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原有的金融体制是国有金融机构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政府主导型的体制。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干预成分过重,是其主要特征。70年代以来,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放宽金融管制,减少政府干预,依靠市场机制优化资源的有效分配,是这场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滞后问题提出的金融改革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发展中国家以此理论为指导,先后进行了金融制度的改革和深化。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改革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各国采取了较为稳妥务实的方式,金融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表现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互相促进的良好势头。本文将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作一简要的分析。

一、亚洲发展中国家原有金融制度的特点

二战以后,亚洲发展中国家先后将发展生产、实现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亚洲国家也遇到国内资金短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当时许多国家对外国金融机构仍然持有偏见,认为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银行体系难以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另一些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则坚信市场机制的功能极其有限,不能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调配所需资金,只有依靠政府的作用,才能实现有限资金的有效分配。因此各国原有金融制度是一种以落后的生产力为基础,并且国有金融机构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政府主导型金融制度。尽管各国的具体情形不尽相同,但一般说来,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

1.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无足轻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中的货币化程度低。所谓经济的货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交易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它代表了一国货币体系的发达程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这种货币化程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准。例如,在1970年,M z(现金十活期存款十准货币)对GNP的比率,马来西来是33%,菲律宾是21.2%,泰国是30.6%,印尼是9.9%。第二,金融资产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高。在80年代初,金融机构资产(中央银行资产除外)对GDP的比率,印尼是o.3%(1982年),泰国是o.48%(1980年),印度是0.39%(1981年)。这种比率较发达国家要低得多。‘

2.金融工具种类单调,缺乏竞争机制。在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处于附属的地位,各种证券市场则处于刚刚起步或尚未发展的阶段,外资金融机构难以进入本国市场。例如,1977年,在东盟几个国家中,最大的4家商业银行占国内全部储蓄的比例,印尼为73。1%,马来西亚为50.3%,菲律宾为39.8%,泰国为64.6%,新加坡为20.6%。在这情况下,金融机构无法在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中发挥动员国内储蓄资金供经济发展之需求的功能。

3.在金融体系的运作过程中,国家干预成份过大,表现在:第一,国家直接控制着大量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所有权。70年代初,孟加拉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的部分或全部的金融资产均为国家所有。第二,利率相汇率受到严格控制。各国金融当局硬性规定最高存贷款利率,致使利率不能真正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实际利率(即名

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经常为负数。钉住世界主要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是许多国家采取的货币政策,本国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第三,银行的贷款方向受到约束,银行必须将贷款的一定比例投向国家指定的部门。在印度,政府规定的贷款项目通常占到全部贷款金额的50%以上。

应该看到,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这种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体制在50、60年代各国经济起步阶段,在扩大本国资本积累,筹措有限资金投入国家重点产业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国家金融机构占垄断地位的金融体制的消极作用愈来愈明显。它缺乏竞争和效率,使银行的贷款行为受到国家政策和行政命令的影响和支配,不能有效地反映市场上的供求关系,造成价格扭曲现象,致使资源配置不合理、金融市场抑制等问题的出现。

二、金融抑制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体系中市场机制不完善,国家干预成份过重,是造成亚洲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的重要原因,它对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

首先,造成金融市场分化,加剧发展资金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恶化。亚洲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分化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物资本或耐用消费品市场与金融资产市场的分化。由于金融体系不发达,国内金融中介欠缺,国内居民,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居民无法进行各种储蓄形式的选择。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为了保证能随时取得消费物品,他们多以现金、黄金或其他消费的形式保存剩余产品。二是正规的与非正规的金融市场并存,造成金融市场的二元化。由于以国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正规金融市场的实际利率经常为负值,导致贷款需求过盛。这样,无法从这些正规金融市场获得贷款的投资者只得从“黑市”上获取贷款,从而助长了非正规市场的出现和扩大。三是农村金融市场和城市金融市场的分化。在亚洲发展中国家,正规的银行多设于城市,而且商业银行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商业银行从本质上说对短期的商业投资较感兴趣,而对农村地区的贷款,尤其是周期长的生产性贷款则很少问律。70年代期间,在印尼,银行信贷主要集中在爪哇地区,马来西亚主要集中在吉隆坡,菲律宾在大马尼拉。印度也有类似的情况,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和马德拉斯这四个最大城市的’信贷资金占国内银行信贷总量的85%。这种信贷流向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资金短缺,造成农村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四是短期金融贷款和长期金融贷款的分化。由于利率受到限制,存款利率低,存款者不愿将手中的余款作为长期存款,投资者只能从短期资本市场上筹得大部分所需资金。例如,70年代期间,泰国约有1/4的商业资金是从个人手中或非正规资本市场上的信贷合作者手中筹措的。

第二,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投资效益低下。如前所述,50、60年代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体制在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增长、保证国家重点建设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政府干预式的信贷分配制度也是造成资金分配失调,投资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在贷款利率受到限制。贷款收益很低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更多地倾向于只考虑借款人的信誉、政治背景等非经济因素,而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则考虑得甚少。许多银行投资效益低下,一些国有金融机构更是困难重重,负债累累。80年代末,印度多数国有银行无力偿付的债务约占全部资产的4%,尼泊尔、巴基斯坦的主要几家国有银行的亏损额超过其业务总额的30%以上。

