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

黎洛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为有效防治本工程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通病,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的发生,同时避免施工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给项目及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及效益的流失,根据行业内总结的经验及本项目的工程特点编制如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各级人员应对路基工程的质量通病提高足够的认识,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防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更好的方法去指导施工,提高工程质量。

路基通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措施:

1.1 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原因分析:

①、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②、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③、翻晒、拌合不均匀;

④、碾压层有软弱层,且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弹簧反射

至上层;

⑤、局部填土混入冻土或过湿的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以及含有草皮、树根和

生活垃圾的不良填料;

⑥、透水性好与透水性差的土壤混填,且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了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

了“水囊”。

防治措施:

①、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限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

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②、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③、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

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④、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⑤、严禁异类土壤混淆,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水囊”;

⑥、填筑上层时应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它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路基50cm以下;

第1页

⑦、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

层。

1.2 路基压实度不够;

原因分析:

①、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

②、松铺厚度过大;

③、碾压遍数不够或碾压不均匀,局部碾压;

④、压路机质量偏小;

防治措施:

①、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和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②、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③、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有重叠;

④、压路机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1.3 路基积水严重;

原因分析:

①、路基碾压表面不平整,表面凹凸不平;

②、路基表面修整不合格,横坡不到位或出现倒坡;

防治措施:

①、路基压实前应按要求进行平整;

②、路基表面应按要求设2%-4%的横坡。

1.4 路肩、边坡松软;边坡冲刷严重,浪窝

现象表现:

路肩松软,一经车轮碾压,即下陷出车辙。边坡呈松散状态,稍触外力,边坡土下溜;边坡受雨水严重冲刷,浪窝;

原因分析:

①、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使路肩和边坡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第2页

②、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

③、松土填垫路肩,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进行碾压;

④、路基填方属砂性土或松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

⑤、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⑥、未设临时急流槽或拦水梗;每次雨水冲刷后未及时修补路基;

⑦、边坡未植草防护;

防治措施:

①、填方路堤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超宽填筑50cm,且应控制碾压工艺,路基边缘也应按要求进行碾压。

②、路基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有贴坡现象,如有个别严重亏坡,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路肩的密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以上。

③、路基填方如属砂性土或松散粒料,其边坡护砌或栽种草皮、灌木丛应及时施工,以保护边坡稳定;如若边坡防护施工滞后,应设临时急流槽、拦水梗和排水沟;

1.5 压实层表面松散;

原因分析:

①、施工路段偏长,拌和、粉碎、压实机具不足;

②、粉碎、拌和后未及时碾压,表层失水过多;

③、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

防治措施:

①、确保压实层水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②、适当洒水后重新进行拌和碾压。

1.6 路基表面网状裂缝;

原因分析:

①、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

②、碾压时含水量偏大,且未能及时覆土;

③、压实后养护部到位,表面失水过多。

第3页

防治措施:

①、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取掺灰处理;

②、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填料修筑路基,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③、加强养护,避免表面过分失水;

④、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安排。

1.7 路基表面起皮;

原因分析:

①、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不均匀且失水过多;

②、为调整高度而贴补薄层;

③、碾压机具不足,碾压不及时,未配臵脚轮压路机。

防治措施:

①、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均匀且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

②、认真进行施工组织计划,配备足够合适的机具保证翻晒均匀、碾压及时。

1.8 路基压实度超密;

原因分析:

①、未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误差较大;

②、路基填料不均匀;

③、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力功偏大。

防治措施:

①、在取土坑取由代表性的土样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不同土样应分别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②、选择均匀的填料。

1.9 路基灰土灰剂量不均、不够;

原因分析:

①、路基土的砂化不充分;

第4页

②、路基掺灰未按工艺要求划格洒灰;

③、拌和不均匀;

防治措施:

①、液性较大粘性土应充分砂化;

②、应严格按渗灰路基施工工艺进行洒灰、粉碎拌和,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

1.10 路基填筑过程翻浆;

作为道路工程的一个典型病害,路基翻浆主要发生在路基土质不良、潮湿、冰冻等地区,而施工中出现的路基翻浆主要指路基土在压实时产生受压处下陷,四周弹起,如弹射般上下抖动,使路基土形成软塑状态,体积没有压缩,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即常说的弹簧土。如何防治道路翻浆这一病害,保证路面畅通,是道路工程长期需解决的问题。

翻浆原因分析:

①、当填土为黏性土,含水量过大,而水分又无法散发,在这种情况下

进行压实,就会产生翻浆。

②、下卧层比较软弱,含水量过大,在其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产生翻

浆将会反映到上层翻浆,或者下层水分通过毛细作用,渗入上层路基,增

加了上层路基土的含水量,引起翻浆。

③、施工时过度的碾压,使填土颗粒之间空隙减小,水膜增厚,抗剪力

减小,引起翻浆。

④、填料的性质决定了路基的填筑质量,如粉性土、黏性土属冻胀性较

强的土,这种土最容易产生翻浆。

⑤、影响翻浆的主要因数有:土质、气候、水分、行车与养护等。

防治措施:

①、换填土壤。把翻浆路段上的土挖出来,换填40cm-60cm厚的砂性土,压实后从铺路面,本法适合翻浆较严重路段。

②、在翻浆已破坏的土路上,可在该路段上铺撒适量石灰并捣夯,使石灰渗入路基中,形成灰土路基,提高路基的水稳性。

③、提高路基高度是效果显著、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的常用方法。

第5页

④、铺设隔离。A、透水性隔离层:透水性隔离层可以采用碎石、砾石、粗砂或炉渣等,其厚度一半为10cm-20cm。为防止淤塞应在隔离层上、下铺设1cm-2cm泥炭、草皮或炉渣、石屑等适水性材料做隔淤层。隔离层应高出地面10cm-30cm,并向路基两侧做成3%-4%的横坡和边坡,街头的地方,要用大块的碎砾石铺进50cm。B、不透水隔离层:分为不封闭式和封闭式两种。前者适用于一段路基,用于隔断毛细水;后者使用与地面排水困难或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用于隔断毛细水和横向渗水。

⑤、保持路面平整,做好路面排水,防止雨水渗入路基内部。

1.11 桥背、涵背填土工后不均匀沉降;

原因分析

①、地基强度不同

桥台和台后路基的地基一般情况为同一类型的地层,但一般仅对桥台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设计,而对台后填方路段下的地基一般不进行加固处理设计,台后填方的基础沉降变形远大于桥台地基变形,同时桥涵是刚性体,路基是柔性体,因而桥台和台后填方段产生差异沉降变形,导致桥头跳车。

②、台后填料不当

施工时对桥台台后的回填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材料粒径、级配没有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填料含水量不合适,试验标准击实不准确。施工人员用料不当、控制不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

③、台后填料压实不足

在台背回填的施工中,未能很好控制分层厚度,压路机碾压遍数不够,致使台背填料压实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此外,为避免破坏桥台结构,重型压路机不能过于靠近,也往往使靠近桥台部位的填方体不易达到设计和压实度要求。

④、台后填料或地基受渗水侵蚀

在桥台和台后填方之间或者锥坡部位,降水易沿路面或锥坡体下渗,下渗水对土类填料易产生侵蚀和软化,降低强度,从而导致填方体变形。对砂砾石类填料,一般填方体中部压力大,向两侧边坡压力逐渐减小,从而使地基产生凹形沉降变形,当水沿砂砾石下渗到地基后,下渗水不易快速排泄,从而软化地基,并加速地基的变形。

防治措施

①、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进行回填前,首先了解地基地质情况,并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取样做土的含水量、密度和剪切试验。对桥台附近地基进行强夯或蓝派压路机进行加固处理,消除地基土层被压缩的影响,对特殊地基,在分段计算填方自重压力后,采用换填灰土或砂砾,做混凝土垫层,打挤密桩、水泥搅拌桩等方法进行处理。

②、回填材料的选择

第6页

台背回填应宜采用透水性材料,采用天然砂砾必须控制最大粒径不能超过分层厚度的2/3,并不能含有杂质,含泥量不能超标。如使用灰土,必须经过剂量滴定,重型击实,含水量等试验确定达到规范要求,拌和用土不得含有泥草、腐植物或冻土块。在一些高速公路的施工中对透水性材料采用水沉法加快沉降,增加密实度。具体做法是在基底处理时满铺防渗土工布,土工布上布设排水管,然后正常回填,每回填2-4m高,即进行蓄水沉降(水可以通过排水管渗到路基外侧临时排水沟中),密实效果较明显。桥台耳墙和牛腿下不易压实,会留下质量隐患,可采用片石砌筑。

