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教材电子版

合集下载

18版纲要综述上PPT

18版纲要综述上PPT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认识近代中国的社 会性质,就是认识近代 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 认识近代中国一切社会 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 本的依据。
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
1.半殖民地社会
半殖民地主要指主权状态,这是从政 治角度讲的,中国不再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了,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但是列 强没能实现对中国的直接殖民统治,而是 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近代 中国仍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 有一定的主权。
2.中国由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完全的封 建社会转变为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成分的 半封建社会。
3.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
4.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 为中国社会的又一主要矛盾,而且是最主 要的矛盾。
Hale Waihona Puke 5.战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 封建统治。
6.战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 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 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 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科学 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 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 杆。” ——《 经 济 学 手 稿 ( 1861 - 1863 年 ) 》 , 《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全集》第47卷第427页。
4、文学艺术美不胜收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 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海战图
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 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 起点,它使中国由封 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转化。
㈠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2018修订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2018修订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系、部:政治理论课部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教务部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本科教学系列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2018年修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政治理论课部2019年3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时间:2007-9-5 主要内容:➢课程说明➢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内容概要➢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教学大纲➢参考资料➢实践教学课程说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期间的历史,如近代中国的演变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农民群众斗争和封建王朝的自救、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革命的探索、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辟等等。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

本课程3学分,48学时,包含36理论学时,12实践课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现代历史,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度出版)记录文本和课后知识题详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度出版)记录文本和课后知识题详解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公众号:壹课。

2018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提纲(综述)

2018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提纲(综述)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特点 ①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灿烂的古代文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民族英雄、革命英雄③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社会特征经济 ①以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生产机构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③所有权高度集中,经营权极端分散,极低的社会分工④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被征收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生活极端贫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尖锐⑤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常常结合起来;皇帝、贵族、官僚、一般地主拥有大部分土地政治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人民,监督官员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后与佛教、道教互相吸收、融合,法家的严刑峻法社会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核心是宗教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意义 ①巩固和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并出现了一些盛世: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康雍乾盛世②使其进程缓慢、迟滞,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闭关锁国,危机四伏世界概况①多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16-18世纪,荷兰(尼德兰革命,1581建国)、英国(1640-1688资产阶级革命)、美国(1775-1783独立战争)、法国(1789-1794资产阶级革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②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建立起来(工场手工→大机器生产)③至19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强国是英、法、美,在此期间沙皇俄国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政策,19世纪40年代势力范围达新疆和东北;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德国加入侵华行列④鸦片战争前,除了资本主义宗主国,还有独立国家(中国、奥斯曼帝国)中国社会①周秦-1840鸦片战争前:独立的(主权)、完整的(领土)、比较纯粹的(无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封建社会,期间,唐宋(7-12世纪)科技大发展②清代中期逐步衰落,商品经济缓慢发展,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5-16C )设问:为什么商品经济仍然可以缓慢发展?①即使相互对立,自然经济仍然要商品经济作为补充②一定数量的自耕农经济和农民家庭副业的存在,有利于商品发展影响 ①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②外国船舰在领海航行,破坏领海主权③外国人的领事裁判权,破坏了司法主权④协定关税,破坏关税主权起点原因①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半的界定①半殖民地:一个国家,名义上独立,而实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控制②半封建:在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刺激下,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判前制度设问一:为什么成为半殖民地的中国?①鸦片战争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爆发?2、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3、如何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高度评价辛亥革命。

1939年5月4日,他在延安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辛亥革命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它的历史意义何在?它的失败又说明了什么?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帝国主义列强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控制,多方扩展其在华势力。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了。

2.社会矛盾激化本来就十分沉重的税赋加上巨额的对外赔款,使广大劳动人民不堪重负,民不聊生。

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从1902年至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

例:抢米风潮:封建地主阶级和清政府的残酷压榨,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农村经济凋破,亿万农民赤贫化,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地主商人乘机囤积居奇,民众生活极为苦难。

从1906年到1911年,几乎每年都有抢米风潮的发生,且遍及南北各地城镇乡村。

这些事实说明:人民群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3.清末“新政”为了缓和国内人民的反抗情绪,1901年初,慈禧太后刚到西安,就发布“变法”命令,假惺惺地表示要力图振作,推行“新政”,加强“改革”。

主要内容有:(1)编练新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广西按察使奉命用西法编练“定武军”﹐共4700人﹐驻天津附近马厂﹐袁世凯此基础上,增募2000余人,聘德国教官,在小站成立新建陆军督练处,设立步队、马队、炮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第四章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第四章课件

HISTORY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目录C O N T E N T S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1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2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3第一节The deeds or heroes add luster to a nation's history.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4.1.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P91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诞生。

4.1.2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P91(单选)1.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2.文学革命: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单选)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P92第一,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P92(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其目标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P93(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南北朝的佛像头部






