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傲骨名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傲骨名人

一、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候
傲骨指数:★★★★★★★★★★
毛泽东,从湖南到井冈山.再从井冈山到延安.从延安到北京.南征北战创建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百多年来.第一个喊出了,中国人们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不再受人奴役了!毛泽东把毕生精力奉贤给了自己的祖国和他所热爱的人民;毛泽东一心想着“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毛泽东远比彼得大帝和华盛顿更伟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英雄!毛泽东是光照千秋万代的民族之魂!
二、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傲骨指数:★★★★★★★★★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着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着《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三、吉鸿昌:“我是中国人!”
傲骨指数:★★★★★★★★
1931年秋,吉鸿昌担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的时候,曾被迫出国作了一次考察。

出国之前,已是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

蒋介石为了阻挠吉鸿昌的抗日活动,立逼他“携眷出国”,作“军事考察”,而实际上是夺去了吉鸿昌的军权,将他流放国外。

吉鸿昌来到了美国纽约,一次,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从属人员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拦住他故意问道:“你是日本人吧?!”吉鸿昌叫翻译回答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听了摇摇头表示不相信地说:“中国人?东亚病夫,不可能有这样魁梧、高大的军人……”
又一次,他到纽约的一家邮局寄送东西,那里的工作人员又明知故问地说:“你是哪国人?”吉鸿昌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对方奚落地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 接连受到这样的嘲笑和侮辱,使吉鸿昌异常气愤,甚至连饭也吃不下去了。

当吉鸿昌的妻子和属下劝慰他的时候,他严肃地说:“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是我们是代表中国到美国才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坚决地表示:“下次外出时,就带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了!”
果然,他用草板纸自制了一个约半尺长的长方形牌子,用毛笔写着“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并在下边注上英文。

当他挂着牌子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引起很多人的注目,但吉鸿昌总是挺着胸膛,昂首阔步地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傲骨指数:★★★★★★★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

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

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

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

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

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

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
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

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五、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傲骨指数:★★★★★★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座右铭。

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

徐悲鸿在洋人面前没有丝毫奴颜媚骨。

他20岁成名,被法国犹太富翁看中,专邀他到“哈同花园”画像,在优厚的待遇面前,他断然拒绝,保持了“江南布衣”的本色;在赴法留学专攻美术期间,他遭到了洋学生的歧视,被诬为“生就的当亡国奴的材料”,徐悲鸿面对挑衅,义正词严地予以回击,并以虚心好学换来了一个个优异成绩,折服了对手,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回国后,徐悲鸿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也不被政治上的高压所屈服,坚决拒绝为蒋介石画像。

他坚持走自己的路,用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祖国服务,为中华民族争光。

傲骨,不动声色,虚怀若谷的自然(科学)流露,很难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真实写照;傲气,是哗众取宠,盛气凌人的表演,举手投足,惟妙惟肖,是“不可一世,趾高气扬”的最好注释。

有傲骨的人,只会使人感到亲近,感到和蔼,感到一种力量和尊严;有傲气的人,却会使人疏远,难以接受。

或敬而远之,或躲而避之,使人感到压抑和难堪。

傲骨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一种人格,一种素养,一种知识和道德综合后的存在,是人格中很高档次的境界。

六、阮籍
傲骨指数:★★★★★
阮籍的父亲阮瑀曾任曹魏丞相,为“ 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崇尚道教,他本人以潇洒和不拘礼节而出名。

常常待在家里读书,数月不
出,或者堺游,数月不归。

此外他嗜酒成性,往堀大醉。

为了避祸,阮籍做人非常小心?曹爽召他为参军,但他报病不出。

后来曹爽被杀,司马懿召他为从事中郎,封关内侯。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续用他为从事中郎。

后来司马昭想让阮籍的女儿作为司马炎的王妃,阮籍为了避免这场婚事,醉堭十天,别人无法与他通话,最后司马栭取消了这个打算。

司马昭派钟会问阮籍对世事的看法,来试探他,但頮籍总是大醉,无法发表任何看法。

司马昭想进为晋王,但假意推脱,他的士僚就让阮籍写一篇《劝进文》,阮籍不栿,又采取了喝酒大醉的手段来推脱,最后被逼迫得没有办法,立地写了一文《劝进文》,连改都没有改,而且文蠞清壮,当时被非常看重。

因此,即使冲撞其他官僚,也受到司马昭的保护.
七、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傲骨指数:★★★★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
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着名诗篇。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

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

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八、苏武牧羊
傲骨指数:★★★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

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

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

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

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傲骨指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

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十、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傲骨指数:★
伯夷、叔齐都是殷代孤竹国国君之子。

国君死后,兄弟二人互相推让,谁也不肯继承王位,最后双双弃国而逃。

后来姜子牙告诉他们商亡周立,伯夷、叔齐当时掩面大哭,遂进入首阳山隐居,决心不食周粟,以野菜为粮。

后有一妇人对他们说:“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兄弟二人听后什么也不吃,后来活活饿死在首阳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