③、工合成材料的应用

合理设臵抗拉土工隔栅,既可以减少路堤填筑后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又可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同时也不影响排水。抗拉土工隔栅宜从底到上隔层设臵,可保护台背的整体稳定性,防止局部沉降。

④、台背填方的碾压、

台背回填尽量与路基填筑同步进行。合理安排工期,留有足够的自然沉降时间。

回填灰土应分层填筑并严格控制含水量,分层松铺厚度须小于15cm。回填时尽可能使用大型压实机械,当受场地限制时,可采用横向碾压法,以能使压路机尽量靠近台背进行碾压。不能使用压路机碾压处,使用手扶式冲击夯进行夯实。对于涵洞肥槽的回填采用开台阶的方法,每层台阶的厚度不超过50cm。进行台背回填施工时,要注意填料土压的平衡,不得发生偏压,回填压实度必须达到96%以上。

为使桥台填方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必须完善施工工艺、方法和施工质量管理。桥涵端部路堤与桥涵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结构物。为了使两者之间的沉降差尽量小一些,可将该处路堤的压实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除了路基顶部土层可提高至98%或更高以外,整个路堤的压实度都应尽量提高。为提高压实度,压实土层厚度可以适当减薄以及增加压实遍数。在施工管理上,应委派专人负责桥涵回填,试验密切配合,层层把关,确保回填质量。设臵完善排水措施

如果台背回填材料采用灰土,施工时保证施工中的排水坡度,设臵必要的地下排水措施。另外,在桥台与填方段结合处及过渡段的路面下设臵二灰砂砾垫层,防止路面下渗水进入填方体。

1.12 填方路堤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路面纵横坡变碎、行车颠簸;路面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路面出现横向通裂,裂缝处出现错台。

原因分析:

⑴、地质勘测资料不全,特别是一些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原沟塘地段没有堪查清楚,对横向地层分布情况也钻孔较少或静力触探布点不足,设计依据不充分。

⑵、设计拟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法不当,设计处理深度不够,处理效果不明显。

⑶、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不设渐变段造成处理路段与非处理路段交界处形成沉降突变。

⑷、等载或超载预压路段预压期预计不足。

第7页

⑸、软土地基路段高填土路基未按规范规定设臵反压护道或反压护道宽度不足,造成填筑过程及运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地面侧向变形,强度降低甚至导致滑动破坏。

⑹、高填土路段,特别是严重缺土路段,对填料的调查选择欠周到,设计取土坑沿深度方向土质变化未能列明,造成施工中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且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能的变异,形成不均匀沉降。

⑺、高填土路堤设臵的暗埋式通道设计长度不足,不能满足超宽碾压要求。

⑻、路基排水设计不完善。

施工方面:

⑴、软基处理未达到设计深度,原材料进场未按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检验,导致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⑵、软土地基路段路堤填土速度过快。

⑶、使用不适宜的填料又未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或措施不到位。

⑷、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形成抗水性、压缩性的变异。

⑸、填挖交界或非全宽填筑或分段填筑时交接面未作妥善处臵形成的沉降差。

⑹、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

⑺、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⑻、分层填土辗压时压实层厚度偏厚,压实质量差。

⑼、分层填土未经初步找平,压实不均匀。

⑽、施工检测取样未按规程操作,实测压实度存在虚假现象。

⑾、巨粒土或粗粒土中所含漂石粒径过大难以压实均匀。

⑿、高塑性粘性土填筑路堤工序不连续,造成工后压实度下降。

⒀、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未按规范操作。

防治措施

设计方面:

⑴、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应进行详细探查,尤其必须对特殊路基的设计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

⑵、软土地基处理设计

第8页

必须根据不同的路堤高度(折算成附加荷载),不同的软土埋深、层厚和土性,分段计算分析在天然地基状态下的稳定与沉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经过多方案比选确定满足稳定和工后沉降标准要求的方案。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必需设臵渐变段以避免路基沉降突变,渐变段的设计应按特殊设计要求进行,并需对侧向变形作出考虑。

⑶、基底设计

为利于实行填前压实,若遇地表湿软,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石灰、水泥或铺设土工布等措施;地下水位高或常年积水路段,除需完善降、排水设施外还宜设臵隔水层(如用砂砾、碎石等渗水材料)。

⑷、路基填料的采用应对拟定取土坑或借土料场沿深度方向的土层分布、土性、含水量进行调查,并列表说明,避免不同土性填料的混填或分段填筑。避免使用不宜于填筑路堤的填料,确有困难时必须提出改性措施及技术质量指标,但不能用于易产生稳定问题和下沉等敏感的部位。

⑸、填土路堤设计应考虑采用土肩及边坡防护或用急流槽将水引离路堤,保证高填土路堤边坡稳定,护坡道的宽度应依照有无软土地基、填料的性质、取用的边坡坡率进行综合设计。

⑹、减少粘性土路堤结构的压缩变形,在采用掺灰处理的基础上可再掺加少量水泥(掺灰剂量宜适当调整),设计工艺上采用先掺灰(提倡采用生石灰粉)改良土性再掺水泥进一步改良土性以提高路堤结构刚度。

施工方面:

⑴、工单位必须根据交通部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出自检要求,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在交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完整真实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数据、分项工程自检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

⑵、于地下水的埋臵深度和地面水对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及施工影响,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补充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隔水,疏水措施。

⑶、基处理要点:

①、施工顺序:无论何种处理方法,都应按设计要求先开沟排水,再清表整平原地面,做好填前压实,并整出一定的横坡度。设计竖向排水体处理的地基,应在铺设下半层砂或砂砾垫层后,方可打设排水体。排水体顶端,应按设计预留一定的长度(30cm左右),最后再铺设上半层砂或砂砾层。设计采用复合地基处理的地基,应在原地面整平后,采用轻型碾压机械适当碾压,使之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再作地基处理。沟塘必须在清淤换填分层碾压至相邻地面高程后,方可进行地基处理。

②、所有用于地基处理的材料,都必须按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采购、堆放和使

③、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要求:

软基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时,其机械设备性能应符合接地压力与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相适应;打设塑料排水板严禁出现扭结、断裂和撕破滤膜等现象。剪断板体时,要预留足

第9页

够的外露长度。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板体的打设标高。土工织物铺设时,要求做到绷拉无皱折。

水泥搅拌桩处理时,其施工机械应按水泥喷入的形态(即粉喷法或湿喷法),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组合。采用粉喷法,其粉体发送器必须配有粉料计量装臵,并准确记录水泥的瞬时喷入量和累计喷入量,施工前应先以实际使用的水泥,进行室内配方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应进行不少于5根的成桩工艺试验,取得满足设计喷入量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灰量等技术参数;确定搅拌的均匀性;掌握下钻桩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根据地层、地质情况确定复喷范围。复搅深度必须保证大于6m,粉喷桩的检测可采用静力触探或钻芯取样试验法。

挤密碎石桩处理时,需采用DE40-60系列管式振动沉桩机,内臵平底活页式桩尖,桩管直径一般为377mm或426mm,并设有二次投料口,最大沉桩深度能达20m。施工顺序从四周边开始向中心进行,相邻两根桩必须跳跃间打。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挖除桩管带出的泥土,孔口泥土不得掉入孔口。施工中应记录沉桩深度、制桩时间,每次碎石灌入量,反插次数等,并按规定作质量自检记录,施工中如发现土层有较大变化,投料量或沉桩速度异常应立即停工,并报告监理。

⑷、路堤填筑要点

①、路堤填筑与速率控制:地基处理完成后,应适时进行路堤填筑。对于竖向排水体处理地基完成后,即可填筑;对于水泥搅拌桩处理的地基,应在一个月后填筑。其填筑速率要动态控制,当日变形量沉降不大于10mm/d,水平位移不大于3mm/d时,一般可以正常填筑;若日变形(沉降和位移)陡增,就必须增加测次,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停止加载或减缓填土速率或卸载等)。

