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析美国次贷危机1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1)论文
【论文摘要】 2007年随着次级房屋信贷造成美国股市大跌,各大金融公司相继宣布亏损乃至破产,一场原本只涉及单一地区、单一金融产品的危机通过蝴蝶效应衍变成了一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飓风,而如今事态仍在延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则称此次危机“百年一遇”。此次金融风暴是如何从“次贷危机”衍变成“次级债危机”,危机的背后又有何成因,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论文关键词】次贷危机次级债危机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事件,事态的发展已持续一年之多,并恶化成为美国的次级债危机,不断导致数家国际知名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受到巨大损伤,面临亏损甚至倒闭的危机。事件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不仅导致股市的剧烈波动,甚至损伤到整个经济层面。一、次贷危机到次级债危机的衍变过程 1.次贷的含义所谓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也即“次级按揭贷款”,主要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其服务对象为债务与收入比率较高、信用低、发生违约概率较高的贷款购房者。按照传统的信贷程序,这类人群是申请不到优惠贷款的,只能在次级市场上寻求贷款。各式各样的“次级贷款”产品使即使收入不高的人群也具备了还款能力,即使利率调高,还不起贷款,火热的房地产市场也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幻觉——只要将房子出手,风险也是“可控”的。因此,自2001年以来美国每年的次级抵押贷款额呈现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美国住宅自有率也迅速提升。 2.次贷衍变成次级债的过程次级抵押贷款新产品深受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的追捧,而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贷款机构对借款人不做任何信用的审核,即向“次级信用”的人
借出大量贷款,但对于华尔街的精英来说,风险是可以转移出去的——把风险分散给那些愿意承担不同程度风险的机构。越来越多的投资银行向这些贷款机构买下贷款,然后将它们打包成一笔债券,债券再由信用评级公司如标准普尔给予债券评级,之后再到债券市场上把它们卖给基金、商业银行或保险公司,或者推销给全球的商业银行和其他的投资者,这种债券产品是基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而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被华尔街称为“次级房贷债券”,即我们所说的“次级债”。由此,“次级贷款”也就衍变成为了所谓的“次级债”。 3.次级债危机的产生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及次级债各参与主体的图示可以可出,一场原本单纯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衍变成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实际上是参与主体共同造成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收益和风险链条环环相扣,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传导就会受到影响。次级抵押贷款,只要房价继续走高,所购买的房产就会升值,就会有还款来源,这就是次级债的收益所在。但当房地产出现与预期相反的波动时,房屋升值速度减缓,加上美联储连续的提息,使许多次级贷款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出现了大量违约现象,利率风险加上违约风险使资产质量的恶化导致资产支持证券的评级降低,价格大跌,市场迅速冷却,而此时的债券债权人则迫使贷款机构拿出出现问题的抵押贷款,引爆点出现——贷款机构在面对债权人催债的情况下而无法收回贷款,进而出现此后大量贷款公司被收购甚至倒闭的现象,恶性循环继续加剧,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次级债的持有比重中,银行占了大部分比例,银行通过利用表外工具避开监管者,发行房产抵押等债券失去控制,而又对巨大的系统性风险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另外,自身资本不足而导致杠杆率过高,所持不良资产太多,且这些资产在短期内出现大幅贬值,结果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面。在此次危机过程中,对冲基金也损失严重,其多涉及抵押贷款
支持的组合证券等产品,充当风险的吸收者,运用较高的杠杆比率,获得数倍的收益,而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其损失也将是数倍放大的,过度的亏损引发全局资金链断裂,从而在根本上导致多加对冲基金宣布亏损甚至破产。为了使次级债得到更大范围的接受,为债券提供担保,保险公司通常以信用增强方式向发债人提供担保,以增强发债人的信用。保险购买人为标的资产池的违约风险购买保护,并定期向保护的出售方支付一定的费用,保护的出售方则在标的资产发生意外时提供补偿。当大量违约现象出现时,保险公司所应承担的责任远远超过其实际承担能力,深陷危机。二、次贷危机的原因此次次贷危机的形成及恶化是受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此处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房贷机构草率放贷次级按揭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较差,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证明,或存在其他的负债,无力偿还房贷、违约是较容易发生的事情,但在信贷环境宽松、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放贷机构即使因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也可以通过再融资,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卖出即可。因此,大量的贷款机构放松了贷款流程,甚至主动向资信等级较差的群体放贷,以至于使次级贷款的规模达到约1.5万亿美元,约占美国2007年GDP13.64万亿美元的11%,草率的放贷机制,大量次级贷款的放出,为危机埋下大量潜在的隐患。 2.美联储助长泡沫为防止高科技泡沫破灭和“911恐怖事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美联储长期实施了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流动性泛滥、次级房贷市场泡沫。同时利率下降,使很多蕴涵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产生的可能性和扩张的机会,这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担负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从表面上减轻了购房者的压力,支撑起了过去连续多年的繁荣局面。但从2011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到2005
年6月,经过连续13次的调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已从1%提高到4.25%,2006年8月则达到了5.25%,此番利率的调整标志着扩张性政策完全逆转。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开始发挥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美联储的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货币政策,在助长了房地产泡沫的同时,也使泡沫达到极点而最终爆破。 3.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美国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进行违规操作,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加大。在过去几年,美国住房贷款一度出现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趋势,甚至出现了负首付现象。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借款人的真实情况,就向其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贷款机构、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其自身的种种违规行为则为此次危机的爆发添加了更多的道德风险。 4.资信评级公司推波助澜自从2000年美国开始大规模发行次级抵押债券以来,各评级机构就一直给予次级抵押债券最高信用评级,这大大促进了次级债市场爆炸式的增长。此时的评级机构在结构性融资的设计中,不再是站在中立的角度负责评级工作,而是亲自涉足到金融工程中,设计出可以达到AAA评级的复杂结构。凭借AAA 的评级,次级债券就立即变身投资产品中的优质产品,吸引大量的投资者。然而从2007年春季开始,各评级机构开始将新发行次级债的评级调低,这也就成了次级债危机造成全球范围内投资者恐慌的直接导火索。数据显示,与传统的公司债评级业务相比,评定同等价值的次级债券,评级公司所得到的费用是前者的两倍,评级公司通过自身参与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清楚了解所谓“AAA级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