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微生物与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微生物代谢产物采油的方法和分类
• 根据采油中应用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不同,分别介绍用 微生物聚合物采油和用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剂采油。 • 微生物聚合物采油:
– 采油亨可以应用的水溶性聚合物很多,但形成一定使用规模 的聚合物只有两神,
• 一种是化学合成的聚合物——聚丙烯酰胺,目前在石油工业上 所使用的水溶性聚合物中,聚丙烯酰胺仍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易溶解,有很好的增粘性,价格便宜,且易于现场使用, • 另一种是生物聚合物——黄原胶。尽管在石油工业上应用的生 物聚合物种类很多,但目前在聚合物驱油和堵水调剖方面具有 应用价值的只有黄原胶。 • 国内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已研制出了适 于三次采油的国产黄原胶,性能基本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物的水平。 驱油模拟实验表明,国产黄原胶驱油比水驱可提高采收率8%-12%。 • 国产黄原胶经与三价铬离子交联改性处理,在河南南阳油田进行了注 水共调剖提高采收率的试验。结果表明,注水井吸水剖面得到调整, 获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 微生物采油wk.baidu.com主要优点:
– 施工成本低。 – 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方式灵活多变,容易 控制 – 生态学优势。 – 增产效果持续时间长。 – 使用范围广。
一、微生物采油
• (一)微生物采油的机理及特点 • (二)微生物采油的应用方法分类 • (三)微生物采油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
(一)微生物采油的机理及特点
• 微生物产物采油技术,即地上微生物采油法,是在 地面上建立发酵反应罐,为微生物生长代谢提供必 需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产生生物物 质(主要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多糖聚合物),将 这些生物物质分离、纯化后注入地层,可以降低原 油的粘度,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 该技术的实质是利用选育的优良菌种在地上发酵生 产采油制剂。 •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发酵过程在地面上进行,微生物 的生长和代谢不受地层条件的影响。缺点就是成本 较高。
(二)微生物采油和微生物产物采油的比较
(三)微生物产物采油的应用前景
• 从1986年开始,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经微生物菌种筛选和选育, 已研制出槐糖脂、海藻糖脂、多糖脂等多种糖脂型表面活性剂。 • 中国科学院渗流力学研究所对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提供的6种 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筛选和配制试验。以鼠李糖脂为母液, 成功地配制了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稀体系。该体系经松散 砂型物理模型试验表明,采收率比水驱提高20%-25%,抗盐性、 耐漏性均好。
第四章 微生物与能源开发 §1 微生物与石油开采 • 微生物采油 • 微生物代谢产物 • 石油微生物脱硫 概述
•石油是一种复杂的烃类混合物,这些烃类可能以气 态、液态或者沥青质的固态存在,它一般在地下的 沉积岩层中存在。液态烃俗称为原油,它存在于储 油岩层的孔隙中,孔隙的大小不同,因而开采时的 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在没有外压的情况下,孔隙 中的原油很难溢出。
• 局限性:
– ①对于高温(>89℃)或高含盐量(>10%)的地层通常不能适用; – ②营养基中有时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可能对微生物有副作用; – ③需进行实验室配伍性试验以及合理的工程设计,目采油机理尚未完全 探明证实; – ④对特定油层的最佳微生物应用工艺尚在建立之中; – ⑤油田应用的筛选标准仍需不断改进; – ⑤能可靠预测现场过程的地层模拟技术尚未开发。