最后,汇率管制影响经济长期稳定和出口贸易的发展。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各国相应地采取了多种严格的汇率管制措施,这同样产生了许多问题。一是高估本国货币汇率,人为地扭曲了汇率的真实价值。当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相差甚远时,将导致大量资金外逃、外汇短缺等问题的出现,最终迫使本国货币不断地贬值。7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的经常项目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赤字,其中印尼1978年经常项目赤字达14.13亿美元,菲律宾1979年时达14。95亿美元,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在1980年时,经常项目赤字也分别达到1。78亿19.2亿和7.04亿美元。为了促进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许多国家只得采取本国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菲律宾1983—1985年两次大幅度货币贬值,每次贬值超过20%。印尼在1976—1986年期间,共有三次货币贬值,平均每次贬值幅度达30%以上。二是稳定本国汇率代价太大,使国内经济发展目标从属于对外经济目标。80年代以后,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致使美元不断升值。为了维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一定比价,许多国家的货币汇率也不同程度地随之升值,使得出口竞争力大幅下降。1980年以后、东盟几个主要国家的贸易项目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赤字,其中1981新加坡外贸赤字61。23亿美元,菲律宾22.24亿美元,泰国20.29亿美元。1985年时,马来西亚、菲律宾国内经济还出现了负增长。

三、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金融制度的改革及其成效

受严格管理的金融体系在60、70年代曾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施工业化政策的重要工具。但到了70年代后期,这一方法日益成为阻滞金融部门成长,妨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东盟国家首先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实行金融体制改革。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这股改革之风也波及到南亚以及越南、蒙古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场金融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资金从非正规的金融市场吸纳到正规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机构;二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资金的有效分配。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利率自由化,放宽汇率管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于70年代中期和后期解除了对存贷利率的管制;80年代初,印尼、菲律宾、斯里兰卡也先后撤消了对利率的管制;我国台湾在整个80年代多次减少对各种存款利率的限制,并于1989年完全取消利率管制;韩国、泰国则通过调整利率、放宽利率上下波动的幅度,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

利率自由化产生的经济效果十分明显。实际利率的提高,有利于抑制金融黑市的发展,增强居民的储蓄意愿,从而促进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大和筹措资本能力的提高,保障国内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1970一1989年,各国和地区的国内投资规模普遍扩大,平均每年的投资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明显提高,其中新加坡为43%,马来西亚为30.7%,韩国为30.7%,分别高于60年代的22.3%,16.1%和19.2%。

80年代起,各国汇率安排日趋灵活,至80年代下半期,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尼泊尔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新加坡、菲律宾、印尼、韩国和斯里兰卡则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管制的放松,大大增添了外汇市场的活力,不但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也有利于外资进入本国市场,促进整体经济的成长。

2.培育资本市场,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60一70年代,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体系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80年

代中期以后,各国和地区开始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各种形式的金融机构不断出现,资本市场日益壮大,其中证券市场的发展尤为迅速。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了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和货币体系的现代化。到1990年,中国台湾、韩国的金融部门(包括不动产和交易业务)对GDP比重分别从1980年的6.1%和4%上升到1990年的10.8%和5%;同期印度、巴基斯坦的比重也分别从2.4%和2.1%上升到4.1%的3%。1990年,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的M:(包括非银行金融资产,尤其是公司债券和商业票据)与GDP的比率分别已从1970年的66.3%和38.7%上长到106.2%和128。6%。

3.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减少对外国经营的限制。70年代以来,银行业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亚洲发展中国家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逐步废除金融管制,准许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1992年,香港、新加坡的外资银行(不包括分支机构)分别达到162和84家,成为亚洲地区外资银行的两个重要据点。1992年台湾地区的外资银行数也扩大到33家,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国的银行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外国金融机构可参与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以及离岸金融等方面的业务。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既弥补了国内投资资金的不足,又带来了西方国家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成为促进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只是各自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发展速度较快,有的则刚刚起步。可以肯定,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场金融改革的浪潮将会进一步加大。

四、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综观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改革过程,其间不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在强调减少政府对金融体系干预的同时。不能因此而忽视政府的调控作用,应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进一步加强政府运用包括控制货币的发行量,调整信贷价格在内的货币政策来间接调节经济运行节奏,确保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定发展。在这方面,东盟几个国家做得较好。1981—1986年期间,面对膨胀的压力、除个别国家外,东盟各国运用货币政策,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实行严格控制,有效地抑制了国内通货膨胀率。马来西亚正是由于实行了这种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胀率从1980年的6.7%下降到1985年的1%以内。在控制贷款利率方面,泰国较为成功。1980一1981年泰国面临不断恶化的国际收支问题,金融当局及时地调高了银行利率,改变了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的趋势。1982年底、国内经济稳定有所恢复。金融当局又于1982年第四季度到1983年第一季度,连续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降幅达3%,从而使国内经济迅速恢复高速增长的势头。

第二,金融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可能引起的混乱。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进行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并末像某些拉美国家那样、实行一步到位的做法,而是借鉴了西方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伴随金融自由化而出现金融危机的教训,为降低风险程度采取了较为稳妥的改革措施,从而保证了金融改革的顺利实施。例如,在外汇管制方面,并非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实行浮动汇率制,而是经过

不断的调整、重复,最后才逐步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新加坡在1975年度止固定汇率,实行有管理的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1978年完全解除汇率管制,但仍采用灵活的调整汇率政策,不断调节新元伪外汇汇串。在利率方面,1979年泰国政府废除工业贷款利率上限,1983年又重新引入贷款利率限制,并设立双轨贷款利率,对不同的部门实行不同的贷款利率。1992年6月,取消放款利率最高限;从而实现利率的完全自由化。台湾地区的利率放松过程在整个80年代也经历了几个不断反复的阶段,最后才在1989年全面取消利率管制。

