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要点

合集下载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操作规程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操作规程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操作规程一、系统概况水文遥测系统是采用现代技术收集水情信息的先进手段,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传递信息快速、准确等特点,是防汛信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自动遥测系统由×××中心站、中继站和×××雨量水位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水位站等组成。

实时雨量、水位数据自动上传到RTU(Remote Telemetry Unit),RTU经过汇总和逻辑处理后,采用水利部规定频点的无线超短波传输方式将数据上传至中继站,然后由中继站上传至×××中心站,中心站对实时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实时数据写入SQL SERVER水文数据库,用户可查询、统计、打印及修改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

系统操作规则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系统良好的运行对保证系统将×××流域内的水情数据在短时间内传递至决策机构,及时的让水库决策机构掌握水库流域内实时水情数据,以便进行洪水预报和优化调度,从而确保水库工程安全运行和汛期防洪。

为确保系统长期正常运行,规范和加强系统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则。

二、系统操作规则1、工作人员须认真做好每天的运行,对遥测水情数据应拷贝保存,以防止原始水情数据因系统故障或其它设备故障丢失;不得随意清除前置机、后台机的数据,如万不得已,必须经分管领导同意并备案。

3、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设备的操作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及设备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各种操作和处理。

仪器设备长时间不用要作好防潮、防尘处理工作,每隔两个月左右将仪器通一次电。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复习提纲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定义应用遥测、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完成流域或测区内固定及移动站点的降水量、蒸发量、水位、流量、含沙量、潮位、风向、风速和水质等水文气象要素以及闸门开度等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信息系统。

2、系统的组成及其任务、系统的工作体制1)、组成由遥测站、中继站(通信信道)、集合转发站、中心站组成。

2)、任务▪遥测站——收集水文数据,按规定格式发报水文信息。

▪中继站——中转遥测站的水文数据。

▪集合转发站——接收处理若干个遥测站的数据,再打包转发到分中心站。

▪中心站——收集各遥测站水文信息,处理并存储水文资料,做出水情预报和防洪调度方案。

3、)系统体制▪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按通讯方式可分为:超短波、短波、卫星、有线遥测系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按工作体制可分为:自报式、查询—应答式、混合式3、自报式、应答式遥测站的定义1)、自报式遥测站:当测站的某一水文参数值发生一个计量单位变化(如雨量增加1mm,水位变化±1cm)时,或达到设定的时间间隔时,遥测终端机即自动采集、存储并发送数据。

特点:(1)功耗低,值守电流小。

(2)实时性强。

(3)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4)可以兼有通话功能。

(5)自报式测站可以只配发射机,对应的中心站只配接收机。

(6)自报式测站由于发送数据是随机的,系统就存在数据碰撞的问题。

2)、查询—应答式遥测站:由中心站发出指令召测某遥测站后,该站即自动采集实时的水文数据,发送给中心站,这样的测站叫查询—应答式测站。

特点:(1)人工控制性能好。

(2)应答式测站可以兼有通话功能。

(3)应答式测站是逐个回答中心站的查询命令的,数据不会发生碰撞。

(4)测站电台的接收机要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测站功耗大。

3)、混合式遥测站:既能自报又能应答的测站,称为混合式测站,亦称自报/应答兼容式测站。

特点:(1)兼有自报式测站测量水文参数实时性好和应答式测站人工控制性能好的优点。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1总则1.0.1为适应我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做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水电站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1.0.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属于应用遥测、通信、计算机技术,完成江河流域降水量、水位、流量、闸门开度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的信息系统。

1.0.4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和水文自动测报网。

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由中心站(包括监测站)、遥测站、信道(包括中继站)组成。

水文自动测报网是通过计算机的标准接口和各种信道,把若干个基本系统联接起来,组成进行数据交换的自动测报网络。

1.O.5新建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建设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应作为工程规划设计的组成部分,并将系统的建设纳入工程建设一并实施。

1.O.6本规范中涉及水文测验、水文情报预报的精度要求,应按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

2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1 基本资料收集和可行性论证2.1.1进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应收集下列基本资料:(1)计划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2)流域内已建水文站网、报汛站网、邻近地区遥测站网方面的资料。

(3)流域的气象、水文资料:包括重要水文站的最高最低水位、短历时暴雨雨强、洪水产流汇流时间、洪水传播时间、防洪标准和洪水灾害,降雪量占降水量的百分比,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和最大、最小值,日照时数最少的持续时间等特征资料。

(4)雷电情况与地震烈度。

(5)已建和计划建设的水利工程布局,以及重要水利工程的技术资料。

(6)现行的水文预报、防洪调度方案,预报和调度工作的要求。

(7)流域内无线电台设置情况和发展规划。

(8)流域的社会经济、交通、供电和通信情况。

2.1.2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可行性论证包括:(1)依据建设目标、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特征与地形条件,当前国内外的技术、设备状况,论证实现建设目标的技术可行性。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规程1. 引言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和监测水情信息而建立的一套自动化系统。

本规程旨在确保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维护,以提供可靠的水情数据支持。

2. 系统概述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数据处理与存储设备以及数据展示与分析软件组成的一套完整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实时监测水位、流量、降雨等水文要素,并将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展示。

3. 运行管理3.1 运行计划制定合理的运行计划,包括日常巡检、定期维护和突发故障处理等内容。

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巡检频率和维护周期,并建立相应的记录。

3.2 巡检与维护3.2.1 日常巡检•定期对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等进行巡检,确保其正常工作。

