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太平洋战争主要战役一览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太平洋战争大事记
【1941年】
11月17日,袭击珍珠港的联合舰队离开柱岛锚地;26日,集结后的攻击舰队离开单寇湾,取道北太平洋航线向珍珠港进发,太平洋战争序幕掀开。
12月7日,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哥打(BA7A)巴鲁和泰南的北大年(Patani)和宋卡(Singora,现称Songkla)登陆。
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并空袭英美在远东的军事设施。
12月9日,日美英相互宣战,步其后尘者有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等廿余个国家,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
12月10日,英国的“威尔斯亲王”号和“反击”号被日本海军航空兵击沉。
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暴行持续了整整三天。
【1942年】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弃守。
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
1942年3月11日,麦克阿瑟离菲赴澳就任联军统帅。
1942年4月18日,美国使用航母编队运载B-25中型轰炸机,首次轰炸东京。
1942年5月6日,菲律宾沦陷。
1942年5月8日,珊瑚海海战结束,美军损失“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但挫败了日军攻占莫尔兹比港的企图。
1942年5月8日,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之手。
1942年6月3至6日,日本进攻中途岛败北,损失四艘主力航母,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
【1943年】
1943年2月7日,日军撤离瓜达尔卡纳尔岛,瓜岛败战使太平洋战争攻守之势互换。
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座机遭伏击丧命。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英美三国在开罗会商,并签订《开罗宣言》。
【1944年】
1944年1月31日,美军进攻马绍尔群岛。
1944年4至11月,日军在华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
1944年6月15日,美国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
1944年8月10日,美军完成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任务。
1944年10月23至25日,莱特岛海战日军惨败。
【1945年】
1945年3月4日,马尼拉光复。
1945年5月3日,中英美联合反攻缅甸胜利。
1945年6月22日,日本失冲绳岛。
1945年7月16日(美国日期),美国成功试炸原子弹。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发表《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广岛遭受原子弹袭击。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掷第二颗原子弹。
1945年8月10日,天皇裕仁裁决终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
这幅照片名叫《国旗竖立在硫磺岛上》美国摄影杂志评价:
二战战区简介之太平洋战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进行的旨在粉碎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争。
1940年以后,日本为摆脱侵华战争僵局,改善战略态势,决定乘欧洲战事正酣之机,夺取英、美、荷在亚洲的殖民地,掠夺东南亚战略物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率领下,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取得重大战果,使美太平洋舰队失去战
斗力。
遂后,日军轰炸菲律宾,登陆马来亚,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开始后,日本调用11个陆军师团,舰船205艘,飞机2300架,共约40万人。
在半年多时间里,日军先后侵占了泰国、香港、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缅甸、所罗门群岛及阿留申群岛部分地区。
美国由于缺乏战争准备,初期遭受严重损失。
在对德、日两面作战的情况下,美国执行先欧后亚的作战方针,在太平洋地区进行防御和牵制性作战,然后视欧战结局,再行反攻。
1942年3月,美国建立了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两个战区司令部(总司令分别为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开始局部反攻。
美国海军在珊瑚海海战中。
首挫日军,迫使日军停止向莫尔斯比港推进。
不久,又在中途岛海战中给予日本联合舰队沉重打击,一举击沉日军4艘航空母舰,掌握了作战主动权。
同年8月至次年2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群岛登陆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战,重创日本陆海军,战略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此后,日美双方在太平洋中部岛屿展开激烈海空战。
不久,美军收复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和基斯卡
岛。
1943年11月(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英美三国在开罗会商,并签订《开罗宣言》。
)
,美军转入全面进攻。
麦克阿瑟一路由新几内亚西进尔后北上,尼米兹一路经中太平洋特鲁克群岛西进,向菲律宾方向分进合击,切断日本往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日本虽竭力增兵,但由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终无法挽回败局。
