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
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
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
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
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
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
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
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
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
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
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
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
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
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
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
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
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
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
我说,是啊,细水长流。
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
我说,妈活得比你累。
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
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
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
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
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②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答案】(1)“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
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
(2)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
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
(3)①“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
②“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
(4)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第一段分析即可。
“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
”通过这个句子可以总结得出。
其原因也可以用原文回答: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可以总结出,包容和不计较个人得失等原因。
(2)细读第4段,不难发现,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
在结构上,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
(3)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4)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阳光”既指现实中的太阳的光,也指父亲的心情,母亲的理解,邻里之间的和睦等。
故答案为:⑴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
⑵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
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
⑶①“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
②“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
⑷ 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巩固归纳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考生要先分析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子加以概括,整合信息整理出答案。
⑵考生解答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把握,要看清文段在文中的位置,要明白处在不同位置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不同的,其次要注意发现该文段在内容和主题方面的作用。
⑶考生对语句中重点词汇的含义的理解,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其表达效果。
⑷考生解答此题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注意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结构上与文章的关系,二是内容上与文章的关系。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ílín lín
分________水波________
(2)说说第③段划线句中划线字的表达作用。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第⑦段划线句属于________描写,在本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
(4)选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 “我”母亲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慈祥老人,儿子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B. “母亲”开始要走大路,后来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C. “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D. 本文揭示了温馨和谐、尊老爱幼的主旨。
(5)我们都有一个幸福家庭,只要你用心观察,亲情无处不在,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要求:叙事表达亲情,语言表达流畅,30字以上,不得说散步)
【答案】(1)歧;粼粼
(2)“熬”是艰难度过的意思,表明母亲的身体不好,在这里指“我”庆幸母亲又度过了一个冬天,突出了我对母亲的爱。
(3)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路景色优美,生机勃勃,为下文全家人选走小路做了铺垫
(4)B
(5)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
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到形近字的写法,要掌握3500个常用字,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本题是从遣词造句的角度来赏析,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运用动词),解释词语的本义,然后分析语境义,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注意作者的情感)。
(3)本题运用的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即可。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文章中“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一句话中可知:决定走大路的是“我”,并不是母亲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5)主观性试题。
围绕着家庭的“亲情故事”来写即可。
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
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有序即可得分。
故答案为:(1)歧;粼粼
(2)“熬”是艰难度过的意思,表明母亲的身体不好,在这里指“我”庆幸母亲又度过了一个冬天,突出了我对母亲的爱。
(3)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路景色优美,生机勃勃,为下文全家人选走小路做了铺垫。
(4)B
(5)亲情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是深夜里母亲为你冲的一杯牛奶,是父亲劳累时孩子关心的话语,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的体贴;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的领会,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能力。
恰当而巧妙的场景描写,是文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起着重要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突出形象特点(性格);渲染环境,奠定基调;或
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发展线索;揭示或深化主旨。
3.现代文阅读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春雨的特点:柔情而有生机)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般的雨点就打来。
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
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
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
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
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而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
人。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
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爱恋的理由是: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灵魂得到净化。
)
(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描述的四季的雨的特点。
(3)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了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
(4)文章的第三段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5)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以第四段为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6)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文章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季雨的特点。
(9)文章的最后“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结合全文,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10)下列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通过对雨的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感情真挚而浓烈。
B. 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 文章条理清晰。
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E. “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这句话是对工业污染的批判和对工业文明的否定。
(11)本文多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
请从第5段中摘录一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1)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热爱)和对人生(生命)的追求。
(2)春雨的特点:美丽、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3)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4)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革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
(5)本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
或拟人,或比喻,或排比……无不形象逼真,引人人胜。
(6)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
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7)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8)春雨柔情而有生机;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静。
(9)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灵魂得到净化!
(10)C,E
(11)摘录的句子是:文章全篇都是诗化的句子,形象感、动作性很强,如“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解析】【分析】(1)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情感或看法,需要通读全文,与作者产生共鸣,再抓住关键语句提炼出来。
本文开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即点明了热爱雨的情感,在结尾情感再度升华,由雨上升到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
所以,答案为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热爱)和对人生(生命)的追求。
(2)概括散文的方法有两类。
一是要素归纳法,通读全文,找出六要素,按格式组织流畅的语言作答即可。
二是段意合并法,这类的题可以先找出段落的中心距、关键词,再进行巧妙整合即可。
雨的特点概括,在每一段里都有清晰的特点概括,直接提炼出来使用即可。
春雨的特点:美丽、娇媚;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3)开头一句点明喜欢雨的情感,阅读下文作者都有提到对雨喜爱的原因,到文章中逐段提炼即可。
所以,答案是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4)此题应该是寻找具体的指代内容。
联系上下文,找到具体的原因即可。
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根据句群和段落的组合特点,进行句不离段,段不离旨的分析,方能找到阅读理解的金钥匙。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革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
(5)分析语言的特点。
从语言的风格、句式、修辞等角度切入,运用一些术语进行总结。
语言风格类术语比如: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含蓄委婉,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风趣,雄浑,音律和谐,整散结合等。
所以,答案是本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
或拟人,或比喻,或排比……无不形象逼真,引人人胜。
(6)解答结合感受进行理解语句时,要结合主题进行谈论,扣住感受,结合内容来谈。
答案是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
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7)重要语句的品析,重在进行句子表达效果的赏析。
所谓表达效果主要是经典词语、修辞、情感几方面的内容。
本处是使用了修辞。
按照修辞的答题模式回答即可。
如:运用了比喻(或xxx)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xxx的情感。
答案是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8)雨的特点概括,在每一段里都有清晰的特点概括,直接提炼出来使用即可。
答案是春雨柔情而有生机;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静。
(9)作者爱雨的理由就是爱雨的原因。
到文章里找到作者爱四季的雨原因即可,然后提炼关键词进行解答。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灵魂得到净化!
(10)E项本文的语言风格是清新、优美的,而非古朴典雅的,“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这句话是对主要描写对象雨的渴求。
所以答案应选C、E。
(11)审题要仔细,可以摘选的是文章第5段中的使用拟人修辞的句子。
明确摘选的句子后按照拟人的答题步骤进行赏析即可。
摘录的句子是:文章全篇都是诗化的句子,形象感、动作性很强,如“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分析作用比如最后一个,将雨拟人化,写出雨端庄又沉思的特点,表达了对雨的喜爱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的思想情感的体会与概括。
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情,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特点的概括。
解答时提炼文中的关键语句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结合内容对理解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再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理解即可。
(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的能力。
解答时扣住上下文,提炼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语言的特点。
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语言的风格和修辞等角度分析即可。
(6)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
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和理解主题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感受进行表达即可。
(7)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赏析能力。
解答时先理解句子,然后看句子在哪一方面比较突出,进而进行分析即可。
(8)本题考查对描写对象特点的概括能力。
解答时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关键语句进行分析作答。
(9)本题考查对主题的理解和挖掘能力。
解答时结合文章的关键语句进行回答,尤其要注意审题,要求结合全文。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注意将内容拿入文章中进行比较,往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