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型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安全型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因素及其培养策略陈学娟(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号:23)摘要:本文分别从父母、家庭氛围、儿童自身气质和社会文化环境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影响儿童安全型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对于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儿童安全型依恋影响因素培养策略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 (J Bowlby)于1969 年最早提出了依恋 (attachment)这一概念。

在发展心理学中 ,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 (父母或其他看护人 )之间形成的强烈情感联结。A insworth 将婴儿依恋风格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情绪型三种类型。在面对威胁时 ,只有安全型依恋者才会适当地激活依恋行为系统寻求支持。依恋风格是在个体婴幼儿时期逐渐建立起来的。

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婴幼儿时期安全型依恋的形成。

对于婴幼儿来说 , 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及其共同组成的家庭 ,形成何种依恋风格必然与家庭密切相关,当然依恋风格的形成与儿童的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1 儿童安全型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

1、1 父母对儿童安全型依恋形成的影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这样认为 ,依恋关系的建立仅仅是母婴依恋的建立 ,父亲对儿童早期依恋的形成不具有多大的作用。因为母亲主要担当着日常照顾和抚养的责任 ,母子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强化这种亲密的依恋关系 ;而父亲与儿童交往的时间远远不如母亲 ,只要儿童能得到适当的悉心照顾就可以忽视父亲的作用。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从儿童建立依恋关系时起 ,并不是仅仅针对母亲 ,而是对双亲都会形成依恋。儿童对父母情感上的需要是天生的 ,父母是儿童形成安全感的源泉 ,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所以父母对子女积极接纳的态度都会对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1、1、1 母亲对儿童安全型依恋形成的影响从本质上讲 ,母婴情感联系是一种生物社会现象 ,婴儿所赖以生存和成长的母婴情感纽带无以取代。 1在婴儿建立和形成依恋风格的过程中 ,母亲具有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1、1、1、1 母亲对儿童照料的敏感度敏感的照护是指在孩子看来 ,母亲对自己的各种需要能够及时作出恰当的反应。在这一交往中,母亲对婴儿所发出的信号的敏感性 ,和其对婴儿是否关爱是最重要的方面。C larck-Stewart 等

【2】

的研究表明 :如果当有依恋之情的婴儿需要安慰与爱抚时 ,母亲能够给予立刻的满足。同时 ,母亲对婴儿发出的信号、表情较为敏感 ,鼓励孩子进行探究 ,乐意与孩子进行密切接触 ,婴儿的依恋之情就会逐渐加深 ,并形成对自身的安全感 ,进而形成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为婴儿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负责任、敏感、充满爱心的母亲常常能够与婴儿建立起安全型依恋 ,反之 ,则易形成反抗或回避型依恋。

母亲敏感的照护行为与儿童依恋安全感高度相关,而且 ,这种关系在不同情境 ,不同种族 ,不同社会经济学人口特征的家庭中都是适用的3。

1、1、1、2 母亲的依恋风格与应激水平母亲自己的依恋风格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4,母亲与婴儿的依恋风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66-82%),二者之间以母亲与婴儿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中介。安全型的母亲能够根据其依恋经验把内心体验与现实整合成为一致的心理表征 ,因此对孩子更加敏感 ,更加积极地与他们交往 ,鼓励、支持他们学习新的技能并随时提供适当的帮助 ,其子女依恋安全感较强。而不安全的母亲依恋经验与实际状况常常是冲突的 ,必然会阻断、歪曲新信息。回避型母亲对子女缺乏耐心 ,经常表现出冷淡、拒绝的消极情感 ,焦虑型母亲表面看来愿意与孩子亲密接触 ,却总是错误地理解孩子 ,

