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成为一种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研成为一种习惯
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声有色的教科研活动,是学校教科研的生命。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是学校教科研生长的土壤。一直以来,航埠镇中心小学均十分重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注重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对于如何开展好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成长,培养一批教学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航埠镇中心小学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建立一系列教科研专项制度,给教师压力,更给教师动力,充分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另外学校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俱乐部”活动、“同课异构”活动、教研论坛、“搬课”活动、“校长点课日”活动、“成长汇报课”活动、教学开放周、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培训等活动形式,积极营造出浓厚的教研气氛,使学校的教研活动有声有色有成效。
据悉,本学期教研活动主要以开展各学科“同课异构”活动,确保每周至少有三节公开课。通过富有声色的教科研活动,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变为现实。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学校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味。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新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学习和研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指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普通中学课程方案(实验)》提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因此,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前,校本教研在一些地区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发展,促进了学校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1、缺乏理论的支撑,校本教研走向经验主义,教研往往停留在浅层次的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缺乏对某个问题的研究持续关注,校本教研徒有其形,缺乏内容;2、许多教研活动表面上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无非是布置任务,缺乏科研方法支撑,校本教研难以可持续发展;3、校本教研形式单一,缺乏活力,校本教研内容不是发自教师的内心需求,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没有教师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与交锋,只是流于形式;4、评价机制落实不到位,校本教研实效性不强;5、专业引领缺失,校本教研水平低下,教研部门很少到校进行现场指导,许多教研仍然是凭经验、凭权威。
针对以上种种现象与困惑,为更好地推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巩固新课程改革成果,学校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构建学习化协作组织,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开发立体的教育资源,推动务实的校本教育研究,加强专业引领和交流等方面入手,真正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以催生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明确校本研修的概念,缩小教师和教研工作的距离。
校本研修的主题思想就是立足于学校这个单位,立足于教学实践,致力于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来在教师的心目中,教学研究好像是科研部门才能开展的活动,平时接触到的教学研修,只是局限于外出学习,听课,听专家报告等形式,缺乏相应的实践指导,有些类似课题的研究如同走马观花,理论空洞,缺乏吸引教师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些学习活动,从数量上,还是效果上,对教师的影响还是很有限的。校本教研就是把教师们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点点疑惑、点点心得记录下来,共同分享。这样看来,它并不是什么很深奥的东西,而是发生在教师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是现有条件下对教学最有效的、老师最乐于接受的研修形式。通过引导帮助,教师们懂得了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不断修正,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有立足之地。
二、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
教师认识提高了,参与培训才会是主动的、自愿的和幸福的。在明确校本教研的意义以后,学校班子认识到工作中的引导的重要性。为此,学校参照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学校的做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主要内容是把研修作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方法,并且与教研组、学科组年级组以及教师年度的量化考核结合在一起。一是建立相应的经费和组织保障机制。学校在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定的校本教研专项资金,以解决其所需的各种活动经费,及尽可能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二是构建校本教研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学校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如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论文(成果)奖励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师自学制度等,把教师个人自主读书学习、撰写学习笔记、反思日记、教育教学案例、自觉参与教研组活动、积极承担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等纳入教师的工作实绩考核。在学校领导的层面上,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领导,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规划、协调的推进、检查、评比工作,形成了全校校本教研的组织管理体系,校长与教师、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构成学习共同体,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为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有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参与其中,确保制度有效实施。
三、不断创新教研方式
在倡导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同时,并不否定传统的学校教研制度,而是更加强调了学校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对原有学校教研方式的改进和优秀教研成果的传承,不断创新教研方式,使学校教研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新阶段校本教研工作正在聚焦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中来,促使校本教研从形式走向实质。
1、研。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教师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一是课题研究,主要由骨干教师承担和参与;二是日常“课例研究”。教师在课改实验过程中,会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惑,结合潍坊市教育局下发的影响教育教学的“二十个重大问题”和“双百”问题,转化为自主研究的小课题进行同伴互助研究。
2、思。教师只有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才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促使其不断探索教学方式。一是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二是随笔类、案例类反思日记;三是听评课中反思,教研组开展同科异构、异课同构、优质课、展示课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