•检查传感器安装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或损坏。

•检查数据采集设备的供电是否正常,接线是否松脱。

•检查数据传输设备的网络连接是否畅通。

•检查数据处理与存储设备的存储空间是否充足。

3.2.2 定期维护•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清洁,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定期对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包括更换电池、清理终端等。

•定期对数据传输设备进行检查和优化,确保网络通畅。

•定期对数据处理与存储设备进行清理和整理,删除过期数据。

3.2.3 突发故障处理•对于出现的突发故障,及时报修,并按照维修流程进行处理。

•在故障修复过程中,需要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3.3 数据质量管理3.3.1 数据校验每次数据采集完成后,应进行数据校验,包括时间戳校验、范围校验、异常值排除等。

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

3.3.2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采集到的水情数据进行备份,并建立相应的恢复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

3.3.3 数据质量评估定期对采集到的水情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等方面的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3.4 安全管理3.4.1 系统安全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进行安全防护,包括网络安全、设备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保护措施。

水情自动测报实施方案

水情自动测报实施方案

水情自动测报实施方案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水资源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和实施,对于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水情自动测报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二、系统概述。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指通过现代化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水资源的水位、流量、水质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自动报送的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实时报送,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系统组成。

1. 传感器设备,包括水位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质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水资源的相关数据。

2. 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传感器设备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

3. 通信设备,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监测中心。

4. 监测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和存储传感器设备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报告。

四、系统实施方案。

1. 确定监测点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监测点位,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

2. 设计传感器布设方案,根据监测点位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传感器布设方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确定数据采集和传输方案,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和通信设备,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存储。

4. 建设监测中心,建设配套的监测中心,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数据的及时处理和分析。

5. 完善管理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五、系统运行与维护。

1. 定期巡检和维护,对传感器设备和数据采集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数据分析和报告,监测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3. 应急响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理。

六、总结。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和实施,对于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相信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推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做出贡献。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61—2003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1.0.2随着遥测设备、传感器品类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水文自动测报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展。

不仅广泛地用于江河防洪和水库调度,而且不少灌区、输水工程、引水涵闸也都组建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用于水资源的管理与调度。

另外,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技术也适用于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本条对规范的适用范围进行了修订。

1.0.3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连接各个水情、雨情报汛站点和各级水文管理部门的水情测报网,通过该网络完成实时水雨情数据的收集与传递。

但大部分站点的信息采集还主要依靠人工观测和模拟记录,传递方式也较单一。

为改变这一落后状况,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的要求,满足防汛及水资源调度管理的需要,水利部计划组建以水利部为中心、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管理部门为二级节点、地区水情分中心为三级节点,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建设覆盖全国重点水情测报站的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网络,形成快速收集和传递实时水文数据,进行节点间信息交换的水文信息网。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应是水文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1.0.4由于近年来固态存贮技术不断发展,存贮记录设备的可靠性明显提高,使得在遥测站配备固态存贮器成为现实。

在遥测站安装固态存贮器,解决了遥测水文数据难于满足基本水文站对水文资料收集的要求,以及遥测站不能完全替代水文站观测的难题。

因此,本次修订在本条和后续条文多处强调有收集水文资料任务的遥测站应安装固态存贮器的要求。

1.0.6考虑到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不仅要涉及水文测验、水文情报预报,还要运用遥测、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多种技术,因此本次修订从原则上提出:运用各项技术时都应符合与之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规范或规程)的规定。

3系统建设前期工作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

水井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施方案

水井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施方案

水井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施方案1. 引言水井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水井水位和水质情况的技术方案。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实施方案,以便有效地部署和操作该系统。

2. 方案概述该自动测报系统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 水位传感器:安装在水井内部,用于测量水位的高低。

- 水质传感器:安装在水井内部,用于测量水质的相关参数,如pH值、溶解氧等。

- 数据采集器:负责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 数据处理中心:负责接收、存储和分析传感器数据,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和警报信息。

- 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查看实时数据、报告和警报信息的界面。

3. 实施步骤下面是水井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实施步骤:3.1 安装传感器首先,需要将水位传感器和水质传感器安装到水井内部。

确保传感器的位置合适,并正确连接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

3.2 部署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处理中心接下来,将数据采集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便收集传感器的数据。

同时,部署数据处理中心,确保其能够接收和存储传感器数据,并具备相应的数据分析功能。

3.3 连接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将水位传感器和水质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进行连接。

确保连接安全可靠,并测试传感器的正常运作。

3.4 设计用户界面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一个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实时数据、报告和警报信息。

确保界面友好直观,操作简单便捷。

3.5 系统测试和调试完成系统部署后,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

确保传感器数据准确可靠,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处理中心正常工作,并用户界面能够正确显示数据和报告信息。

4. 维护和监管水井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维护和监管是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传感器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对系统进行必要的升级和维护。

5. 总结通过本实施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部署和操作水井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对水井水位和水质情况的实时监测。

