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绿地设计的原则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摘要:正确认识城市滨水景观,是做好设计工作的前提。
对城市滨水景观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美学角度的风景画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
城市滨水区景观是城市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境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
就此,本文探讨了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滨水景观设计原则自然生态文脉延续可达性地方性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城市滨水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单元镶嵌组成的具有明显水域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从规划设计角度来看,评价滨水景观设计的优劣,不单单在于景观好看与否,更重要的是其是否解决了功能、氛围等问题,是否形成了适宜的场所感,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适,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等。
因而,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进行多重价值判断是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只有遵循了这些原则,才能实现城市滨水景观在城市中的作用。
1 自然生态原则自然生态原则是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城市滨水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由于考虑防洪等因素,滨水区域往往筑起高高的驳岸,水路分隔明显,加上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往往较差,因而滨水区的自然和生态无从谈起。
滨水区是高度敏感区的同时也是生态脆弱的区域,自然要素构成丰富,现代滨水区所承载的功能又是多样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护滨水区的原有自然系统就显得极其的重要。
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合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可以显著减少设计对生态的负面影响。
(1)保障水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设计能力的,当它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
自然也是具有能动性的,它的自我调节和自净能力维持了大地的山清水秀。
因此,设计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自然界自身的能力。
(2)发挥水域边缘效应:水域和陆域的结合处实际处于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物流、物种以及更高的生产力。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意的9个问题

这里边有这样的心理,因为他们以前在家干农活的时候,那些有钱人都是文人墨客
远可近性。5、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滨水景观 设计中应强调生态性原则,大规模挖填会造成一 系列生态的破坏:破坏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 地;改变土壤结构,因稳定性下降造成滑坡、塌 方;破坏自然景观等等。河流具有调节城市微气 候的功能,由于水体、太阳、蒸发、高空气流、 岸边绿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来调节城市中心的 微气候。利用合理的景观设计将季风引进城区内
这里边有这样的心理,因为他们以前在家干农活的时候,那些有钱人都是文人墨客
耸的烟囱、废弃的码头水闸、仓库、吊车、帆船 等。滨水区是认识历史的媒介,它和这一特殊地 段的建筑和环境,形成具有独特文化气息的城市 景观。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应把握地区的历史文 化风貌和自然景观特色,保持原有格局,保护原 有的景观特色,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保护和突出的城市的特色景观。3、重视地表肌 理,水景与其它造景元素之间的关系在滨水景观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意的 9 个问题
滨水景观设计在进行整体规划、水体整治的 前提下,应同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滨水区 开发改造应注重统一规划滨水区开发改造应注 重统一规划,调整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建筑、 环境、规划协调。滨水区的开发是在整体的规划 指导下进行的开发、调整和改建,而非移植式地
创造一个全新的景观,这种整体观念指导下的开 发改造更有利于新建部分与已存空间相融合。即 把滨水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并建立科学合 理的产业结构对滨水区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2、 尊重规划选址,延续历史文脉引入地区文化滨水 区是城市中的特定空间,有着与城市其它区域迥 然相异的地理特征,它积淀了大量的历史遗存, 其中许多是工业时代的遗留:大跨度的厂房、高
要,原有的岸线要尽可能保持原貌。
浅议滨水绿地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

关键词: 城 市景 观 ; 滨 水绿 地 ; 设 计
滨水绿 地对 于城市来说 是难 能可 贵的 ,主要就是 因为 滨水 区的 自 然特征 , 首先由于滨水区域是处于陆地生态和水域生态的交接点 , 因此 具 有典 型的两栖 性 , 受 到两种 生态 系统 的共 同作 用 , 因此 在生 态上会 呈 现出多样性 。另外 , 在对于环境的净化上 , 可以称之为城市之肺 , 不但可 以净化空气,同时对于污水的精华以及水源的涵养和气候的改善都有 着不 可 忽视 的作 用 。滨 水绿地 还为 城市居 民提供 了理想 的观 光娱乐 以 及休 憩 的场所 , 虽然 受 到人 类活 动 的强烈 干 扰 , 但是, 城 市 的滨水 绿 地 仍旧是自然生态的典型。 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城市滨水区域,其改造和开发利用主要还是集 中在防汛以及航运和灌溉上 ,这些基本功能其实并未发挥滨水区域应 有 的特 陛。在这些 开发项 目中大多对 城市水 系进 行取直 ,筑堤 护案 为 主, 而忽视了生态景观以及市民的休闲游玩的需要。所以现在城市规划 中有关滨水绿地的景观建设问题成为了首要问题 ,怎样才能最大程度 的协调 其生态 功能和人类 活动对 自然生态 环境 的影 响 。 1设计 上所遵循 的原则 1 . 1多种功 能兼顾 滨水区域本身就具有着其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在其开发设计上 应当兼顾防洪 、 景观、 生态多种功能。