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假丝酵母菌 PPT
皮肤感染真菌PPT课件
防治方法
预防主要靠注意清洁卫生,避免接触, 保持鞋袜干燥等
治疗采用抗真菌药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皮肤癣病
角层癣菌
位置: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因不接 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
代表:秕糠状鳞斑癣菌(Malassezia furfur)
症状: 皮肤表面出现花斑癣(汗斑)
花斑癣
第二节 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主要有申克孢子丝菌和着色真菌 申克孢子丝菌属于腐生性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
植物上,常因外伤接触带菌的花草等引起感染,引 起孢子丝菌病。此菌可经微小损伤侵入皮肤,然后 沿淋巴管分布,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肉芽肿,使淋巴 管形成链状硬结,称为孢子丝菌下疳。 着色真菌感染都发生在暴露部位,病损皮肤变黑, 故称着色真菌病。在我国主要有卡氏枝孢霉和裴氏
1、除去危险因素如潮湿、停止长期应用抗生素 等;
2、鹅口疮及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治疗可局部涂敷 制霉菌素、龙胆紫、酮康唑等;
3、深部感染可用两性霉素B治疗或与口服氟胞 嘧啶合用;
4、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预防措施。
第二节 新生隐球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传染源是鸽子 主要引起肺和脑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
条件致病:
致病性
皮肤粘膜感染 鹅口疮,阴道炎 内脏感染:肺炎、关节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中枢神经感染:脑膜(脑)炎、脑脓肿
微生物学检查
一、直接镜检 假菌丝和厚膜孢子可帮助诊断
假菌丝
厚膜孢子
二、分离培养
接种于沙保弱琼脂培养基,菌落呈类酵母型
鉴定:
1、芽管形成试验 2、厚膜孢子形成试验
防治原则
申克孢子丝菌 着色真菌
第一节 皮肤感染真菌
浅部真菌:引起表面角化组织感染的真菌 浅部真菌病:浅部真菌引起的感染,简称癣
多重耐药菌ppt课件
模板的使用
配色方案修改:
配色方案在【格式】-->【幻灯片设 计】-->【配色方案】-->【编辑配色 方案】下调整。
LOGO的添加:
Logo添加修改在【视图】-->【母版 】-->【幻灯片母版】下调整。直接 选择logo图片删除或修改。
字体格式的设置:
括标题和文本格式的设置在【视图 】-->【母版】-->【幻灯片母版】下 调整。
多重耐药菌
.
“微生物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不难……” “当人们在商店里自己就能够买到青霉素时,那个 时代就可能来临”
1945年弗莱明诺贝尔奖获奖演说
.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 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 药的细菌。
月份为高发期 耐碱性 有些菌株可以通过外排机
制对抗消毒剂 强酸和乙醇作用较强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及土壤、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和泌尿生殖道中,为条件致病菌。
.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的学名是 Pseudomonas aeruginosa,
“虚假的铜锈”正好表达了 这种细菌所产生的青色色素
1961年由英国的Jeven首次 报道
从发现至今感染几乎遍及 全球, 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 原菌之一
.
葡萄球菌
菌体直径约0.8μm,小球 形,G+,无鞭毛,无荚膜 ,不产生芽胞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幼期培养中,常常分散 ,细菌细胞单独存在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 很广,健康禽类的皮肤、 羽毛、眼睑、粘膜、肠道 等都有葡萄球菌存在
.