这将有助于提高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及时警示潜在的水质问题。

四、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四、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四、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水文数据传输)
2021/4/8
1
水文自动测系统的组成简介
水文自动测系统至少由若干个遥测站和一个中心站( 分中心)组 成。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包含以下4类站点:
⑴遥测站。在遥测终端机控制下,自动完成被测参数的采集,将取 得的数据经预处理后存入存贮器,并完成数据传输。遥测站的设备 可根据需要增加人工置数和超限主动加报等功能。
9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10
⑵集合转发站。当报汛站的数量较多时,宜采用由集合转发站接收 处理若干个遥测站的数据,再打包转发到分中心站。
⑶中继站。主要指超短波通信中的超短波中继站。只是沟通或加强 通信电路,对传输的数据并不做任何处理。
⑷中心站。主要完成各站遥测数据的实时收集、存贮以及数据处理 任务,并将所收集的实时数据报送给上级和有关部门。
• 中心站之间和与上级中心之间主要应用网络通信,也 可以应用自有的卫星、微波、光纤通信网。
• 多数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采用多信道复合系统组网,即 可能使用多种有线、无线信道组成系统通信网。
• 超短波已不是主要通信信道。短波和其它卫星信道 (海事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极轨卫星)也极 少应用于水文测站。
4.数据存储器。用于在站存储自动采集的各种参数。最低限度应 满足3个月以上长期储存的需要。
5.电源。都应用直流供电,且多数靠太阳能电池充电补充能量。 少部分由内置电池供电。
6. 智能化功能。水文数据超限报警和加密。备用信道自动转换 。
7.环境适应能力。 ――工作温度:-10~+45℃;
――相对湿度:<95%(40℃)不凝露;
另外,构成系统还需要通信信道、电源、避雷安全、一些基建设施。

SL 61-200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SL 61-200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w ww .b zf xw .c omSL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P SL 61-2003 替代SL61-94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ydrologic dataacquisition system2003年—05—26 发布 2003年—08—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w ww .b zf xw .c om前 言 修订SL61—94《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的主要依据为2000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订、修订计划和SL 01—97《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前期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进行系统设计时工作制式和通信方式的选择原则、系统应能达到的技术指标要求、数据传输格式和编码格式的要求、数据处理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等; ——系统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装调试的要求; ——系统考核、验收和运行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对SL61—94进行修改的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了引用标准和术语、符号及代号一章; ——调整明确了系统建设前期工作的具体内容;  ——增加了多种通信方式并重新规定了数据格式; ——修改补充了中心站数据处理技术内容; ——修改补充了系统设备与安装调试等技术条款; ——充实了系统考核验收和运行管理等具体操作方面的要求。

本规范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规范主持机构:水利部水文局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水文局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本规范参编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浙江省水文勘测局  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北京大学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建云 朱长年 崔家骏 唐镇松 徐兆成 吴恒清 周五一 叶秋萍 王恒斌 张海敏 姚永熙 陆 旭 冯讷敏 丁 强 王志毅 程益联 程 琳 林灿尧 w ww .b zf xw .c om1 总 则....................................................................1 2 引用标准和术语、符号及代号................................................12.1 引用标准.........................................................................1 2.2 术语.............................................................................2 2.3 符号及代号.......................................................................2 3 系统建设前期工作..........................................................33.1 基本资料收集.....................................................................3 3.2 系统规划.........................................................................4 3.3 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4 4 系统设计..................................................................64.1 系统组成.........................................................................6 4.2 设计任务、内容和工作制式.........................................................7 4.3 系统技术指标.....................................................................8 4.4 数据传输方式和编码格式..........................................................10 4.5 通信电路设计....................................................................11 4.6 系统联网........................................................................13 4.7 数据处理系统设计................................................................13 4.8 土建设计........................................................................14 5 系统设备及安装调试.......................................................155.1 一般规定........................................................................15 5.2 传感器..........................................................................15 5.3 固态存贮器......................................................................17 5.4 通信设备........................................................................18 5.5 遥测终端机......................................................................20 5.6 中继机..........................................................................22 5.7 集合转发站设备..................................................................22 5.8 中心站设备......................................................................22 5.9 其他配套设备....................................................................23 5.10 设备安装调试...................................................................23 6 系统考核、验收和运行管理.................................................246.1 系统考核验收....................................................................24 6.2 系统运行管理....................................................................26 本标准的用词和用语说明......................................................27 条文说明w ww .b zf xw .c om1.0.1 为促进我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统一技术要求,加强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制定本规范。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方案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方案

1技术方案-软件1.1项目概况1.2系统需求。

1.2.1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应基于各测站的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实现的自动化处理进入为本系统运行配置的数据库,实现对水情相关资料进行实时测报的功能,应满足不同数据源的接收方式维护,建立实时水情数据库、历史水情数据库、模型库、预报库等其它专用库,按照满足水情预报成果的制作与发布要求。

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接收处理、数据库管理、标准数据库创建。

1.2.2水文预报系统水文预报系统的开发,需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处理和洪水预报模式,坚持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

建立满足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服务的交互式洪水预报系统。

1.2.2.1系统功能水文预报作业系统应采用多种预报方法和预报模型的平行运行,并可进行多方案成果的交互式分析、比较,为水库的预报调度运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运行模式可采用自动定时预报和交互式预报两种模式并举。

水文预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水情数据预处理、水雨情信息查询、预报模型(方法库)指定、作业预报计算、考虑预见期降雨的预报计算、水文预报成果交互式分析和预报精度评定。

