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法方面主要包括的法律有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自然资源管理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活动。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角度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进行解读。

一、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明确了环境权益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

它强调了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者的追责机制,并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标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因此对水资源的管理至关重要。

该法律规定了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原则,包括水资源调度、节约用水、保护水生态环境等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对于防风固沙、保持水源、调节气候起到关键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该法律明确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原则,规定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草食动物的放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该法律规定了草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原则,明确了草原的管理和保护责任,同时规定了草原建设、草原生态修复和草原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解读1. 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是指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进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

该政策主要包括资源开发者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的机制和标准,并规定了行政管理部门对补偿资金的监管和使用。

2. 自然保护地政策自然保护地政策是为了保护特定自然资源而设立的法定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

该政策规定了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原则和措施,明确了对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和管理责任,以及对未经许可非法入侵的处罚措施。

3. 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自然资源法制度概述

自然资源法制度概述

自然资源法制度概述自然资源法律制度是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小编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自然资源法的文章欢迎阅读参考:一、自然资源法律制度概述(一)自然资源的含义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国计民生的基本保障(二)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含义自然资源法律制度是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三)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体系概括起来我国自然资源法律制度主要由四个方面的法律法规所构成首先是综合资源法其次是资源行业法再次是专项资源法最后是资源保护法(四)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原则(1)重要自然资源公有原则(2)综合利用和多目标开发的原则(3)统一规划和因地制宜的原则(4)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5)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二、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制度(一)自然资源的权属1.自然资源所有权我国自然资源法中所规定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基本有两类: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和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1)土地的所有权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2)林权中的所有权林权中的所有权有两个层次:森林资源包括森林和林地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林木所有权可以归属于国家、集体及单位、个人(3)草原的所有权草原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4)水资源的所有权国家是水资源所有权的唯一主体(5)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矿产资源属于同家所有.不因其所依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6)野生动物的所有权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2.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权包括取水权以及与水的利用有关的其他权益(2)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3)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权包括林地使用权和林木经营权(4)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权包括水面、滩涂养殖使用权和渔业捕捞权(5)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权包括狩猎权和驯养繁殖权3.自然资源权属流转目前我国法律允许转让的自然资源权利除土地使用权外还包括矿权和林权4.自然资源利用中的补救和补偿资源利用补偿不同于资源补救主要表现在:第一二者设立的依据不同设立补救义务是基于资源损害和公共利益损害目的在于保护资源;设立补偿义务的依据是个体利益的损害其目的在于保护一定社会主体的个体利益第二二者的义务内容不同补救义务的内容是补救资源补偿义务的内容是补偿利益损失第三二者的履行原则不同资源补救最终必须实际履行不能以金钱内容替代;补偿义务则可以以金钱内容予以履行(二)自然资源的行政管理制度1.自然资源规划自然资源规划内容各不相同但通常都要包括规划的现实基础规划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和分期、分类目标及其分项指标为实现目标而要采取的主要政策和措施等2.自然资源调查3.资源综合利用4.自然资源许可从实施管理的范围来看自然资源许可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资源开发许可证二是资源利用许可证三是资源交易进出口许可证三、土地管理法(一)土地管理法概述土地管理法是调整土地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土地管理法律制度1.土地权益土地权益主要指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2.土地的利用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3.土地的保护土地的保护是指为了防止土地资源被荒废、破坏和污染保护土地数量和质量而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1)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2)国家鼓励土地整理4.建设用地管理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需要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或者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必须依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进行办理四、水法(一)水法概述水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管理、保护、防治水害等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水法的调整范围既包括水资源也包括经过开发利用的商品水和经过工程调节的供水其中的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不属于水法的调整范围(二)水法律制度1.水权水权是指水的所有权和各种利用水的权利的总称水权包括水的所有权和取水权2.取水许可制度下列情形不需要申请领取取水许呵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进行临时应急取(排)水的;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水的;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3.水费和水资源费使用水利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依照条例规定和管理权限负责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和监督五、矿产资源法(一)矿产资源法概述矿产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勘探、开采、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矿产资源法主要包括矿权、矿产资源管理、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利用、保护等内容 (二)矿产资源法律制度。