②、填筑宽度,应按设计施工坡率超宽碾压要求控制。摊铺厚度,要拉线控制,并经常检查。

③、堆载预压与沉降补方:堆载预压时间越长,工后沉降就越小。因此,对有预压要求的路段,在施工中应尽可能早地安排堆载。堆载顶面要平整密实有横坡。沉降后应及时补方,一次补方厚度不应超过一层填筑的厚度,并适当压实。施工单位每月均应测定沉降量,并向监理报告一次。严禁在预压期不补填,而在预压后期,或在路面施工时一次补填的做法,以免引起过大的沉降发生。

④、位移观测:对于路堤施工的安全稳定,位移的观测比沉降观测更重要。施工时必须按规定埋设位移观测桩,并坚持正常观测记录。

⑸、细粒土(含粉土、粘性土等)易受降雨及气温等的综合影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合理安排工期,组织连续施工,雨后必须复压,过冬要注意覆盖,后续施工前必须复验。

⑹、应针对粉性土在填筑过程中的稳定性(如雨水冲刷等)进行分析并采取临时排水措施。

⑺、路基施工过程应针对不同性质的填料及辗压工具性能选用不同的压实厚度,如轻型钢轮压路机适用于各种填料的预压整平,重型钢轮压路机适用于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石土,重型轮胎压路机适用于各类土,尤其是细粒土,羊足碾则需与钢轮压路机配合使用,对细粒土的压实效果较佳,振动压路机则宜于用作砂类土、砾(碎)石土和巨粒土,若用于细粒土的碾压则效果相对较差。

第10页

⑻、填料的含水量对压实效果影响极大,施工前应根据标准击实试验取得的数据,按照施工气候条件及试压结果作出适量调整。

⑼、过湿粘性土的处理推荐使用生石灰粉替代块灰改良土性,另掺2%~3%的水泥(需由试验确定,石灰掺量可适当调整)以增加压实层的早期强度和刚度,减少压缩沉降。

⑽、对采用粗粒或巨粒土填筑路基时应根据压实机械的性能合理确定分层压实厚度,并需对最大粒径加以控制,一般路床下层最大粒径以不大于压实层厚的2/3为宜,超过限定粒径的巨粒料应在出料场前先加以剔除,路床最上层应控制粒径小于10cm,以利于路床顶面平整度的控制。

1.13 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带水回填均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

(一)超厚回填

1、现象:一种是路基填方,一种是沟槽回填土,不按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严重者,用推土机一次将沟柏填平。

2、危害: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如是道路,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如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

3、原因分析:

(1)、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上述危害不了解或认识不足。

(2)、技术交底不清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

4、治理方法:

(1)、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入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

(2)、要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有关规定。

(3)、严格操作要求,严格质量管理;惩戒有意偷工者。

(二)倾斜碾压

1、现象:在填筑段内随高就低,使碾轮爬坡碾压。

2、原因分析:在填筑段那未将底层整平,即进行填筑,或在沟槽内填筑高度不一,使碾轮在帶有纵坡的状态下碾压。

3、危害:碾轮压实重力产生分力损失,在纵坡上使碾轮重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

第11页

4、治理方法;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作成台阶。回填沟槽分段填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不小于1m。

(三)挟带大块回填

1、现象:在填土中带有大砖块、大石块、大混凝土块、大硬土块。

2、危害: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

3、原因分析:

(1)、不了解较大块状物掺入土中对夯实的不利影响。

(2)、不愿多运弃土方和杂物。

(3)、或交底不明确,或控制不严格。

4、治理方法:

(1)、在回填土交底中要向操作者讲明带块状物回填的危害,使操作者能自觉遵守.

(2)、要严格管理,对填土中的大砖块、大石块、大混凝土块要取出,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打碎或取出。

(四)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

1、现象:在填土中含有树根、木块、杂草或有机垃圾等杂物,或过湿土。

2、原因分析:

(1)、路基填土中不能含有机物质,本是最基本常识,主要是施工操作者技术素质过低,管理者控制不严。

(2)、取土土源含水量过大;或备土遇雨,造成土的过湿,又不加处理直接使用。

3、危害:有机物的腐烂,会形成土体内的空洞。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的过湿土,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都会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便路面结构变形。

4、治理方法:

(1)、属于填土路基,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属于沟槽回填,应将槽底木料、草帘等杂物清除干净;

(2)、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粉,降低至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

(五)带水回填

第12页

1、现象:多发生在沟槽回填土中,积水不排除,带泥水回填土。

2、危害:带泥水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将造成填土下陷,危及路基的安全。

3、原因分析:由于地下水位高于槽底;又无降水措施,或降水措施不利,或在填土前停止降水,地下水积于槽内。或因浅层滞水流入槽内,雨水或其他客水流入槽内,不经排净即行回填土。

4、治理方法:

(1)、排除积水,清除淤泥硫干槽底,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

(2)、如有降水措施的沟槽,应在回境夯实完毕,再停止降水;

(3)、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除干净,再分层回填砂或砂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夯实。

(六)回填冻块土和在冻槽上回填

l、现象:冬季施工回填土时回填冻土块或在已结冻的底层上回填。

2、原因分析:

(1)、技术交底不清,质量管理不严。冬施措施未加规定。

(2)、槽底或已经夯实的下层,未连续回填又不覆盖或覆盖不利(草帘刮跑或过薄),造成受冻。

3、危害:

(1)、因膨胀的冻块融解,在填土层中形成许多空隙,不能达到填土层均匀密实,如回填大冻块其周围受冻块支垫也不能夯实。

(2)、土体一经结冻,体积膨胀,化冻后会造成回垣下沉。

4、治理方法:

(1)、施工管理人员应向操作工人做好技术交底;同时要严格管理,不得违章操作。

(2)、要按规范要求:道路下沟槽回境土“当年修路者,不得回填冻土”要掏挖堆存土下层不冻土回填,如堆存土全部冻结或过湿,应换土回填。

(3)、回填的沟槽如受冻,应清除冻层后回填。在暂时停顿或隔夜继续回填的底层上要覆盖保温。

(七)不按段落分层夯实

第13页

1、现象:路基下沟槽回填土或者境筑路基,段落分界不清,分层不明,搭茬处不留台阶,碾压下段时,碾轮不到位或边角部位漏夯(压)。

2、原因分析:

(1)、不按分段、水平、分层技术要求回填,而是随高就低,层厚不一的胡乱回填。

(2)、分段回填的搭荐不是按每层倒退台阶的要求填筑和碾压。

(3)、无法碾压的边角部位,采用夯打。

3、危害:造成搭茬处碾压不实,分层超厚处密实度不达标,边角处漏夯等都会陷造成路基日后不均匀沉降,路面变形。

4、治理方法:

(1)、要按规范要求,分段、水平、分层回填,段落的端头每层倒退台阶长度不小于1m,在接填下一段时碾轮要与上一段碾压过的端头重迭。

(2)、槽边弯曲不齐的,应将槽边切齐,使碾轮靠边碾压;对于检查井周或其他构筑物附近的边角部位,应用动力夯或人力夯夯实。

防治高速公路路基质量通病,一是要确实提高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提高各部门的业务和管理素质;三是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四是认真执行批准的设计文件和贯彻标准规范的各项要求;五是加快治理路基质量通病的步伐。

桥梁工程

一、下部构造

挖孔桩基础

1.1 挖孔桩施工时,因护壁质量问题,在挖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出现坍孔。

原因分析

①、桩孔较深、土质较差。

②、出水量较大或遇流砂、淤泥。

③、护壁砼未按要求施工。

防治措施

①、如桩孔较深、土质较差、出水量较大,应采用就地灌注混凝土护壁,每下挖1~2m,灌注一次,承随挖随进行护壁。护壁厚度一般采用15~20m。特殊情况下需加钢筋提高护壁稳定性。

第14页

②、在出水量大的地层中挖孔时,可采用下沉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护壁。

③、如土质较松散,而渗水量不大时,可考虑用木料作框架式支撑或基木框架后面铺架木板作支撑。

④、流砂。

在开挖过程中如遇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峻时会发生井漏,造成质量事故,因此要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

a、流砂情况较轻时

缩短一次开挖深度,交正常的1m左右一段,缩短为0.5m,以减少挖层孔壁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护壁混凝土灌注。当孔壁塌落,有泥砂流入而不能形成桩孔时,可用编织袋装土逐渐堆堵,形成桩孔的外壁,并保证内壁尺寸满意设计要求。