但是由于前些年的无度开发, 使得 工业 以及 生活 污水 严重 的污染 了城 市水系 , 使得 清河 成了臭水沟 。而对 于城市的滨水区域的治理就需要从水质这一根本问题上进行改善, 消 除黑臭现象 , 不但可以对区域生态进行大大的改善, 同时也能够满足滨 水绿地的景观和娱乐休闲功能, 同时提高了城市的形象。 1 - 2以人 为本 滨 水绿 地除 了美 化环 境 , 展 示城 市 风采 , 发 挥其 生态 作用 之外 , 同 时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个亲近 自 然的休闲娱乐场所 ,让城市的居民能 够安逸舒适的与 自 然接触 , 进行健身游玩以及观景等活动 , 增进人与自 然 的关 系 , 拉近 人与人 之间 的距离 。而近些 年 , 经济 发展 的 同时人们 也 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随之而来 , 滨水 绿地以其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气候等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因此 , 对于滨 水绿地 的设计 除了要 以人 为本之外 还应 当生态优先 。这样 既发挥生态效益又兼顾了社会效益 ,才真正的使得滨水区域的设计同 社 会时代 的发展相适 应。发 展不能牺牲 生态环 境 , 因此滨水 绿地 的生态 系统以及其中的生物的栖息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避免人类的活动对 其 造成失衡 的影响 和破 坏 ,只有保证 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 才能 真正 的提 升 环境质量 。 1 _ 3造景 以植物 为主 滨水区域由于其介于两种生态系统的交接点 ,因此其河岸在 自然 状态下的物种就很丰富并且结构也较为复杂,其生态以及景观功能就 是 通过这 种复 杂的 自 然 群落 实现 的 ,因此 滨水绿 地的设 计和建 设应 当 遵 循其 自然 的地 貌特 征 , 将其 景观通过 适宜 的植物 进行表 现和 构建 , 通 过模拟其原有的河道生态群落的结构,通过适当的树种以及植物种类 营造 多样 的生物 群落结 构 , 使得 格式滨 水绿地 的生 态功能 得 以恢 复 , 从 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作用。
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

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一)基于公共资源共享的设计滨水绿地其中目的之一就是供人们观赏。
滨水游憩绿地规划设计时为了减少车辆对绿地的干扰,靠近车行道的一侧应种植一两行乔木或绿篱,形成绿化屏障。
但为了使水面上的游人和对岸的行人看到沿街的建筑,应适当留出透视线,不要完全郁闭。
道路靠水一侧原则上不种植成排乔木。
其原因是影响景观视线,同时树木的.根系生长会对驳岸造成损坏。
道路内侧绿化宜疏朗散植,树冠线要有起伏变化,植物配置应注重色彩、季节变化和水中倒影,要使岸上的游人看到水面的优美景色。
同时水上的游人也能看到滨水绿带的景色和沿街的建筑,使水面景观与活动空间景观相互渗透,浑然一体。
(二)基于多形式功能的设计滨水区应提供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茵休憩场地、儿童娱乐区、音乐广场、游艇码头、观景台、赏鱼区等多种形式的功能,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点线面线结合。
点——在这条线上的重点观景场所或被观景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小品、古树;线——连续不断的以林荫道为主体的贯通脉络。
绿带设计手法依自然地形、水岸线的曲折程度、所处的位置和功能要求,对于地势起伏大,岸线曲折变化多的地段采用自然式布置,而地势平坦,岸线整齐,又临近宽阔道路干线时则采用规则式布置;面——在这条主线的周围扩展开的较大的活动绿化空间,如中心广场、公园等。
这些市室外空间可与文化性、娱乐性、服务性建筑相配合。
(三)滨水绿地应该有近水的特点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
这些设施可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
芝加哥湖滨的断面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滨水绿地

设计构思
二、环境保护和生态设计 水的质量是滨水绿地开发的关键,城市的滨水绿地开发需从河道清污、
护坡,顶标高控制在常水位线以下,既保证河岸具备一定的抗洪强度,同 时也保证了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
“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沿河岸线散置一些园艺景石,并结合 种植一些水生、湿生植物对生硬的护岸进行软化,同时也能起到较好的景 观效果。
2)护岸的平面线型优化规划河道为笔直的直线,缺乏自然河道的美 感,一方面在亲水平台处局部调整河岸线,另一方面通过水边植被的疏密 种植、园艺景石的随意摆放,弱化、柔化笔直生硬的河岸线,使其更加自 然、柔美。
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理念任然延续和谐这一理念,分为两点: 人与人的和谐:通过人性化的休闲、活动、亲水空间的塑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 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人与自然的和谐:保留和运用原有的优势植物资源,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摒弃过分人工的绿化形式,汲取传统造园艺术精髓,模拟自然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 让植物自然、快乐的生长,营造更怡人的现代都市生活的滨水景观。 历史与未来的 和谐:对绿地中原有的古迹(贞节牌坊)进行保护和修复,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 展。
滨水绿地景观是一带状景观带,通过不同形态、高矮物种的组合和地形的高低
植物设计
三、植物品种的选择 以选用乡土树种为主,如:香樟、垂柳、水杉、乌桕、枫杨、桂花、蚊母、香
泡、苦楝;、同时也适当引进一些新优苗木,如:金叶皂荚、海滨木槿、细叶芒、 血草、花叶香桃木、蛇莓等。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

条形驳岸局部设计放 大,作为停留区,增加 亲水性,提倡
公共建筑形态设计指引
1、建筑高度
1.1 建筑群体轮廓线与城市风貌的协调
建筑群体的高度轮廓线应与其所在的城市自然环 境特征相协调。
1) 临山地区的建筑群轮 廓线宜与山势呼应,显 现山体起伏特征。
2) 滨水地区的建筑群体宜将低矮、 小尺度的建筑临水布置,较高的大 体量建筑远水布置,形成从内陆到 滨水层次鲜明,高低跌落的连续景 观界面。
水岸亲水空间与绿化结合设置,提倡
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指引
3、滨水空间
3.3 滨水空间的可达性
1)滨水公共空间建议与城市主要交通性道路 衔接,以便参观者可以方便的到达,减少游人 步行、驾车到达所花费的时间。,停车场建议 位于主要出入口附近。
1.2 沿街公建底层裙楼的高度宜符合人的行 为尺度
沿街公共建筑底层裙楼的高度避免采用过高尺度或 大面积实墙,给行人造成压抑感。 1) 底层裙楼的入口高度宜控制在3~5米,入口可采 用雨棚或挑檐方式。 2)底层裙楼采用骑楼或拱廊形式,高度宜控制在 4-9米。 3) 底层裙楼采用面积较大的玻璃墙面,玻璃门窗的 高度宜控制在5-8米。
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指引
3、滨水空间
