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中有效性提问的初探》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课中有效性提问的初探
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课中有效性提问的初探》
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概况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性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音乐课中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地提出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讨知识,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国内外有关课题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课堂提问的研究可以从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一直追溯到当代。对课堂提问的功能与作用国外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各自的建议,目前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在国外其它学科领域已步入成熟阶段,研究范畴包括:有效课堂提问的功能、策略、评价标准以及课堂有效提问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等等,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国外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是心理学家瑞格(wragg)。瑞格从提问的概念、提问的原因、提问的类型及其出现的频率等方面进行了心理学意义上的较为全面的研究。
最早掀起课堂有效提问实证研究的是美国学者史蒂文斯,史蒂文斯认为,“有效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教学的核心,也就是说,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有效课堂提问对于完善备课内
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技能、检验教学效果都有重要作用。从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中不难发现,目前对于音乐学科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尚未见到具体的可供参考学习借鉴的相关论著、文章、材料。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技能之一。我国古代学者就非常关注课堂提问,普遍主张“学须有疑。”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君子有九思,其中的一思则为“疑思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荀子的“不知则问,不能则学”等等。近年来,国内从事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的人有不少,涉及课堂提问的原则、方法、技巧策略等等方面。这些研究理论性强,使课堂提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开拓性进展,也为后面的学者研究课堂提问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关于有效性课堂提问的研究正在从以往只关注理论思辨层面的思考,逐步走向关注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上来。
目前,关于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已有学者、老师做了初步的涉及研究,大都仅限于反思、方法技巧性上的开展,缺少实质理论与实践的支撑,这种来自第一线的研究课题,虽然随着“校本研究”学习普及,在参加人数和课题数量上有了很大增加,但在研究内容的深度、广度、系统性特别是得到教育专家重视的程度等方面,都远不如人意,很难得到理论方面的指导与提升,虽有在“课堂提问"方面做研究,但是专门针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成因、提高策略等的研究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们课题组选择针对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性提问进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课堂教学中“以问促思”的教学策略,来展开学习和教学已经成为一条基本的实践思路,课堂中的提问是一种以师生、生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课堂
教学的重要手段。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有效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但审视当前的音乐课堂,由于理念的偏差,认识的局限,导致课堂提问出现了很多的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纵观各类音乐课,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严重的不足,有琐碎苍白的“浅问题”,有教师主宰的“假问题”,也有漠视差异的“偏问题”及脱离目标的“空问题”。在音乐课上,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提问,如:“这首歌好不好听?”“大家想不想学?”“我们要不要再唱一遍?”……其实,这些问题缺乏思维的交锋,思想的碰撞,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问与答,理解上的浅表层,从形式上给予学生自由言说的机会,但是整个过程都牢牢地掌握在老师预设的框框中,教学完全封闭在教师的诱导之中,成为掩人耳目的“问题圈套”。要达成音乐教师提问上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等方面下功夫。
本课题研究着力于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考察,结合我校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所呈现出的对于音乐基本知识了解少,对歌曲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差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分析表、调查报告、问题设计等方法分析来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技巧,策略及成果经验,摸索出适合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方法。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
2016年课题申报之际,我把“小学音乐课中有效性提问的初探”作为研究课题进行申报,一方面通过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思考如何增强音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音乐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改进
和提高音乐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益。
本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对指导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性提问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选题的理论依据
1.基于新课程理论提出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启发性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在音乐课堂中,问题设计得好,课堂就会活跃起来,教学效率就能提高,因此,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如何环环紧扣,将问题引向深入,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关键。
2.基于素质教育和教育学有关理论的提出
素质教育的自主性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学生的自主行为、主动行为。教师的提问,是否给予学生自由言说的机会,是否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的思维,是学生能否自由主动地进行学习的重要体现。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利用各种有效地巧妙提问,激励学生。
教育学中提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全体学生得到共同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否涉及每个个体,让每个个体都有学习的机会,提高的可能”,因而“全体性”理论为音乐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
3.基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的培养而提出
在实践中,我们的课堂提问存在诸多误区,如:随意式提问禁锢学生,笼统式提问迷惑学生、模糊式提问愚弄学生等。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学生从小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我们在实践中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推进学生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