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

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

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
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制度:国家和地方制定一系列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林业法、水资源法等,明确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原则和具体措施。

2.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和部门,设立专门的自然资源保护机构,负责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保护工作。

3.资源评估制度:通过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确定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4.资源利用制度:明确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建立合理的资源利用和开发制度,采取限额、配额等方式,限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5.保护区制度: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划定各类保护区的范围、功能和管理措施,加强对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6.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机制,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给予经济和社会的支持和激励。

7.行政执法制度: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保护的监督和执法制度,
加强对资源损害行为的打击和追责,维护资源的合法使用和保护。

8.公众参与制度:推行公众参与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制度,
加强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对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是一系列法律法规、机构设置和管理措施的集合,旨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方面的法规

自然资源方面的法规

自然资源方面的法规
1. 自然资源保护法:规定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和措施,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稀有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等。

2. 水资源管理法:规定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污染防治的责任和措施,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和水环境保护等。

3. 森林法:规定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原则和措施,包括森林的培育、保护、经营和利用等。

4. 矿产资源法:规定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和管理的原则和措施,包括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和安全生产等。

5. 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原则和措施,包括土地的确定、使用和保护等。

6. 渔业法:规定了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原则和措施,包括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护和渔业管理等。

7. 国家公园条例:规定了国家公园的设立、管理和保护的原则和措施,包括国家公园地区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8.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原则和措施,包括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境监测等。

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的法律依据与解读

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的法律依据与解读

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的法律依据与解读自然资源保护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法律。

本文将就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的法律依据进行解读,并探讨其中的关键要素。

一、国际法依据自然资源保护的问题涉及到跨国界的生态系统和资源,因此国际法对于保护自然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国际公约中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都规定了各国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国际公约的法律依据,为各国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二、宪法依据宪法是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也是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的法律依据之一。

许多国家的宪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例如,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这一规定为中国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提供了宪法上的依据。

三、行政法依据自然资源保护政策需要依靠一系列行政法规来进行实施。

各国政府通常会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自然资源的归属、保护范围以及开发利用的限制条件等。

这些行政法规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实施细则。

例如,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管理与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四、环境保护法依据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在各国的法律体系中,环境保护法律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

环境保护法律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污染排放的控制、生态恢复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例如,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在进行自然资源开发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的法律依据包括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和环境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依据为各国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规范。

然而,法律只是自然资源保护的基础,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形成多元合力,才能真正实现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法定义

自然资源法定义

自然资源法定义自然资源法是指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的法律体系。

自然资源指的是地球上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类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水、气体、矿产、森林、动植物和自然风景等。

这些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也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保护和管理,以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管理:自然资源的管理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规划、利用与调控,以达到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目的。

资源管理涉及土地、水、气体、矿产、森林、动植物等方面。

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评估、资源规划、资源开发、资源调控和资源保护。

2.资源开发:自然资源的开发是指对资源进行技术、投资、劳动等方面的开发,以获取有用的物质和能量。

资源开发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原则,符合法律、法规和规划的要求。

3.资源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是指对资源进行生产、消费、供应和调配,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资源利用需要符合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节能减排。

4.资源调控:自然资源的调控是指通过法律、政策、管理、市场等手段,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调控。

主要内容包括资源储备、资源供需平衡、资源补偿、资源市场、资源税费等方面。

5.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保护是指通过法律、管理、技术等手段,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以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资源保护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特殊地区资源保护等方面。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法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问题的出现,自然资源法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与执法监督

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与执法监督

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与执法监督自然资源部门承担着保护和管理国家自然资源的重要责任。

为了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加强了执法监督。

本文将以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和执法监督为主题,探讨其内容和意义。

一、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自然资源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方式、保护环境的措施、监督执法的要求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法》是自然资源部门的核心法律法规之一,于1986年首次颁布实施,并于2018年进行了修订。

该法明确了中央和地方自然资源的管理权限,规定了自然资源的公有制、保护、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制度。

它对自然资源的分类、取得和流转、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监管执法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于2018年颁布实施,旨在加强对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