3.1 滨水河岸开放性及绿化
1)滨水河岸保持对外开放性,并且尽量增加滨河亲水 空间,增加游人亲水的机会。 2)滨水河岸增加活动空间,应设计林荫步行道,建议 设置遮荫的树木。 3)在部分地区很多建筑紧靠河岸边建设,改造难度比 较大,为了进一步改善沿岸的景观状况,建议增加垂 直的绿化。 4)河道两岸应保留原有绿化,同时增加人的参与性, 改造为休闲绿地,而不是仅仅供观赏的绿地。
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指引
3、滨水空间
3.3 滨水空间的可达性
滨水设计知识点

滨水设计知识点滨水设计是指在城市和自然水体的交汇处进行的规划与设计活动。
它不仅涉及到城市景观规划和环境保护,还涉及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下面将介绍一些滨水设计的基本知识点。
1. 滨水设计的意义滨水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增加城市绿地和休闲空间,并且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此外,滨水设计还可以对治理水体污染、防止洪水、保护生态系统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 滨水设计的原则(1)生态原则:滨水设计应尽量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2)景观原则:滨水设计应注重景观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使滨水区域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
(3)风险原则:滨水设计应考虑到气候变化和水灾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4)参与原则:滨水设计应该多方参与,包括政府、市民、专家等,形成共识,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接受度。
3. 滨水设计的要素(1)交通规划:滨水区域的交通规划应该便利于人们的出行和活动,同时要考虑到水体交通的需求。
(2)绿地设计:滨水设计应该注重增加绿地和植被覆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水体处理:滨水设计需要考虑到水体的处理和管理,包括净化水质、防治水体污染等。
(4)景观布局:滨水设计的景观布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和布置,使得整个滨水区域既有丰富的景观元素,又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5)活动空间:滨水区域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和文化需求。
4. 滨水设计的案例(1)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一个典型的滨水设计案例,通过修复滨江地带,增加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使其成为一个集观光、娱乐和休闲于一体的滨江区域。
(2)伦敦泰晤士河南岸: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滨水设计通过改造旧码头区域,打造了一个集商业、居住和文化于一体的滨水区域,成为了伦敦的新地标。
(3)温哥华海滩:温哥华的滨水设计充分利用了沿海地形和自然环境,打造了一系列的沿海公园和休闲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和独特的眺望。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摘要:在城市河道的整治和景观构建中,应大力提倡采用生态驳岸,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石挡墙的硬式驳岸,创建有利于湿生、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的生态景观。
关键词:规划设计城市水系abstract: in the city river harnessing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t should be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ecological revetment, minimize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masonry retaining wall hard embankment, creating conducive to wetland, aquatic plant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riparian biological growth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key words: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water system;中图分类号:s7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水系的建设受到空前的重视。
城市水系的建设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同时也是绿地系统中颇具特色的构成要素,是城市里一种独特的景观风貌。
一些城市成功地将其水系景观建设成为城市的亮点,城市的名片,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城市滨水绿地的功能和环境特征城市滨水区域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功能,一方面它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
它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还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防洪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防洪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1、城市滨水地段防洪区的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滨水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河流是难得的自然景观,湿地环境也是保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媒介,所以在滨河护岸的处理上,只要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实现由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的自然过度,避免生硬割断的处理方式。
2、提高滨水区的亲水、近水性。
由于城市滨水地区防洪堤的建设首要功能是要满足防洪安全的需要,城市防洪中的景观工程要在重视防洪的前提下赋予景观建设更多的关注,以水利工程为载体,推动促进环境的改善;把水利工程学与景观设计学两者结合起来做,分级别计算流量,把常水位纳入计算范畴,把景观做到常水位,让河道常水位接近城市活动空间,加强景观的亲水性,这也符台人对景观的的心理需求。
3、更新观念,实现从人工治河向生态治河的转变。