常见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2024阴道炎症ppt课件
01定义阴道炎症是指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
02感染性因素如细菌、真菌、滴虫、病毒等感染。
03非感染性因素如化学物质刺激、过敏反应、内分泌变化等。
定义与发病原因03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但以育龄期妇女多见。
年龄分布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的发病率略有差异。
地域差异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分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引起。
细菌性阴道病由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引起。
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瘙痒、灼痛等。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
老年性阴道炎与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抵抗力下降有关。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区分不同类型的阴道炎症,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诊断方法妇科检查:观察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性状。
实验室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病原体培养等。
010402050306诊断方法与标准01乳酸菌为主02其他微生物乳酸菌是阴道内的优势菌群,通过产生乳酸维持阴道酸性环境。
除乳酸菌外,阴道内还存在少量其他微生物,如加德纳菌、厌氧菌等,它们与乳酸菌共同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
阴道正常菌群组成乳酸菌数量减少或功能减弱,导致阴道酸性环境破坏,其他有害微生物过度繁殖。
乳酸菌减少病原体侵入免疫因素外阴不洁、性交等因素导致病原体侵入阴道,引发炎症反应。
个体免疫差异也可能导致阴道炎症的发生。
030201菌群失调导致阴道炎症机制通过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评估阴道微生态状况。
菌群检测测定阴道分泌物的pH 值,了解阴道酸碱度。
pH 值测定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胺类物质,判断是否存在厌氧菌感染。
胺试验阴道微生态评价方法补充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恢复阴道菌群平衡。
使用微生态制剂针对病原体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消除炎症。
抗菌药物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不洁性交,减少病原体侵入机会。
改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合理饮食等,提高个体免疫力,预防阴道炎症的发生。
妇科炎症PPT课件
vvc
❖ 临床分型 ❖ 单纯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80-90%) ❖ 复杂型外阴道道假丝酵母菌病(包括复发性,严重
性非白念性及妊娠性VVC)
发生频率 临床表现
真菌种类 宿主情况
vvc
单纯型VVC
复杂型VVC
散发,非经常发 复发性
中-轻度
重度
白色假丝
非白色假丝
正常,非孕妇女 有诱发因素
VVC评分标准(大于7分为严重VVC)
vvc
❖ 5.性伴侣治疗; 有症状的性伴侣应进行治疗。 ❖ 6.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局部治疗为主,
禁用口服唑类药物。 ❖ 随访:症状持续存在或2个月内复发者,须再次复诊
❖ 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 1,治疗后的持续瘙痒症状 ❖ 与变态反应未消除有关,糖皮质激素 ❖ 2,复发问题:复发性VVC,
❖ 6,其他可能因素 ❖ 不透气的衣物 ❖ 铁缺乏 ❖ 化学接触及过敏 ❖ 性行为
vvc
❖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 物增多,分泌物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 腐渣样,外阴可见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阴道 黏膜可见水肿、红斑、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粘 附有白色块壮物、擦除后露出红肿粘膜
混合感染) 诊断无特殊病原菌的外阴瘙痒 避免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
❖ 恢复微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 ❖ 乳酸杆菌活菌剂(定君生)
