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方法: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总结;进行严格无菌操作,三查七对由书本落实至临床实践,定期学习药理新知识,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制度;做好输液宣教告知,并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及血管选择,及时巡视。结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贯彻于整个输液过程中。安全管理是我们护理工作质量控制的核心,也是最主要的工作目标。因此,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仔细查对,认真对待。加强责任心,保持审慎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新药理知识和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减少和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39-01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危重症抢救中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小儿静脉输液与成人区别较大,

存在的风险隐患较成人高。做好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是首要目标;也是护理质量的核心。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从2013年3月至8月共收治住院患儿102例,其中男55例,女47例。

创性脑损伤58例,病毒性脑炎39例,溺水5例.。年龄4月---14岁均有家长24小时陪护治疗。

2 安全管理措施:

2.1 严格无菌操作。在治疗室内配制药物前应停止地面清扫,减少人员走动,清洗双手戴口罩。操作台用消毒液擦拭。配药是禁止在同一个孔多次加药。以防皮塞碎屑调入液体中,引起输液反应。按规范流程进行操作。

2.2 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医嘱是我们执行输液的第一关。在处理医嘱时应判断医嘱是否正确。与病人年龄,体重,药物的剂量,溶剂等是否相符合。对使用抗生素应询问药物过敏史,做皮试。能正确进行药物剂量换算。

2.3 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制度配置好的液体应查

看颜色,性状是否正常。两种浓度不同的药物配伍时,应先加浓度高的药物至输液瓶中摇匀后,再加浓度低的药物,以减慢发生反应的速度。两种药物混合时,

一次只加一种药物到输液瓶,待混合均匀后液体外观无异常变化再加另一种药物。有色药液应最后加入输液瓶中,以避免瓶中有细小沉淀不易被发现。在更换补液时如发现输液管内出现配伍反应时,应立即夹管,重新更换输液器,再次检查输液瓶及输液管内有无异常,在输入液体时勤加巡视,观察患者的反应,有无不适表现。由于临床上新药应用增多,不少药物在配伍禁忌表上无法查到,此外还有不少药物缺乏相关的配伍资料,因此医生、护士和药师要共同做好药物配伍方面的工作,减少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

2.4 预防液体外渗

输液外渗事件发生后必须进行重复穿刺予以弥补,很容易引起儿科患者,护患之间的纠纷[1]。由于患儿年龄通常较小,其血管较细且短存在一定的穿刺难度,且患儿好动难静,自制力差,不容易对输液器进行固定,加之部分家长缺乏基本的输液常识,以及个人护理工作经验不足,从而造成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时有药液外渗情况发生,使患儿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甚至引起静脉炎或皮肤坏死溃烂,给患儿造成较大的不必要的治疗痛苦。同时也是造成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我们应加强责任心,及时查看患儿输液部

位,尤其是一些没有沟通能力的患儿;确认针在血管内,保证通畅才能进行输液,减少和预防不必要的纠纷。

2.5 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尽量保证一针见血,提高成功率。穿刺时根据患儿情况选择适宜的头皮针,进针角度把握在35°左右,保证针尖刺入皮肤后直接进入血管[3],头皮角度10-15°左右。对使用渗透压高或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尽量选择血流丰富。粗大的血管进行留置针操作。避免关节活动部位,局部末梢循环差的肢体。

2.6 做好输液宣教告知工作

在输液前告知避免喂奶,以免哭闹,呛咳引起窒息。以取得信任及合作,避免穿刺失败时家属的不理解,引起纠纷。告知药物的作用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输液时母乳姿势抱婴儿,保持安静。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形中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有些家属甚至喜欢指定人给患儿输液,殊不知这样做心理压力会更大。影响穿刺效果。在巡视时,有些家长因爱子心切,不愿意打扰在输液过程中睡着的患儿,从而拒绝护理人员对输液部位的正常查看,

造成护理人员无法对可能存在非正规输液方式进行及时的纠正,如留置针的松动,拉扯,弯折,挤压等,这些错误输液方式未得到及时的处理就可能会导致外渗事件的发生[4]。另外,在进行营养液高渗液体的静脉滴注治疗时,应不定时巡视,观察输液部位是否通畅。每2小时一次记录于护理单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加强责任心,时刻保持谨慎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药理新知识,强化静脉穿刺技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避免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靳曼丽.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380-381.

[2] 薛锦. 静脉输液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

管理对策. 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11(7):27-28.

[3] 刘海荚,王美丽,戴敏。注重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11(19):20-21

[4] 黄利娥,李小梅,谢肖霞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9(28)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