第三,在放松金融管制的同时,应相应地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在将银行体系从严格的经济管制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中,如果缺少有效的金融管理和银行监督,可能导致一些产业集团利用银行的私有化和国际化而获得对一些银行的控股权,并利用它们向集团所在的企业发放过度的贷款,从而助长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也有可能使一些金融机构因不适应金融秩序的变革而陷入困境。80年代上半期菲律宾的两家主要政府银行??菲律宾国家银行和菲律宾发展银行就因丧失清偿能力而被迫向中央银行求助,引起了金融界的一阵混乱。因此,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利用法律和法规的手段,加强对金融业管理和监管显得十分必要。

第四,金融体制的改革不是孤立地进行的一项改革,它是在整个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尤其是在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进行的。尽管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并非金融改革走得越快,就一定能导致经济增长越快。相反,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才是金融改革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要保证金融改革的成功,还必须在其他领域,包括财政体制、贸易体制和对外经济政策方面作出相应的配套改革,以避免因单方面放松金融管制而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总之,金融改革与宏观经济改革关系密切,两者必须同步进行,否则金融部门发展过度,以致与贸易、生产领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必然成为经济和金融动荡的根源。这一点已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改革实践所证实。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 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大 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史 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 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 大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 史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们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跻身于 世界强国之列。历史之风陆续吹遍了西欧一些国家,让它们在历 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而处在清末的东方之国,却将这股风拒之 于窗外,最终被无情的历史之鞭抽打的遍体鳞伤,一边呻吟,一 边在时代的后头慢慢地踱动。 而这种拒人于门外的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极端思想造成的。封 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狂傲自大、小农意识等思想,深刻地影响 着每一代中国人,使他们在落后与先进的泥淖中苦苦挣扎,不知 究竟走向何方。这些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们 闭关自守、以土地为中心的非商品意识,从而遏制了资本主义的 萌芽,牵制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

面均落在了时代的后头。 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其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国家的 兴盛,思想文化上必须有一个突破,一个较前面历史的新的突破。而无论这种突破是彻底的,还是不彻底的;是以先人的思想为基 础的,还是承接未来的,都可以从思想层面上为一个国家的变革 垫下厚实的基础。 思想文化不仅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于一个国 家而言,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 面结合大国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具体谈谈这些联系。 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文化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随着时 代的进步,以往的政治体制必然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陈旧的政 治体制日益暴露它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历史的前进。此时,新的 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文化往往会深入人心,促进人们对政治体制 进行改革的勇气与决心。17世纪上半叶,英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已不再适应新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阻碍了英国工商业资本主 义的发展。而国王处处限制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自身的权力集中。但国王忽视的一点是,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渐渐深入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去了,人们对封建王朝已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资产阶 级带给人们的利益远远胜于封建王朝的统治。随后,爆发了资产 阶级革命,推翻了以贵族为中心的封建王权政治体制,建立起了 有利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君主立宪制。

大国崛起心得体会1000字

大国崛起心得体会1000字 导语:世界大国的产生原因是多方位的,实力主要表现在文化,制度方面,是本国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外显,实力主要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张力等。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大国崛起心得体会1000字文章,仅供参考! 大国崛起心得体会1000字《大国崛起》这本书用敏锐的历史眼光和宏观的全球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本书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至今为止,真正的“世界性大国”只有荷兰、英国、美国。我们现在看,这些“大国”有几个共同点: 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制造业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子技术的应用,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真正现代意义的大学都首先发源于上述大国。它们制定推行了世界经济活动标准,荷兰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英国推

行了全球自由经济,美国在发现了自由经济产生问题时,采取了政府干预经济,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同时起作用,挽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五、世界性战争的发源地;自进入热兵器时代以来世界上所有较大规模的战争中,这些世界大国要么是战争的策划者,要么是幕后操纵者,要么是直接参与者,就是现在主要的动荡地区,到处有美国士兵的身影。 世界大国的产生原因是多方位的,实力主要表现在文化,制度方面,是本国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外显,实力主要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张力等。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

集成电路中器件互联线的研究

集成电路中器件互联线的研究 王锴 摘要:集成电路的互连线问题当今集成电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半导体器件和互连线尺寸的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关键设计指标,如性能、抗扰度等将主要取决于互连线,或受互连线的严重影响。为了加强对于互连线技术的了解和对互连线问题的进行研究,文章讨论了互连线发展的缘由和互连线材料。 关键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互连线问题建模金属互连线 1引言 集成电路工业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而在集成电路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里,芯片上的互连线几乎总像是“二等公民”,它们只是在特殊的情形在或当进行高精度分析时才以予考虑。随着深亚微米半导体工艺的出现,这一情形已发生了迅速的变化。由导线引起的寄生效应所显示的尺寸缩小特性并不与如晶体管等有源器件相同,随着器件尺寸的缩小和电路速度的提高,它们常常变得非常重要。事实上它们已经开始支配数字集成电路一些相关的特性指标,如速度、能耗和可靠性。这一情形会由于工艺的进步而更加严重,因为后者可以经济可行地生产出更大尺寸的芯片,从而加大互连线的平均长度以及相应的寄生效应。因此仔细深入得分析半导体工艺中互连线的作用和特性不仅是人们所希望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这使得互连线影响、或以互连线为中心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成为了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热点。2 集成电路互连线发展缘由 一般认为,硅材料的加工极限是10nm 线宽。我们都知道,从工艺水平来看,集成电路发展实现了从微米级别(0.5um,0.35um,0.18um,0.13um)到纳米级别(100nm,90nm,65nm,45nm,28nm,22nm)的跨越。目前Intel、Samsung、TSMC等跨国跨地区企业先后进入22nm工业化量产工艺节点。随着集成电路向超深亚微米的迈进,即制造工艺由已经可以规模量产的28nm 进一步朝22nm,18nm提升,并向10nm逼近时,摩尔定律在集成电路技术发展中的适用性开始受到挑战。 由于器件特征尺寸的进一步微缩,虽然电路的门延迟减小,但是特征尺寸的减小将导致互连引线横截面和线间距的减小。互连线的横截面和间距的减小,将不可避免的使得互连延迟效应变得更加严重。为了应对特征尺寸进一步缩小而带来的互连延迟的问题,产业界开始通过研发新材料、新结构、