1.2.2.2预报项目预报项目为入库流量、坝址区重要站水位;预见期包括6h、12h、24 h、48h定时过程预报和洪峰预报。

1.2.2.3运行功能要求短期作业预报运行程序,采用交互方式指定本次使用的模型程序,以方便加入新的预报方法库和在不同的预报站上进行不同的预报模型的组合。

系统具有实时校正的交互修正等综合分析功能;具有利用降雨综合分析信息,对预见期不同降雨量级水文情势变化的模拟功能。

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检索功能。

作业预报系统还应包括成果输出、精度评定、方案参数率定等配套功能。

1.2.2.4水文预报系统集成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应将短、中期水文预报的全部功能集成到一个总平台上,并具有水雨情信息查询、报表生成、资料整理归档等功能,供用户完成全部短、中期水文预报等相关的工作。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方案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方案

1技术方案-软件1.1项目概况1.2系统需求。

1.2.1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应基于各测站的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实现的自动化处理进入为本系统运行配置的数据库,实现对水情相关资料进行实时测报的功能,应满足不同数据源的接收方式维护,建立实时水情数据库、历史水情数据库、模型库、预报库等其它专用库,按照满足水情预报成果的制作与发布要求。

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接收处理、数据库管理、标准数据库创建。

1.2.2水文预报系统水文预报系统的开发,需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处理和洪水预报模式,坚持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

建立满足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服务的交互式洪水预报系统。

1.2.2.1系统功能水文预报作业系统应采用多种预报方法和预报模型的平行运行,并可进行多方案成果的交互式分析、比较,为水库的预报调度运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运行模式可采用自动定时预报和交互式预报两种模式并举。

水文预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水情数据预处理、水雨情信息查询、预报模型(方法库)指定、作业预报计算、考虑预见期降雨的预报计算、水文预报成果交互式分析和预报精度评定。

1.2.2.2预报项目预报项目为入库流量、坝址区重要站水位;预见期包括6h、12h、24 h、48h定时过程预报和洪峰预报。

1.2.2.3运行功能要求短期作业预报运行程序,采用交互方式指定本次使用的模型程序,以方便加入新的预报方法库和在不同的预报站上进行不同的预报模型的组合。

系统具有实时校正的交互修正等综合分析功能;具有利用降雨综合分析信息,对预见期不同降雨量级水文情势变化的模拟功能。

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检索功能。

作业预报系统还应包括成果输出、精度评定、方案参数率定等配套功能。

1.2.2.4水文预报系统集成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应将短、中期水文预报的全部功能集成到一个总平台上,并具有水雨情信息查询、报表生成、资料整理归档等功能,供用户完成全部短、中期水文预报等相关的工作。

清溪流域梯级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更新要点

清溪流域梯级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更新要点
路 ,及 时发 回信 号,保证信 号的传 送 , 高设备 的可靠性 。 提
( )水位 监 测 方 案 二
较好;而运营商无线通讯依赖于基站的传输,在灾害发生
时 易 受光 纤损伤 影 响 而使 通 讯 中 断, 同时 G M短信 具 有 S
延 时长 的缺 点。
对 比 以上优缺 点 ,考 虑到 清溪流 域 站 点大 多分布 在
监 守、使用 方便 、性 价 比高 等特 点。本 次 项 目采用 精度
为 1O m的翻 斗式雨量计 ,可满足综合信 息化系统 要求, .m 当雨 量 变化 l m时, 自动 向接 收方 发送 数据 。采 集 降雨 m 强度 可达 4 m m n m / i ,误差 ≤ ±3 。 目前清 溪流域 采用翻
不 具 备 移 动 通 讯 信 号 的 山 区 ,更 新 的测 站 宜 采 用 超 短 波 为
目前水位 传感 器 的种 类有 多种 ,主要 有浮 子 式水位
主 、G M短 信为辅 的方式 ,设 计 中统一采用超 短波为 主信 S 道 、G M短 信为备用 信道 的通讯 方式 ,以保 障数据传输 的 S
安全运行 。为此 ,应更新设备 ,请 专业技术人 员设计一套
多年平 均降雨量 2 1 .m ,大坝 为浆砌石 空腹 重力 坝 , 099 m 最大坝 高 4 .m,坝 顶设有五 扇弧形 闸 门 ( 86 闸门高 9 、宽 m
1m ,正 常水 位 3 73 m,相 应库容 4 0 8万 m , 霞洋水 2) 8. 4 6
二、站点布 置 水 文 自动测 报 系统是 利用 遥 测、通 信 、计算 机和 网
雨天就 出现 站点来数不 正常的现象 ,这是 因电台信号传输 能力下 降导致的结果 。电瓶贮 电能力下 降, 晴天充 电量 大 ,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第一篇: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总则1.0.1 为适应我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做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水电站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1.0.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属于应用遥测、通信、计算机技术,完成江河流域降水量、水位、流量、闸门开度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的信息系统。

1.0.4 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和水文自动测报网。

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由中心站(包括监测站)、遥测站、信道(包括中继站)组成。

水文自动测报网是通过计算机的标准接口和各种信道,把若干个基本系统联接起来,组成进行数据交换的自动测报网络。

1.O.5 新建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建设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应作为工程规划设计的组成部分,并将系统的建设纳入工程建设一并实施。

1.O.6 本规范中涉及水文测验、水文情报预报的精度要求,应按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1 基本资料收集和可行性论证2.1.1 进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应收集下列基本资料:(1)计划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2)流域内已建水文站网、报汛站网、邻近地区遥测站网方面的资料。