滴虫阴道炎(TV)
❖滴虫阴道炎(trichomnal
vaginitis) 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一种 特异性阴道炎症,临床常见。
❖阴道毛虫适宜的生长条件
❖温度:25~40度、 ❖PH值为5.2~6.6偏碱性的潮湿环境
vvc
❖ 4.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治疗 ❖ 严重VVC:延长使用时间(一般为一倍),局部加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 ❖ 复发性VVC( RVVC):若一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RVVC。常用初始治
白假丝酵母菌
生物学性状
白假丝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6μm,革兰染色阳性,着色不均,以芽生方式繁 殖。在组织内易形成芽生孢子及假菌丝,芽生孢子多集中在假菌丝的连接部位,假菌丝中间或顶端常有较大、壁 薄的圆形或梨形厚膜孢子,是本菌特征之一。
该菌以出芽繁殖为主,需氧,在普通琼脂、血琼脂及SDA琼脂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37℃培养2~3天后,出现 乳白色、表面光滑的类酵母型菌落。培养稍久者菌落增大,颜色变深,质地变硬。在含1%吐温-80的玉米粉琼脂 培养基上可形成丰富的假菌丝和厚膜孢子。假菌丝和厚膜孢子有助于本菌的鉴定 。
人体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免疫主要依靠非特异性免疫力,机体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后可诱导适应性免疫 。
临床特点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和老年人,与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 有关。可分为急性假膜型、慢性萎缩型和慢性生殖型假丝酵母菌病。急性假膜型假丝酵母菌病俗称鹅口疮,表现 为口干、烧灼感或疼痛不适等;慢性假丝酵母菌病萎缩性病变多发生在上颌义齿的承托区黏膜,发生充血与红肿、 表面不平或白色小点,增生性病变为灰白色或白色斑块,黏膜弹性降低、出疹区的周边充血,好发于面颊部黏 膜。
致病性与免疫性
白假丝酵母菌为机会致病菌,日常存在于人体口腔、上呼吸道、肠道、阴道等黏膜部位,当机体出现菌群失 调,特别是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假丝酵母菌病。近来由于抗菌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增加,假丝酵母 菌感染有增多的趋势。
1、黏膜感染黏膜感染主要有鹅口疮、口角糜烂、外阴与阴道炎等。其中以儿童鹅口疮最为多见,累及舌、唇、 牙龈等,多发生于体质弱的新生儿。鹅口疮也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继发感染。
2、药物的不良反应采用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时常发生恶心、呕、纳差、腹泻、头晕、发冷、发热等不良反 应,偶见此类药品的过敏反应等。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诊治规范ppt课件
27
混合感染VVC
混合感染VVC 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常 见的混合感染有VVC 合并滴虫阴道炎、细 菌性阴道病等,应选择针对各种病原体感 染治疗。
28
随访
随访 症状持续存在或2 个月内再发作者应进行随
访。 对RVVC在治疗结束后7 ~ 14d、1 个月、3
重度VVC 是指临床症状严重,外阴或阴道皮 肤黏膜有破损,按VVC 评分标准。评分≥7 分 为重度VVC。
8Hale Waihona Puke VVC 评分标准VVC 评分标准
0分
瘙痒
无
疼痛
无
充血、水肿
无
抓痕、皲裂、糜烂 无
分泌物量
无
9
VVC 评分标准
VVC 评分标准
瘙痒 疼痛 充血、 水肿 抓痕、皲裂、糜烂 分泌物量
24
复发性VVC 治疗原则
复发性VVC 巩固治疗: 目前国内、外没有较 为成熟的方案,建议对每月规律性发作1 次 者,可在每次发作前预防用药1 次,连续6 个月。
对无规律发作者,可采用每周用药1 次,预 防发作,连续6个月。对于长期应用抗真菌 药物者,应检测肝、肾功能。
25
VVC 再发
定义 关于VVC 再发曾经有过VVC,再次确诊发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 菌病( VVC) 诊治规范
1
VVC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
曾称为霉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等,其病原菌是以
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的酵母菌,其他如光滑 假丝酵母菌、热带
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等占少数。
2
白假丝酵母菌
26.03.2020
真菌
17
检验程序P354
检验方法
直接检查 不染色和染色镜检
26.03.2020
真菌Leabharlann 18培养检查法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方法:直接法、试管法、大培养、小培养