或过度干涉 ,或忽视 ,使子女感到无所适从。C rowell 等5的研究证实 ,相比较而言 ,安全型母亲的子女焦虑、抑郁水平较低 , 且较少有攻击倾向。

另一方面 ,母亲的应激水平对儿童的安全型依恋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在应激状态下 ,个体思维、判断等智力活动明显下降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打折扣。M oss 等6 的研究发现 ,母亲的应激水平与母婴交互作用模式有很大关系。当母亲经常处于应激状态时 ,会自觉能力低下、心境低落 ,抱怨有较多的健康问题 ,同时认为其子女能力较差,以如此消极的态度与孩子交往 , 必然影响母子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不良的交互作用模式会逐渐内化为儿童的依恋工作模型 , 不但影响自我调节机制的发展 ,还可能将这种消极的互动关系泛化到其他人际关系中去 ,出现攻击或者退缩行为。

1、1、2 父亲对儿童安全型依恋形成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似乎表明母亲对子女依恋风格的形成极为重要 ,但父亲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从儿童建立依恋关系时起 ,就并非仅仅只对母亲 ,而是对双亲都会形成依恋 ,有的儿童甚至对父亲显示更多地接纳行为 ,表现出更多的反应7。虽然当儿童不安或害怕时更喜欢母亲的陪伴 ,但游戏时他们通常更喜欢父亲。当然 ,游戏的玩伴仅是现代父亲扮演的角色之一 , 他们中许多人事实上能够成为一个称职的抚养者 ,许多儿童在第一年的后半年里对父亲形成了安全型依恋。尽管父亲同样可以引起依恋 ,但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之间的交往存在质的不同。父亲通常与孩子一起从事一些游戏活动 ,而母亲的行为更直接是以减少儿童的不安且以满足、抚慰孩子为目的。就敏感性方面而言 , De wolff 等通过元分析发现 ,与母亲敏感性对依恋的重要影响相比较 ,父亲的敏感性对依恋的影响不明显。但父婴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研究发现 ,形成双亲依恋的儿童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与父亲的安全依恋甚至可以补偿与母亲的不安全依恋关系的负面影响。

因此父母双方对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形成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父母自身的依恋风格对于儿童的不同依恋类型的形成也有很好的预测功能, Cohn 等8的研究表明 ,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不安全依恋者 ,其子女为不安全

型依恋风格的可能性更大。

1、1、3 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安全型依恋形成的影响父母婚姻质量对子女依恋安全感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父母的婚姻质量高 ,则母亲的心态就会更加平和与健康 ,对子女的照顾也会有更多耐心 ,更能理解他们的需求 ;同时 ,父母良好的婚姻质量会产生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程度也更高 ,父母也更能以积极的心态与子女沟通 ,从而促进他们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父母婚姻质量低 ,甚至家庭破裂 , 常会对儿童会产生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C owan 等对27 对夫妇及其孩子的研究发现 ,父亲的依恋结构与孩子的外向行为问题关系密切 ,而母亲的依恋结构与孩子内向行为问题关系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父母的依恋风格与其子女行为问题之间并非直接的关系 ,而是以婚姻质量、养育方式以及其他家庭功能的性质为中介的。D avies 等9研究表明,就父母婚姻功能与儿童适应之间的关系提出情感安全假说 ,认为儿童情感的安全在二者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也就是说 ,保持和促进情感安全是激励儿童行为和反应的主要目标。如果儿童感受到父母破坏性的婚姻关系 ,为避免威胁 ,他们会对冲突变得异常敏感并有所反应。从某种程度来说 ,这种高度唤醒的情感敏感是儿童适应性的结果 ,可以使潜在的威胁凸显出来 ,提早动员生理和心理资源 ,作好应激的准备。儿童暴露在父母婚姻冲突中的时间越长 ,越有可能将此评价为自己和家庭的威胁 ,越有可能动用情感安全的动机性功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或是过度卷入父母的冲突 ,试图直接控制或扭转父母的情感状态 ,或是回避 ,视若与己无关。这不但破坏父母与子女之间正常的互动关系 ,而且最终会导致子女不安全依恋。

1、2 家庭氛围对儿童安全型依恋形成的影响家庭是个体成长的最初环境 ,家庭的氛围必然对婴幼儿形成何种依恋风格产生影响。温暖、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形成安全依恋极好的条件 ,家庭氛围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