(3)流域的气象、水文资料:包括重要水文站的最高最低水位、短历时暴雨雨强、洪水产流汇流时间、洪水传播时间、防洪标准和洪水灾害,降雪量占降水量的百分比,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和最大、最小值,日照时数最少的持续时间等特征资料。

(4)雷电情况与地震烈度。

(5)已建和计划建设的水利工程布局,以及重要水利工程的技术资料。

(6)现行的水文预报、防洪调度方案,预报和调度工作的要求。

(7)流域内无线电台设置情况和发展规划。

(8)流域的社会经济、交通、供电和通信情况。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是一个日益重要的技术理念,它为水文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集成了多种水文检测、测量和记录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分析和评价水文环境,为水文研究和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

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上,传感器是技术的基础,其有效的将物理信息转化成有用的数据。

研究者们积极开展传感器技术的研究,以开发出适合水文实验的传感器,所以,正确的使用传感器是水文测量的关键。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应采用质量可靠的传感器,无论是原始量子、小型传感器还是经处理后的智能传感器,应都采用实时信号检测、存储和传输等严格测量操作。

另外,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对其他技术领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本技术研究包括水文计算单元设计、元器件低功耗、信号处理的下位机设计、信号数据的采集、传输技术、显示技术以及测量仪器的综合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水文物理量的测量、实时处理和数据记录等问题,对水文实验和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由此可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有助于改善水文环境的检测、分析和管理,为水文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便利,是符合科学发展趋势的技术系统。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SL61-94]条文说明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SL61-94]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条文说明目次总则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设备接起来为适应发展需要和发挥测自成体系的小型系统定义为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因此本规范仅对测报网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因地制宜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的功能包含着则是进行这些工作必须为使系统能逐步取代所在地区常规水情测报网的工作本规范规定涉及水文测而把与常规水情工作有较大差异的系统结构和数据传输的技术标准以及对遥测设备的性能和功能要求作为本规范的重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基本资料收集和可行性论证基本资料收集和可行性论证号文规定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为使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程序和国家的基建程中使用之处均改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求的重点防洪地区滩效益分析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势必给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即所提各项要求在技术上能够实现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系统组成并不是规定每一实际水文自动此次修订在框图中增加了记录存贮部件主要是考虑到国内生产的固态存贮记录模块已能满足基本系统的设计考虑到国产通信设备和技术条件的现对其它几种数据传输方式待若实际信道的数据传输达不到误码率的对于超短波信道规范推荐采用对于水文自动测报网或采考虑到预小时提高为为易于检测可以用多台单站设备在同一时期运实际条件按照以下要求选用适宜的传输控制方式本条规定了水文参数及其属性编码要求它是基本系统向外传输数据时应遵循的编码要数据部分虽无抗干扰能为满足增加遥测端机能配接的传感器数量的需要还规定在自报式发送数据帧和人工置数发查询应答式终端机的发送数据格式水文自动测报网设计组建水文自动测报网所用的硬应根据功能要求实际条件关于信道设计可参照在传输速率小于标准接口时推荐使用异步方式的面向字本条只是一些原则规定面向字符型通信规程把无线电通信线路的设计各条线路的路径损耗在本次修订中对路径损耗的算法未作规定而是要求对系统内除长度较短和地形简单的线路以外的各条线路都要进行实地测试设计者可根据实际数据处理系统设计基本功能而接收和翻译水情电报虽不属为有效中心站计算机的选型应在能够实现功本条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设备通信设备误码率的本条规定了采用调制方式且误码率小于等于为使遥测站和中继站设备能长期在野外正常工作要求值守功耗不大于一般的辅助设备接收测站和相邻站的遥测数据遥测设备安装调试当传感器和端机如架空敷设要尽量避开高压电线安装时应检测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再检查与电池的接线是否正确对蓄电池应检查其空载电压和在额定放电电流下的电压定向天线要对要尽可能达到避雷针的接地电阻小于同轴避雷器或其防雷泄流部件自报式遥测站是否安装避雷器证环境条件符合要求对查询应答式终端测试至少应使终端电池的容量及太阳能电池的充电能力以及天馈线系统连接是否良好和各个接头的密封性不应有作为存档资料备查。

河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施方案

河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施方案

河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施方案介绍本方案旨在建立一个河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以实现对河流水情的24小时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为河流水文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方案内容1. 系统硬件- 选择高精度的水位传感器和水流速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并保证设备具有防水性能,以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 通过高清晰的摄像头等设备拍摄并记录现场实况,并配合音视频数据分析,为自动测报系统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撑。

2. 系统软件- 以MySQL为数据库,建立专门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 通过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编写监控程序,实现对水位变化、水流速度等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处理,以及数据的自动分析、绘制和报警;- 为系统提供可视化的界面,并具有云存储功能,便于用户随时查看水情数据。

方案优势1. 取代传统的人工测报方式,实现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提高数据的精准性和实时性;2. 具有多种传感器和设备,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水文因素,为河流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效支持;3. 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4. 具有可视化的界面和云存储功能,便于用户随时随地查看水情数据,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

方案实施1. 根据具体要求制定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设备采购和数据管理系统的搭建;2. 将监控程序部署在系统硬件上,并通过Wifi等网络方式连接到数据库;3. 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完成系统的上线运行。

总结河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施方案,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测报方式,自动采集和处理水文数据,提高了数据的精确性和实时性。

