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优化研究论文(1)_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学年论文

题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优化研究──────────────────────

学年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优化研究

院系名称外经贸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2102 学生姓名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起对外资全面放开零售业,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开店不再受地域、股权、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这使我国国内零售连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连锁超市业首当其冲。时至今日,全球50 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40 多家在我国“抢滩登陆”1,像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巨头都加快了在国内扩张的步伐,本土超市业的发展面临的是更大的挑战和威胁。据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门店数仅占上海一半的外资大卖场,销售额却占了全市大卖场总销售额的近八成,外资大卖场的竞争力远远超过内资大卖场。可以预见,我国连锁超市业在未来十年将面临更加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行业集中度也会随之进一步提高,竞争更趋于国际化。

连锁超市间的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使配送体系逐步成为同业间的竞争焦点。合理的物流配送能够实现“最少的环节、最短的运距、最低的费用、最高的效率”。而我国目前虽然有相当数量的连锁超市都自建配送中心,并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自营配送模式,但由于受到配送规模以及物流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与外资同行相比整体配送水平不高、配送效率也偏低。

配送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连锁超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关键标准之一。而配送模式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配送水平的高低。“拿来主义”做配送是能尽快追赶国际水平的一种方法。所以,快速反应、零库存、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便被源源不断地被引入国内。但“拿来主义”还要看能否“洋为中用”。现阶段我国关于本土连锁超市采用何种配送模式的研究似乎还未形成体系,针对我国连锁超市应采用何种配送模式才合适也众说纷纭,并没有达成共识。

对于上述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现有典型配送模式的优劣势,尝试着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期望能为本土连锁超市在找

寻合适企业自身的配送模式以改进和提高现有配送水平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所属领域的研究成果

我国配送雏形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从自发运用配送阶段向自觉运用配送阶段的过渡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都建立了配送中心,配送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我国对配送也越来越关注,特别是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随着我国配送的繁荣和发展,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对配送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对配送基本理论的探讨;对我国配送现状的分析及对我国配送总体模式的初探;对连锁业、制造业等部分行业的配送运作模式分析;对企业配送运作模式的分析等。其中皱辉霞(2001)认为:物流配送体系薄弱,主要问题在物流平台构筑落后,物流配送效率低和物流装备标准化程度低,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人才短缺。吴静旦(2007)也认为要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提升信息技术管理,做好技术开发和引进,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张卫星和王欣(2008):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构造一个现代化的管理平台,改进配送调度、进行动态库存管理、实现在线交易处理,真正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到一起。

目前,我国对于配送模式的研究还未形成较为系统和成熟的理论,关于适合中国国情的配送模式仍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认识。其中国内学者认同的几种典型的配送模式:自营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曹宝亚2008年提出)。也不断有人在我国的配送的发展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静旦(2007)认为物流流配送的主要问题有物流配送模式选择不当,配送中心设施落后、功能不全等。李兴国、顾峰(2008)等认为国内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在于存在多渠道的配送模式,统一配送效率低和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大部分连锁企业多采用自营配送却没有实现完善的配送作业,物流配送的标准化水平低等。在存在问题的时候我国的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关于配送模式优化的一些方法,其中吴静旦(2007)提出当前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逐步尝试将本企业的物流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这种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配送模式各有特色,连锁零售企业应当根据连锁企业经营的不同阶段和规模选择适当的物

流模式。同时秦瑛、陈竹君、陈丹晔(2008)指出通过对五种典型的配送模式的SWOT 分析,自营模式和配送中心配送模式适合那些实力比较强、资金比较雄厚的企业,可以通过发展自身物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供应商配送模式主要适用于店铺规模大、采购规模大的大卖场及综合超市公司,在我国多数连锁氽业采用这种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这种模式要求物流市场比较成熟,且连锁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共同配送模式可以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比较适合规模小、资金紧张的中小型连锁企业。李兴国、顾峰(2008)根据现阶段我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和物流配送水平可以将连锁企业分为四个等级,从两个维度——企业的规模、经营管理能力、配送能力;企业对配送业务水平的要求程度来划分,通过二维坐标轴,得出四种类型的连锁零售企业或者物流企业,为各类连锁零售企业做出与之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策略

三、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对连锁超市配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其配送方面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运用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方法对该物流中心进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优化方案,使得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利用科学合理的运输配送方法解决超市连锁目前的问题,总结得出结论。对超市的运输配送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

四、研究方法

从连锁超市的实际问题出发,应用企业配送物流的物流管理模式,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文献研究。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该公司的物流运作模式进行分析与改进。

五、研究步骤

对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调查

1.分析现状

2.找出问题

3.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