唐三彩
的 中



中国厅内的敦煌壁画
瓷器
被毁后的 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 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 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 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作家雨果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 坏之损失及抢劫之损失, 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8年版)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
• 本章重点: 学习这一时期历史,要注意掌握下述几个重点问题:
1、帝国主义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对中国侵略; 2、了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屈斗争。 • 本章难点:
反侵略战争一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是怎样逐步觉醒的。
上海法租界
1845年英国在上海建立 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 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 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 “公共租界”。
一、军事侵略
勒索赔款、抢夺财物
巨额赔款造成了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 展,拉大了中国与先进国家本已存在的差距。
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台事专条》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பைடு நூலகம்
我们呢,连一句客气话都没有,7月1日零点,早已
经急不可耐的驻港部队,乘坐汽车轮船直升机,从海陆空直
扑香港各地,以至于让法新社记者有一种“仿佛希特勒德军
开进沦陷巴黎”的感觉。

回归后那段时间,我们是慷慨激昂,满面春风,得

2018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2018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国民革命的进行 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
1. 分析评价五四运动 2.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性
3.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4.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北洋军阀分裂表现
皖系:段祺瑞 三 大 派 系
直系: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 张学良
奉系:张作霖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共产 党的产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并且使得中国 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五四运动
知 识 结 构 要 点
发生的历史条件 取得胜利的原因 运动的历史意义 成立的历史条件 成立的必然性 成立的历史意义
3.邻居孩子听到笑声,来凑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 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 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孔乙己: 「我已经不多了。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6.自此以后,又好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 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 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后来再也没有看见他。
民国奇人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 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 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 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 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 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 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 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 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 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 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 国人”。

2018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2018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二)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 划分势力范围
签订不平等条约:
主要有: 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 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侵占中国领土:
沙俄: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 于1858年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 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通过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 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强迫 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 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 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 多平方公里领土。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沙皇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而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
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 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 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 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之士都 感到面临“末世”。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睁眼看世界
1、林则徐
2、魏源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二、政治控制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2、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3、享有领事裁判权 4、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直接动用陆海军镇压太平天国 2、镇压义和团
Hale Waihona Puke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1、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列强扶植曾国 藩、李鸿章等湘系、淮系军阀,并帮助他 们购买、制造洋枪、洋炮和练兵 2、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 北洋军阀政府 3、扶持各派系军阀首领,导致连年混战
划分势力范围:

2018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2018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总 路 线 提 出 原 因
一方面,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 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 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开始发 生了重要变化。
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 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2、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名称 经营方式 土地及生产资 料归属 公有 财产 占有 量 分配方式 性质 实施时间
互助组
集体劳动, 共同使用 一些牲畜、 农具
私有
少量
社会主义 萌芽
1949年10月 至1952年底
初级农业 生产合作 土地入股, 土地、牲畜、 社 统一经营 大农具私有 高级农业 集体所有(农 生产合作 统一经营, 民的大牲畜、 社 集体劳动 大农具折价归 集体)
1957年
193亿度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
土地改革以后,党不待农民的政治热情冷却,不待
农村发生激烈的阶级分化,即积极领导农民走互助 合作的道路。
1951 年 9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农业生产互助 合作的决议(草案)》。 1953年,国家对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实行计划 收购和计划供应(统购统销)。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 合作社的决议》
工业化 过渡时期 总路线 三大改造 农业 资本主义工 商业 手工业
发展生产力
变革
生产关系
2、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8版第四讲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8版第四讲
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陈李
左翼骨干-毛
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董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从中国的实际岀发
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党组工作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 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
缺少唯物主义批判精神
第一部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疑资
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
第一部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社会主义思想指引 新的平等的态度
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
第一部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背景条件
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我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历史使命 民族独立、自身解放 历史征程
第三部分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三部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提岀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采取的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 推翻三座大山和工农运动
第三部分:中国革命的新Leabharlann 面 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 大革命的过程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思考:
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什么失败?
谢谢观看
————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讲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内容 目录
0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教案
布作
置业
观看电影:建党伟业阅读报纸:《新青年》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第6次
授课日期
11月13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了解国民党统治情况,认识中共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2.了解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及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中国革命战略的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
布作
置业
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第7次
授课日期
11月20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4.3.3.大革命中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4.3.4.国民革命的失败及其评价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置业
电影欣赏:建国大业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第9次
授课日期
12月4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8版第二讲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8版第二讲
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一部分: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局限
阶级局限性 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 军事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自身教义与儒学的错误取舍 认识对侵略者理性的认识
第二部分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二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三部分: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教训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惧怕人民群众
思考:
三个阶级的探索为什么失败了?
谢谢观看
————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1
内容
目录
02
03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洋务运动的兴衰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第一部分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一部分: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拜上帝教、金田起义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天京事变 湘军破天京
第一部分: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意义
第三部分: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三个问题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第三部分: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百日维新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第三部分:代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第二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作用
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