读后感-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篇一: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是一本气势恢宏的书。花一周时间读完,仔细品味,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与惊喜,感悟在两三年之后再次接触这几个大国的沿革变迁,确实好的书多次读每次都是不同感觉;惊喜在我好久不读历史书了,这次读这本书竟然发现我在半年之后,还是对这些历史有着较充分的兴趣,半年前读了本关于宋代的简约介绍的历史书。《大国崛起》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海洋时代上出现的各个强国发展的精华,让我再次感受的强国的不易。 葡萄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许多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走向全球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德国,在这个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 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人均数据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对于中国乃至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战略,我有个简单的体会: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

大国崛起观后感七篇

《大国崛起》观后感一 因为不常看电视,《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在央视2套播出结束当日,我才知道有这么个系列片。在网络几个褒义词的鼓励下,我到央视网站上去看这个片子。当天就看了两集——西班牙葡萄牙强国史、荷兰强国史。而后几天,陆续在央视重播中看了德国、日本强国史。 对这一系列片子:感触颇深。作为一个曾经强大过的封建帝国,在150年前还轻视西方列强并将其称为“蛮夷”的“大国”,作为一个常常将5000年历史、地大物博挂在嘴边的“自恋者”,这次终于没有将自己放在一个“世界大国”的地位。而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称为“九个世界性大国”,摈弃了自大的心理,实在难能可贵,值得称道。 倾3年之力、集百余位专家智慧的这部纪录片,将大国崛起之路,在这个时候展现在我们所有中国人面前,不能不引起这个国家的公民的思考。我们国家的这个时刻,正是中国走在崛起之路初级阶段的关键时刻,正是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时刻,正是中国在其越来越强大的路上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刻,正是中国在其强大之路上寻找属于自己方向而又找不到坐标的时刻-----我想,凡是看过这个系列片子的人大抵都会地头思索:中国的强国路在何方,中国的强国梦是否能实现。思索中,满怀激情,然而,不能怀疑的是,我们仍然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

显然,这个片子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展示9个强国的历史,而在于反思这9世界大国如何崛起并且衰败,在于指导中国将如何走向持续的强大而立于不败之地,在于引导更多的人思考面对机遇中国该如何探索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现在,传统媒体、网络、各种公众场合都不约而同地在谈论这件事情,这个片子引起这样的关注,说明它已经成功。它的眼光、气魄、密集而又精华的知识、即使而又尖锐的问题的确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 然而,除了讨论国家,讨论崛起之外,我也会想到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就是说,一个世界国家的崛起和它的国民的幸福程度是成正比的么?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级的大国时,它的国民并不一定是最幸福的,可能它内心存在强国的自豪,但是他必须为自己的生存而着眼于实事。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社会也同样出现了混乱,大久保利通政府将很多国家财产几乎零价送给财阀,导致了社会的巨大的不公平,并造成国家裂痕的产生,大久保利通最终死于非命。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德国,当德意志帝国不断强大的时候,他们将更多的财产使用在军事上;二战之时,希特勒可以说是为了德国的更加强大,但是他带给德国的灾难同样是令人惊心动魄的。 而当一个国家并不是世界级大国的时候,也许也并不追求世界大国的时候,它的国民也许是最为幸福的。英格兰莱斯特大学心理学家怀特根据178个国家的数据和100项研究成果,撰写了一份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报告说,丹麦是世界上幸福感最强的国家,排在丹麦之后

集成电路热点问题讨论

作者简介:沈正传(1960— ),男,江苏泰州人,工程师.集成电路热点问题讨论 沈正传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225300) 摘 要: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中采用的最新技术有:纳米技术,片上系统技术(S OC )和浅沟隔 离技术(STI ),这些新技术加快了集成电路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纳米技术;片上系统技术(S OC );浅沟隔离技术(STI ) 中图分类号:T N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42(2004)01-0021-03当前,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12年,世界集成电路的年销售额达到20121万亿美元,并支持6~8万亿美元的电子设备和80万亿美元的电子信息服务,相当于今天全世界的总和。集成电路的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乃至21世纪实现世界知识经济进步的技术基础之一。与集成电路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微电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电路性能迅速提高,到2010年,动态存储器(DRAM )的存取时间将降低至10ns 以下;电源电压有可能降至0.6V ,数字电路的时钟频率可以提高到3GH z 。全定制设计的数字系统集成度将达到25Mgate/cm 2;电子系统中常用的标准单元集成度也将达到10Mgate/cm 2。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集成系统的需求也在提高。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及军事等领域都需要集成电路。在军舰、战车、飞机、导弹和航天器中集成电路的成本分别占到总成本的22%、24%、33%、45%和66%。 集成电路的相关技术在今天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集成电路领域也出现了许多热点的技术。重点体现在纳米技术、片上系统技术和浅沟隔离技术三个方面。 1、纳米技术 集成电路发展已经逐步走向纳米技术,工艺线宽日趋精微。对于纳米技术未来发展前景,Intel 电路研究实验室主任Shekhar Y.Borkar 指出,在微处理器发展到纳米技术时,急需解决的将是由工艺提升而导致的漏电问题。目前Intel 已经可以达到45纳米的技术,这样的技术几乎是目前栅氧化层所能达到的极限。在工艺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为降低功耗而调低供电电源电压,将会使漏电率上升,这是一个水涨船高的问题。对此,Intel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怎样能够在供电电压下降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漏电流,从大体上达到平衡。如果这样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未来的产业发展将会充分延续“摩尔定律”的规则,在2010年左右可出现14纳米的芯片。这样所形成的技术几乎无法用现有工艺实现,即使是Intel 目前也仅仅是展示出20纳米的晶片,成品出现则仍需一段时间。 在实现纳米技术时,同样要面对的问题将会出现在集成电路的产品中,数字C M OS 电路出会出现瓶颈。对此,我国专家曾经透露,目前所进行的C M OS 电路主要是平面结构,在未来发展中,将逐步开始朝堆叠方向发展,也就是从平面走向三维,这将是我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道路之一。目前这样的技术并没有实现,国际大公司也仅处于研究阶段,这样的技术大概还需要5年时间才能够初露端倪,要达到完成阶段大概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以这样的时间算起来,则刚好能够配合整体集成电路走向纳米技术的发展过程 第4卷第1期2004年2月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 aizhou P olytechnical Institute V ol.4 N o.1Feb.2004

