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冈石窟导游词

欢迎各位游客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冈石窟!相信各位来到大同,来到云冈,一定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吧!从2008年起,云冈石窟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治理区域达224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约17亿元,其中核心景区概算约5.6亿元。经过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云冈大景区,不仅在规模上突出了皇家园林和佛教胜地的恢弘气势,规划布局上也有了全面的改进。营建的新景区包括:地堡式游客服务中心,“昙曜广场”,“礼佛大道”,“帝后礼佛图”,“山堂水殿建筑群”,演艺中心和陈列馆。和主石窟群组成串联式游览路线,形成新的云冈石窟国际型大景区。

我们在通过地堡式的游客服务中心之后,首先来到的是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昙曜广场。我们看到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雕塑,是为了纪念北魏高僧,云冈石窟的开创者昙曜而建。通过这尊由南京大学雕塑学院吴为山院长设计的巨型雕塑,我们可以很直观的了解云冈石窟开凿的时代背景。

昙曜,西域人,自幼出家,后在北凉修习禅业。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时,他随着大批移民来到平城,与其他高僧一起弘扬佛法,翻译经书,对当时平城地区佛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受到太子拓跋晃得礼遇。在公元446年太武灭法时,昙曜誓欲守死,在太子亲加劝喻下,才密持法服器物逃往中山。在文成帝恢复佛教的第二年(公元453年),他奉诏匆匆返回平城,在路上巧遇文成帝出巡。皇帝的御马上前衔住了昙曜的僧衣。当时在场的人都认为是马识善人,于是皇帝礼遇昙曜高僧,让他继任了“沙门统”。昙曜建议文成帝在武周山凿石开山,为皇家开窟造像,就是我们现在所惊叹的“昙曜五窟”。这段“马识善人”的故事在《魏书·释老志》中有记载,我们可以在昙曜塑像背面看到原文。

穿过一道山门,我们看到的是两列吉祥庄重的13对千佛列柱组成的礼佛大道。六牙白象承托着八棱神柱,气势宏伟。在这里我们还能够看到多种文化的相互融合。最下层我们看到的北魏鲜卑族的供养人形象,他们身着鲜卑族服饰,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健壮的白象有六个牙齿,因为在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祖是乘着六牙白象投胎的,而且“六牙”象征佛教中的“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是六个达到觉悟彼岸的方法。佛柱上端还可以看到形象刻画逼真的“侏儒力士”,具有典型的异域风格。八角列柱的壁面上刻满佛像,周边还有很多的装饰纹样,我们可以看到波斯的忍冬纹。忍冬,又名“金银花”,因冬季不凋,故名忍冬。由于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象征生生不息的旺盛的生命力,佛教中称其为宝花,广泛用于中国早期石窟中。另外还可以看到礼佛大道的路面上刻满莲花纹样,莲花是佛教的象征,寓意庄严素净。让我们脚踩莲花,虔心礼佛,去往佛国净土,一花,一叶,一菩提。

在大家虔心礼佛的路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两队很特殊的队伍,是两块环形浮雕石壁“帝后礼佛图”。在我们右手侧为北魏皇帝礼佛图,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上,皇帝在一位僧人的引导下,缓缓走在礼佛的路上,请注意,是走,不是坐着马车,足可见其虔诚之心。而且还是布施礼佛,赞颂佛家累世善行,炫耀帝王威仪。左手侧是北魏皇后礼佛图,我们可以看到皇后为了此次礼佛活动精心装扮,将凤冠霞披改为莲冠霞帔,表示虔心向佛。整个画面宏大,尽管人物层次错综复杂,但却很和谐统一,显得动中有静,充满了虔敬肃穆的气氛。跨过一座雕栏玉砌的七孔桥,来到的是北魏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郦道元激情盛赞的“山堂水殿”。他在自己付出毕生心血的《水经注》中写道:“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袛洹舍并诸窟室。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武周山是北魏皇家的灵山胜地,在昙曜五窟竣工之后,盛极一时,山灵水秀,殿堂飞拔,僧尼颂佛弘法,佛像生辉,梵香缭绕。但是经过1500年的风雨沧桑,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北魏当时的壮丽景象。为恢复郦道元笔下北魏皇