该法规定了国家公园的设立、划定和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建立国家公园管理制度,有效保护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资源部门的执法监督自然资源部门依法履行执法监督职责,促使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执法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执法力量建设自然资源部门建立了专门的执法队伍,负责执法工作。

执法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具备执法能力和技能。

他们要严格遵守职业规范,执行法律法规,维护自然资源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二)执法监督机制自然资源部门建立了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执法监督机制包括监督检查、行政复议和监察机关的监督等。

这些机制可以有效防止执法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和滥用职权等问题,保障了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环境法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体系

环境法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体系

环境法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体系自然资源的保护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环境法律体系。

本文将从立法背景、法律框架和法律实施三个方面探讨环境法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体系。

一、立法背景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和能源。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过度开发。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环境法律。

在国际层面,联合国于1972年召开了历史上第一个环境保护大会。

这次大会的产生标志着环境问题被国际社会所重视,也为各国立法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此后,各国通过签署环境公约、国际协议等方式加强了环境保护措施。

在国内层面,我国自1970年代末开始正式立法保护环境。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建立的背景是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体系也不断完善。

二、法律框架我国环境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多部法律。

这些法律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进行了规范。

首先,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其中对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了基本原则的规定。

宪法的制定使环境保护成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法律责任。

其次,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核心。

它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等,为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提供了指导性的规范。

此外,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专门侧重于水资源和大气资源的保护。

这些法律规定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强调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法律实施环境法律的实施是保护自然资源的关键环节。

我国通过设立环境保护部门和制定相关政策,加强了环境法律的实施和监督。

我国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协调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指导地方环保部门的工作,并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环境监测体系,不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检测,以确保环境法律的有效实施。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解读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解读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解读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存在且能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如水、气、土地、矿产、森林等。

为了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本文将对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政策。

一、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满足人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供给不足,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亟需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

二、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原则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利用。

其原则包括:1. 公平公正原则:确保资源利用过程中公平竞争,防止资源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2. 环境保护原则:确保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对环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 经济效益原则: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社会经济效益;4. 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公众参与自然资源管理的决策过程,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

在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资源保护法:该法规定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基本原则、管理制度与责任等内容,旨在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2. 土地管理法:该法规定了土地的基本利用制度、土地利用权的管理和保护等内容,旨在加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3. 水资源法:该法规定了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制度,旨在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4. 矿产资源法:该法规定了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制度,旨在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5. 森林法:该法规定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度,旨在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自然资源管理的难点和挑战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和挑战,其中包括:1. 制度不健全: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仍存在空白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2. 执法不严格:目前自然资源管理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效果不理想,需要强化执法力度和监管措施;3. 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限制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4. 公众参与度低:公众参与自然资源管理的程度不高,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形成共治的局面。

《环境保护法》第七章 自然资源法

《环境保护法》第七章 自然资源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
❖ 1988年12月29日,修改
❖ 1998年8月29日,土地管理法修订案,这是对《土地管
理法》的又一次重大修改,由于这次不是对个别条款
的修改,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没有采取修改决定
2020/12/2的方式,而是采取了修订案的方式。
13
❖ 主要有《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基本 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复垦规定》、《城镇国有土 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外商投资开发经 营成片土地管理办法》、《土地违法案件处理暂行办 法》、《土地增值税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等组成。另外在《环境保护法》、《农业法》、《城 市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矿业资源 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等法律 中也有一些保护土地资源的条款。
② 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③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55条“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
使用费,百分之三十上缴中央财政,百分之七十留给有
2020/12/关2 地方人民政府,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
21
4.征用土地制度 第2条第4款:“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
便出现了资源危机,资源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世界各国
为了保护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加强了国家对自然资源
的管理和保护,并制定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2020/12/2
4
例如,瑞典在原有《森林法》、《水法》、《狩猎法》、《名胜古迹法》、
《渔业法》等单行资源法的基础上,又制定了综合性的《自然保护法》

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与执法监督

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与执法监督

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与执法监督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森林、草原等。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各国纷纷设立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并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以及执法监督的相关情况。

一、自然资源部门的法律法规1. 自然资源管理法:自然资源管理法是自然资源部门的核心法律法规,它规定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

