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及编制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
目录前言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交通位置及井田范围
一、交通位置
二、井田范围
第二节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二、地表水系
三、气象
四、地震
第三节矿井生产建设情况
第二章设计区域地质采矿条件
第一节设计区域概况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二、可采煤层特征
三、构造特征
四、水文地质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一、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
二、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三、地温与地压
第三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建筑物概况及压煤量统计
一、建筑物分布及结构特征
二、建筑物压煤情况
第二节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
第三节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可行性
一、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实践
二、相邻矿井(采区)开采及影响情况
三、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技术条件分析
第四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比选
第一节建筑物下压煤可能的开采方案
第二节地表移动变形预计
第三节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定
一、经济比较
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择
第五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
一、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
二、专题设计
第六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安全技术措施第七章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图
附件
前言
矿井所在地行政区划,经济属性,行业管理隶属关系;矿井开拓方式及最新核定生产能力;建筑物下采煤的必要性及申请开采区工程简况;以往建筑物下采煤实践和搬迁开采情况概要;委托设计情况。
《方案设计》编制所依据的基础资料。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交通位置及井田范围
一、交通位置
简述矿井所在地行政辖区及地理位置,矿井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简述经过本井田或附近的铁路、主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情况。附:交通位置示意图(矿井<井田>的位置在图中要醒目)。
二、井田范围
简述井田与所在煤田的位置关系,现井田的技术边界及《采矿许可证》核定的平面范围(附拐点坐标表)。现持《采矿许可证》编号、有效期、井田面积、开采煤层及上下限标高等(《煤炭生产许可证》与《采矿许可证》不一致的要加以说明)。
第二节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简述矿区及井田的地形、地貌类型。地面标高、坡度,地形起伏的总体特征。井口及工业广场标高等。
二、地表水系
简述矿区地表河流特征;地表水体名称及容量;冲沟发育情况;矿区地表水系的径流情况。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设计区域地面标高及最高潜水位标高。三、气象
简述矿区气温、降水量、冻土深度、风力等。
四、地震
地震所属分区,地震烈度。
第三节矿井生产建设情况(过去还是将来?)矿井建设开工时间、投产时间;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现核定生产能力。
矿井开拓方式、井筒数目、水平划分及采区划分情况,已报废水平、采区及现生产采区情况。开采顺序、采煤方法与工艺、顶板管理方法等。
矿井及分煤层保有资源储量情况。
矿井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和村庄搬迁开采简况。
第二章设计区域地质采矿条件
第一节设计区域概况
设计区域所属水平、采区,设计范围境界、煤层赋存及开采情况,保有资源储量。
本次设计开采的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概况及勘探情况。
申请开采区域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附申请开采区域与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关系图,应在图中标明相关重要建筑物)。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详细说明设计区域各时代地层的分布、出露、揭露情况,极值厚度、平均厚度及厚度变化情况,主要岩性及沉积特征,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附设计区域地层柱状图或柱状表)。
二、可采煤层特征
1、含煤地层
井田含煤地层的地质时代、含煤层数、煤层累计总厚度;含可采煤层的层数、累计厚度、可采含煤系数。
2、可采煤层特征
设计区域可采煤层两极厚度、平均厚度、与上下可采煤层的极值层间距、平均层间距,煤厚变异系数;夹矸层数、夹矸厚度及岩性,煤层结构;煤层的稳定性、煤的硬度、可采性、结构复杂程度(附可采煤层特征表)。
3、煤质
设计开采煤层的简要煤质特征。
三、构造特征
1、断层与褶曲
说明设计区域断层、褶曲、岩溶陷落柱发育情况及对生产的影响。
2、岩浆活动
简要叙述设计区域岩浆岩的发育规律,对煤层、煤质及生产的影响。
四、水文地质
简述设计区域的含水层、隔水层及断层的导水性,水害威胁情况及水文地质类型。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一、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
简述可采煤层的开采方法、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它对开采有影响的地质因素。
简述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稳定性,顶板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现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顶板管理方法(附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特征表)。
二、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简述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等级。
三、地温与地压
简述矿井地温、地压的基本情况。
第三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建筑物概况及压煤量统计
一、建筑物分布及结构特征
开采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名称、行政隶属及产权关系;在井田内的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户数,人口等。建筑物所处位置的地形情况,地面标高,最高洪水位标高和最高潜水位标高,井下煤层标高,地表排水情况等。
建筑物平面分布特征;对主要建筑物(包括地下管网)的结构特征、抗变形能力进行分类描述。说明是否受过采动影响及目前的维护状况等(附设计区域建筑物特征表)。
对重要建筑物(如有文物保护建筑物)的保护等级应专门叙述,并在平面分布图中清楚标识其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