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石少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石少华)
————————————————————————————————作者:————————————————————————————————日期: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一、我国安全生产立法概况
(一)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1.安全生产法制滞后,是导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
(1)安全生产立法不健全,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大政方针、基本管理制度和监管措施未能法律化、制度化
(2)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缺乏严格的法律规范,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的义务和责任不明确
(3)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法律地位、职责和监管措施尚未法律化,难以依法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4)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权益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5)全民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尚未形成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社会氛围
2.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狠抓安全生产立法工作
(1)安全生产法制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体现
1)法的定义
2)法的特征
3)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4)依法行政基本准则
(2)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既定国策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
4)安全发展、以人为本原则
(3)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依法规范
(4)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需要法制
(5)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是实现安全生产法治的保证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立法进程
1. 转型(准备)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2. 起步阶段,八十年代初期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3. 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至二十世纪末期
4. 完善阶段,二十一世纪初期至今
(三)安全生产法制的基本特点
1.管理理念上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2.管理方式上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
3.管理体制上由专项监管向综合监管的转变
4.管理机制上由短期机制向长效机制的转变
5.管理重点上由国有企业向非公企业的转变
6.管理手段上由行政手段向法律手段的转变
7.管理环节上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8.管理规范上由法律规范向技术规范的转变
(四)安全生产法制的主要经验
1.处理好发展与人本的关系
2.处理好效益与安全的关系
3.处理好法制与安全的关系
4.处理好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5.处理好立法与执法的关系
6.处理好监管与自律的关系
7.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8.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五)国外安全生产法制的特点和经验
1.高度重视法制,依法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2.立法完备
3.技术规范详尽
4.监管执法体制和机制健全
5.政府监管执法支撑体系完善
6.对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的要求严格、具体
7.注重对人权的保护
8.处罚力度大
二、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框架
(一)安全生产立法的涵义
1.广义的立法与狭义的立法
2.广义的安全生产立法与狭义的安全生产立法
(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概念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指我国全部现行的、不同的安全生产法律规范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特点:
1.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阶级意志具有统一性
2.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3.法律规范的相互关系具有系统性
(三)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1.法律
2.法规:
(1)行政法规(2)地方性法规
3.行政规章
(1)部门规章(2)地方政府规章
4.法定安全生产标准
(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
(四)安全生产法的性质及其法律地位
1.《安全生产法》的调整对象最多
2.《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最大
3.《安全生产法》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
三、安全生产基本法律制度
(一)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
(二)安全生产立法的基本原则
1.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2.预防为主的原则
3.权责一致的原则
4.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5.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
(三)安全生产的主体
1.生产经营主体
2.监督管理主体
(四)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制度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各自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职责、社区基层组织和新闻媒体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的权利和义务等
(1)地方政府的法律定位及其职责
(2)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的职责
1)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2)安全准入权
3)日常监督检查权
4)行政处罚权
(3)社会监督
1)举报制度
2)基层社区组织的监督
3)新闻舆论的监督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准入、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机构及其人员配置、人员安全资质、建设工程“三同时”、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安全技术装备管理、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社会工伤保险等
(1)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准入
(2)安全投入保障
(3)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设置
(4)人员培训和资质认证
(5)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6)交叉生产经营的安全管理
(7)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承包、租赁的安全管理
(8)工伤社会保险和民事赔偿
3.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的资质及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1)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第一责任者
(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质
(3)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4.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从业人员的安全保障权利
1)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2)安全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3)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
4)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
5)危及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2)从业人员的安全义务
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2)佩带和使用劳保用品的义务
3)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4)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5.安全中介服务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从事安全评价、评估、检测、检验、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地位、任务、资质和责任等(1)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任务
(2)安全生产中介服务人员的法律地位、任务
(3)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服务人员的资质和责任
6.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事故应急体系的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的原则和程序、事故责任的追究、事故信息发布等
(1)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
(2)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的应急救援
(3)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报告及其抢救
(4)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和依据
(5)事故责任的确定
(6)事故统计和公布
7.安全生产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责任的确定和责任形式、追究责任的机关、依据、程序和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等
(1)安全责任主体
1)有关政府及其部门的领导人、负责人
2)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
3)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
4)安全中介机构
(2)法律责任形式
1)行政责任及其行政处罚
2)民事责任
3)刑事责任
(3)行政执法主体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公安机关
4)执法主体的特别规定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概括地说,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
1.法律意识淡漠,不重视法律手段的运用
2.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不健全
3.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水平较低
4.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环境较差
(二)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总体思路
加强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指针,将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安全生产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体系,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安全生产法律秩序,实现生产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防止和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安全、安定的环境(三)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
2.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1)制定《安全生产法》的配套立法
(2)修订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3)制定、修订有关部门规章
(4)加快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
3.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1)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法定地位和职责(2)发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作用
(3)建立自上而下的安全行政执法队伍
4.充实法制机构和专业人才
(1)建立健全法制机构
(2)建立和依托法制研究机构
(3)培养和充实专业法律人才
5. 提高执法权威和执法效率
(1)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
(2)建立联合监管执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