自然资源管理法包括国土资源管理法、水资源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森林资源管理法等,分别针对不同的自然资源领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

2. 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法律法规。

它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修复、污染物排放控制等内容,旨在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权益。

3. 农业法:农业是自然资源的重要利用领域之一。

农业法主要规定了农业的生产经营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农业生产者权益保护等内容。

通过农业法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4. 水利法:水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水利法主要规定了水资源的管理、利用和保护制度,包括水资源的分配、水权的确权和交易、水污染防治等内容,旨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执法监督自然资源部门在负责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也需要对法律法规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执法。

为了确保执法工作的公正、公正和有效性,自然资源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督措施,如下:1. 内部监督机制:自然资源部门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包括执法人员考核评价、内部检查等,以监督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和效果。

2. 外部监督机制:自然资源部门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通过公开听证会、组织公众参与、接受举报等方式,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 法律诉讼机制:自然资源部门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设立法律救济机制,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让各方面权益受损的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自然资源,是指人类所依赖的、不能人为创造、来自自然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各国普遍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本文将对部分与自然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解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法》是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之一。

该法于2019年7月1日正式施行,强调保护自然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该法规定了自然资源的分类、管理制度、保护措施等内容。

根据该法,自然资源分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自然遗产等类别,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资源过度开发与浪费。

此外,该法明确了自然资源管理的主体责任,包括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

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管理负有总体把握和整体设计的责任,而地方则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

二、《资源税法》《资源税法》是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另一项重要法规。

该法规定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征收资源税的范围、税率和征期等内容。

依据《资源税法》,我国对有色金属、稀土、稀有金属、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征收资源税。

资源税的税率根据资源类型、开采环境、利用方式等因素进行不同定级,以鼓励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绿色开采。

三、综合治理政策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各国普遍制定了综合治理政策。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我国实施了水土保持政策,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现象,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我国还推行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恢复退耕地的植被覆盖,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此外,各国还普遍采取生态补偿政策,通过给予生态保护者经济补偿,鼓励其积极参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这些补偿通常包括生态补偿金、生态公益岗位等形式。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至关重要。

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自然资源是指人类所依赖或者利用的来自自然界的各种资产、元素、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来进行管理。

本文将对自然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解读。

一、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法》该法是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于1986年首次颁布,曾经多次修订。

该法规定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原则。

它包含了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法律规定,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基本法律,于1989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措施,同时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相关的法律支持。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对水资源的合理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于1988年颁布,明确了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原则,保护水资源的合法权益。

二、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解读1.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如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旨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土地利用政策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来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

例如我国的土地管理政策要求严格控制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推动土地的保护和高效利用,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各国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政策的目的是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过度开采和浪费。

4.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各国都制定了水资源管理政策。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自然资源部作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主管部门,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工作人员作为自然资源部的骨干力量,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基础,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专业的服务。

本文将就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需要了解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解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法》是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掌握该法律的基本内容和精神。

该法律主要包括了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发利用与管理、自然资源产权和责任、自然资源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工作人员要熟悉该法律的法条,明确各种自然资源的分类、使用条件,掌握法律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措施等。

二、《环境保护法》与自然资源部工作的关系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需要了解该法律的基本要求和规定。

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环境因素,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自然资源部的政策解读自然资源部不断制定和调整自然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并解读这些政策。

例如,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目的和操作流程,确保政策的正确实施。

此外,自然资源部还会发布一些针对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节约利用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掌握和解读这些政策,指导相关工作的实施。

四、了解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自然资源部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管理的范围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土地、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工作人员还需要了解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例如,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工作人员需要熟悉《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矿业权的获取、转让、终止等程序和要求。

