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采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更新教学理念、调整课程结构、教学科研结合、改进教学方法等对策,以利于专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采矿教学精英教育实践矿山企业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无论是煤炭资源储量还是年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对石油40%以上的进口依存度说明煤炭作为能源工业的基础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这就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作为我国的核心能源。
随着我国研究型大学之间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的创新人才,是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是国家能源工业发展的生力军,其培养质量对能源工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采矿教学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采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采矿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对采矿工程学生而言,一、二年级多以学习公共基础课为主,接触专业课大多是在本科三年级,这对从未接触过矿山的学生来说,学习兴
趣是较低的。
在采矿教学中,往往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而台下的学生却不感兴趣或做别的事情,甚至出现厌烦情绪。
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使未亲身经历过采矿的学生产生兴趣。
(二)书本知识空洞,学生难理解
进入到专业课阶段,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往往要学习包括采矿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岩石力学、矿井通风安全、地质学等在内的近三十门专业课,新概念、新知识点繁多,可能一个比较小的概念,学生就需要理解消化很长时间。
这从近两年采矿工程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上就可以看出来,例如,对于“开拓”这个采矿中最基本的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之后也不能够完整地回答出来。
(三)实习时讲授多、井下实践少
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二学期末要进行认识实习,大三进行生产实习,大四进行毕业实习。
从实习的类型和时期安排上来说是非常合理的。
但由于矿山企业一般都会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进入井下前要进行大量的安全培训,由此压缩了学生井下实践的时间。
下井时多数的学生比较好奇,希望到处走走看看学习学习,但现实情况不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实践,只能是跟着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走马观花。
(四)教学时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程度讲解拿捏不准
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工作分布来看,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半以上进入到矿山企业工作。
他们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程度是非常关心的,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矿山企业的安全问题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是比较强调的,但教师如果在讲课中常常出现“危险”、“高危”、“事故”、“伤亡“等字眼,势必会影响学生服务于矿山企业的积极性;然而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老师无疑必须把井下所能遇到的问题全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提高警惕性和安全意识。
因此,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使学生充分理解行业的现状,始终都是采矿教学中的难点。
(五)理论知识与现实差距较大
许多毕业生反映,到矿山企业一线去工作,有时自己还不如没上过采矿工程专业的人,一些涉及到安全性、操作性等方面的问题,与一线工人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这是由于矿井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所造成的,采矿专业本科生与其他工作人员相比,理论知识相对丰富,但缺乏的是实践经验以及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这与本科时期的教学手段单一、教材内容陈旧有直接的关系。
二、对策
针对以上在采矿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国家建设采矿工程特色专业为契机,总结了近年来在采矿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人手,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更新教学理念,将矿山企业应用的新技术不断加入到课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煤矿企业管理理念、生产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现今本科生所使用的经典教材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其中部分案例已经相对落后。
例如,采矿学中的壁式体系采煤法,工作面的最大长度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为300米,但现在我国已在神东煤炭公司试验400米长的工作面。
在现今教材中,有关煤炼油、煤炭地下气化等高端技术所占篇幅更是少之又少。
这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和矿山企业发展形势的了解。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要改变。
使理论和实践最大限度的统一。
(二)调整课程结构,打造精英教育
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课程设置、教材改革、综合能力的培养。
进行教材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优化课程设置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近年来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也在逐渐调整思路,以打造采矿精英教育为基本目标,具体手段包括引进国外教材、设置采矿专业双语教学、设置校外人才基地联合培养毕业生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本科教学与科研结合
推行以研究为本的本科学习模式,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随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大学认识到,科研在培养高层
次创新人才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有组织地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采矿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进行科研与教学的结合、让本科生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去,这对学生理解、消化、运用知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可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利用科研项目、科研基地、国家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本科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训练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做到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传授与创新紧密结合,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四)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一听模式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教学质量的效果起决定作用。
同样的知识点,不同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讲授,教学效果相差非常大。
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有其特殊性,要求学生的空间立体感要强,这样便于在头脑中形成现场生产系统的模型,有助于和老师产生共鸣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的都是课本上有限的图例、案例。
因此要变“传授”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
可充分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形象的案例,将教学的讲授过程更加直观地、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授采矿方法时可采用现场录制的采矿方法电教片来辅助教学,使单调乏味的课堂讲授变为丰富多彩的授课氛围,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增强自身素质,联系矿山企业实际教学
教师对矿山企业的具体情况拿捏不准,这与所处的教学环境有关。
不少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的从教是从课堂到课堂的模式,对矿山企业一线的生产情况缺乏了解,这就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在做好教学_T.作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多下现场,这不仅有助于自身素质的增强,更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提高采矿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毕业生质量,实现采矿教育精英体系的目标;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矿业人才的培养、能源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权,戚文革等,电化教育在采矿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7(1)
[2]王炳文.论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西教育,2009(3)
[3]毕晓白,张志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