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兵”释义商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衙兵”一词起于唐代,有“唐代天子的禁卫兵”和“唐代、五代节度使卫兵”两种含义。

“衙”字从“牙兵”之“牙”讹变而来,史书中不乏“衙兵”与“牙兵”同义出现的情况。

然而,因“衙”在唐代有“天子所居之处”义,所以“南北衙兵”是指守卫皇宫的禁卫军。

而“牙兵”则专指唐末至五代时期节度使的卫兵。

一说称“衙兵”就是“牙兵”,并不准确。

关键词:衙衙兵牙兵
本文就邓珊《浅谈“衙兵”一词释义补正――以为例》一文,对“衙兵”一词的释义展开商榷。

邓珊在文中质疑罗竹峰主编《汉语大词典》对“衙兵”一词的解释:“①唐代天子的禁卫兵;②唐代节度使的卫兵。

”在时间上仅限于唐代,而忽略了五代。

[1](p39~40)笔者以为,对时间的质疑并不是准确释义“衙兵”的关键。

因为五代时期的“衙兵”或者“牙兵”本来就是从唐代遗传下来的,《汉语大词典》以唐代概之也无可厚非。

况且“衙兵”与“牙兵”在《汉语大词典》中是作为两个词解释的,而《汉语大词典》对“牙兵”的解释仅仅是“亲兵、卫队”,显得过泛。

邓珊在文中应是对“牙兵”一词的补正。

至于“衙兵”的解释,邓珊只关注了时间问题,而忽视了“衙兵”包括的另外一种含义,即“唐代天子的禁卫兵”。

因此,邓珊最终赞同了“衙兵”即“牙兵”一说。

其实这种说法同样存在疑问。

目前,赞同“衙兵”即“牙兵”的依据主要来自于“讹变说”。

《封氏闻见记?公牙》较早提出“衙”是“牙”之讹变:“近俗尚武,是以通称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

字称讹变,转而为衙也。

”[2](p39)《陔余丛考》同样赞成“衙”与“牙”相通:“衙门,本牙门之讹。


[3]古人的观点同样需要进一步论证方能成立。

衙,《说文》曰:“从行,吾声。

鱼举切。

又音牙。

”[4](p44)“鱼举切”是《唐韵》中对“衙”字标注的读音,读yú。

“衙”为何又读“牙”?这与“牙旗”中的“牙”义有关。

《文选?张衡》:“戈矛若林,牙旗缤纷。

”薛综注:“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

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5]《类篇》:“古者军行有牙,尊者所在,后人因以所治为衙。

”[6]从“衙”字的本义看,与“牙旗”之
“衙门,本牙门之讹。

”“牙”有语义相通之处,但由字的讹变来推断词义的相通并不一定正确。

中的“本”字道出了“衙”与“牙”本是同源,但后来二者语义出现分化。

“牙”与“衙”字均可指代官署。

到了唐代,皇宫大殿多以“衙”命名,于是赋予了“衙”乃天子所居之处的新含义。

《旧唐书》:“群臣始朝于宣政衙。

”[7]《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

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

”[8]《新唐书?兵志》中已经明确提到了“衙兵”这一概念,“衙兵”是作为“南北衙兵”的专有名词出现的。

因此,通过“衙”与“牙”的同源来推断“衙兵”就是“牙兵”,逻辑不通。

邓珊在文章中根据后来古书中的例句分别解释了“牙门”与“衙门”:“【牙门】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

”“【衙门】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

”可以看出,二者的释义不尽相同,这也证明了“衙”与“牙”在某些词组中的语义确实存在差异。

然而,邓珊却依然坚持认为:“正是因为‘衙’‘牙’二字相通,二者组成的许多词语的意义相同,因此可以大胆地说,‘衙兵’即‘牙兵’。

”[5](p40)“许多词语意义相同”不代表完全相同,“衙门”与“牙门”经过语义演变已有所不同,那么何以称“衙兵”与“牙兵”的语义就相同呢?邓珊为了进一步证明“衙兵”或“牙兵”不仅是唐代所有,在五代也同样存在,又选取《新编五代史平话》中含有“牙兵”一词的例句进行论证。

殊不知,五代有“牙兵”乃历史常识,根本无需赘述;但考虑到人们对“衙兵”一词的陌生,可选取含有“衙兵”一词的例句进行论证,用五代有“牙兵”来证明五代有“衙兵”的方法是错误的。

选小说《新编五代史平话》为例,也缺乏严谨性,应首选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为例。

就上述论证看来,“衙兵”是指唐代天子禁卫军,而“牙兵”则专指节度使的卫兵。

那么,“衙兵”和“牙兵”是不是两个不同的词,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级别的卫兵呢?查阅史料,答
案是否定的。

在史书中确实不乏“衙兵”与“牙兵”通用的例证,只不过二者的通用不是通过“讹变说”推导出来的,而是直接从史料中来。

例如:
(1)初度以蔡卒为牙兵,或以为反侧之子,其心未安,不可自去其备。

(《旧唐书?裴度传》)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裴度以宰相领淮西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平定了蔡州元济。

刚刚打下蔡州之后,裴度为安抚蔡人,信任蔡卒,以蔡卒为自己的牙兵。

这种牙兵就是节度使的卫兵。

正因为牙兵与节度使关系过于紧密,牙兵造反危害严重,所以才有人提醒裴度:“反侧之子,其心未安,不可自去其备。


(2)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

(《旧唐书?田承嗣传》)
田承嗣乃唐中期魏博节度使,选“衙兵”用以自卫,可以看出,此处“衙兵”就是“牙兵”。

(3)东川节度使董璋置酒召仁矩,仁矩辞醉不往。

于传?与倡妓饮,璋怒率衙兵露刃之传舍。

(《新五代史?唐臣传第十四》)
综上所述,“衙兵”一词的两种含义已经十分明确:①唐代天子的禁卫兵,如南北衙兵;
②唐代、五代节度使的卫队。

《汉语大词典》对“衙兵”的释义基本正确,只需在第二个注解上添加“五代”便更加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