B、流砂情况较严重时

常用的办法是下钢套筒,钢套筒与护壁用的钢模板相似,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成4~6段圆弧,再加上适当的肋条,相互用螺栓或钢筋环扣连接,在开挖0.5m左右,即可分片将套筒装入,深入孔底不少于0.2m,插入上部混凝土护壁外侧不小于0.5m,装后即支模浇注护壁混凝土若放入套筒后流砂仍上涌,可采取突击挖出后即用混凝土封闭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聚后,将孔心部位的混凝土凿开以形成桩孔。也可用此种方法,直至已完成的混凝土护壁的最下段,使孔位倾斜至下层护壁以外,打入浆管,压注水泥浆,使下部土壤硬结,提高周围及底部土壤的不透水性,以解决流砂质量问题及现象。

⑤、淤泥质土层

在碰到淤泥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用木方、木板模板等支挡,并要缩短这一段的开挖深度,及时浇注混凝土护壁,每次支挡的木方、木板要沿周边打入底部不少于0.2m深,上部嵌入上段已浇好的混凝土护壁后面,可斜向放臵,双排布臵互相反向交叉,能达到很好的支挡效果。

⑥、除做好护壁工程外,还应配备一定的排水设备,以备使用。

1.2 桩基砼灌注砼出现离析,砼强度不足。

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有问题,或搅拌时间不足。

②、灌注混凝土时未用串筒,或串筒口距混凝土面的距离过大(大于2m),有时在孔口将混凝土直接倒入孔中,造成砂浆和骨料离析。

③、在孔内有水时,未抽干水就灌注混凝土。应该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而采用了干浇法施工,造成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

④、灌注混凝土时未能将护壁的漏水堵住,致使混凝土表面积水较多,而未清除积水就继承灌注混凝土,或采用水桶排水,结果连同水泥浆一同排出,造成混凝土胶结不良。

第15页

⑤、局部需排水挖孔时,在灌注某一桩身混凝土的同时或混凝土未初凝前,附近的桩孔挖孔工作未停止,继续挖孔抽水,且抽水量较大,结果地下水将该孔桩身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带走,严重时混凝土呈散粒状态,只见石料不见水泥浆。

预防措施

①、必须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配制或进行抗压试验,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②、采用干浇法施工时,必须使用串筒,且串筒口距混凝土面的距离小于2.0m。

③、当孔内水位的上升速度超过1.5cm/min时,可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进行桩身混凝土的灌注。

④、当采用降水挖孔时,在灌注混凝土时或混凝土未初凝前,附近的挖孔施工应停止。

⑤、若桩身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进行补桩。

钻孔桩基础

钻孔桩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不可忽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客观情况估计不足或地质情况有变化,钻孔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事故,现就这些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浅显的预防措施。

1.3 坍孔现象坍孔事故多发生在孔内,主要表现为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水面冒细密的水泡;出土量显著增加,没有进尺或进尺量很小;孔口突然变浅,钻头达不到原来的孔深;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等。一旦坍孔,钻孔便无法正常进行,易造成掉钻,埋钻事故。

原因分析

(1)护筒制作不符合要求,埋臵护筒的方法不当,缺乏因地制宜、灵活的埋臵方法。

(2)使用的泥浆不符合要求,粘土质量不符合标准或泥浆比重不足,起不到护壁的作用。

(3)孔内的水头高度不够,低于地下水位,致使孔内水位压强降低,造成坍孔。

(4)在松散的砂层或粘性土的地质层,冲击速度快,忽视泥浆的密度,孔壁护壁不好,致使坍孔。

(5)在开始钻进时,冲程过大,由于机械的震动力,使护筒的底部或砂层坍塌。

(6)掏渣时,忽视向孔内注入泥浆或水掺粘土,掏渣后,;水位低于正常水头高度,地下水高于护筒水位,使护壁被水位压强破坏,造成坍孔。

(7)在混凝土灌注前,吊入钢筋骨架时,骨架偏位摆动碰坏孔壁造成坍孔。

(8)清孔后放臵时间过长,没及时灌注混凝土,而且没有采取预防措施,造成坍孔。

第16页

(1)严格控制泥浆的比重、粘度、胶体率等各项指标,确保泥浆指标合格后,再进行钻进进尺。

(2)根据地质、机械、钻进方法和泥浆指标等实际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钻进进度,进行钻进,以保证井孔的稳定性。

(3)严格控制孔内水头标高,确保孔壁处于一种负压状态。这一种情况,在水上施工的尤为量要,一般情况下,在砂层中钻孔,要使孔内的水头高出外面的水面2.5—3.0m为宜。

(4)保证护筒有足够的埋深,尽量让护简埋臵在稳定的土层中。

(5)严禁将钻机与护简相连结,以防止由于振动引起孔口坍塌,造成大的塌孔事故。

(6)应根据地质情况合理地安排同一墩位处各钻孔桩的施工顺序,以防止邻近孔壁被扰动引起堪孔。

⑺在松散粉砂土或沙砂中钻孔时,应选用较大比重,粘度的泥浆。一般选用优质黄泥制作黄泥浆,要求黄泥中不得含有沙石等杂质,塑性指数大于22,并放慢进尺速度,也可投入粘土掺片石或卵石,低锤冲击,将粘土膏、片石卵石挤入孔壁稳定孔壁。

⑻根据不同地质,调整泥浆比重,确保泥浆具有足够的稠度确保孔内外水位差,维护孔壁稳定,黄泥浆的比重控制在1.25-1.30左右,数量不少于单桩孔体积的2倍,实践证明:高质充足的黄泥浆是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关键之一,钻制井孔上段6~7m时,可不必向井孔内输入高压水,让钻渣自然形成浓稠的低质泥浆护壁,特别是护住护筒底脚处的井壁。

⑼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负责补水,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中段6m-7m可输入高压水承压清孔。下段6m-7m输入黄泥浆,如此作法,既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又节省了费用较高的黄泥用量。

处理措施

发生坍孔后,应立即查明坍孔处位臵,分析地质情况,然后采取如下措施:

(1) 坍孔发生在护筒底脚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立即拆除护筒,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后,再钻进;采用加长护筒,使护筒通过震动锤继续下沉,直至埋于坍孔位臵以下,外围用黏土或装有黏土的草袋回填夯实,重钻时,控制好泥浆稠度和水头高度。

(2) 若坍孔位臵较深,则可以由测深锤和实际的地质情况分析实际的坍孔程度,若不严重,则可以加大泥浆比重,继续钻进;若坍孔较为严重时,则应立即用砂或小砾石加黏土回填至坍孔以上位臵以上1-2m,甚至将整个钻孔全部回填,暂停一段时间,使回填土沉积密实,水位稳定后,重新钻进,时刻注意不良现象的发生。

(3) 若回填重钻时,经采取以上措施仍连续、严重坍孔时,根据地质情况,可以用地质钻机钻至坍孔区进行压浆处理,从而防漏堵漏,重新钻进。

1.4 斜孔和弯孔现象现场钻成的桩孔,垂直桩不垂直,或发生弯曲等不符合要求。

第17页

⑴在钻孔前没有对钻机进行严格的检查修理。机架安装不正,护简埋的不正;

⑵钻孔中间地质有变化。如地层软硬不均匀,或钻机支撑点强度不均匀等,在钻孔过程。A、钻孔中遇到较大孤石或探头石;B、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处钻进,或在粒径大小悬殊的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均匀;C、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D、钻机底座未安臵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

⑶筑岛土料碾压不实,或在雨后施工,钻孔机械施工由于振动致使机械发生倾斜。

⑷场地不平,钻机钻孔前未进行超平,以至于钻杆不直,造成钻孔倾斜。

⑸钻孔时钻机摇晃,钻头受力不均产生倾斜。钻孔工作是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关键,钻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和移动;钻机的转盘和底座应水平;钻杆、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同一铅垂线上,保证垂直度。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作好场地平整工作,松软场地及时进行分层碾压处理;雨季施工现场采取排水措施,防止钻孔处表面积水;钻机左右两侧增加调整装臵,开钻前从两个方向校正钻杆的垂直度,钻头尖部一定要对准桩位,对中误差严格控制在d/ 6 ,且≥200 mm。并在钻孔时,经常校正钻机的垂直度。