生态性是我们设计中需要注重的,将滨水绿地延伸至河道护坡,并与驳岸形成一个整体,不仅增加了驳岸的宽度,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景观效果,营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生态环境,让整个工程处处体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水体——堤防——沿水路——建筑(环境)四位一体。
4、协调的环境是滨水地区防洪堤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
城市滨水区的水体是自然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合理存在,包含着生态的诸多要素。
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划设计必须尽可能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并在规划设计使遭破坏的生态要素得到恢复。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让人尽量融入自然与自然共生存。
5、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原则。
修筑堤防首要目的是满足防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在滨水地区城市防洪堤的规划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进行设计,对于重要工程的规划设计,除正常运用的设计标准外,还应考虑校核标准,即在常运用的情况下,洪水不会漫淹堤坝或堤顶或沟槽。
6、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滨水地区防洪堤与景观规划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人在滨水环境及堤防景观中的主体地位。
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理念滨水景观公园是一种以水体为核心的城市公园,设计理念是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打造一个具有丰富水景资源和多样化功能的城市休闲场所。
以下是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理念的主要内容:1. 借景生态化: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理念首先要重视生态保护。
通过保护水体周边的湖泊、河流、溪流等滨水资源,还原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增加湿地、蓄水量、滨水带绿化等生态功能,打造一个具有生态景观的滨水公园。
2. 多功能性:滨水景观公园不仅仅是一个观赏水景的场所,还应具备多种功能。
例如,设立儿童游乐区、健身区、休闲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滨水公园还可以设置船坞、码头等设施,方便市民进行水上运动和观光活动。
3. 透明亲水化: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理念应建立在增加市民与水的亲密接触上。
通过设置步道、观景台、休息亭等设施,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欣赏水景,感受水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在水体中设置喷泉、水幕墙等水景装置,增加视觉效果,提升观赏体验。
4. 绿色生态化:滨水景观公园的绿地设计应充分考虑植被的选择和布局,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的休闲场所。
例如,引入各种乔木、灌木和花卉种植,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提高景观效果;通过设置草坪、庭院、花园等景观元素,丰富公园的形式和层次。
5. 历史文化融合: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理念还应考虑历史文化的融入。
可以利用滨水公园既有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资源,打造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公园。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文化广场、纪念碑、雕塑等,展示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6. 可持续发展: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理念还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要选择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要开展水质监测和水生态恢复工作,保护和提升水体的质量,确保公园的可持续运营。
通过以上设计理念的贯彻,滨水景观公园可以成为一个既美丽又实用的城市空间,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活动,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规划与保护措施分析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规划与保护措施分析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中,滨水公园和河岸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类型。
本文将从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概念与特点、规划原则与分类标准,以及保护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概念与特点滨水公园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等水体周围的绿地公园,是城市与水系相接触的区域。
滨水公园具有以下特点:1. 水岸交融:滨水公园融合了陆地与水体的特点,形成了特有的景观特色,丰富了城市的景观资源。
2. 绿色生态:滨水公园在打造美丽景观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提供了城市中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化空气、保持水源等。
3. 公共空间:滨水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运动等多种功能,是城市绿地中的重要公共空间。
河岸绿地是指河流两岸的绿地带,是城市河流与陆地的过渡区域。
河岸绿地具有以下特点:1. 河流保护:河岸绿地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能够保护河流的水质,减少水体污染。
2. 自然景观:河岸绿地通常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如河流、湖泊、湿地等,为市民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机会。
3. 生态廊道:河岸绿地也是城市生态廊道的一部分,能够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规划原则与分类标准1. 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在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规划中,应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人文关怀原则:规划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为市民提供舒适、便利的休闲空间,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