将其应用于河流水文化建设中,不仅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河流环境,也为防洪减灾等方面提供了数据支持。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方案及常见问题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方案及常见问题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方案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概况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综合运用计算机、电子、通信、遥感、水文、气象等多学科技术,完成对江河、水库和流域的降雨量、水位、流量、土壤蒸发、机组发电、闸门启闭等水情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管理、预报、自动生成调度方案和发布的信息系统。

通俗的说:它是江河和水库调度的“千里眼”,是水调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决策人员合理准确的调度提供科学的依据。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系统主要由水文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RTU)、数据传输信道、通信设备、应用软件、数据处理计算机和供电电源等构成。

若以信息传输方式来区分,可分为有线传输(ISDN)、微波、公用电话线(PSTN)、短波、超短波(UHF/VHF)、卫星(Inmartsa-C,Vsat)和移动短信(GSM、CDMA、GPRS)等方式。

若以其所处位置不同来区分,系统又可分为遥测站、空间站、中继站(地面站、网管中心)和中心站。

空间信道遥测站中心站图示1、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工作流程图一、做好基础工作1、收集资料、建立档案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建立完整的技术资料档案。

内容包括:设备的技术说明书、各种图纸、系统的各项设计报告、系统的安装和调式报告、系统的试验和验收报告、系统运行日志、系统的月度和年度运行报告、各类报表、设备台帐、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修记录、遥测站档案(包括遥测站所在地、代管人、安装及投运时间、测站属性、通信方式、遥测站改造和维护记录、故障情况和处理记录等)等。

2、制定运行规范要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运行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规范应对整套系统运行、操作、管理、维护、故障检修和考核做出具体的规定,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

3、编写运行报告根据每日记录,统计出系统的可用率、系统的畅通率,数据的正确率(与人工报数据比较)和预报精确度等。

编写系统的月度和年度运行报告,内容包括:系统通信情况、中心站运行和维护情况、中继站与遥测站的运行和维护情况、系统的升级改造、系统的故障以及处理情况、数据精度分析、系统尚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意见等。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概述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记录和报告水资源状况的技术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定期采集水流、水位、水质等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样,水资源管理部门就能及时了解水情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功能特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特点:实时监测系统采用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水流、水位、水质等数据,可以随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

监测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数据记录与分析系统具备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

它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报警与预警系统可以设置报警与预警功能,当某项水情数据超出设定的阈值范围时,系统会发送报警信息给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数据可视化系统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将监测数据以图表、曲线等形式呈现,使人们能直观地了解水资源的状况。

可以通过Web界面或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数据访问和查看。

系统组成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传感器系统使用各类传感器来采集水情数据,包括水流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水质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根据需求安装在河流、水库、水管等不同位置,实现全面的数据采集。

数据传输系统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

传输方式包括无线网络、蓝牙、GPRS等,选择适合的传输方式可以实现远距离、高效率的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央控制中心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工作。

它可以采用数据库来存储大量的监测数据,并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提取有效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

报警与预警系统系统应具备报警与预警功能,当监测数据异常时,会触发报警机制。

报警信息可以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发送给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制度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制度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管理,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管理和运行。

第三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指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时自动地对水文水资源情况进行监测和数据传输的系统。

第四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和及时传输。

第五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管理由国家和地方水利部门负责,确保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第六条对于系统的维护、运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应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并定期进行培训,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故障发生时,要及时报修,并保证影响范围最小化。

第八条保护系统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系统遭到破坏。

第九条具备数据备份和灾备方案,保证数据安全。

第十条对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和更新,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适应时代的发展。

第二章建设第十一条建设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水利部门的相关规定,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传输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二条系统建设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第十三条硬件设备应具备防水、防尘、抗摄入、抗雷击等功能,保障设备在极端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的正常工作。

第十四条软件系统必须具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的功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数据传输要使用网络传输,保障数据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第十六条系统建设需符合环保要求,减少环境污染,使设备对环境影响最小化。

第十七条系统建设应与国家水利部门的水情监测网相对接,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需对系统建设进行立项审批,严格遵守审核程序。

第三章运行第十九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运行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第二十条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系统操作流程,保证数据及时传输和处理。

第二十一条对于系统的运行,需要进行日常巡检和保养,确保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水资源)自动测报系统解决方案1 组网方案简述1.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概述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属于应用现代遥测、通信、计算机技术,是完成江河流域降雨量、蒸发量、河流湖泊水位、海洋潮位、流量(流速)、风向风速、水质、闸坝的闸门开度、渗压、土壤墒情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应用的信息系统,属于非工程性防洪措施。

它能将某一流域或区域内的水文气象、水资源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递至决策机构,以便进行洪水预报和水资源优化调度,减少水害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和水文自动测报网两部分。

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由中心站、遥测站(包括监测站)、通信系统(包括中继站)组成。

水文自动测报网是通过计算机的标准接口和各种信道,把若干个基本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进行数据交换共享的水文自动测报网络。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多用在重点防洪地区及大型水利工程上,特别是在流域性、区域性的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应用的自动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从70年代末起步,在浙江省浦阳江流域首先应用。

80年人初期为引进阶段,先后在淮河王家坝区间、长江流域汉江丹江口水库、黄河的三门峡至花园口建成进口设备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1985年以后为国产设备研制、定型阶段,有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黄河流域陆浑小区自报式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长江流域汉江的黄龙滩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