⑹施工放样误差。

检查方法

(1)仪器检测法。即用电子水平仪或检孔器进行孔径合倾斜度的检查。

(2)工地建议操作法。在孔口沿钻孔直径方向设一标尺,标尺上O点合滑轮、钻孔中心线在一条垂线上,测绳一端连接一用钢筋弯制的圆球,直径略小于孔径,测绳另一端用刃拉着,将圆球慢慢放入孔中,观察测绳在标尺上的读数变化,即可了解孔的走向;

(3)目测法。通过钻孔与钻孔中心的位臵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弯孔。

预防和处理措施:

⑴每根桩首件开工前, 由项目经理部现场技术主管进行边施工边实地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

⑵桩位放样, 采用标定精确的全站仪进行放样,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 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放样偏差控制在5mm 以内。

⑶、对钻机要进行严格的险查。安臵钻机前要夯实支撑点地基,钻机安平后要严格校对钻孔中心轴线;

⑶对地质变化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缩孔或不规则扩孔主要出现在地层变化处。如发生上述现象,应及时调整进钻速度,泥浆稠度;并应上下扫孔使钻机逐渐正位。

⑷弯孔较严重时,如用旋转钻机,可提吊起钻机在弯孔处上下反复扫孔,使钻孔垂直。特别严重时,应回填砂黏土,冲击钻孔应回填砂黏土夹砂卵石或小片石至弯孔以上0.5m,待沉积或用低冲程冲击密实后,再钻进;

第18页

⑸终孔下骨架前, 检查孔中心偏差在允许范围。

⑹骨架中心与桩位中心相重合, 其偏差不得大于1cm , 骨架要固定牢固防止移位。

⑺发生岩面倾斜或遇探头石时, 应吊着钻杆控制进尺, 低速钻进, 或回填片石卵石, 然后用冲锤冲击。

1.5 桩基扩孔及缩孔

原因分析

⑴扩孔是因孔壁坍塌或钻锤摆动过大所致;

⑵缩孔原因是钻锤磨耗过甚,焊补不及时或因地层中有软塑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预防及处理措施

⑴采取防止坍孔和防止钻锤摆动过大的措施;

⑵注意及时焊补钻锥,并在软塑地层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

⑶已发生缩孔时,宜在该处用钻锥上下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

关于桩孔的扩径问题,在上述两个问题中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扩径,值得补充的是地下流砂。地下流砂一般是在承压水的作用下,钻机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系统使承压水带动细砂产生流动形成的,也是造成扩径甚至塌孔的主要原因。在实际施工中,要实地分析扩径的原因,采取正确措施。如果是地下流砂的原因,则通过采用反循环钻机,减慢成孔速度增加护壁泥浆的浓度以及外水头压力的办法,来预防孔壁坍塌造成的扩孔。

1.6 掉钻、卡钻和埋钻

原因分析

(1)冲击钻孔时钻头旋转不匀,产生梅花形孔,或孔内有探头石等均能发生卡钻。倾斜长护筒下端被钻头撞击变形及钻头倾倒。也能发生卡钻。

(2)卡钻时强提,强扭,使钻杆、钢丝绳断裂,钻杆接头不良,滑丝,电机接线错误,使不能反转的钻杆松脱,钻杆、钢丝绳、联结装臵磨损,未及时更换等均造成掉钻事故。防治措施:

经常检查转向装臵,保证灵活,经常检查钻杆,钢丝绳及联结装臵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件,防止掉钻,用低冲程时,隔一段时间要更换高一些的冲程,使冲锥有足够的转动时间,避免形成梅花孔而卡钻,对于卡钻,不宜强提,只宜轻提钻头,如轻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钻冲击,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头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对于掉钻,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对于埋钻,轻的是粘钻,此时应对泥浆稠度、钻渣、进出口、钻杆内径大小,排渣设备进行检查,计算,并控制适当的进尺。若已严重糊钻,应停钻提出钻头,清除钻渣,冲击钻糊钻时,应减小冲程,降低泥浆稠度,

第19页

并在粘土层上回填部分砂、砾石,如是坍孔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埋钻,应使用空气吸泥机吸走埋钻的泥砂,提出钻头。

1.7 护筒冒水、钻孔漏浆防治措施

护筒外壁冒水,护筒刃脚或钻孔壁向孔外漏浆的现象称为护筒冒水、孔钻漏浆。一旦漏浆,护筒内承压水头高并得不到保障,易引发坍孔,也会造成护筒倾斜,位移及周围地面下沉,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1)护筒埋设太浅,周围填土不密实,或护筒的接缝不严密,在护筒丸脚或其接缝处产生漏水。

(2)钻头起落时,碰撞护筒,造成漏水。

(3)钻孔中遇有透水性强或地下水流动的地层。

(4)护筒内水位过高。

防治措施:

埋设护筒时,护筒四周土要分层夯实,土质量选择含水量适当的粘土。外护筒一般采用钢制护筒,内径2m左右为宜。其主要作用是固定桩位,控制孔口有一定的水头,保护孔口塌陷,不穿孔,在旱地上埋设外护筒一般采用挖埋法,埋臵深度以进入好土1m以上为宜,并在护筒周围对称地、均匀地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要分层回填夯实,以达到最佳密实度,在水中埋设外护筒可采用振动加压下沉法,护筒底一定要下沉至硬土1m左右,否则易坍塌、穿孔,起落钻头,要注意对中,避免碰撞护筒,有钻孔漏浆相应情况时,可增加护筒沉埋深度,采取加大泥浆比重,倒入粘土慢速转达动,用冲击法钻孔时,还可填入片石、碎卵石土,反复冲击增强护壁,适当降低护筒内的水头,施工中,严格控制好护筒内水位,一般情况下,以保护高于筒外施工水位1.5m为宜,水头过高易从护筒底脚处产生空孔现象,水头过低又会减弱井孔内的水压外渗护壁作用,甚至产生“反渗”现象。

钻孔桩混凝土灌注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钻孔灌注桩是采用不同的钻孔方法, 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径的井孔, 达到设计标高后, 将钢筋骨架吊入井孔中,灌注混凝土, 成为桩基础的一种工艺。成孔后的混凝土灌注施工是保证桩质量的关键环节, 必须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全, 预防可能发生的质量通病。

1.8 导管进水

现象

灌注桩首次灌注混凝土时, 孔内泥浆及水从导管下口灌入导管; 灌注中, 导管接头处进水; 灌注中, 提升导管过量; 孔内水和泥浆从导管下口涌入导管等现象。

原因分析

第20页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

黎洛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为有效防治本工程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通病,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的发生,同时避免施工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给项目及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及效益的流失,根据行业内总结的经验及本项目的工程特点编制如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各级人员应对路基工程的质量通病提高足够的认识,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防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更好的方法去指导施工,提高工程质量。 路基通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措施: 1.1 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原因分析: ①、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②、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③、翻晒、拌合不均匀; ④、碾压层有软弱层,且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弹簧反射 至上层; ⑤、局部填土混入冻土或过湿的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以及含有草皮、树根和 生活垃圾的不良填料; ⑥、透水性好与透水性差的土壤混填,且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了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 了“水囊”。 防治措施: ①、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限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 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②、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③、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 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④、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⑤、严禁异类土壤混淆,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水囊”; 第1页

⑥、填筑上层时应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它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路基50cm以下; ⑦、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 层。 1.2 路基压实度不够; 原因分析: ①、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 ②、松铺厚度过大; ③、碾压遍数不够或碾压不均匀,局部碾压; ④、压路机质量偏小; 防治措施: ①、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和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②、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③、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有重叠; ④、压路机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1.3 路基积水严重; 原因分析: ①、路基碾压表面不平整,表面凹凸不平; ②、路基表面修整不合格,横坡不到位或出现倒坡; 防治措施: ①、路基压实前应按要求进行平整; ②、路基表面应按要求设2%-4%的横坡。 1.4 路肩、边坡松软;边坡冲刷严重,浪窝 现象表现: 路肩松软,一经车轮碾压,即下陷出车辙。边坡呈松散状态,稍触外力,边坡土下溜;边坡受雨水严重冲刷,浪窝; 原因分析: ①、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使路肩和边坡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②、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 第2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天保大道建设工程(迎宾大道南延线-- 锦江桥)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措施方案 四川源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天保大道项目部 2013年7月