(3)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选择合适的植被种植,优化水资源的利用,确保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2. 分类标准根据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功能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生态保护型:重点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维护水体的水质和水体的自然景观。
(2)游憩休闲型: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运动等功能为主,设置散步路径、景点、休憩设施等。
浅谈城市生态滨水游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与途径

关键 词 :规 划设 计市 中人 类 活 动 与 自然 过 程 共 同作 用最 为 强烈 的地 带之 一 ,其 规划 涉及 多 学科 、多 方面 的 问题 ,要求 设计 人 员 以综合 的视 角 、进行 多 目标 的规划 设 计 。滨 水环 境 是城 市范 围 内水 域与 陆地 相接 的一 种景 观形 态 ,它 的特 点是 生态 环境 本身 所 呈现 的美 感 。水体 不 同形状 、深 浅 、宽狭 的 设计 ,象 征着 不 同 的地理 环境 ,溪 流 、湿地 、湖 泊 、人造 水 渠、河 岸 ……有 着 不 同 的景观效 果 ,起着 不 同的 生态 作用 。滨 水 区是城 市环 境 中 自然 要 素 最综合 的区域 ,也 是人们 生 活休 闲行 为活 动 中最乐 于接 触 的地 带 。 目前 ,我 国大 部分 城市 的滨 水驳 岸都 是用 砖石 砌成 的 立式 驳 岸 ,或用 石块 、混 凝土 块铺成 的斜坡 驳岸 。这 样 的驳岸 对 于应 付 夏 季突 发洪 水确 实发 挥着 重要 作 用 ,但 是 它也会 产 生 一些 负面影 所 符合 景观 的设 计理 念 ,运 用各 种 自然 水体 、园 林植物 和迂 回的 响。 首先 ,破坏 河岸 生物 赖 以生存 的环 境基 础 。人工 设 计 的设施 通道 ,及 各种规 划构 图 等,建 成与 自然形 态和 谐 的造 型景 观 。 2 滨水 环境 中 的生态 型驳 岸设计 . 强硬 的将 河 水与 岸边 的植 物分 割 开,水 生 陆生 生物之 间的平 衡链 提 倡 生态 型驳 岸 设计 ,利 用 以下各 类植 物覆 盖 、稳 固土 壤 , 条被 打 乱 ,丧 失 了这些 生态 要 素本 身生存 、栖息 场所 ,造 成 了驳 岸 区生物 资源 的丧 失和 生态 失衡 。其 次 ,拓 宽河 道 ,固化 河岸 , 抑制 因暴 雨 径 流 对 驳 岸形 成 的冲 刷 。例 如 :湿 地 树 木 类 ( 羽 落 加快 了河 水 的流 速 ,导 致 下游 大量 的泥 沙 沉积 和淤 塞 。 大 规 模 杉 );湿 生植物 类 ( 中华水 韭 、沼 泽蕨 、 宽叶香 蒲 ) ;浮叶植 物 的河 道整 治工程 破 坏 了 自然 河道 ,打 破 了河道 区 的生 态平 衡 ,造 类 ( 叶 眼子 菜 );沉 水植 物类 ( 叶眼子 菜 、大 茨藻 ) 。通 过 浮 竹 成 了一 系列 的生态 问题 。 对 现有 水系 被冲 刷 破坏 的情 况 ,可 以采 取相 应的 措施 ,重 建稳 定 的生态 型水 体驳 岸 。通 过科 学 的调 查 ,找到 最大 风速 及最 高水 位 滨水 环境 的设计 原则 1滨 水环 境遵循 规划 设计 的原 则 . 状 态下对 水系 最易 造成 的破坏 点 ,进行 防护性 设计 。 例 如金 鸡湖 景观 规划 ,规 划本 身 的定位 很 明确 ,是 在工 业 园 3 滨 水环 境 中的视 觉感 受 的形 成 . 区的 中心 位 置 ,在功 能定 位上 是 开放 的城市 湖 泊公 园 ,虽然 它 自 在 设计 一条 溪 流 时 ,随 高 差 , 摆放 石块 ,让 水 跳 落 ,进 入 身是 一个 景观 规划 的 设计 ,但 是 由于所 处 的位置 等 因素 ,它 同时 较 宽阔地 带 ,通 过修筑 滚 水 自然式 石坝 ,可 以形成 相对 宽 阔的水 也必 须符 合 园区 的总体 规划 。在 整个 园区 的规划 中金 鸡湖 处 于整 面 ,将 欢 快 跳 动 的 水 体表 情 转 为 宁 静 秀 美 。如 果 进 入 更 大 的水 个景 观轴 线 中的重 要位 置上 ,根 据规 划 总体要 求 以及 金鸡 湖未 来 面 ,则可 以安 排游 泳 、划船 、垂钓 等水 上活 动 。通 过安 排交通 线 的旅游 开 发 ,最终确 定 分 区。在 此之 后才 可 能进行 以下 的设计 , 路 ,近 水 、远 水 、跨水 、水 下 穿过 等等 ,可 以创 造 丰富 的景观 空 包 括建 筑 ,绿化 ,水 景 ,生态 环 境 ,交通 等 。所 以,在 公共 景观 间。水 边 设计 建筑 时 ,利用 水岸 之 问的温 差 形成 的对 流 、微风 , 的设计 中 ,首先 要解 决 的 问题 是 要在 公共 空 间中处 理好 景 区与 自 提 高室 内的舒适 度 。小 型庭 院 的景观 水 体形 式举 例 :竹筒 导水 滴 然环 境 和人 文环 境 以及社 会公 众之 间 的关系 ,把 滨 水景 观设 计作 入石 槽 、陶 罐 、木桶 等 ,溢 出至 卵石 地 ;几块 毛石 围成有 情趣 的 为 一个 作 品放 在 环境 的角 度看 ,达 到和 谐效 果 ,这 就是 指在 规划 小水 池 ,平 静 的水面 将上 方 的植 物 、小 品、 白云 、星 空 、霞光 、 设计 中要遵 循 的原则 。 月色 等倒 映于 水 中 ;只要 有 高差就 可 以产 生各 种形 式 的跌水 ,形 2滨水 环境 设计 的人性 关注 . 成丰 富 的水 的运 动 、节奏 、速 率,创 造 多种水 的表情 。 滨 水景 观 ,人 的参 与是 设计 成功 与否 的 决定性 要 素 。这样 看 景 观 规 划 设 计 应 以 自然 环境 为地 区 的骨 架 ,传 承历 史与 文 来 ,景观 设计师 本 就担 负起 了巨大 的责任 。人 们 都常 常忽 略 了景 化 ,培 育 富有魅 力 的人 性 空间 。 时代在 发展 , 社会 在进步 ,人 们 观 设计 的功 能却 乐 更注 重于 形式 上 的美感 ,或 者把 功 能等 同于休 的对物 质 生活 的要 求越 来越 高 ,为 满足 市 民的活 动及 精神 需求 , 息 、集 散 、广 场 这些 基 本 的使用 要 求 。 正是 在 这 些不 良的观 念 应 大量 的 为市 民提 供休 闲 活动 的场 所 ,滨水 区是 市 民消暑 纳 凉的 下 ,大 众对 于景 观 周 围的环 境设 计 已经非 常 习惯 了 。这 也 是 目前 好 地 方 ,也 是一 个 城 市 对 外 展 示 的 窗 口 。要 合 理 开 发城 市 滨 水 景 观设 计 中的一 个很严 肃 的 话题 ,如 何将景 观 设计 的美 感与 环境 区 ,坚持 走可 持续 发展 的道路 , 为子孙后 代造 福 。 设 计融 合 ,与人 的使 用功 能相 呼应 。这 就是 景观 设 计 中对人 的关 怀 ,这种 关怀 也必 须要 让 设计 师 能够满 足人 们种 种 的需要 一包 括 参 考 文 献 生 理和心 理上 的 。在相 同的资 金投 入下 ,设 计师 完全 有可 能变 基 f1 孔 坚, 1俞 李迪 华. 乡与 区域规 划 的景观 生 态模 式 国外城 市规 划 城 础 的功 能为 更人性 化 的设计 。 [ I9 7 M l 9 1 3 亲水 原则 . f】王东宇,李锦生. 市滨 河绿 带整 治中的生态规划方法研 究、城 市 2 城 0 0( 人 与 生 俱 来拥 有 亲 水 特 性 ,水 是 滨 水 景观 设 计 的灵 魂 , 充 规 划 ,2 0 9) 分展现 人和 水 的景观 关 系 ,是滨 水开 放空 间 设计 的又 一理 念 。充 f1陈玉娟 中外城 市沿 河地 带功 能开发 比较研 究 、城 市规 划、2 0 3 00 3~2 5 分 体现 人与 水之 间共 生互 利 的情感 关系 ?通过 怎样 的设 计手 法让 (9)2 人 与水 进行 直接 的交 流 ?这是 解 决滨水 景 观设 计时应 该 探讨 和注 f】 鹏,王志芳 遵从 自然过程 的城 市河流和滨 水区景观设计 、城 市 4孙 意 的 。一 般可 以采 用三 种 不 同的处 理手 法 :1 以瀑布 、 涌泉 为手 规 】 2 0 9)1 . 、 0 0( 9~2 2 法 ,制造 水位 高差 ,让 水 体 自然循 环流 动 ,产 生 溢水 、跌 水等 动 【】 5俞孔 坚. 景观 生 态战略点识别方 法与理 论地理 学的表 面模 型 Ⅱ,地 】 态水 景观 ;增 加水 体与 沙石 的接 触 ,提 高含氧 量 。古 谚 : “ 水 理 学报 , 19 ,Vo.31 — 0 流 98 1 :1 2 5 不腐 ” ,是水 景设 计的 座右 铭 。2通 过缓 坡 、不 同水 面宽 窄 ,形 (] 孔 坚. 物保 护 的景 观 生 态安 全格 局 U ,生 态学报 ,1 9 , . 6俞 生 ] 9 9 成不 同水 深 ,溪流 也有 急有 缓 ,浅 的地方 ,要 控制 水 流使 之不 冲 1 () —1
