黄连伟
6.基于DSP和MCU的管道漏水检测和定位系统研究-孙凯杰
7.浅谈城市供水管网漏水的探测方法-郝占齐
8.基于TMS320VC5402的供水管道泄漏检测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孙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