天保大道建设工程(迎宾大道南延线-- 锦江桥)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单位: 四川源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天保大道项目部 编制日期: 2013年7月16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道路工程设计起点K0+020,接现状迎宾大道南延线车道边缘线,设计终点K3+200,位于锦江桥附近。道路全长3200米,红线宽度40米,道路两侧各有一定宽度的规划绿地,道路北侧规划绿地为15米,道路南侧规划绿地为30米。 道路沿线共有六处交叉口(含起点与迎宾大道南延线线交叉口),第一处交叉口为起点处天保大道与迎宾大道平交口,天保大道顺接现状迎宾大道南延线车道边缘线;第二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规划道路平交;第三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元华路底层道路平交;第四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规划道路平交,第五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赛事中心连接线平交;第六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站华路平交。与元华路相交路口,元华路40米红线范围由元华路实施,元华路红线范围外由本道路实施;与站华路相交路口已由站华路实施。其余路口由本道路设施。 本项目位于双流县华阳区,处于天府新区的核心地带,作为与元华路、红星路南延线、正公路同期开工的天府新区第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意义非常重大。不仅可以在区域交通中起到连通“三纵”的作用,同时可带动周边区域地块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本道路规划红线宽

40米,北侧规划绿地为15米宽,南侧规划绿地为30米宽。横断面布置要素及尺寸如下: 其中车行道路面具体划分为: 32米=0.25米路缘带+4.5米非机动车道+(3.75+3.75+3.5)米机动车道+0.5米中央双黄线+(3.5+3.75+3.75)米机动车道+4.5米非机动车道+0.25米路缘带。 车道横坡度为1.5%向外侧,人行道横坡度为2%向内侧,均采用单折线型式;人行道路缘石外露高度22cm。 路面设计标高线为道路中线。 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计算行车速度:60km/h;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浦南高速公路AJ合同段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江苏东南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二00六年二月 编制说明 为加强工程质量的主动监理和超前管理,提高质量保证体系各环节的管理水平,我办结合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的特点,组织人员编写了《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一书。该书在编写中不仅收录了一般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照类似的情况,及时加以处治,保证工程质量。 一、路基工程 (1) 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 形成原因 1、清表不到位,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 1、应认真清表并及时清查路基底暗沟、暗塘。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严格控制重路基压实度。 (2) 路基出现滑裂面 形成原因 1、基底存在软土且软土厚度不均匀。 2、淤泥清除换填不彻底。 3、填土速率过快。 防治措施 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清查暗沟、暗塘。 2、加强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 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形成原因 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防治措施 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程度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必须严格控制填筑时的含水量。

3、对产生“弹簧”的部位翻挖晾晒或挖除换填处理重新碾压。 (4) 路基边坡被冲刷形成原因 1、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2、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 3、每次雨水冲刷后未及时修补路基。 4、边坡未植草防护。 防治措施 1、削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 2、应设临时急流槽、拦水梗或排水沟。 3、应及时回填夯平冲沟。 (5) 路基压实度超密形成原因 1、未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误差较大。 2、路基填料不均匀。 3、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功偏大。 防治措施 1、在取土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不同土样应分别 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2、选择均匀的填料和机械。 (6)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形成原因 1、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 2、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实行超宽填筑。 防治措施 1、路基按规范要求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压路机一定要行驶到路基边缘。 (7) 高路堤沉降不均形成原因高填路堤沉降产生的因素主要来自于设计和施工方面。设计中存在边坡坡率过陡,施工中存在路基压实质量不良,防护质量较差,防护不及时等问题。 防治措施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工前应认真审阅设计文件,详细了解各段的填方情况,地质情况、地形情况、水文情况、材料情况及周围环境情况,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 3、认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质,加大地表密实度。 4、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5、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 6、路堤填筑方式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层逐层向上填筑,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宜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施工,填筑至路基上部时,仍应采用水平分层法填筑,每层应保证层面平整,便于各点压实均匀一致。 7、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在土质、土中含水量、碾压机具设备一定的情况下,土层越厚碾压效果越差,适中的填筑厚度是保证压实质量及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8、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9、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 10、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及整改措施

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151号一期、153号二期、1号地块1-1号、1-2号、1-3号市政道路建设项目 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及整改措施 编写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 五条市政道路工程项目部 二零一六年六月

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151号一期、153号二期、1号地块1-1、1-2、1-3号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及整改措施 一、土方工程 1、质量通病 (1)边坡塌方: 现象:在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后,挖方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或滑坡现象。 原因分析: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流坡。 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下降,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稳而引起塌方。 软土地段,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放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 (2)橡皮土(弹簧土) 现象:填土碾压后,基土发生颤动,碾压处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人踩上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在人工夯土地基内,成片出现这种橡皮土(又称弹簧土),将使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地基长时间不能得到稳定。 原因分析:土夹石填筑时,由于原状土被扰动,颗粒之间的毛细孔遭到破坏,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当施工时气温较高,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形成一层硬壳,更加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这种土埋藏越深,水分散发越慢,长时间不易消失。 (3)路基下沉 现象及原因分析:填筑过程中,由于填筑厚度、含水率及碾压不到位,产生下沉。 2、预防措施: (1)边坡塌方: 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不要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 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坡体发生侧移。 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 (2)橡皮土(弹簧土): 夯(压)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土的最优含水量可通过灌砂法试验确定; 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公路工程主要质量通病测试题

公路工程主要质量通病 试卷 一、单选题: 1、路基“弹簧”的主要防治措施不包括() A 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B 重视圬工砌筑,勾缝要密实,提高急流槽、护坡的施工质量 C 严禁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以免形成水囊。 D 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 你的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B属于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措施。 2、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措施不包括() A 重视圬工砌筑,勾缝要密实,提高急流槽、护坡的施工质量 B 对路基边坡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如植草或植树,采用砌石或混凝土块对边坡进行防护。 C 施工中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避免边坡过陡,填筑中适当增加宽度并进行压实,提高边坡的压 实度。 D 适当洒水后重新碾压 你的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D是路基土含水量较小时采取的施工措施之一。 3、高填方路基沉降主要防治方法不包括() A 施工时应考虑高填方路基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快,路面基层施工时应尽量安排晚开工,以 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时间 B 加强对基底的压实或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当地基位于斜坡和谷底时,应做挖台阶处理。 C 施工时要严格分层填筑,控制分层的厚度,并充分压实 D 合理组织施工,配备足够合适的机具,保证翻晒均匀、碾压及时 你的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D是普通的填方路基施工要求,不是针对高填方路基防止沉降的措施。 4、关于沥青砼路面不平整防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针对混合料中沥青性能特点,确定压路机的机型及重量 B 现场应设置专人指挥运输车辆,可随意调整摊铺机的行驶速度 C 在摊铺机前设专人清除掉在“滑靴”前的混合料及摊铺机履带下的混合料 D 路面各个结构层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严格工序间的交验制度 你的答案:B 标准答案:B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及防治措施 (1) 二、路面产生不平整原因及处理措施 (6) 三、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1) 四、模板支架、混凝土浇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4) 五、预应力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4) 六、桥头及桥梁伸缩缝处跳车的防治措施 (37) 七、小型预制构件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3)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与防治措施 1、病害种类 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种病害的成因比较复杂,由于环境、地点、气候条件的不同,病害情况不一,主要有下面几种: (1)泛油(2)波浪(3)拥包(4)滑溜(5)裂缝(6)坑槽(7)局部沉陷(8)松散(9)车辙 2、产生病害的原因 (1)沥青路面材料 A 、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是受沥青结合料影响的,沥青质量的优劣与沥青混凝土的好坏有密切关系,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从大量路面结构损坏原因的调查分析来看,路用沥青品质不良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国内石油品质及沥青炼制工艺流程的特点,致使路用沥青大多数含蜡量高,延度小,温度敏感性强,使得许多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结构在远小于使用寿命的年限内出现损坏。沥青的物理性质对路面车辙有很大影响。在给定的温度和加载速率下,高粘度沥青会产生劲度高的沥青混合料。较高的劲度具有较高的抗车辙能力。沥青类型对车辙深度也有很大影响,使用粘度低,温度敏感性低的沥青可以减少或延缓路面的开 裂。 B、矿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碎石的压碎值、磨耗值不符合要求将造成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偏低,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的剥落。碎石与沥青材料的粘附性大小,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有极大的影响。另外沥青混合料一般使用碱性矿料,吸水率大不仅降低加热效率,影响拌和料的生产能力,而且残存在空隙中的水分影响施工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77642.pdf