大国崛起读后感

改革为先 ——读《大国崛起》有感 这本书主要描述了自十五世纪以来五百多年的时刻里,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几百年来,历史的尘烟逐渐消散,但为什么葡萄牙、荷兰这些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不及中国一个省的国家能成为历史上的殖民大国,又为什么昔日的大国都仅能维持百年左右的霸权?这些不一样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回顾五百多年来各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历来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国家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是依此换来了国家的强大。 到了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德意志民族带来了重大创伤。但二战后德国人能认真反思历史,勇于悔过,从而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也打动了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人民。“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 书中让我强烈震撼的还在于几百年以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取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强国的崛起无一不是透过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实现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独立宣言和三权分立、德国俾斯麦的改革等等无不如此。因此,国家的强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进步性。 说起制度改革,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可能更有启发好处。熟悉近代史的人都应记得,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分别经历了两次革新户外,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中国经历了洋务户外。其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事实上,为了学习西方进步国家,中日甲午战争几年后进行的百日维新户外,由于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极力阻挠,昙花一现般地也失败了,中国再次失去了革新、发展的机会。 改革开放真正解放了生产力,真正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三十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令世界刮目相看。改革是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我们要继续改革!

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金一南观后感

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金一南观后感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金一南观后感“百年沧桑,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报告会,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2016年11月在的一次演讲视频,让我不禁泪流满面!新中国一路走来是如此得不易,100年前多少仁人志士尝试拯救山河破碎的中国,他们前赴后继,无畏无惧,九死一生,真可谓惊心动魄! 多灾多难的中国之所以屹立不倒,只因不同时代都有中华民族的脊梁出现,这些民族之魂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奉献了自己的人生,无私无畏,只为救国图强。 我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只在历史书上模糊而知,我不知道我们的先辈是如此得担当,如此得抛头颅洒热血,在黑暗中寻找一条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光明之路,路在何方?! 当我的心与先辈起来时,心中隐隐地痛,在车上痛哭了一场。他们年纪轻轻干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现如今我们不配做他们的子,因为我们活得没有担当! 良知之心是如此地柔软,如此地易痛,如此地易感,当心渐渐开始光明起来,那一刻我触到了先辈的心灵,致良知唤醒了我那颗久被尘封的心! 当年四万万中国人就如一盘散沙,没有国家观念,没有民族观念,没有组织观念,人民的心在昏睡。当年抗日英雄靖宇被身边的人出卖,很多人没有理想、没有信念,只有功利。老乡劝靖宇不如投降,靖宇说过一句话:“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

吗? ”惊天动地的一问,视死如视归,中国的脊梁就是心中的那份担当。 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十三人,有的牺牲、有的叛变、有的被开除、有的当汉奸,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从头走到尾:和董必武。 几十年之前,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之路如此艰难,没有红地毯,没有夹道欢迎,不尽的流血牺牲与叛卖,为了什么?为了这个民族,为了这块土地上人民的觉醒! 说:“没有,我们至今仍在黑暗中摸索”。唤醒民众、动员民众、组织民众,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的先辈如此轰轰烈烈、前赴后继,而我们如今做了什么?我们为这个国家奉献了什么?此心被问得实在惭愧,此心被问得生生地疼! 历史选择了党,人民选择了党,一路走来,今天我们物质富裕,丰衣足食,但我们又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无尽地迷茫,路在何方?! 是醒来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先辈肩膀头子很硬,扛过来了。中华人民国前三十年,我们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为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三十年需要我们醒来,继承! 担当!中国梦需要我们的脊梁! 如今的我们,肩膀头子也要像先辈一样很硬,扛起我们的责任,祖国再也不会是过去那个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啦! 我接受了一次真正的心灵洗礼与爱国主义教育!感恩老师们的觉醒和对我们的唤醒,我要去入党!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后代子,只为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祖国,肩膀头子硬一回,像先辈一样成为