真菌的鉴定
生化反应用于主要深部感染真菌如假丝酵母菌、隐球菌等。 1.糖(醇)类发酵试验 37℃孵育,观察糖发酵情况。 2.同化碳源试验 含菌生理盐水与已融化的固体同化碳源培养
26.03.2020
真菌
28
3)鉴定试验
芽管形成试验:将假丝酵母菌接种于0.2~0.5ml 血清中,37℃孵育1.5~4h观察有无芽管形成。 白假丝酵母菌可形成芽管,其他假丝酵母菌不形成 芽管。
芽管
芽管
芽管
26.03.2020
真菌
29
厚膜孢子形成试验:
将假丝酵母菌接种于玉米粉培养基25℃孵育1-2d 后,白假丝酵母菌在菌丝顶端、侧缘或中间形成厚 膜孢子。
厚膜孢子
26.03.2020
真菌
30
糖同化和糖发酵试验:
凡发酵某种糖一定能同化该糖,故只需做那些不发 酵糖的同化试验。将假丝酵母菌接种糖发酵管,25℃孵 育,一般观察2~3d,对不发酵或弱发酵管可延长至10d 或2—4周。观察有无酵母生长或液体培养基是否变混 浊。现在商品化的产色培养基可快速鉴定白假丝酵母菌 和其他假丝酵母菌。
深部感染真菌分两大类:
1. 致病性真菌: 此类真菌在正常人体内部不存在,一旦侵入机体,即可致病,如组 织胞浆菌、球孢子菌、芽生菌等,属外源性,我国少见;
2. 条件致病性真菌: 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致病,如新型隐球 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和毛霉菌等。
酵母菌PPT课件
2、有性繁殖
形成子囊(含有孢子的细胞)和子囊孢子。
过程:两个邻近的细胞各伸出一根管状原生质 突起,相互接触融合而成一个通道,质配,两 个核在通道内核配,形成双倍体细胞,随即减 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子核和其周 围的原生质形成孢子,称为子囊孢子。
(3)双倍体型 代表:路德氏酵母(Saccharomycodes ludwigii) 特点: 营养体为双 倍体,以出芽方 式繁殖; 单倍体子囊 孢子在子囊内发 生接合。 单倍体阶段 仅以子囊孢子形 式存在,不能独 立生活,阶段很 短。
(四)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
1.酵母菌属(子囊菌亚门)
2.裂殖酵母属(子囊菌亚门)
酵母菌
概述
酵母菌的形态构造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与生活史
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
(一)概述
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属于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纲。
1.酵母菌的特点:
单细胞
多数出芽繁殖
发酵糖类产能 胞壁含甘露聚糖 含糖量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
2.酵母菌的分布
分布:偏酸的含糖环境,水果/蔬菜/蜜饯表 面和果园土壤、油田和炼油厂附近的土层(烃 类物质利用) 数量:500余种(1982) “第一种家养微生物”
(3)长与宽之比大于2。耐高渗透压,用甘蔗 糖蜜作原料时可供酒精发酵。
葡萄汁酵母(S.uvarum):它与啤酒酵母的 主要区别是全发酵棉子糖。啤酒酿造底层发酵, 饲料和药用。
食 品 微 生 物 学 刘 书 亮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
白假丝酵母菌
(三)真菌的抵抗力
1. 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常用消毒剂有强抵抗力 2. 不耐热,菌丝与孢子60℃ 1小时均可被杀死 3. 对2﹪石炭酸、10%甲醛、0.1%升汞和2.5%碘酊敏感 4. 对常用于抗细菌的抗生素不敏感 5.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B、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酮康唑等抗
真菌药物,对多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二、致病性
类型:1. 致病性真菌感染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4.真菌性中毒症 5.真菌毒素与肿瘤
第二节 常见病原性真菌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真菌病 引起真菌病的真菌分为五种类型,即致病性真菌感染、机 会致病性真菌感染和真菌性超敏反应、真菌毒素中毒、真 菌毒素与肿瘤。 目前发现,对人有致病性的真菌有近300种,常见的有100 种左右,包括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常见有: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 发病率低,但通常发生于药物难以作用部位,后果极为严重 近年来免疫缺陷患者增加,抗生素药物滥用,皮质激素使用和抗肿瘤药
物等因素造成这类疾病增加
(一)新生隐球菌
1. 形态结构 圆形,肥厚的荚膜,出芽繁殖 酵母型菌落 2.致病性 呼吸道吸入孢子是主要的感染方式 大多数感染者症状不明显,且能自愈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
1. 单细胞真菌
由单细胞构成,形态多是圆形或卵圆形。