目录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四、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五、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1.6、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规范 1.7、施工手册 1.8、工程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位于安徽省庐江县文明中路西侧 庐江县人民医院北侧。 建设单位:庐江县云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祥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大汉建设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勘探单位:安徽工程勘察院。 本工程为庐江县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工程,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值为11.5m、室内外高差为0.30m,主要使用功能为商业。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面积为77263.34㎡,其中地上62464.18㎡、地下14799.16㎡、建筑基底面积7045㎡;建筑层数为地上28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99.9m。耐火等级为Ⅰ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Ⅰ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防水 等级为Ⅰ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1、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 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 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 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 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lO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 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二)治理措施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合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三)治理措施 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二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是土质边坡坍塌、滑坡、雨后冲刷严重(甚至出现浪窝),石质边坡塌落、崩塌等。 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原因分析 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2.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3.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 4.填土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 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 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7.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 8.边坡植被不良; 9.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 10.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二)预防措施 1.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影响; 2.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妥善处治; 3.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 4.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 5.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效宽度; 6.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 7.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流、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 8.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B.0.1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引潮河河道整治工程编号:B.0.1— 第五版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 扬州市业恒城市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引潮河河道整治工程 质 量 通 病 防 治 专 项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扬州市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四月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审批表 工程名称:引潮河河道整治工程年月日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引潮河河道整治工程 2、建设单位:扬州市业恒城市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3、设计单位: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4、施工单位:扬州市邗江水利建筑有限公司 5.工程地点:蒋王片区 6、工程内容:河道工程、驳岸工程、桥梁工程、箱涵工程及附属工程。 7、工程项目组成和规模: 蒋王片区中心区块半岛公园河道工程位于扬州邗江区,工程范围:润扬中路以西,兴城西路以南,国展路以东,引潮河南岸以北。主要构筑物包括引潮河段河道及驳岸、浅水区新开河道及驳岸、景观桥梁、箱涵等。 本项目中驳岸型式为重力式浆砌片石挡墙,一号桥为简支板结构,全长17.68m,桥面宽度:2×0.3米栏杆带+2×1.5米人行道=3.6米;二号、三号桥采用实腹式板拱桥,桥梁下部为重力式扩大基础,拱轴线跨径为10米,桥宽6米,矢高3.0米,拱圈厚0.4米;四号、五号桥采用现浇无铰拱肋板式桥型,桥梁下部为重力式扩大基础,拱轴线跨径为12米,桥宽4米,矢高3.0米,拱圈厚0.4米,板厚0.15米;六号桥为斜腿刚构桥,桥长25米,桥宽3.6米;箱涵为1×1m钢筋混凝土过水箱涵,两侧顺接驳岸挡墙。 二、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施工工艺质量通病防治 隧道工程

一、超欠挖 1.1原因分析 ①测量放样不精确; ②岩隧道爆破施工不到位或围岩坍落; ③挖掘机开挖时直接开挖到设计预留的开挖轮廓边缘; ④地质情况较差、土体垂直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局部出现坍塌; ⑤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 1.2 防治措施 ①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 ②岩隧道爆破开挖时要格按照爆破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提前准备,精确控制好炮眼间距,并格按照技术参数装入药量,不能忽多忽少; ③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留变形量,应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围岩变化情况(掉块或坍落)进行考虑; ④在施作超前小导管时要控制好外插角,防止因外插角过大造成超挖; ⑤预留开挖轮廓边缘线,在开挖过程中采用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 ⑥地质情况较差、局部出现坍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施作初期支护进行封闭处理; ⑦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 二.超前小导管外插角、距、深偏差超标

2.1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不认真,现场交底和监控不够。 2.2处理措施 (1)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点、施作,对标检查,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符合设计即验标要求后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加强技术交底,使一线施工操作人员心理明白。 (3)格工序质量责任制,格奖罚兑现。 三.黄土隧道开挖后的坍落 3.1原因分析 黄土隧道开挖后裂缝发育较快,若为富水地段,在自重作用下可随时出现坍落。 粉砂质黄土聚力差。 3.2防治措施 黄土隧道应在开挖后尽快施作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并加快混凝土衬砌施作,以保证施工安全。 粉砂质黄土加密挂网,先采取小风压初喷一层。 四.富水隧道隧底开挖时拱顶沉降量大 4.1原因分析 ①黄土颗粒间潜水量大,地基承载力降低; ②隧底泥化重,清理淤泥耗时太长; ③超挖的20cm采用湿喷工艺喷射C25耗时太长,早期强度增长慢,可能会受到踩踏;

(完整版)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 四、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4) 五、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5)

一、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1.6、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规范 1.7、施工手册 1.8、工程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1、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二”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外墙面渗水;外门窗周围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厨房间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地面、顶棚空鼓;楼地面、墙面裂缝;下水道堵塞等。 3.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 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5、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3.3、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唐新(项目经理) 副组长:黄礼辉(项目副经理)、张曼维(项目技术总工) 成员:王双(质检员)、各栋号施工员、劳务班组负责人 四、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4.1基础不均匀下沉,墙身开裂; 4.2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蜂窝、麻面、露筋; 4.3现浇钢筋混凝土阳台、雨蓬根部开裂或倾覆、坍塌; 4.4砂浆、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任意加水,强度得不到保证; 4.5屋面、厨房渗水、漏水; 4.6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不平整; 4.7地面及楼面起砂、起壳、开裂; 4.8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密封不严;

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第一章软基处理 一、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 1、形成原因: (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5)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6)桩未打穿软弱层。 2、防治措施: (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寸丁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应进行反插。 (4)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5)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 二、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 1、形成原因: (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2、防治措施: (1)应认真清表及时查明路基底是否存在暗沟、暗塘等。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提高路基压实度。 三、路基出现滑裂面 1、形成原因: (1)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承载力不均匀。 (2)淤泥、腐蚀土清除换填不彻底。 (3)填土速度过快。 2、防治措施: (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等。 (2)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半填半挖路段按照规要求做好台阶。 (4)板填半挖路段填筑结合面应彻底清除杂草、树根等。

第二章路基工程 一、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1、形成原因: (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拌和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2、防治措施: (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 (3)对产生的“弹簧”应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压实度不够 1、形成原因: (1)碾压遍数不够。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5)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规定值。 2、防治措施: (1)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汇总

重庆市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三分公司 外环高速公路北段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前言 外环北段项目已建成通车,根据项目桥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编制了质量通病防诒总结报告。是为了有效防治分公司以后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通病,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的发生,同时避免施工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给项目及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及效益的流失。。 桥梁工程 一、下部构造 挖孔桩基础 1.1 挖孔桩施工时,因护壁质量问题,在挖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出现坍孔。 原因分析 ①、桩孔较深、土质较差。 ②、出水量较大或遇流砂、淤泥。 ③、护壁砼未按要求施工。 防治措施 ①、如桩孔较深、土质较差、出水量较大,应采用就地灌注混凝土护壁,每下挖1~2m,灌注一次,承随挖随进行护壁。护壁厚度一般采用15~20m。特殊情况下需加钢筋提高护壁稳定性。 ②、在出水量大的地层中挖孔时,可采用下沉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护壁。 ③、如土质较松散,而渗水量不大时,可考虑用木料作框架式支撑或基木框架后面铺架木板作支撑。 ④、流砂。 在开挖过程中如遇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峻时会发生井漏,造成质量事故,因此要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 第50页