浅谈改革开放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改革开放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沧桑巨变,令世人瞩目。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了多媒体党课后,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大无畏以及高瞻远瞩,也深深高手到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我也从改革开放的进步中有所思,有所悟。 作为新时代的肩负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我无法不感叹时代的变迁是如此迅速,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无论是住房、交通还是娱乐、教育,不断地变化都在给我们带来惊喜。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社会的第二次革命,是一次多么伟大的壮举,它给国家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在这个历史巨变的背后,不知道蕴含了多少中华儿女的智慧和汗水。同时,这其中也蕴含了很多深刻道理。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多媒体课之后,我自己也得到一些感悟。 一、实事求是 建国初期我们在总的方面坚持实事求是,遭受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新民主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进展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建国后的前8年,我们搞的不错,政策是恰当的,发展是健康的。当然,在个别方面也有不实事求是的缺点。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党的指导思想逐渐背离甚至完全背离事实其实的思想路线和作风,“左”的错误越来越严重。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确立,犹如打开了长期封闭的闸门,使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涌现出来。改革开放30年来,是高举实事求是的30年。一方面,实事求是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被正式确立为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在论述思想路线时,还强调“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从动态的、发展的视角拓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创造性的运用实事求是原则拨乱反正并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思想之源。 实事求是,是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出的,是用三十多年的伟大成就来见证的。同样,这一不变的真理,也可以应用于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面对当前形势下,一些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发展原则,作为大学生的我倡导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挖掘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尊重经验,敢于创新 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开放中的许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因此,对于广大群众在改革中创造的新事物,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就要认真总结,大力推广。

关于大国崛起的思考

大国崛起的思考 所谓崛起,是一种兴盛的景象,但又不仅仅是一般的兴盛,而是一个大国从落后转向兴盛的景象;崛起是一种发展,但又不是一般的发展,而是一个大国改变世界政治生态和国际格局的发展。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不是必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以海上霸权崛起的国家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的坐标。 迎面走来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偏居于欧洲大陆西南角上,国土面积不大,却开启了人类这一历史大幕。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通过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毫无疑问,是葡萄牙人发现了大海。伊利比亚半岛也曾战火连绵不断,是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斗牛士,用眼泪、创痛和牺牲换来了宝贵的自由。公元1143年,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先于周边的国家而独立,为葡萄牙拓展海上空间,发现海洋赢取了宝贵的时间。葡萄牙只有不到十万公里的发展空间,资源十分匮乏,而要实现国家的强盛,一直靠近海捕捞的葡萄牙人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大西洋。说起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就不得不提起恩里克王子,这个出生于1394年,曾经建立过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一个非常慎重果断的英雄,倾一生之力组织实施了航海计划,直接导致了葡萄牙的崛起。先是到达博哈多尔角,之后迪亚士抵达好望角。这个时候,正当意味着财富的香料贸易很快就要掌握在葡萄牙手中时,刚统一的邻国西班牙出现了,并且葡萄牙竟然戏剧性的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给了西班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本来这都可以是葡萄牙的专利的,如今却贴上了西班牙的标签,这使葡萄牙很是捶胸顿足。按照彼此制定的游戏规则,葡萄牙占领了大西洋周边50多个据点,香料交易量猛增十倍。西班牙也得到了大量的黄金白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版图到达了整个世界。 而谈起中国的航海历史,早在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还处于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就七下西洋,并且葡萄牙的两三条帆船与郑和的混合舰队相比,简直微不足道。西班牙航海家达伽马抵达的印度的卡利卡特港,郑和七十年前就已经到过了。但悲剧的是郑和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近代国门被打开之后,以直隶总督曾国藩、两江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以践“师夷之长技——船坚炮利”的主张,分别在上海和福州创办近代造船的军事企业,由此洋务运动正本戏登场。1868年8月,江南制造总局第一艘兵舰竣工,取名“惠吉”,之后沪局又制造出“海安”、“驭远”两艘大舰,但自1864年太平天国被平定后,到1883年中法战起,其间约20年,国内政局处于相对平静状态,清廷的皇宫大臣一时好了伤疤忘了疼,造船靡费论蜂起,江南局终止制舰。之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北洋水师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所以中国虽有很早的航海历史,却没能抓住机会,建立起自己的海上霸权,到近代欲自卫尚差很远。 二、为什么工业化开始于英国? 以煤和蒸汽机为先驱者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宣布了英国大国崛起的到来。从此以后英国便迈入了工业大门之内,开始了经济的变革和生产力的腾飞,为建立日不落的大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 《大国崛起》一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来“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本书按时间的梯度,根据9个国家的发展历程,用9个章节分别加以描述。各个国家的诞生发展都注意结合特有的地理文化及其民族特性加以剖析,让读者了解这些国家崛起的关键因素;也着重对那些纵横驰骋在历史星空、永驻各国青史的时代伟人、民族英雄进行浓重描绘,让读者领略伟人特有的时代意义;在勾勒各大国崛起历程这一宏大历史画卷的同时,不忘从地缘政治、民族性格等角度探寻大国的兴衰规律,给读者以启示。当然,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目的—“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不难看出,此书受到众多中国读者乃至学者的喜欢有其必然之原由。 不过,从国际关系史专业的角度以及本书的编著目的出发,本书的内容编排仍有美中不足之处。 一是探寻大国兴起的过程中,南征北战、刀光剑影,“伐交”不断,然而“攻心”却略显不足。换句话说,书中所描述的大国崛起历史,更多的是突出以军事与经济力量为主的“硬实力”的重要性,而对美国以制度、人权价值观等“软实力”缓解崛起过程中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压力的分析却不尽充分,尽管在法国那个章节中多次提及以“理性”、“人民主权”为主旋律的法国大革命精神对国际关系