滨水景观方案

滨水景观方案1. 引言滨水景观是指城市中河流、湖泊或海岸边的景观设计和规划。
滨水景观方案是为了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加居民休闲娱乐场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本文将介绍一个滨水景观方案的设计和规划过程,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2. 设计目标滨水景观方案的设计目标应当与城市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相一致。
具体而言,设计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通过创造美丽的滨水景观,塑造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
•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多样化的娱乐场所,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休闲活动的需求。
•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滨水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减少对滨水资源的损害。
•促进可持续发展:设计方案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影响的降低等。
3. 设计原则在滨水景观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融入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滨水的自然资源和地形特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创造与自然共生的景观。
•强调可持续性:设计应考虑到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平衡,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提供多样性:滨水景观应提供多样性的功能和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休闲、体育、文化等方面。
•强化连通性:滨水景观应与周围建筑和交通设施相连,提供便利的交通和流动方式,增加景观的可达性和连通性。
4. 设计要素滨水景观方案的设计要素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水域规划水域规划是滨水景观方案的核心部分,应根据水域的特点和用途设计合理的水体布局和组织形式。
可以包括游泳区、垂钓区、划船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4.2 绿地景观绿地景观是提升滨水景观品质和提供休闲空间的重要要素。
应考虑到植被的选择、布局和景观的整体绿化效果。
4.3 人造设施人造设施是提供便利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休息亭、游乐设施等。
应根据需求和使用率设计合理的设施布局和功能设置。
4.4 文化元素文化元素可以增加滨水景观的内涵和吸引力,包括雕塑、艺术装置、纪念碑等。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升滨水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公共空间,为市民创造出一个美丽宜居的生活场所。
本文将详细介绍滨水景观设计的相关要素和应用方法。
一、滨水环境的特点与价值滨水环境即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与陆地相结合的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价值。
滨水环境不仅滋养了大量的生物物种,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生态旅游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因此,保护和提升滨水环境的价值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1. 充分尊重自然和文化:滨水景观设计要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滨水资源,保留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元素。
2.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生态工程手段,保护水质、保护河岸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3. 强调人文关怀和社区参与:滨水景观设计要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市民的需求,创造出具有社区意义的公共空间,鼓励市民参与设计和管理。
4. 强调可持续发展:滨水景观设计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三、滨水景观设计的要素1. 滨水步道:滨水步道是连接河岸和滨水区的重要交通通道,设计时应考虑步道的宽度、材质、照明等因素,使之既美观又实用。
2. 滨水广场:滨水广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设计时要考虑舒适性和互动性,可以设置休息区、游乐设施等,增加市民的参与度。
3. 滨水公园:滨水公园是滨水地区的绿地系统,设计时应合理规划植被、道路、水系等,打造出生态友好的公园空间。
4. 滨水景观节点:滨水景观节点是滨水地区的重点景点,可以设置雕塑、水景、观景平台等,突出滨水地区的特色和个性。
四、滨水景观设计的应用方法1. 泛滥区治理:针对滨水地区的泛滥问题,可以采用加固河堤、挖掘河道、设置闸门等方式进行治理,保证滨水地区的安全性。
2. 滨水生态修复:针对滨水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采用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摘要】随着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城市滨水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的重要地段,成为拉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
