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发展新趋势。文章就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与作用,发展与现状,指出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制约因素,提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构想与规划,阐述了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建设过程,以及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为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 网络 构想 规划

对新形势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郭银辉1 高 博1 赵 妮2

(1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昌平 102249 2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当代社会,已步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高校扩招的进一步落实,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信息化校园对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就已经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以及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个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正被各个高校重视和实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等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

1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与作用

众所周知,学校所需要的信息应当是关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发展以及社会上凡是与学校有关的经过加工的数据。校园信息化就是一个以校园网络为物理构架,经信息的采集、传递、存储、加工、使用,形成教育、教学、学习、管理和科研的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全新的校园平台。它是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信息和知识资源充分共享为手段,以教职工、学生校园网络为枢纽,以信息和知识资源为工具,高度自主、创造性地实现教育、教学、学习、管理和研究的全过程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对学校的整体资源实现有效的整合,形成具有超越时空、开放式的校园信息资源和知识库;它对促进学校管理过程的自动化,实现组织结构优化,有效控制学校运行成本,产生积极的作用。校园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使之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应用信息技术,将学校教师的知识资源实现全面的共享,实现外来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校园信息化可以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提供有效的多样性学习条件,使学生有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学会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网络的信息知识资源库的知识,使学生充分感受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学习方法上的革命性变化。校园信息化同样能够使学校的概念实现进一步延拓,将学校的办学向更加广阔的空间扩展,实现远程教育和社区服务,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

2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现状

当信息化建设的高潮来临时,客观地分析信息技术深入各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及时地发现和探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工作偏差以及在教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潜在性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所在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信息化建设才会有更加广阔的未来。

2.1缺乏统一指导和总体规划,成效不突出

由于没有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缺乏总体目标性和统一思考,使得许多高校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停留在项目性的临时工作层面,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开展和推进。虽然各高校多数已成立网络中心,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组

66

式和CSMA/CD访问控制技术构成的网络,这种网络的优点是:传输带宽大大扩充,承载力较强,端口速率达1Gbps;提供全双工及半双工两种工作方式;具有流量控制技术,防止拥塞与溢出;能够方便地与原有以太网互连,三层交换技术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等;随着网络技术向万兆交换为主干发展,学校采取上述技术的网络系统在升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学校的数据中心,着重加强以硬件为基础的网络存储、数据灾备、中心计算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实现稳定和业务永续。软件的构成则是由系统软件、信息系统平台、各种管理软件以及服务系统组成;系统软件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例如:windows、Linux、Unix等),通常系统软件采用不同版本并存的方式;而信息系统平台则主要是信息收集、加工、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工作平台,主要包括学校基本信息平台、教学工作和运行平台、备课与课件服务平台、学生基本信息处理平台、教师与学生互动平台和校内外资源联系平台,为学校的师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管理软件主要有教学管理与实施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处理系统以及其它各个管理子系统等组成。服务系统则主要有网上点播系统、数字图书、社区服务、“校园一卡通”服务等。

3.2转变观念,创新机制,整合、健全和科学设立学校信息化组织体系

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应当建立以信息化主管为领导的层次化组织机构。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建设规划,高层决策后,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进行开发维护。广大师生员工为最终用户,被赋予具体使用和为应用系统改善提供反馈的双重意义。具体的组织层次结构如图1。

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制订学校的信息政策、标准,并对全校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属于整个结构的决策层。主要职责包括:制订本校信息化的战略;领导和统一管理高校的信息资源;参与高校高层决策;按照现代管理概念,科学的运

织协调机构,校际和部门之间仍各自为政。一些独立的应用系统虽然能解决部门内部的某些业务需求,但对于学校和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起不到很大作用。由于缺少统一应用平台,信息孤岛现象日益严重,存在着互操作性和共享性弱的问题。校内各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类型各异、来源不一,导致大多数可共享的数据重复录入,无法统一使用,也使得管理维护的成本非常高。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滞后性已成为高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2教育资源配置向信息技术结构性倾斜不够

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依托,借助软件来实现,而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投入是巨大的。同时,由于在管理上全面实现信息化后,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从数量上大大精简,因此,教育投资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投资重点将转移至与信息技术应用有关的建设项目上,如网络设施建设、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应用软件开发和引进,以及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

2.3信息素质教育有待加强

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和信息道德素质,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能。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概念提出比较晚,由于时代因素的影响及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整体信息素质还处于启蒙阶段,在高等教育界的影响及重视程度都还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这也是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2.4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安全问题往往被忽略在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信息安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网络深入到师生办公、教学、生活等各个方面,一旦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影响将是全面的,有的甚至会导致学校的重大损失。所以,在信息化建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不可忽略,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3 对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的思考与建议

3.1统筹规划,面向未来,着眼应用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全局的角度进行长远的系统规划,有利于实现在高层次上的信息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在实施过程中,可依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避免盲目超前,造成浪费,也可减少风险。要坚持以校为本,与校情结合,反映学校文化特色。其次,学校信息化建设要具有系统而又前瞻性的构想与规划,着眼应用,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实际需求要紧密结合,能够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对外交流,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学校办学成果。

信息化建设工程一般由网络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网络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网络技术现状与条件,大部分有条件的学校采用了“千兆交换为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三层交换技术体系结构;千兆以太网以帧交换为基础,符合IEEE 802.3z标准,采用IEEE802.3z帧格

图1 信息化组织机构层次模型

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信息化办公室

专家咨询小组

网络中心

信息中心培训中心

各职能部门各院系附属机构

系主任

管理

教务员数学秘书

行政管理人员教师

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