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本土化,孰重孰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与本土化,孰重孰轻
摘要: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就当大家就要趋于一致的时候,我们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要怎样保护民族本土化,怎样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关键词:全球化,本土化
全球化这个词,我想,在现在社会中可以称得上是高频词汇了,经济的全球化是本,它带动了政治、文化等一系列的全球化。全球化“并不是专家学者在书斋里危言耸听的杜撰,也不是新闻媒体大肆炒作出来的话题,它已成为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①
这样客观存在的全球化中,艺术的全球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曾说过:艺术是远离经济基础的最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我想,如果垒一座金字塔的话,那么艺术全球化该是塔之顶端了,它是经济的升华,是政治的升华。既然它是一种升华,就不该追随着经济以及其他基础部分的步伐,不该为其牵着鼻子走。换句话说,在全球化语境中,应该善待本国的本土化,挖掘本土化的价值。对于在全球语境中保护本土化的问题,电影就是个能很好呈现并且发扬光大的平台。在当今全球化热潮中,本土化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电影《海角七号》就将台湾的本土民俗表现得较为完整,并且将其本土化的事物与世界相融合。从最基础的语言上看,整部影片的主要人物大多在讲当地的闽南语,有时会夹杂少许的日语,这就一点就很是本土化。茂伯德月琴就是个很大的亮点,茂伯从未抛下过他
的这个宝,这很能体现当地人对于本土化的保护意识,对于贝斯还有其他西洋乐器的冲击,即全球化的袭来,当地人对于自己文化的保卫是中很伟大的表现。还有影片中,当地“代表”对外来人的排斥,这也从侧面表达了在全球化下,保护本土化是势在必行的。另外,本土化与全球化冲突着的同时并交融着的状态也在《海角七号》中被发挥得较为淋漓尽致了。茂伯虽然弹了一辈子的月琴,但是最后还是成功地加入了乐队;马拉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拿下了“代表”的这个大订单......像这样能够在全球化语境中很好地体现出本
土化的特色的电影着实不是很多,《刮痧》应该也算作一部有着本土化缩影的影片了。我国著名的文化理论学者王宁曾这样说:“当即世界的文化运动可以概括为两种方式,其一是随着资本由中心地带向边缘地带扩展,殖民的文化价值的观念也渗透到这些地区;但随之出现了第二个方向:及殖民化的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抗争和互动,这样便出现了边缘文化渗入到主流文化之主体并消解主流文化霸权的现象,......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并不可怕,因为在这一进程中,全球化不可能不受到另一种势力——文化本土化的抵制。”我认为应该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附加一点,即在保护本土化的同时,不一定要抵御全部的全球化。电影《刮痧》中就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民族化的东西抵制全球化的进程......但最后还是二者交融收尾。
对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我认为,在坚持民族本土化的同时,可以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达到促进全球化又不失本族文化的效
果。这使我想起另一部与以上两部都有所不同,但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美国电影《老爷车》。整部影片有一个性格十分鲜明的人物——一位顽固的美国老头,他活这一辈子早已习惯了自己的思想以及根深蒂固的对于亚洲人的看法和观念,但因为一对苗族姐弟,让美国老头改变了原先的有点种族主义的旧观念和思想,他开始逐渐接受外来文化——亚洲文化,影片中他应邀去苗族人家聚会时幸福地吃特色的美食,还有他与苗族人交谈的片段都体现了其在坚持本土化的同时也接受着部分的外来文化。
面对全球化的步步逼近,“既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又跟上世界经济和技术更新的潮流,而不致于强化了科学主义,却弱化了人文意识。同时也便于一新的科学技术来提升中国美学精神,使积淀着数千年灿烂文化的东方人文意识更趋现代化,也更易被当代人所接受。”②简单地说,就是要保护民族本土化,与此同时兼容并蓄,与全球化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宁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28页
[2]金丹元,柯蓉,《全球化背景下影视艺术、高技术与中国美学之相融》,《学术月刊》,2002.6
注释:
①王宁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28页
②金丹元,柯蓉,《全球化背景下影视艺术、高技术与中国美学之相融》,《学术月刊》,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