的冲击力,但是法国大革命里面是什么精神内核,这些内核又以怎样一种作用机制冲击欧洲旧制度?这些问题并没有得以详尽地回答。其实,本书中书写的9大国,除了俄罗斯之外,其他大国都是民主制度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完善的民主制度在推动西方国家政治进步、经济发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既然是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高度审视大国的先进之处,像美国的《人权法案》、法国启蒙运动及其影响下爆发的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实质就应该正面地、具体地加以阐述。作者已经总结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忽略了全球化早期背景下的“接合部文明构架”,那么跟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其潜台词是否就是苏联的僵化体制、民主的缺失导致这个大国的辉煌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很重视苏联解体对我国发展前途的影响,由此我们一直在摸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此同时,我国争取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发展自我,实现和平崛起。对此,中国似乎可以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身上找到灵感。在美国学者约翰·伊肯伯里的《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美国在崛起过程中之所以没有受到他国的集体攻击,或者说没有陷入“安全困境”,而且战后美国的发展模式深受西方国家的青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在建立霸权、维持霸权过程中强调民主、人权观念与自由制度等“软实力”的栽培。“软实力”将美国武装成一个“仁慈的霸权(帝国)”,这头“温和的大象”凭借其先进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中形成一种“合作性权利”和吸引力,并与西方的工业体系融为一体,从而固化了美国网络式的同盟关系。历史雄辩地证明:一个国家,特别是那些正在追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其发展过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心得体会(5 篇) 导语:观看《大国崛起》,让我揪心。在我们读过的书本中,常说伟大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地大物……,多少年来,我们为此陶醉。看过此片,对照十五世纪以来中国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如梦初醒,不无遗憾!以下是XX整理的大国崛起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心得体会央视二台播出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它以历史为主题,通过全球的视野,讲述了500年来9个世界性大国兴衰历史变迁。通过电视展现大国引领世界文明的辉煌过程,以及世界大国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整部纪录片揭示了大国崛起之路上在于改革和发展这一基本规律。让我在领略了世界经济史和文明发展史魅力的同时,也让我对建邺之崛起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珍惜历史机遇 观看《大国崛起》,让我揪心。在我们读过的书本中,常说伟大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地大物……,多少年来,我们为此陶醉。看过此片,对照十五世纪以来中国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如梦初醒,不无遗憾!说有遗憾,因为在

人类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过领先世界的辉煌,有过崛起的机遇。早在1405年郑和的船队就已经乘风破浪,远航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比葡萄牙人早了近一个世纪。只是当年的郑和带领着大船队,只是去宣扬我泱泱大国的实力的,宣扬过后,就回来了,啥事都没干。而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小国却是带领着坚船利炮,掠夺着各地的财富回去把他们的国家建设成“大国”。人类进步的机遇是有限的,谁能抓住,谁就会抢得先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这些弹丸小国之所以称之为大,正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了机遇。 历史像一面镜子照映这我们的今天。时至今日,国家在崛起,地区在发展。如何在南京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快又好发展中使建邺进入前列,关键是抓住新的区域调整这个关键机遇期。 二、解放思想 要解放思想,首先我们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种认识,一种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认知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达出来,是一种“思”与“想”的结合。作为一种思想的常态,解放思想最根本的要解决思维方式问题,即从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

集成电路故障诊断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基于集成电路的电流信息和模式识别理论对电路进行静态 电流检测、动态电流检测、以及故障定位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具体包括静态电 流的检测方法及仿真实验,动态电流的检测方法及仿真实验,基于近邻法和连接 的模式识别法的故障定位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四个方面: 在静态电流检测方面:通过查阅和学习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和资料,分析了静 态电流检测的基本原理,分析了COMS 电路的特点,并用PSPICE 对CMOS 或非 门和与门电路做了故障注入的仿真实验,给出了仿真试验结果,由于采用静态电 流测试产生了测试逃逸,故引入了动态电流测试方法增加故障覆盖率。 在动态电流检测方面:通过分析IDDT 的波形,用动态电流尖锋值的方法对 CMOS 电路作了故障注入和故障诊断。通过对CMOS 电路的桥接故障、参数改变、 短路故障等的检测,说明了采用动态电流对故障检测的可行性。 在故障定位方面:由于静态电流检测方法对CMOS 电路的桥接故障不能准确 定位,我们利用小波分析对故障电路的IDDT 电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分别采 用基于近邻法和连接的模式识别法对电路进行了故障定位实验,实验结果证实了 两种算法在故障定位应用上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比较两种算法的仿真结果,说明 了用连接的模式识别方法的定位更加可靠。 在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面:通过采用小波变换,对电路正常模式和故障模式 的IDDT 采样信号进行故障特征提取,建立样本集;然后利用神经网络对各种状态 下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决策,实现电路的故障诊断。 论文的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以及集成电路故障诊断的发展概述。 第二章集成电路故障诊断的基础理论介绍 第三章利用静态电流方法对CMOS 电路的故障进行仿真实验 第四章利用动态电流方法对CMOS 电路的故障进行仿真实验 第五章分别利用基于近邻法和连接的模式识别法进行故障定位仿真实验及 利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算法进行仿真实验 第六章给出全文工作的总结和今后的展望 本章主要介绍了集成电路故障诊断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首先我们介绍了传统 电路的检测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软故障及硬故障模型,并讨论了本文将用到的 近邻法,小波分解,神经网络等模式识别相关理论知识,最后针对后续故障诊断 实验中将使用的PSPICE 和MA TLAB 仿真工具进行了相关介绍。 静态电流(IDDQ)检测与电压检测不一样, 本章首先对IDDQ 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为了验证 IDDQ 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我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集成电路常见的桥 接故障、漏电流故障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充分利用静态电流中的故障信息对故障进行检测。但该方法的有效性受测试向量诊断能力 的影响,今后研究的重点应是如何为这种故障诊断算法提供有效的测试生成向量。 并且从本实验可以看出,IDDQ 的测试覆盖率有限,所以在故障检测中,需要采用 的动态电流检测法(IDDT)对IDDQ 法进行补充。