家园林和寺院的迷人景象,2009年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启动,涉及十里河河道治理,339省道改迁,云冈一镇五村搬迁,山谷绿化,云冈堡修复以及景区基础设施健全建设等20多个项目,将历史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整个山堂水殿建筑群建造在一个形似龟背的湖心岛上。从高空俯瞰,好似一只灵龟在水中嬉戏游动。龟在古代被视作特殊灵性的神奇动物,象征吉祥长寿,与龙,凤,麟并称为“四灵”。其实在四灵中,其他的三个都是传说中的,只有龟是现实中的动物。山堂水殿依照古代建筑“龟前戏水,山水朝阳”设计布局,东仰丽日,西沐佛光。建筑主体由东向西,依次为山门,中央石雕造像塔,配楼,两端大法堂,周边回廊阁道,四向角楼及过门组成。主体建筑为木结构,整体风格为魏晋建筑风格,古朴凝重,庄严大气。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屋脊上端的月牙状鸱尾,三角火焰纹装饰,展翅欲飞的金翅鸟,可以看到佛教艺术与中国建筑相融合。鸱尾也叫鸱吻,是龙的九子之一,喜欢吞火。相传在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屋脊之上,用于镇火。金翅鸟是佛教八大护法之一,梵名迦楼罗,人头鸟身,为众鸟之王,法力高强。能够体现皇家园林等级的地方是屋檐下方的斗拱,是汉魏以来宫殿最流行的人字拱和一斗三升拱。整个建筑群彰显皇家园林恢弘气势,庄严雅丽。

穿过中殿,看到的是一座雕饰精美的五级石雕造像塔。塔在印度叫“窣堵坡”,是存放佛祖舍利的地方,具有坟墓的作用。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其中的浮屠,指的就是塔。所以建塔造塔是捐功德的意思。塔分为塔刹,塔身,塔基三部分。塔刹上是避雷针,塔身最下层雕刻的是佛祖四大胜迹。分别为蓝毗尼花园腋下诞生,菩提迦耶降魔成道悟道成佛,鹿野苑出转法轮讲经说法,拘尸那迦涅槃。以上几层四面开龛,雕刻佛像。佛像均取材于石窟。塔的檐角挂满塔铃,微风吹动,清脆悦耳,有祈福消灾之意。

龟尾是一座景观桥,活灵活现甩向西北,和主石窟群第一窟相连。整个云冈石窟面积有3300多亩,是两年前的五倍,绿树成荫,俨然一片西方极乐世界。

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亦称石佛寺。云冈石窟为什么开凿在武周山?这与武周山这块风水宝地密切相关。武周山坐北向南,武周川内山清水秀,可以说是“藏风得水”的好地方。武周山,又称武周塞,从北魏的旧都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到达新都平城(大同市)均要经过这里。武周山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是北魏通向北方的咽喉要道,当时人马商队来往频繁,还驻扎了重要的军队,皇帝经常在这里议论国家大事。武周山成为北魏皇帝祈福的“神山”,他们在这里遥拜北方,祈求神灵保佑江山社稷。因此,北魏皇帝在“神山”开凿石窟,创建寺院,也在情理之中。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窟,这里冬暖夏凉,幽静神秘。古印度佛教兴起后,佛教信徒、僧侣将石窟作为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因为,依山雕凿石窟、佛像,比用砖石筑建寺院经久耐用。佛教是汉代经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石窟寺艺术的传人,大约在3世纪。我国新疆天山南麓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沿丝绸之路东行还有帕孜克里克千佛洞,进入河西走廊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从甘肃继续东进则是宁夏须弥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武周山的地层岩石属于株罗纪的长石石英砂岩,石质坚硬,结构紧密,有利于石窟和造像的雕凿。

现在,大家已随我进入云冈石窟的山门,我身后的石窟参观示意图,大致告诉我们参观路线。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东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还有许多小型洞窟。共计1100多龛,大小造像51000多躯。从云冈石窟西行约3公里,武周川北有吴官苍石窟。再溯河西行,距云冈15公里的高山镇,还有焦山石窟。这么多洞窟如果要细看的话,也许你一个星期的时间也看不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