• 采用的微生物主要有芽孢杆菌,羧状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
• 4.微生物选择性封堵
– 微生物封堵油层的机理是;将形体较大,且产生表面 粘稠物质的微生物菌种从注水井注入,微生物可以运 移到大孔道或有溶洞的储油岩层部位,通过微生物的 生长繁殖和代谢作用,产生大菌体细胞和细胞分泌的 表面站稠物质,在地层的岩石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 高效地封堵大孔道或溶洞,降低地层的渗透率。 • 主要使用的微生物
• 常规的一次采油是油井建成之后,靠地层压力将 原油压至地面,能开采出原油总量的30%左右; • 二次采油需加压、注水、注气等,靠水或气体的 流动将油从油井驱至地面,能获得总储量的10%20%; • 剩余在油藏中的石油由于吸附在岩石空隙间,难 以开采,因此需要用新的方法将其开采出来,这 就需要三次采油。 • 三次采油的主要机理是降低原油粘度,或者增加 注入水的粘度,缩小油水之间的粘度差,控制水 的流动性,提高驱油面积,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
– – – – ①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果收率。 ②生物气提高果收率。 ③产生酸及有机溶剂提高采收率。 ④生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
• 微生物采油的特点:
– ①烃氧化菌对原油中石蜡的降解作用。 – ②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可产生脂肪酸、糖脂、类脂体等多种 生物表面活性。 – ③微生物自身具有黏附在金属或粘土矿物表面的特性,能 够在金属或粘土矿物表面形成保护膜,因此具有屏蔽晶核、 阻止结晶的作用。 – ④石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乙醇、乙醛和有 机酸等,它们可使重质组分在原油系统中的溶解度大大增 加。 – ⑤在油层条件下,所筛选的菌种以原油为惟一碳源,生长、 繁殖良好。 – ⑥微生物能氧化降解原油,使轻组分增加了30%以上,并 能产生有机酸和活性物质等,降低界面张力。 – ⑦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在水驱采油之后微生物驱可以提高 采收率达10%原油储量(OOIP)左右。
• 从理论上看,微生物采油似乎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会遇 到一系列的问题。因为该方法需要将筛选好的菌种注入多孔岩 层,而其中的菌体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堵塞岩层;而且油层是一 个极端的环境,油层的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活性起着严格的限 制作用。 • 微生物采油的成本低,设备简单。而微生物产物采油成本高, 需要一系列发酵设备。
• 常规的化学驱动费用都比较昂贵,而微生物采油随着生物 技术的发展,已经向着经济开采原油的目标迈出了可喜的 第一步。 • 利用微生物开采枯竭的油层是目前最经济的方法。 • 应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开采出流动的原油,而且可以开采 出不流动的石油,并能使枯竭井延长使用寿命。多年以来 的研究证明:微生物采油是一种最有前途的强采方法。 • 微生物采油的历史:
• 大庆油田使用海藻糖脂-碱二元体系可使大庆原油 的界面张力降为0.3mN/m,用该体系驱油可提高 残余油采收率15%,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已经报道的可以在采油中使用的生物聚合物虽然 不多,但是利用黄原胶采油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由于其 众多的优点,它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而且有 可能取代聚丙烯酰胺成为新一代的采油聚合物。
• 存在的问题
– 宏观上: – 1) 仅仅依赖于筛选,因而菌种单一; – 2) 缺乏评价和监测规范以及可工业化应用的数模软件,导致矿场方案的 科学化程度不高; – 3) 对油藏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认识不够,因而在确定注入体系时缺乏依 据. – 微(介)观上: – 1) 对微生物驱油特有过程的关注不够; – 2)分子层次的研究工作少,包括从分子层次对菌种的研究、油藏环境中 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分子层次的驱油机制等; – 3) 对微生物与油藏环境适应性认识不够.