文章分析了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作为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它既是陆地的边缘,也是水的边缘。
滨水区由于自然景观的优势,为城市人文景观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背景环境;水面使优美的建筑天际线轮廓在波光闪闪的光影中充分展示,形成城市中最有魅力的地区,结合滨水绿带设计的林荫漫步道及开敞空间,滨水区成为倍受人们欢迎的公共开放空间。
1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1.1 尊重场地,以人为本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交通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未来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通过交通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
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还应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或详细规划,了解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敞开型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比如说邻近的用地是居住区,那么你可能考虑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或场地。
如果邻近的用地是一片工业区,那么在这里就没必要设置人流集散的场地。
1.2 尊重生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两个或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这就是“边缘效应”。
因此从生态学角度讲,水体边缘即滨水区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
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们在生态价值方面的重视性不足,致使很多未经保护的河道已经或正在丧失其自然面貌,成为城市经济活动的牺牲品。
一个合格的设计师除了应具备专业素质外,还应兼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强调的是综合的生态效益,“希望你杂草重生,希望你生长茂盛的乡土物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健康视角下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

健康视角下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滨水景观设计,这个话题一听就让人想起那种凉爽的水边公园,或者是沿河而建的咖啡馆。
是的,水边的地方总是特别有魔力。
不管你是想晒太阳、吹风,还是找个地方发呆,水边总是能给你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不过,想要设计一个既好看又健康的滨水景观,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你要考虑的可多了,光是美观可不够,还得考虑到环境、人的感受,甚至健康。
这些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你拍拍照,还得让你住得舒服、走得顺,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甚至水边的风都得是清爽的。
所以,设计的时候,得遵循几个基本的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你想啊,水是自然的元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者能和谐共存,岂不是美滋滋?如果设计上不注意这一点,那简直是"画蛇添足"。
说到底,人的需求不就是想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吗?所以,设计的时候要尽量保留水体原有的生态状态,避免大规模的人工干预。
比如说,不是随便在河边建个高楼大厦,还是得让那些水生植物有空间生长,鱼儿能自在游弋,让大家可以享受到那种“零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感觉。
安全问题,哎呀,这可不能忽视。
有些人可能觉得安全是小事,其实不然。
尤其是滨水区域,水深不深、周围环境怎么样都得考虑周全。
比如设计一些防护栏,防止小朋友乱跑,或者加设一些疏导通道,万一发生紧急情况,能迅速逃生。
还有要避免把游乐设施设计得太危险,毕竟,大家来这里是为了放松,不是来冒险的吧?这个要注意,千万别给人家带来“掉进水里”的困扰,安全第一嘛。
说到健康,这个就更要考虑了。
现在的人压力大,心情差,身边又没什么能让人放松的地方。
滨水景观设计能做的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放松的好去处。
所以,设计的时候最好多设计些绿地,放点植物,尤其是那些可以净化空气的植物。
要知道,水边空气潮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让人呼吸更顺畅,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植物还能吸收噪音,尤其是在城市中,那些路上的车水马龙,或者是高楼大厦的嘈杂,植物能帮助你隔绝掉,给你一片宁静的天地。
滨水景观设计

滨水景观设计作者:徐晓洁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9期徐晓洁滨水是城市和河流的交错区,滨水景观是独具一格又具有灵性的多样性空间。
如何设计出宜人的一个城市休闲场所,不仅要从以人为本出发,为人们打造一个舒适空间,还要结合生态环境,为公共空间提供生态效益。
因此如何发现、分析这些问题,并且应用到滨水景观设计当中,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设计主题与依据水是生命的基础,人类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源。
城市中的滨水同样对于人们有着神奇,持久的吸引力,如果风景景观是一栋大楼,那滨水就是它的骨格,血肉。
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多样功能性,也可以极富变化,因此滨水景观也就成了独具一格和具有灵性的多样空间。
希望通过滨水设计,让人们感受到现在他们很少能感受到的自然世界。
本次设计主题为“碧水蓝天”,调研湖南的空气指数很差,每天可以看见蓝天的概率很低,河流中除了湘江之外,几乎没有哪条河流是清澈的,所以我希望滨水设计能够让人们深入其中,有种感受到清新空气的感觉。
这次的设计在常德市桃源县沅江边,依水而建,节省了造价,而且有利于环保。
该地区主要使用者是县城的居民,他们白天和晚上有时间休闲,功能分区有,娱乐休闲去,诗墙文化区,亲水观景区,特色植物区及花卉观赏区。
场地尺寸为三公顷,具体位置在于常德市桃源县沅江边,场地为狭长形,临水而建,场地宽阔平整,适于建造一些景观小品。
二、设计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防洪原则:滨水景观是临水所建的独特空间,它也是陆地和河流的交错区。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不仅要满足休闲、娱乐等功能外,而且它还必须具备在雨水多发季的防洪功能。
(二)生态原则: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即要调配城市内的有限资源,也要保护当地的绿色环境,不能以破坏环境的代价来发展经济。