五、加强学习与提升专业能力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能力。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范围广泛,种类繁多。为有利于对自
然资源依法调整 1、根据自然资源的不同属性: 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土地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矿产 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渔业资源等类型。 2、按照不同的自然资源特点和要求,可分为: (1)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 (2)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矿藏资源,例如,铁、铝、煤、 石油等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 (3)恒定性资源,主要是自然界中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 资源,如太阳辐射能、空气、海潮、风力等。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一)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 自然资源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独占自然资源,并表现为占 有、使用、受益、处分等四种权能。 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类别: ⑴按自然资源权属的主体来分,分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 ⑵按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可分为土地资源所有权、森林资 源所有有权、水资源所有权、草原资源所有权、矿产资源 所有权、野生动植物资源所有权等。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一)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概念: 是指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过程中 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一般是 由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 动植物保护法、水法和渔业法、海洋法、空间法等法 律、法规组成。 自然资源保护法是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自然规律的 法律。其目的,是通过法律手段,调节人类在开发利 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的自然综合体。
1、部门性资源法 2、特性资源法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三、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

自然资源法方面主要包括的法律有

自然资源法方面主要包括的法律有

自然资源法方面主要包括的法律有:《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水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等。

环境保护法方面主要包括的法律有:《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等自然资源法宣教提纲一、自然资源法律制度概述(一)自然资源的含义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国计民生的基本保障。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将自然资源进行多种科学分类。

按自然资源客观存在条件与特征为标准,可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两大类。

前者包括铝、铁、锡、镁等金属原料资源和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资源;后者则由土地、水、气候、生物等资源构成。

按可否再生,可以把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及恒定资源三大类。

可再生资源有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种,生物资源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非生物资源是诸如土地、水等没有生命的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煤、铁、石油等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它们没有生命,没有再生能力;恒定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大量存在,无论人类怎样利用,都不会引起数量减少的资源,如太旨能、风力、地热、潮汐等。

发展科学技术,扩大恒定资源的利用范围,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向。

(二)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含义自然资源法律制度是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自然资源法属于经济管理法,是经济法律体系中一个综合性的法律部门,主要包括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

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调整对象是与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有关的社会关系。

从法律的角度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然资源权属关系。

环境法律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框架

环境法律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框架

环境法律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框架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环境法律是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

为了建立一个合理的法律框架,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许多国家制定了环境法律,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本文将探讨环境法律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框架,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

一、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框架的建立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框架的建立是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来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以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这些法律框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资源管理: 自然资源管理法律旨在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并规定了资源的获取和分配以及管理和监督的程序。

例如,森林管理法规定了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同时强调了对森林的监督和管理。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律主要关注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些法律规定了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控制,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例如,大气污染法规定了对大气污染的监控和控制,以维护空气质量。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旨在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以维持生态平衡。

这些法律规定了对濒危物种和受保护地区的保护,以及对非法狩猎和非法交易的打击。

例如,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定了对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措施。

二、环境法律保护自然资源的应用和挑战环境法律框架在实践中的应用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执法的有效性和监管的难度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资源的分布和流动具有复杂性和跨区域性,执法和监管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此外,法律执行的成本和时间成本也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于贫困地区或发展中国家来说。

其次,利益冲突和利益平衡是环境法律实施的另一个难题。

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但另一方面,过度开发会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因此,如何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此外,国际合作和跨界治理也是环境法律面临的挑战。

自然案件法律规定(3篇)

自然案件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自然案件,是指涉及自然现象、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生物等自然要素的案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然案件日益增多,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规范自然案件的处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自然案件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

二、自然案件的法律渊源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中关于自然案件的规定主要包括:(1)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环境权等。

(2)国家保护自然资源,保障生态平衡。

(3)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2.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对自然案件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法规定了以下主要内容:(1)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赔偿。

(2)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环境监测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等。

(3)环境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等。

3.自然资源法我国自然资源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

这些法律对自然案件的处理具有以下规定:(1)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度。

(2)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审批制度。

(3)自然资源保护的义务。

4.其他相关法律除了上述法律外,还有一些其他法律也对自然案件的处理具有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

三、自然案件的法律规定1.自然案件的范围自然案件的范围主要包括:(1)涉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案件,如土地、森林、草原、渔业等。

(2)涉及环境保护的案件,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3)涉及自然生物保护的案件,如野生动物保护、植物保护等。

2.自然案件的处理原则(1)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处理自然案件时,应当尊重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环境权等。

试述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的关系

试述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的关系

1.试述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的关系?环境法是指调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污染防治和其他公害方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该法律部门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两大类。