如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白假丝酵母菌
2、多细胞型真菌 由菌丝和孢子组成。如霉菌
真菌菌丝形态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
(二)真菌的培养特性
1. 最常用的培养基: 沙保弱培养基 2. 条件:温、湿、酸、甜 3. 菌落:酵母型菌落(单细胞真菌)
一、浅部感染真菌
引起浅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皮肤癣菌,一般导致 皮肤、毛发和指(趾)甲部位发生疾患,多为慢性感染
真 菌ppt课件
孢子囊孢子
13
二相性真菌
– 有些真菌因环境条件改变,可有一种形态 转变为另一种形态 单细胞型: 机体内寄生37℃ 酵母菌
含动物蛋白培养基
多细胞型: 普通培养基25℃ 丝状菌
沙保氏培养基25℃
14
二相性真菌(Dimorphism)
15
二、培养特性
1.培养基
– 沙保培养基(Sabouraud medium)
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pore)
10
生殖菌丝末端细胞分 裂或收缩形成;也可 从菌丝侧面出芽形成
大分生孢子的形态 11
芽生孢子
芽生孢子: 菌丝体细胞出 芽生成
厚膜孢子: 由菌丝内胞浆 浓缩和胞壁增 厚形成
厚膜孢子
12
关节孢子
关节孢子:
由菌丝体细胞分化形 成长方形节段链状排 列,胞壁增厚形成
深部感染真菌是指可引起机体深部组织和 内脏疾病的一群深在性真菌
致病性真菌、条件致病性真菌
39
条件深部真菌感染 Conditional Deep Infection Fungus
Candida albicans(白假丝酵母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新生隐球菌) Aspergillus(曲霉菌) Mucor(毛霉菌)
• 鉴定真菌以沙保培养基形成的菌落形态为准
2.最适酸碱度为pH 4~6 3.最适的温度为22℃~28℃
– 深部感染真菌在37℃下生长良好 4.需较高的湿度和氧气
16
5.真菌菌落
酵母型菌落(yeast colony):湿润、柔 软而致密,形态似一般细菌菌落
–类酵母型菌落(yeast-like colony)
医学类白假丝酵母菌ppt
3.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所致疾病不同,取不同标本。 2.检验程序P354 3.检验方法及鉴定 1)直接显微镜检查:取脓汁、痰和局 部炎症性分泌物直接涂片,有些标 本需用KOH先消化,革兰染色后镜 检,显微镜见到革兰阳性(着色不均 匀)、圆形或卵圆形菌体或孢子及假 菌丝,厚膜孢子较少见。
•
•
•
•
• •
假丝酵母菌俗称念珠菌,有81个种,其中有11种对人有致病性: 白假丝酵母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此外,热带假丝酵母菌、克 柔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也较多引起疾病。
白假丝酵母菌(canidia Albicans)又称自色念珠菌,广 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 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 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 为条件致病性真菌。
1.微生物特性白假丝酵 母菌呈圆形或卵圆形, 直径2-4μm。 革兰阳 性。出芽方式繁殖,在 组织内可见芽生孢子、 假菌丝,孢子可伸长成 芽管,如不与母细胞脱 离而形成假菌丝。
2.致病性和免疫性
●本菌可侵犯人体许多部位, ●机体也可它产生的免疫感染:肺炎、关节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中枢神经感炎:脑膜(脑)炎、脑脓肿 过敏
酵母菌ppt课件
(1)细胞壁
酵母细胞壁厚度0.1—0.3μm,重量 占细胞干重的18%—25%。
化学组成: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
此外,细胞壁上还含有少量的脂类和 无机盐等。
有些要为甘露聚糖
细 胞 壁
中间层:主要是蛋白质 内层:主要为葡聚糖
酵母细胞壁结构
(2)细胞核 酵母具有由多 孔核膜包裹着的细 胞核,核膜是一种 双层单位膜,上面 有大量的核孔。
2、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
(1)酵母菌形态: 通常为圆形、卵圆
形或椭圆形。
特殊形态:如柠檬 形、三角形、藕节状、
腊肠形,假菌丝等 。
出芽痕和诞生痕: 在母细胞的细胞壁 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 开的位点称出芽痕, 子细胞细胞壁上的位 点称诞生痕。 酵母细胞表面留 下芽痕的数目,就可 确定某细胞产生过的 芽体数。
酵母菌
(1)酵母菌特点
① 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② 多数出芽繁殖,也有裂殖 ③ 能发酵糖类产生能量 ④ 细胞壁常含有甘露聚糖
⑤ ⑥
喜欢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环境 中生长
(2)酵母菌的应用
食品方面:酿酒、制作面包、生产调味品等。
医药方面:酵母片、核黄素、细胞色素C、B族维
生素、乳糖酶、氨基酸等。
假菌丝: 酵母菌在一定
条件下培养,产生
的芽体与母细胞不 分离形成的特殊形
态。
(2)酵母菌大小
酵母菌比细菌粗约10倍,其 直径一般为2—5μm,长度为5—