(三)美观和实用相结合:滨水景观设计要求我们不仅要给予人视觉享受也要给予人们方便。
(四)植物丰富变化:在滨水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植物沿线设计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因此对于植物的选取我们要因地制宜同时也要尽量的丰富植物的品种,使得植物设计具有多样性,避免审美疲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滨水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
滨水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一)美化市容,形成景色。
例如:西安在护城河周围建造的环城公园,对美化 市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兰州市在黄河边建造的滨河 公园也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 (二)保护环境,提高城市绿化面积。 (三)防浪、固堤、护坡,避免水土流失。
三、滨水景观绿地设计的原则
(六)技术更新原则
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使得现 代景观设计具备了超越传统材料限制的条件,通过选 用新颖的建筑、装饰材料,达到只有现代景观设计才 能具备的质感、透明度、光影等特征。例如,在苏州 工业园区金鸡湖景观工程中选用了地面光纤照明、 4.0m高沿湖柱式照明、彩钢板玻璃砖装饰的厕所、水 幕广场人工喷泉等。这些现代科技的成果带给设计师 们超越其先辈们设计的自由度,因而创造了一些崭新 的视觉效果。
四、滨水景观绿地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 意的问题
若水面宽阔,沿岸风光绮丽,对岸风景点较多, 沿水边就应设置较宽阔的绿化地带,布置游步道、草 地、花坛、坐椅等园林设施。游步道应尽量靠近水边, 以满足人们近水边行走的需要。在可以观看风景的地 方设计小型广场或凸出岸边的平台,以供人们凭栏远 眺或摄影。在水位较低的地方,可以因地势高低,设 计成两层平台,以踏步联系。在水位较稳定的地方, 驳岸应尽可能砌筑得低一些,以满足人们的亲水感。
三、滨水景观绿地设计的原则
(二)生态性原则——合理地进行树种选择
在滨河绿地上除采用一般行道绿地树种外,还可 在临水边种植耐水湿的树木,在低湿的河岸上或一定 时期水位可能上涨的水边,应特别注意选择能适应水 湿和耐盐碱的树种。
三、滨水景观绿地设计的原则
(三)文化性原则—注重现代与传统的交流、互动 滨水景观绿地虽然是一种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但
四、滨水景观绿地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 意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滨河路的一侧是城市建筑,滨水景观绿 地的建设可以看作是在建筑和水体之间设置一种特殊 的道路绿带。如果水面不十分宽且对岸又无风景时, 滨河路可以布置得较为简单,除车行道和人行道之外, 临水一侧可修筑游步道,树木种植成行,驳岸地段可 设置栏杆,树间设坐椅,供游人休息。
一、滨水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基础知识
(二)分布位置
滨水景观绿地一般均位于城市中河流、湖沼、海岸 等水体的周围。
一、滨水景观绿地规划设地毗邻自然环境,其一侧临水,空间开 阔,环境优美,是城市居民休息游憩的地方,吸引着 大量的游人,特别是夏日和傍晚,其作用不亚于风景 区和公园绿地。
项目四 滨水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滨水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基础知识 滨水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 滨水景观绿地设计的原则 滨水景观绿地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滨水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基础知识
(一)概念
水对于人类来说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 吸引力。蓝天、阳光、水面、绿地大都是人们最向往 的旅游和生活的地方。滨水景观绿地就是在城市中临 河流、湖沼、海岸等水体的地方建设而成的具有较强 观赏性和使用功能的一种城市公共绿地形式。
三、滨水景观绿地设计的原则
(一)超大尺度空间原则——由功能决定尺度原则 古典园林只为少数社会特殊阶层服务,其一个设
计原则就是“小中见大,咫尺山水”,即“人在画外 以观画”,而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 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决定 了它要以超常规的大尺度概念来规划设计;同时,又 受西方大地艺术思潮及手法的影响,即:注重设计空 间与大自然的自然力、自然空间的融合。在广袤空间 中创造作品,“人在画中以作画”的设计思路,这些 都决定了“尺度空间的定量优先于局部”。
四、滨水景观绿地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 意的问题
在具有天然坡岸的地方,可以采用自然式布置游步 道和树木,凡未铺装的地面都应种植灌木或铺栽草皮。 如有顽石布置于岸边,更显自然。
四、滨水景观绿地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 意的问题
如果水面非常开阔,适于开展游泳、划船等活动时, 在夏天和节假日会吸引大量游人。这种地方应设计成 滨河公园。
三、滨水景观绿地设计的原则
(五)立体设计原则
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 变化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因而,景观设计不 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综观 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些名品,无不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 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如种 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低立体种 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 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三、滨水景观绿地设计的原则
(四)亲水原则
受现代人文主义极大影响的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 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由于以往人们惧 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总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 远远隔开,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 地控制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设计成为可能。 如何让人与水进行直接接触式的交流,是处理这类景 观设计时应着重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