1944年,美军控制中太平洋,占领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
登陆菲律宾。
1945年初次占冲绳,取得进攻日本本土前进基地,美英海空军加强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和海上封锁。
5月8日,德国投降,日本彻底孤立。
8月6日和9日,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造成数十万平民伤亡。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进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
中国抗日军民发起全面反攻。
在各国军民共同打击下,日本侵略军迅速崩溃。
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太平洋战争伊始,日军偷袭珍珠港。
对掩护和保障其前进战略计划的实施有重要意义,但却因此把美国拖入了战争,是战略上的失策。
太平洋战争中,双方海军舰队核心已由战列舰让位于航空母舰。
战争结果表明:舰载航空兵对确保海上交通线和掌握制空权、制海权有重大意义,用快速航空母舰编队消灭日军海空部认、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实施越岛作战,是美军取得太平洋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1945年9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同美军及其盟军在亚洲太平洋战区进行的军事行动。
太平洋战争是日本统治集团加紧夺取殖民地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控制中国以及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而引起帝国主义矛盾的结果。
日本的侵略是法西斯军国主义集团各国夺取世界霸权总计划的一部分。
怂恿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侵略的是英美两国企图利用日本对付苏联和中国的慕尼黑政策。
日本统治集团认为,德国进攻苏联后,为扩大侵略和进一步攫取在其帝国主义竞争者控制下的太平洋、东亚和东南亚的领土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本统治集团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占领菲律宾、马来亚、荷属印度(印度尼西亚)和缅甸;歼灭敌太平洋海军,夺取其海军基地,并迫使美国和英国停止战争。
截至1941年12月1日,日军(240万人)计有51个师和58个旅,235艘舰艇(其中包括共载有575架飞机的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8艘、驱逐舰112艘和潜艇65艘),基地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飞机3175架。
用以对美英两国作战的有11个师,3个旅和9个坦克团(约23万人),飞机1700多架,舰艇177艘(其中航空母舰7艘和潜水艇55艘)。
盟军在太平洋战区拥有22个师(37万余人),舰艇218艘(其中包括共载有220架飞机的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10艘、战列巡洋舰1艘、巡洋舰35艘、驱逐舰100艘和潜艇69艘),飞机1500多架。
盟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陆军数额超过日本,但日本海军在航空母舰的数量上大大超过对方,这使日本在公海实施海上战役拥有优势。
日本还占有比较有利的战略地位,如小笠原群岛,琉黄列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上各基地远离大陆,位于海洋之中,可保障日本在太平洋中部展开积极行动。
日本在南部诸海区的态势更为有利,如在台湾,中国和印度支那建立的军事基地网可对美属菲律宾、英属马来亚和缅甸、荷属印度实施强大突击。
1941—1945年太平洋战争大致可分为3个战局。
1941—1942年战局(1941年12月7日一1942年11月)包括日军夺取菲律宾、缅甸、马来亚、荷属印度、新加坡、香港及太平洋中部和西南部诸岛的历次进攻战役。
这个战局是以偷袭美国舰队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夏威夷群岛)(参见珍珠港战役)、空袭菲律宾各机场和美英在太平洋上的其他基地与机场开始的。
日本在战局初期夺取了制海权和制空权,得以在南部诸海区和太平洋中部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
1942年1月2日,日军进占马尼拉,并占领菲律宾大部地区〔参见菲律宾战役(1941—1942)〕。
同时,日军在亚洲大陆发起进攻战役。
经过马来战役,日军攻占了马六甲半岛和英国在新加坡的最大海军基地(2月15日)。
此前(12月25日),英国人丧失了在远东的另一个重要
海军基地香港。
1941年7月起,印度支那的日军根据同“维希政府”达成的协议,于12月8日越过泰国边界。
12月21日泰国与日本结盟,并于1942年1月向美英两国宣战。
1942年1月日军占领缅甸大部(参见缅甸战役)并进至印度边界。
在太平洋中部,日军于1941年12月攻占了关岛和威克岛,从而扩大了日本海军的驻泊范围。
1942年1月,日本舰队遣送登陆兵在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俾斯麦群岛)登陆,并夺取盟军重要海空军基地拉包尔(新不列颠)。
1941年12月—1942年2月,日军占领荷属印度的一系列岛屿,2—3月实施了爪哇战役,到3月15日就攻占了整个荷属印度。
日军逼抵澳大利亚,对澳大利亚通往美国的海上交通线造成威胁。
这时中国战事规模不大,这是由于交战双方仅守不攻而致。
1942年4月底,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发动的一系列战役相继结束。
结果,日本侵占别国大片领土,并占领了从印度至千岛群岛的有利地位。
但是,日军统帅部摧毁盟国抵抗意志的企图未能得逞。
日本陷入了必须同在经济和军事潜力方面超过自己的同盟国进行持久战的境地。
到1942年5月,盟军统帅部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和南太平洋组织防御。
从夏威夷群岛和大西洋调来了航空母舰,巡洋舰和潜艇,在澳大利亚组建了几个新编陆军兵团。
美军在5月7—8日的珊瑚海海战中取得了对敌的第一次胜利。