30μm,最长可达100μm。
3、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一般具有:
细胞壁、细胞 膜、细胞核、 液泡、线粒体、 内质网、微体、 微丝、内含物 等。
酿酒酵母细胞结构
化工方面:使石油脱腊、以石油为原料生产 柠檬酸等。 农业方面:生产饲料(例如SCP)。 生物工程方面: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菌。
[课件]白色念珠菌PPT
• • • • • •
白色念珠菌的典型特征 显微镜下特征 白色念珠菌菌落形态 鉴定依据 检查步骤 白色念珠菌与酵母菌的鉴别
白色念珠菌的典型特征
• 白色念珠菌菌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3~6µm,革兰 染色为阳性,但菌体着色不均匀,以出牙方式繁殖,在适 宜的培养基上出芽生孢子及假菌丝生长,在假菌丝间其末 端形成厚膜孢子。 • 白色念珠菌具有β-硝基半乳糖苷酶,可分解NGL,使对-硝 基苯酚游离,在碱性条件下显色。
2018/12/12
念珠菌在显色培养基上的菌落颜 色
2018/12/12
白色假丝酵母菌在显色培养基上 的颜色和菌落形态
2018/12/12
鉴定依据
• • • • • • 1、菌落特征 2、显色培养基反应 3、厚膜孢子形成 假菌丝末端或侧缘形成典型的厚膜孢子 4、芽管形成 有孢子长出短小芽管 5、生化试验 6、注意与其他常见念珠菌和酵母菌的鉴别。
24~48h
培养物进行染色,镜检及芽管试验
无菌生长 与其菌落形态特征不符的
未检出
芽管试验
• 挑取1%吐温80-玉米琼脂培养基上的培养物,接种于加有 一滴血清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湿润的平皿内,置 35~37℃、1~3 小时,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由孢子长 出短小芽管。 • 若上述疑似菌为非革兰阳性菌,显微镜未见厚膜孢子、假 菌丝、芽管,判供试品未检出白色念珠菌。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
• • • • • • 蛋白胨 10.2g 琼脂 15g 氯霉素 0.5g 灭菌水 1000ml 色素 22.0g 除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值至 6.3±0.2。滤过,加入琼脂,加热煮沸,不断搅拌至琼脂完 全溶解,倾注平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微生物特性
白假丝酵母菌呈圆形或卵 圆形,直径2-4μm。革兰阳 性。出芽方式繁殖,在组织 内可见芽生孢子、假菌丝, 孢子可伸长成芽管,如不与 母细胞脱离而形成假菌丝。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血琼脂、和沙保培养基 均生长。需氧,室温或37℃,甚至42℃生长良好。菌 落呈酵母样,有大量向下生长的营养假菌丝,表面光 滑,呈灰白色或奶油色,有酵母味,如时间长,菌落 增大成蜂窝状。在玉米粉吐温-80培养基中可长出厚膜 孢子。
检验程序P354
检验方法
直接检查 不染色和染色镜检
培养检查法
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方法:直接法、试管法、大培养、小培养
真菌的鉴定
生化反应用于主要深部感染真菌如假丝酵母菌、隐球菌等。 1.糖(醇)类发酵试验 37℃孵育,观察糖发酵情况。 2.同化碳源试验 含菌生理盐水与已融化的固体同化碳源培养
基(45℃)混合,然后在培养基上分别加糖,置25℃孵育观察 结果。若24h后无变化可重复加糖。如能同化周围有生长圈, 否则无生长。
核酸检测
从核酸碱基G+C mol%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Southern印迹分析到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PCR指纹、随机 扩增多态性DNA(RAPD)以及DNA特殊片段测序等。
主要致病性真菌
真菌按其侵犯部位和临床表现分为:
表面感染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皮肤癣真菌
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临床标本类别:
1.皮肤的角质性物质:毛发、指(趾)甲、皮屑等。 2.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生殖道、分泌物、耳垢、痰、
粪便、尿 液等。 3.血液和体液:体液包括胸水、腹水、脑脊液、淋巴穿
刺液等。 4.脓汁及渗出物。
采集标本注意事项:
1.采集的标本要适宜 不同真菌感染应采取不同的临床标本。 怀疑为浅部真菌感染如体癣,应刮取病变边缘的痂、皮屑,发 癣应取病发。深部真菌感染应取血液、脑脊液、脓汁等。 2.在用药前采集标本 一般真菌标本须在用药前采集,对已 用药者则需停药一段时间后再采集标本。 3.采集的标本量要足 血液和脑脊液5ml,胸腔液20ml,皮屑 标本两块,活体组织两份(一份病理检查,一份镜检和培养)。 4.严格无菌操作 并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采集血液和脑脊 液标本,要避免污染杂菌。 5.采集标本立即送检 深部真菌标本最长不得超过2h。
①菌落性质:酵母菌还是霉菌; ②菌落大小,病原性真菌菌落小,而条件致病性真菌菌落大; ③菌落颜色 病原性真菌颜色淡,污染真菌颜色深; ④致病性真菌菌落下沉,有时使培养基开裂;污染性真菌菌落