(二)微生物采油的应用方法分类
• • • • • • • 单井周期注入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驱油 激活油藏微生物群落驱油 微生物选择性封堵 微生物压裂液压裂 微生物油井清蜡。 单井周期注入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局限性:
– – – – ①产能低、渗透率低的油井不适应单井吞吐。 ②易出砂井,不宜采用单井吞吐。 ③黏土含量高的油层不宜采用。 ④高温高压井不宜采用微生物开采。
(四)微生物采油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 石油微生物发展方向:
– – – – – – 油田区系的微生物资源调查 高效采油菌种的分子生物学构建 微生物采油机理的深入探讨 原油降粘、破乳等边缘技术的建立 油田生态环境的生物修复 其它配套工程技术的完善
二、微生物代谢产物采油
• (一)微生物代谢产物采油的方法和分类 • (二)微生物采油和微生物产物采油的比较 • (三)微生物产物采油的应用前景
• 表面活性剂采油:
– 用微生物生产表面活性剂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生物工程领域中发展 起来的一个新课题。加拿大、英国、德国、前苏联等国家先后进行了研 究与开发。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空产成本低,目成本仅为合成表面活性剂的30%。因 此,使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比使用人工合成表面活性剂经济得多。
• 微生物生产的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驱油。生物表面活性剂可很 容易地溶解在地层和注入水中,在油-水界面上具有较高的表面 活性,能很好地润湿含油岩石的表面,能从岩石表面洗掉油膜; 分散原油的能力强,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量少,所以驱油能力 强。 • 研究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率比人工合成表面活性剂 的驱油效率要高3.5-8倍。 •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是我国国内首创研究生物表面活性 剂的单位。已研究出4种类型的糖脂型化合物,如槐糖脂、海 藻糖脂和多糖脂等。 • 用这些表面活性剂可提高残余油采收率15%,显示了良好的应 用前景,达到了国外同类技术研究水平。
• (1)微生物的直接作用 通过在岩石表面上的生长繁殖, 占据孔隙空间,用物理的方法驱出石油,改变碳氢化 合物的馏分。微生物能粘附到岩石表面,在油膜下生 长,最后把油膜推开,使油释放出来。 • (2)改变原油的组成 通过降解原油,使具变成低粘度 的原油。微生物以石油中正构烷烃作为碳源而生长繁 殖,从而改变原油的碳链组成,使原油粘度降低而变 得容易流动。微生物不断老化,改变了石蜡基原油的 物理性质,影响了原油液或固相的平衡,降低了石蜡 基原油的临界温度和压力。 • (3)改变原油的驱油环境
– 一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或溶剂)的作用, 使油管内壁及抽油竿表面形成亲水膜,使蜡不容易被 吸附; – 二是通过微生物对蜡的利用而使长链蜡降解; – 三是通过微生物产生的某些表面活性剂类物质,降低 油-水界面张力,改变蜡的蜡晶状态,阻压蜡的凝结, 起到防蜡作用。
(三)微生物采油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
• 三、石油微生物脱硫(BDS)
• (一)石油的组成与脱硫简介 • (二)脱硫机理及有关微生物
• 石油一般是天然的气体、液体和固体混合物,主要成 分是碳氢化合物,而硫在石油中被认为是仅次于碳和氢 的第3种元素。石油的总含硫量在0.03%-7.89%之间, 除元素硫、硫化物外,还有硫醌、噻吩、苯并噻吩、二 苯基噻吩类及更复杂的含硫有机化合物约200种。 • 无机硫及沸点较低的含硫有机物很容易脱去,而沸点较 高的二苯并噻吩(DBT)及其衍生物是典型的难脱除有机 硫的代表物,常被用为模型化合物评价脱硫效果。 • 目前虽然已有多种方法脱出燃料中的硫,但是传统的物 理分离方法只能脱出无机硫,而化学法脱硫过程需要在 高温、高压、催化加氢(HDS)等苛刻条件下进行,成 本和操作费用很高,此外这些方法催化杂环分子中的硫 时效果不好。 • 而微生物在漫长地道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对 付环境中的硫的生化机制。生物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利 用这些硫专一性途径来应付与硫有关的环境问题。
– 葡聚糖-β-球菌,硝酸盐还原菌,肠膜明串珠菌等。 – 也可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 5、微生物压裂液压裂
• 将在厌氧条件下大量产生有机酸的微生物及营养物高压注 入孔限度甚小、渗透率很低的储油层,微生物生长过程中 产生大量有机酸,可以溶解岩层使之形成缝隙,提高渗透
• 6、微生物油井清蜡 • 原油中含有一定比例的蜡,在原油的采出过程中, 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原油中的蜡会结晶析出, 析出的蜡晶凝结在井壁上,堵塞储油层通往井壁 的孔隙通道,降低原油流动性,降低单井原油日 产量,从而严重影响原油的开采。 • 用微生物法防蜡的机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 点:
– 1926年,美国石油工程师Beckmen最早提出。 – 20世纪40年代,美国海洋微生物学家C.E.Zobell报道硫酸盐 还原菌可提高实验室模型系统的石油采收率。 – 1943-1953年,就微生物对石油成因的作用和原油成分的作 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开始了微生物提高采收军的技术研究。 – 20世纪70年代后,微生物采油技术逐渐从室内微生物过程评 价走向全球现场应用。 – 我国最近几年一些高等院校如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相继与 胜利油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等合作开展了这项技术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