日军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受挫后,于7月3—6日实施了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但此战役以日军惨败而告结束。
1942年8—11月,日军在新几内亚东南部和所罗门群岛上的进攻也以失败告终。
太平洋1941—1942年战局的结果是,日本失掉了战略主动权并决定暂时转入战略防御。
1942—1943年战局(1942年12月—1943年12月)包括交战双方进行的一系列局部战役。
在这些战役进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盟国的战争转折。
1943年初日本通过的战争计划规定,巩固亚洲大陆的阵地,加强太平洋上的防御,尤其是外线防御,并作好对苏开战的准备。
日军统帅部企图在太平洋守住由阿留申群岛、威克岛、马绍尔群岛、克尔帕特群岛、俾斯麦群岛到新几内亚一线已占领的阵地,在南部诸海守住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和帝汶岛。
到1942年底以前,日军(280万人)在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共计60个师,约210艘舰艇(其中航空母舰6艘),飞机4600架。
盟军(401.6万人)计有265个师(其中美、英军35个师),舰艇约170艘(其中航空母舰10艘)和飞机约3,500架。
为对各方向日军作战,盟军在太平洋中部和西南部建立了若干重兵集团。
1943年夏季起,盟军开始实施夺岛战役:向东夺取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向西夺取整个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和新不列颠岛。
盟军在年底前顺利攻取吉尔伯特群岛、所罗门群岛(除布维尔岛外,该岛战斗一直持续至战争结束)、新几内亚东南部和新不列颠西部。
盟军在太平洋北部解放了阿留申群岛(阿图岛和基斯卡岛)。
在这期间,中国和缅甸战事带有局部性质。
太平洋战区的整个形势继续有利于盟军,盟军在飞机和战斗舰艇方面的优势得到加强。
苏军的胜利以及意大利的投降,使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发生了有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根本转折,这对盟军太平洋作战起了策应作用。
1944—1945年战局(1944年1月—1945年9月2日)包括盟军夺取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群岛和太平洋其他岛屿的历次重大登陆战役,以及在中国、缅甸和亚洲其他地区的积极军事行动。
日军统帅部1944年计划规定,在太平洋上北起千岛群岛南至新几内亚进行顽强防御,占领中国和缅甸新的领土,以改善战略态势。
日本打算即使在对方攻占太平洋全部岛屿的条件下,仍在亚洲大陆和本土继续进行战争。
1943年底,日军(380万人)计73个师(其中在中国和朝鲜43个师,在本土11个师),主要作战舰艇203艘,作战飞机5000架。
在驻有5个师的缅甸战场,日军计划入侵印度,以挫败英美统帅部准备向缅甸的进攻。
日本决定在中国积极作战,夺取美军机场并建立由满洲通向东南亚各国的可靠陆上交通线。
美英对日作战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攻占太平洋诸岛,进攻菲律宾,逼近日本本土,并断切日本通向印度尼西亚的重要交通线。
截至1944年,盟军在太平洋的兵力占优势:兵员数额多0.5倍,飞机多2倍、航空母舰多2倍、其他舰艇多0.5—1倍。
1944年2月,美军攻占马绍尔群岛,6—8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9—10月攻占帛琉群岛、乌利西群岛和加罗林群岛,为攻占菲律宾创造了条件。
盟军进占菲律宾〔参见菲律宾战役(1944—1945)〕是从1944年10月莱特岛争夺战开始的。
在争夺战进程中,美日舰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海战,海战以日本舰队失败告终(参见莱特湾海战)。
美军牢固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之后,于1944年12月完全占领莱特岛并控制了太平洋中部和西南部的所有岛屿。
日本从东南亚各国向本土海运战略原料的困难不断增大。
丧失菲律宾和盟军进占印度支那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威胁迫在眉
睫。
1944年2—3月,日军在缅甸战场稍有进展,已入印作战,但后来被迫撤退,1944年年底以前丧失缅甸大部。
日军仅在中国取得重大战果:1944年底占领了华中和华南,打通了北京直至印度支那的交通线(参见豫湘桂战役)。
日军还占据了美军在中国的许多空军基地。
美军在1944年夺取的太平洋诸岛上建立了许多大型供给基地,于1945年1—6月攻占了吕宋岛(菲律宾群岛),7月占领了整个菲律宾。
美军夺取菲律宾后,日军的战略态势日趋艰危。
日本通向南部诸海域的海上交通线已处于盟军空海军打击之下,给驻在盟军尚未攻占的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日军以及驻在印度支那、海南岛、台湾、琉球群岛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日军造成直接威胁。
美军于3月夺取了琉黄岛(参见硫黄岛战役),6月夺取了冲绳岛(参见冲绳战役)。
1945年1—7月,盟军解放了中国和缅甸的许多地区。
同年夏季,美军加紧轰炸日本。
美军于8月6日向广岛、8月9日向长崎投下了原子弹,但这并非出于军事上的需要。
日本尽管损失不断增大,但1945年夏季仍拥有大量军队(约720万人):步兵师169个和坦克师4个,步兵旅95个和坦克旅9个,飞机1万多架(其中半数为神风飞机),战斗舰艇约100艘。
在军队数量上少于日本的盟国,计划于1945年底至1946年初进攻日本诸岛。
但是,根据克里木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决定,苏联1945年8月参加了对帝国主义日本的战争(参见远东战役)。
苏军于8月9日开始在远东作战,在远东战役中粉碎了关东军。
由于丧失了最强而善战的军队集团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日本于1945年9月2日宣布投降。
太平洋战局的特点是:大量实施登陆战役和抗登陆战役,其进程和结局取决于是否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
航空母舰编队是舰队实施海上战役的突击力量。
夺取并扼守岛屿直接取决于能否保持海洋交通线。
美军潜艇是破袭日本海上交通线的主要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