自然资源法主要是指各种自然资源的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目前,我国有关自然资源方面的法律规范主要有: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水土保护法、土地管理法、节约能源管理条例等。

2. 试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贯彻与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中,通过计划、规划及各种管理手段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止环境损失的发生。

对几经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还必须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

贯彻该原则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管理;全面规划与合理布局;制定实施具有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制度。

比如:我国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已经具有比较系统、规范的实施与监督措施。

同时,关闭小型造纸厂,砖煤窑,也是对该原则很好的贯彻和实施。

3. 试述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方式1.在源头控制,主要是采用新原料、洁净能源等。

2.在过程中控制,主要是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清洁生产等。

3.就是最后处理了。

主要是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处理以及对污染物的减排措施。

4.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否应包括行为的违法性?为什么?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因违反环境法定义务实施环境不法行为致人损害而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所必需的各种要件的有机统一。

它包含如下内容:1、损害后果。

环境民事责任作为不法行为人对于环境权益受侵害的被侵权人所承担的财产责任,其前提和基础就是不法行为人的排污行为对被侵权人造成了损害后果。

有损害则有补偿,无损害则无补偿是民事责任的基础,不同于环境刑事责任和环境行政责任是为了追究行为人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因而不以违法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为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损害后果只是违法行为人承担环境行政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轻重的选择要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法方面主要包括的法律有:《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水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等。

环境保护法方面主要包括的法律有:《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等自然资源法宣教提纲一、自然资源法律制度概述(一)自然资源的含义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国计民生的基本保障。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将自然资源进行多种科学分类。

按自然资源客观存在条件与特征为标准,可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两大类。

前者包括铝、铁、锡、镁等金属原料资源和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资源;后者则由土地、水、气候、生物等资源构成。

按可否再生,可以把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及恒定资源三大类。

可再生资源有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种,生物资源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非生物资源是诸如土地、水等没有生命的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煤、铁、石油等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它们没有生命,没有再生能力;恒定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大量存在,无论人类怎样利用,都不会引起数量减少的资源,如太旨能、风力、地热、潮汐等。

发展科学技术,扩大恒定资源的利用范围,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向。

(二)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含义自然资源法律制度是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自然资源法属于经济管理法,是经济法律体系中一个综合性的法律部门,主要包括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

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调整对象是与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有关的社会关系。

从法律的角度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然资源权属关系。

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营造各种自然资源的经济活动中,都要涉及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管理权和其他专项权益等。

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财产,其权属关系主要是由自然资源法规定的。

其次是自然资源流转关系。

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财富,其价值在流转中才能得到体现。

当然,流转的前提是交易人对自然资源享有合法权利,否则自然资源的流转就缺少合法的基础和前提。

再次是自然资源管理关系。

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营造各种自然资源的经济活动中,形成了复杂的资源管理关系,主要表现为各种人民政府的管理和各级人民政府中各种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

自然资源管理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项资源管理关系,如土地管理;另一种是资源待业管理关系,如矿业管理、渔业管理等。

(三)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体系我国目前尚无一部综合性的自然资源基本法。

概括起来,我国自然资源法律制度主要由四个方面的法律法规所构成。

首先是综合资源法。

在一项法律中同时规范两种及两种以上种类的自然资源或将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规范的,为综合资源法。

如国土整治法、水土保护法等。

其次是资源行业法。

一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已形成为独立的经济行业或产业,该项资源的立法将资源管理与待业管理相结合,称为资源行业法,如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等属于资源行业法。

再次是专项资源法。

一种自然资源的功能用途与国民经济中的许多行业或产业相联系,该项资源的立法不含行业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该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协调利用该项资源多方面的社会关系的,为专项资源法,如土地法、水法等属于专项资源法。

最后是资源保护法。

主要是以资源保护为目的而进行的资源立法,为资源保护法,如自然保护区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

我国自然资源法体系中的专项法主要包括(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通过,2988年12月29日、1998年8月29日和2004年8月28日三次修订)、《水法》(2002年8月29日通过《矿产资源法》(1996年3月9日通过,1996年8月9日修订)、《草原法》(1985年6月18日通过,2002年12月28日修)、《渔业法》(1986年1月20日通过,2000年10月31日和2004年8月28日两次修订)、《水土保持法》(2991年6月29日通过)、《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通过,20045年8月28日修订)。