90年代后为推广应用阶段。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包括三种工作制式:自报式、查询应答式和混合式。

自报式工作制式:在遥测站设备控制下每当被测参数发生一个规定的增减量变化或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即向中心站发送所采集的数据,接收端的数据接收设备始终处于值守状态。

现在已经对传统的自报式工作制式进行了改进,使自报式工作制式有了较大发展。

改进后自报式也是双向通信方式,不是过去的纯单向工作方式。

在遥测站设备控制下每当被测参数发生一个规定的增减量变化或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即向中心站发送所采集的数据,中心站收到数据后,给遥测站发送“确认”信息,告知遥测站这组数据接收正确或是接收错误。

自报式只有采用“确认”机制,才可以实现双信道的自动切换查询应答式:由中心站自动定时巡测或随机呼叫遥测站,遥测站响应中心站的查询指令,将所采集的数据发送给中心站。

定时自动巡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数据处理和预报作业的需要确定。

混合式:系统兼容自报式和查询—应答式两种工作制式。

现在被广泛运用。

特别是采用公网组网(包括VSAT)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为了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又节省运行费用,采用混合式工作制式组网比较合理。

在汛情不紧张、数据量小的时间段内用查询—应答式;当出现暴雨或水位变化较快时以自报方式加报。

1.2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组成一般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由遥测站、通信媒介和中心站组成。

(1)遥测站。

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实时采集各种水文信息,如降雨量、蒸发量、水位(潮位、地下水位)、流量(流速、水量)、风向风速、水质等。

其特点是快速、准确、信息量大。

水文自动测报遥测站根据采集参数的不同可分为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水质站、闸位站、流量计量站等。

(2)通信媒介。

通信媒介分为无线和有线两种。

根据遥测站与中心站距离的远近、当地地形、通信条件等选用无线或有线通信方式。

其中,无线通信又分为短波、超短波、移动通信、卫星、微波、无线扩频等多种方式;有线通信有PSTN、光纤等。

从应用角度看,有专网通信和公网通信方式:专网通信是指专门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服务的通信网络,一般为自建通信系统,如短波、超短波、微波、光纤通信方式。

公网通信是指有专业运营商服务的、面向公众的通信网,如移动通信、卫星、程控电话网等。

(3)中心站。

①实现信息接收、处理、检索和存储。

接收实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检查、整理、计算、显示并存储于数据库内,供控制中心或更高一级防洪调度辅助决策系统使用。

向用户提供实时雨情、水情信息和各种检索功能。

②应用。

应用最广泛的是实时联机预报及水资源调度系统,主要是实时洪水预报模型和设计应用软件支持的系统。

其特点是计算时间短、计算精度高。

1.3遥测站的构成及功能1.3.1 地表水水位雨量遥测站的构成由遥测终端RTU、水位传感器、雨量传感器、通信机、供电系统组成。

1.3.2 地下水位遥测站的构成由遥测终端RTU、水位传感器、通信机、供电系统组成。

1.3.3 水量计量遥测站的构成由遥测终端RTU、水位计、流量传感器、通信机、供电系统组成。

1.3.4 墒情遥测站的构成由遥测终端RTU、雨量、墒情传感器、通信机、供电系统组成。

1.3.5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构成水质自动监测站有两种组成方式:1.由遥测终端RTU、水位计、便携式多参数水质传感器、通信机、供电系统组成。

2.采用PLC、单体在线水质参数测量仪器、采水、配水、管道、控制等组成的系统。

第一种比较简单,适合于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监测;第二种系统复杂、造价昂贵,适合于重要河道、污水处理厂、重点排污口监测。

1.3.6 自动气象站的构成由遥测终端RTU,雨量、蒸发、风向、风速、气温、地温等气象传感器、通信机、供电系统组成。

1.3.7 遥测站的基本功能自报式系统基本功能:●随机自报:通过传感器和RTU,自动采集参数;当达到规定时间间隔或变化量时自动发送信息给中心站。

●定时自报:按照段次发送定时报数据,并说明设备工作状况。

●具有定时掉电功能。

●具有在站数据存储功能,保证数据不丢失,便于数据整编,实现存储数据的现场下载。

●具有通讯路由自动选择功能。

●通讯信道侦听功能,当信道忙时,自动延时发送。

●具有向备用信道自动切换功能●具有时钟同步功能。

●具有现场设置站号功能。

自报--查询应答兼容式系统基本功能●响应召测:响应分中心召测命令发送相应数据,并报告本站电池电压。

●自报:当水位或雨量数据达到设置的量级时自动向分中心发送数据。

●响应分中心命令,可以设置自报雨量量级。

●具有现场设置站号功能。

●具有时钟同步功能。

●具有在站数据存储功能,保证数据不丢失,便于数据整编,实现存储数据的现场下载。

1.4 中继站(集合转发)的组成中继站为超短波通信方式是专用,它解决两站之间因通信距离太远而造成的通信效果不佳的问题。

中继站中的中继机与遥测站RTU完全相同,与遥测站可以互换。

如果相临遥测站之间可以通讯,则其中任何一个遥测站设备可以直接改为中继站兼遥测站,实现通讯路由的自动选择。

集合转发站是中继站应用的拓广,它可以接收周边遥测站数据,并在本地落地,供本地应用,同时还将数据转发到下一级站点(如分中心)。

接收信道与发送信道可以采用一种通信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同通信方式,还可以采用多信道方式。

cc1.5 中心站的构成中心站硬件设备主要为通信控制机FIU(可以是RTU,与遥测站RTU类似,也可以是计算机)、调度计算机、通信机以及电源等。

中心站功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有所不同。

中心站可以实现下列功能:●能够通过超短波或其他信道接收来自所辖各遥测站(集合转发站)上报的实时水情数据(包含人工置数),并同时支持多种信道作为备份。

●通过通信协议和检验措施,保证数据的正确性,误码率小于10-6●能够检测信道和测站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备份信道上。