不下沉,很少引起开裂。 真菌依靠孢子及菌丝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
变异性抵抗力
易发生变异 形态、培养性状和毒力等 抵抗力较强 对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抵抗力强对热敏感, 6.5%碘酊或10%甲醛敏感对作用于 细菌抗生素不敏感,对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 唑、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
白假丝酵母菌
重点
1.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 2.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真菌学概述
概念:
是一类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 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 物。
真菌的形态特性
(一)单细胞真菌呈圆形,如酵母菌。 (二)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
称丝状菌或霉菌。 菌丝和孢子的形态因菌而异,是鉴定真 菌的重要依据。孢子又分为多种,如叶 状孢子、分生孢子和孢子囊孢子等。
菌落相似,较大,表面光滑湿润柔软、边缘整齐,如 新生隐球菌。
2. 类酵母型菌落:如白假丝酵母菌,形成假菌丝,
伸入培养基中。
3.霉菌型菌落: 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菌落呈棉絮
状、绒毛状,并产生不同的色素,如皮肤癣菌。
培养特性
真菌培养要求不高,常用沙氏(Sabouraud)培养基 (含1%蛋白胨、4%葡萄糖或麦芽糖、2%琼脂)培 养,适宜温度22℃—28℃,但深部真菌为37℃。适宜 PH值为4.0-6.0。 菌落是鉴别真菌的方法。注意以下几点:
3.同化氮源试验 同化碳源试验相同,但需用无氮源的培养基, 不要加糖类,而加入硝酸钾。
4.明胶液化试验、尿素分解试验、测定淀粉样化合物
5.分解牛乳试验
抗原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胶乳凝集试验、ELISA、半定量放射免疫法。均 应设对照,防止发生假阳性和假阴性。
动物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分离病原性真菌、确定真菌菌种的致病性、研究 药物对真菌的作用等。如假丝酵母菌接种家兔或小白鼠,肾脏 明显肿胀,肾皮质部位有白色脓疡。
深部感染真菌: 新生隐球菌
条件致病性真菌:假丝酵母菌
深部感染真菌
深部真菌是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引起全身性感染的真菌。
多数能引起慢性肉芽肿样炎症、溃疡及坏死等病变
深部感染真菌分两大类:
1. 致病性真菌: 此类真菌在正常人体内部不存在,一旦侵入机体,即可致病,如组 织胞浆菌、球孢子菌、芽生菌等,属外源性,我国少见;
2. 条件致病性真菌: 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致病,如新型隐球 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和毛霉菌等。
假丝酵母菌俗称念珠菌,有81个种,其中有11种对人有致病 性:白假丝酵母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此外,热带假丝酵母 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也较多引起疾病。
白假丝酵母菌(canidia Albicans)又称白色念 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正常人 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 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 。为条件致病性真 菌。
真菌的形态特性
单细胞真菌
➢ 酵母菌:孢子,无菌丝
➢ 类酵母菌:芽生孢子,假菌丝
多细胞真菌
➢ 丝状菌(霉菌):孢子和菌丝
菌丝和孢子的形态因菌而异,是鉴定真菌的重要依 据。孢子又分为多种,如叶状孢子、分生孢子和孢 子囊孢子等。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真菌菌落特性
1.酵母型菌落: 是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态与细菌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1.致病性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角蛋白酶、机械刺激、代谢产物 深部真菌:慢性肉芽肿、组织溃疡 2.条件致病性真菌:假丝酵母菌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4.真菌性中毒症 5.真菌毒素与肿瘤 免疫性 天然免疫 获得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真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标本的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