精品-大国崛起读后感范文5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范文5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1 有幸拜读了《大国崛起》这一著作,感悟颇多。 大国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它必将经历时间、政治、文明乃至整个历史的考验,或崛起于经济的变革、或崛起于律法的审试、或崛起于战火的洗礼、或崛起于科学的考教、抑或思潮的涌动、大道的铸就;但无疑从世界天堑被打破的那 一天起,所有国家便不得不停止那些自我演绎的的故事,开始主动或被迫地相互的审视、交流、碰撞。那些拥有着强大凝聚力的国家出现了,他们推动着世界向着“既定”的剧情走去,演绎着伟大的史诗,把握机会,凝聚更为强大的力量衍变为世界性强国。 大国,是一个不单单以领土为衡量标准的词汇,更是对其国家地位和世界影响力的一种肯定。任何单一的、单调的因素都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国、强国。单纯物质层面的丰富是苍白的,其不仅要有规模、能力,更应该形成一种吸引力、内部凝聚力。也就是说一个大国外部的崛起,源于内部制度、体系的健全,是其内部力量的外延。而这种内部力量往往取决于思想文化的影响力。不妨来看,莎士比亚、牛顿、亚当斯密的名字共同镌刻在了英国崛起的道路上;法国的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雨果、居里夫妇等一系列代表引领法国文化的伟人。文化可以打破人们思想的束缚,从而碰撞出全新的火花,推动社会的行进。

除此以外,制度的创新,也足以奠定大国的地位。近五百年来,只有三个国家先后建立起世界霸主地位——荷兰、英国、美国。他们先后建立、确定、完善、创新、改良着世界市场经济的模式。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为了保障经济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内阁制、议会制,长久的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了国家、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崛起、走向强盛和现代化都不能刻意模仿其他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其必须从万千条途径之中发现并坚持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不懈践行。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向强盛国家的开端。正如俄罗斯、德国、日本,他们选择凭借国家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这些国家凭借刚刚重建后国家和政府的强大影响力,塑造社会形态,与英美等凭借社会推动国家自下而上发展的模式完全不同。 成为一个大国,或许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永远的难题,是一个有着无穷多解法的永恒之谜。但只有那些在不同时期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历史总是率先选择第一时间适合其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的主角。回顾当下,二战结束70多年后的今天,而今活跃的强国依然是当年的那些大国,他们率先完成了现代化早已领先于时代,向着未来的更深处去探求人类的命运。 当然,自从大航海的航道把地球割为两半的时候有些事就已经注定。这个世界有时像黑白照片那般残酷的鲜明,大国崛起所依靠的恰是对殖民地的扩张、划分、掠夺。那里的人民享受着与殖民国完全不同待遇,他们所失去的绝不仅仅是土地和丰

心得体会材料《大国崛起》解说词

心得体会材料:《大国崛起》 解说词 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结篇) 【序】 19XX年1月,苏联红军从德国法西斯的统治下解放了波兰首都华沙。人们陆陆续续开始回家。老城广场,已是一片碎石。陆续回家的人们来到这里,喂养战争中幸存下来的鸽子 战争就要结束,人们相信和平已经来临。 半个月后,苏联的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商议战后事宜。一个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 然而,这幅政治版图不久便被画上了新的标记。一年后,丘吉尔说了这样一句名言:“一道铁幕已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六十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再一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俄罗斯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与六十年前三个大国在雅尔塔秘密安排世界秩序不同,这一次,莫斯科请来了六十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但真正唱主角的,却是乘坐六十年前苏联军用卡车前来的2XXX名二战老兵。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

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有数千万公民失去了生命。 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各国首脑和历经沧桑的老兵,一同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一刻,历史离我们不再遥远,也不再是记忆的负担。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 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 走过六十年,回首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兴替的大国演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第十二集大道行思 大国之谜 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正是他们,用激情划破了海面幽蓝的平静,满载着贸易货物和火炮利器,在追求财富的雄心鼓荡下,启动了大国的旅程。 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世界性大国出现了。那些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最先把机会抢到手里。

大国崛起观后感1500字

大国崛起观后感1500字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国崛起观后感15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 家大国崛起观后感1500字: 不知道大家看了中央2套最近播出的《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或书籍)没有,这 部记录片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 得失,是一部真正的强国文明的进步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强国梦,为国人树立怎样的思想,不得不向强国学习,而是学习世界列强,不是向阶级弟兄学习。 看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起了中国近代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中国传统的自闭,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在了强国的后面,而且是一溃千里。不由得让人想起汉武帝出 兵讨伐匈奴,唐太宗兴兵击退突厥。在局限性和平的谎言下,国人的强国梦又被蒙蔽了。但这不电影是唤醒国人的一个起点。传统的居家过日子思想已经过时,势力的扩 张才能换来强盛,这部呼唤扩张与竞争的影片,第一次给了帝国主义列强一个公正的 定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而这部记录片恰恰又说明了文明的重要性, 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在思想的控制下,人民才能统一信仰,信仰决定了文明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国家通过 输出自己的文明,从而决他奇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面积92391平方公里,2003年时人口 约1010万。这个国家的面积和资源还不如中国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图上还不如一粒 葡萄干大,15世纪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打破人类传统的亚欧非三块大陆的传统。当 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即胡椒粒,用于保存食物),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葡糖牙开 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在恩里克王子的率领下开辟了南美洲,而恩里克王子 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从没有一次远洋的经历。 德国在公元180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使得铁血宰相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