除上述法律外,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缔结的有关环境资源和利用和保护的国际条约,我国参加的有关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国际条约,也是我国自然资源法的构成部分。

(四)自然资源法的原则自然资源法的原则是指为我国自然资源法所确认的,体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方针、政策,并国家资源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它贯穿于每一类自然资源的法律之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与自然生态规律在法律上的反映,旨在保障我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发展。

1、自然资源法的原则我国绝大部分自然资源为公有,即全民(国家)所有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只有林木等极少数资源可以属于私人所有。

我国《宪法》第9条明确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2、综合利用和多目标开发的原则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决定了研究、开发和利用的综合性。

综合利用和多目标开发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措施。

我国在制定和贯彻实施各种自然资源法规时,反映了这种客观要求。

3、统一规划和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大都要受地域性的制约,每一地方都有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组合,必须因地因地不同,采取不同的对策,实施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

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还必须打破条条块块的界限,建立起有利于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才能使自然资源得到保护、才能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理性化。

4、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脱离自然力的影响,一切经济活动只有符合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要求,才能实现预期的经济利益。

最佳的经济效益是局部的和整体的、眼前的与长远的经济效益的统一。

因此,在任何经济建设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生态效益,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衡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经济效果,不得以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最佳方式的选择,要在预测生态变化的可能趋势的条件下,根据国民经济全局的需要,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所谓开源就是鼓励资源再生和寻找新资源,挖掘可用旧资源,开发潜在资源及人造代用资源等;所谓节流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必须正确处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二、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基本制度(一)自然资源的权属1、自然资源所有权我国自然资源法中所规定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基本有两类: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和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

国家土地所有权,国家水资源所有权,国家森林所有权,国家草原所有权,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国家野生动植物资源所有权等,统称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森林所有权,集体草原所有权等,统称为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

具体而言,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所作的规定如下:土地的所有权。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水资源的所有权。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是水资源所有权的惟一主体。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

应该说,这部分水已从自然状态下分离出来,已不是水资源,而是水商品。

矿产资源的所有权。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不因其所依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

林权中的所有权。

林权中的所有权有两个层次:森林资源包括森林和林地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林木的所有权可以归属于国家、集体及单位、个人。

《森林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营造的林木,归国家所有。

集体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归该单位所有。

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

城镇居民和职工在自有房前屋后庭院内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

集体或个人承包国家所有的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的集体或者个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规定的,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执行。

草原的所有权。

草原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野生动物的所有权。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不因野生动物资源所依存的土地或水体的所有权改变而改变。

2、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我国自然资源法所规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在资源所有权的基础上,也基本有两类:国有资源开发利用权和集体资源开发利用权。

具体而言,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权作了以下规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权。

包括:取水权。

取水权是指直接从地下、江河、湖泊等水资源中取水的权利。

根据《水法》的规定,主要有两种取水权:法定享有的取水权和通过取水许可证取得的取水权。

与水的利用有关的其他权益。

国民经济中,水运(包括航运和竹水流放)、水能利用和渔业等,都与水的利用密切相关,这些行业中有关水利用的权益也是水权的重要内容,可以将其称之为水运的水利用权益、水能和水利用权益、渔业的水利用权益等。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权。

包括:探矿权。

探矿权是指按法定的程序,取得勘查许可证,在批准的区域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

依法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称为探矿权人。

采矿权。

采矿权是指按法定的程序,取得采矿许可证,在批准的区域(开采范围)和期限内开采被许可的矿产及共生、伴生矿产的权利。

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称为采矿权人。

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权。

包括:因承包宜林荒山荒地而取得的林地使用权。

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要吊单位或者个人承包造林。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后变为林地,承包造林的单位和个享有林地使用权。

国有单位因造林而取得的林木经营权。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

因取得采伐许可证而取得的林木采伐使用、收益权。

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权。

包括:水面、滩涂养殖使用权。

是指单位和个人为从事水生动、植物养殖生产而对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的水面、滩涂加以利用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