●对接收的水情数据进行处理,按要求建立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

●能按照《实时水情交换协议》,通过计算机网主动将来自测站的实时数据发送给水情转发机,以便发送水情信息到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和中央。

●能够存储一年或多年的原始数据和水情数据报文。

●能够对接收到的水情数据进行分类统计。

●能够对水情报文、统计值等进行检索,输出相应图表。

数据转发到下一级站点(如分中心)。

接收信道与发送信道可以采用一种通信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同通信方式,还可以采用多信道方式。

2 遥测终端设备2.1 功能超强的MOTOROLA遥测遥控终端设备在众多的SCADA产品中,我们独选了由MOTOROLA公司生产的MOSCAD。

MOSCAD 性能超群、质量可靠,特别是MOSCAD产品族中的MOSCAD-M是MOTOROLA公司根据中国水利系统应用特点专业开发的产品,它广泛适用于远程监视、控制和数据记录的应用,特别适合安装在要求低功耗的场合,是构成雨量遥测站、水位遥测站、水文遥测站、水质远程监测站、流量监测计量站、土壤墒情遥测站、闸坝监控站、气象参数监测站等的优选设备,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结构简单、价格适中等特点。

公司将性能超群Motorola遥测遥控通信产品及技术和多年来积累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洪水预报及水文水资源调度经验运用到中国水务自动化行业,建设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标准的项目工程,受到国内业界专家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项目内容涵盖: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闸门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水质监测等领域。

其中,小清河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项目和烟台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项目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MOCAD设计标准达到美国军方标准,性能可靠,特别适合遥测站野外工作。

MOSCAD使用MDLC 通信协议,该协议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式系统互联的七层模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可用于无线通信的广域网通信协议。

通过MDLC协议,可以方便的建立无线网络,确保数据通信畅通无阻。

MDLC协议具有极强的抗干扰性能,支持远程数据、参数和程序上装/下载,支持远程设置和诊断。

MOSCAD-M使用节电模式保证了极低的功耗。

在此模式下,电力将只提供给需要激活的电路。

所有电路空闲时RTU进入休眠状态;当预置的事件发生时RTU会被重新唤醒。

具体到水利应用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专业、合理的设计,使其优越的性能和中国水利应用结合起来,MOSCAD_M遥测终端功能丰富,完全能满足水利需求。

●可接数字量、模拟量、智能型接口的传感器,如:水位、闸位、墒情、风向风速、水质等;●内置或外置接入DDU(人工置数器),可实现人工置数发送、本地数据查询显示;●可外接计算机本地编程、组态、诊断、数据下载、维护等;●具有固态存储功能,可外接计算机读取原始数据或历史数据下载;具有历史数据远程下载功能;●能向同时向三个目的地发送数据;●具有多种通讯接口:可外接超短波电台、PSTN(拨号MODEM)、Inmarsat-C Modem、GSM/GPRS MODEM、VAST、北斗卫星、全线通卫星、RS485、RS232等,并实现自动主备信道切换;超短波电台方式下传输速率1200BPS/2400BPS,发射机功率5-25W可调,其他方式传输速率用户自由定义,一般选择9600BPS;●当雨量或水位有增量变化时,自动采集并主动按照等级(等级用户可自由设定)向中心站发送数据,同时还可以按照段制定时发送数据;●用户可设置警戒水位和警戒雨强,当水位或雨强超过警戒值时,能自动加报;●可响应中心站召测;●具有响应中心站的指令,远程修改测站工作模式和系统参数的功能;●具有站类型设置功能,如:单雨量站、单水位站、双水位站、雨量水位站、雨量水位及闸位气象水质综合站等;●供电方式:太阳能浮充蓄电池,或交流充电控制器浮充蓄电池供电,根据现场情况选择;●电源:10.8~15VDC●具有低功耗电源管理功能;功耗:电池电压12V时,轻负荷70mA,峰值150mA,休眠<5mA,值守电流小于10mA;●工作温度:-30~+60℃,湿度:0~90%无冷凝;●防护等级:IP65;●具有高性能综合防雷设计;2.2 自主研发遥测终端产品WATER系列安徽沃特研制开发遥测终端产品WATER-2000系列WATER-2000A:室外型雨量站(自记、遥测)WATER-2000B:室内型水位雨量站WATER-2000C:加强型水位雨量站(适合多信道系统)WATER-2000D:室外型地下水监测站应用场合自记雨量站、自记水位站、地下水监测站、遥测雨量站、遥测水位雨量站功能特点WATER-2000遥测终端系列产品在其内置的适合各种水利自动测报遥测应用软件和远程通信协议的支持下,根据系统的具体需求,通过设置或必要的应用软件开发,满足各种水文、水资源重要参数测报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