a、流砂情况较轻时 缩短一次开挖深度,交正常的1m左右一段,缩短为0.5m,以减少挖层孔壁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护壁混凝土灌注。当孔壁塌落,有泥砂流入而不能形成桩孔时,可用编织袋装土逐渐堆堵,形成桩孔的外壁,并保证内壁尺寸满意设计要求。 B、流砂情况较严重时 常用的办法是下钢套筒,钢套筒与护壁用的钢模板相似,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成4~6段圆弧,再加上适当的肋条,相互用螺栓或钢筋环扣连接,在开挖0.5m左右,即可分片将套筒装入,深入孔底不少于0.2m,插入上部混凝土护壁外侧不小于0.5m,装后即支模浇注护壁混凝土若放入套筒后流砂仍上涌,可采取突击挖出后即用混凝土封闭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聚后,将孔心部位的混凝土凿开以形成桩孔。也可用此种方法,直至已完成的混凝土护壁的最下段,使孔位倾斜至下层护壁以外,打入浆管,压注水泥浆,使下部土壤硬结,提高周围及底部土壤的不透水性,以解决流砂质量问题及现象。 ⑤、淤泥质土层 在碰到淤泥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用木方、木板模板等支挡,并要缩短这一段的开挖深度,及时浇注混凝土护壁,每次支挡的木方、木板要沿周边打入底部不少于0.2m深,上部嵌入上段已浇好的混凝土护壁后面,可斜向放置,双排布置互相反向交叉,能达到很好的支挡效果。 ⑥、除做好护壁工程外,还应配备一定的排水设备,以备使用。 1.2 桩基砼灌注砼出现离析,砼强度不足。 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有问题,或搅拌时间不足。 ②、灌注混凝土时未用串筒,或串筒口距混凝土面的距离过大(大于2m),有时在孔口将混凝土直接倒入孔中,造成砂浆和骨料离析。 ③、在孔内有水时,未抽干水就灌注混凝土。应该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而采用了干浇法施工,造成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 ④、灌注混凝土时未能将护壁的漏水堵住,致使混凝土表面积水较多,而未清除积水就继承灌注混凝土,或采用水桶排水,结果连同水泥浆一同排出,造成混凝土胶结不良。 ⑤、局部需排水挖孔时,在灌注某一桩身混凝土的同时或混凝土未初凝前,附近的桩孔挖孔工作未停止,继续挖孔抽水,且抽水量较大,结果地下水将该孔桩身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带走,严重时混凝土呈散粒状态,只见石料不见水泥浆。 预防措施 ①、必须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配制或进行抗压试验,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第50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最全版)

通病防治专项方案 一、土建部分 (一)土方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 产生原因 (1)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2)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 (1)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 (2)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2.挖土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产生原因: (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3.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产生原因: (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4.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 产生原因: (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m。 5.基底产生扰动土 产生原因: (1)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扰动。 (2)土方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 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应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 (2)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施工时间。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30cm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采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冬季施工时,还应注意基底土不要受冻,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认真检查。禁止受冻土被隐蔽覆盖。为防止基底土冻结,可预留松土层或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松土层或去掉保温材料覆盖层。 (3)严格控制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发生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处理方法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4.2.9回填土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钢筋存放不规范 防治措施:钢筋存放要求搭设钢筋棚,并用防水材料覆盖,堆放高度为距离地面40厘米。 预埋钢筋没有及时进行下一步施工的,及时用水泥浆涂于预埋钢筋上,以防止锈蚀。 运于现场的钢筋准备加工绑扎焊接的,临时堆放要求将钢筋支撑起,不得堆放于原地面。 二、石料水洗不彻底 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要求各标段购置了原材料水洗设备,进入现场材料必须经过二次水洗并分离对方,防止二次污染。所有原材必须经过检验认可后才能投入使用。 三、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 防治措施:钢筋下料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计算,绘制下料表,保护层垫块采用高强度砂浆垫块,垫块做成圆弧状、四爪支撑并且埋设绑丝;严格控制垫块的外形尺寸,每个垫块的外形尺寸不能有较明显的偏差,使用在同一个断面上的垫块外形尺寸保持一致。 水平放置垫块每平米不少于6个,竖直放置每平米不少于4个。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临空面也放置垫块。 浇筑混凝土前首先检查垫块的稳定性,浇筑过程中也要频繁的观察垫块的安定性,发现有松动垫块及时加固处理。

四、混凝土质量不均匀 防治措施:要求各标段拌和站选用熟练的技术操作工,每拌一盘灰现场严格控制坍落度,且拌和站必须装有电子计量设备,定期保养和检查维修拌和站装备是否有偏差出现。 对进场原材料的各种技术指标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试验,不合格的不得用于现场施工,及时检测准备用于拌合的现场材料的含水量,拌合前一小时通知拌和站所拌混凝土的部位、标号、组成设计等,使拌和站提前安排出料,拌和站放专人检测砼的各项指标。不满足要求的严禁运于现场施工,保证砼质量。 五、混凝土振捣不规范 防治措施:要求各标段选用振捣工必须是有经验的熟练工,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20厘米,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业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l0厘米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l0厘米;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l0厘米左右为宜。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构造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对每一振动部位,要求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六、混凝土养生不规范 防治措施: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现场尽快予以覆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最全版)

通病防治专项方案 一、基础分部分项工程 (一)土方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 产生原因 (1)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2)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 (1)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 (2)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2?挖土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产生原因: (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釆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惜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圉内有地下水时,釆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3?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产生原因: (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釆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4?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产生原因: (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o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圉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l.Omo 5 ?基底产生扰动土 产生原因: (1)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扰动。 (2)土方开挖时超挖,后乂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 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应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 (2)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施工时间。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30cm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采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冬季施工时,还应注意基底土不要受冻,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认真检查。禁止受冻土被隐蔽覆盖。为防止基底土冻结,可预留松土层或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1:前再清除松土层或去掉保温材料覆盖层。 (3)严格控制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发生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处理方法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二)回填土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填方边坡塌方(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产生原因: (1)边坡坡度偏陡。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消除工程质量通病,提高本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特制定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一)土建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钢筋工程质量通病: ①受拉杆件及有抗震要求的钢筋接头不采用机械连接而采用绑扎.受力后导致接头处拉开,使构件产生裂缝。 ②钢筋分布不当和弯钩子形成不合要求,影响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剪性能。 ③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合格,使构件钢筋在施工中产生位移而露筋。 治理措施: ①在受拉构件中,钢筋接头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按规范要求控制接头位置,接头末端距钢筋弯拆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应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钢筋接头不宜设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内,受力筋在同一截面的接头面积必须满足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②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间距以及加密区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框架柱距和最小直径的要求.在抗震要求结构中,箍筋弯曲必须大于135度,平直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和构件几何尺寸偏差较大。 ③用于钢筋保护层的垫块,其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达到母体混凝土的强度,对成型垫块要认真养护,确保垫块强度;垫块必须绑扎牢固,且间距应保持1米左右,不宜过大;施工人员严禁践踏钢筋,以防钢筋变形,移位,和压碎垫块。 2.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①混凝土拌制时,投料不按重量计量,计量不准造成强度不够。 ②混凝土柱根部烂根。 ③混凝土养护不及时,不合要求造成表面强度低。 ④梁柱等节点形状不规则,夹渣。 ⑤蜂窝孔洞。 ⑥构件断面尺寸,轴线不合要求。 针对措施: ①实行混凝土拌制挂牌制度,落实责任制.水泥砂石材料和外加剂过称计量,派专人负责,制定奖罚制度。 ②将柱根底部垃圾清理干净,将模板底部找平,板根部缝隙,高度超过2米时,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浇筑前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 ③派专人负责养护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毕12小时内加以覆盖养护浇水.浇水的养护日期不得少于7昼夜,抗渗混凝土不得少于14昼夜,每天浇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 ④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认真清理模板内杂物,留好清扫口,加工定制规则的固定套模,加固牢固。 ⑤混凝土配合比应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砂石含水率及混凝土塌落度每班测试二次,混凝土下料要匀,入模后振捣密实,模板拼缝要严密不漏浆,用水性脱模剂涂刷均匀.钢筋过密部位应采取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并精心操作认真振捣.根据混凝土试压强度控制拆模时间,不许过早。 ⑥施工前必须按施工图放线,确保构件断面几何尺寸和轴线定位准确无误,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确保加荷后不变形,不失稳不跑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