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中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草药抑菌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草药抑菌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草药抑菌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李晏乐;岳肖华;孙卫东【摘要】中药在预防和治疗因细菌引起的感染类疾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细菌、糖尿病足、妇科炎症等多种疾病.目前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外抑菌实验,随着技术的进步今后应将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深入到体内.本文就近年来研究频次较高的单味中药及复方的抑菌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为研发出低毒高效的中药抑菌剂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06【总页数】4页(P860-862,封4)【关键词】单味中药;复方中药;抑菌作用【作者】李晏乐;岳肖华;孙卫东【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中的过度应用,耐药细菌普遍产生,致使抗生素在抗感染治疗中疗效欠佳。

然而现代研究发现,传统中草药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细菌耐药。

中草药抑菌作用的药理学研究及中药成方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多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这对开发和利用我国宝贵的中药植物资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我国近年来研究频次高且证实有确定疗效的单味中药及复方的抑菌作用概述如下。

1 单味中药抑菌作用概述目前单味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外抑菌实验,如临床常用于牙周炎、龋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细菌、糖尿病足、阴道念珠菌感染等治疗。

李立芳等[1]发现,黄芩、淫羊藿、丹参3味中药水煎液对3种牙周致病厌氧菌(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优于2%碘甘油。

姚旭等[2]发现,单味中药大黄的水煎液对牙龈紫质孢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要强于大黄和五倍子复方水煎液的疗效,因此临床中复方药物组合的疗效并非比单味中药强,故对临床中药物的运用提供了新思路。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广谱抗生素、糖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的大量应用,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剧增等,使真菌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大,其中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40倍。

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研究者从中药中寻找抗真菌药物,进行了化学及药理研究,至今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

研究范围从单味中药发展到复方,研究和探索抗真菌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等,为发现和研制抗真菌药物提供有利的线索和理论依据。

目前中药抗真菌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有水煎剂,乙醇、乙醚、稀醋酸等的浸出制剂。

另外研究中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管碟法、固体培养基法、纸片抑菌法、平皿稀释法以及平板打孔扩散法等,它们通常只用于对中药的抑菌活性作定性研究;定量分析常用二倍稀释法。

本文就近年中药抗真菌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字中草药抗真菌研究1、不同形式中草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1.1单味中草药的抗真菌作用近百年来,人们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

王理达等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MTT法测定了黄柏等13种生药醇提物的抗真菌作用,发现黄柏、丁香、乌梅等有强烈抑制真菌活性。

宫毓静等采用体外半固体药基法对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进行筛选,发现牡丹皮、土槿皮等22种中药对一种或几种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纪丽莲[证明野菊花、艾叶等8种菊科中草药有抗霉菌活性。

王昊、付爱华[5~6]发现茵陈、黄精、白头翁等中药对浅部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

尹秀芝报道苍术浸出液致真菌细胞壁及细胞内部结构破坏。

屠鹏飞测定龙血竭对多种真菌的MIC在18.8~750μg/ml,其作用靶位是真菌的细胞壁。

刘小琴等发现紫苏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侯幼红等[10]发现飞龙掌血等药性苦寒的中药表现出类似几丁质酶和刀豆蛋白A的作用,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体外粘附作用.何进测定了大蒜油的抗真菌活性(MIC为6.25~50μg/ml),认为其作用机理为延长真菌生长的迟缓期。

中医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验案举隅

中医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验案举隅

中医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验案举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异常以辨寒热虚实,分型进行论治,内外并治,具有一定疗效。

标签: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带下过多;中医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1]。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2]。

该病相当于中医带下病。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并涉及脾肾肝三脏功能的失常。

内外并治是治疗湿热带下的常用方法,笔者现将中医治疗该病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

中医理论中有“白沃”、“下白物”、“赤白沥”等称。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但有内外之别。

脾肾肝三脏功能失调是产生内湿之因: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水湿内停;肝郁侮脾,肝火挟脾湿下注。

外阴多因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或摄生不洁,或不洁性交等,以致感受湿热毒虫邪。

2 辨证论治2.1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质黏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阴瘙痒;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于下,损伤任带二脉,故带下量多,色黄或如脓,质黏稠,或浊如豆渣样,有秽臭,阴痒;湿热蕴结,阻遏气机,则小腹作痛;湿热内盛,阻于中焦,则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

2.3 治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2.4 用药特色①内治方: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猪苓12 g,茯苓15 g,车前子10 g,泽泻10 g,茵陈7 g,赤芍10 g,丹皮10 g,黄柏12 g,栀子10 g,牛膝12 g。

水煎600 mL口服,3次/d,饭后服;②外治方:清热除湿杀虫止痒(《张良英妇科效验方精解》)加减方:地肤子20 g,蛇床子15 g,苦参15 g,黄柏12 g,白鲜皮20 g,土茯苓15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

复方中药论文白色念珠菌论文:复方中药提取物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及其主要成分

复方中药论文白色念珠菌论文:复方中药提取物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及其主要成分

复方中药论文白色念珠菌论文:复方中药提取物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及其主要成分摘要:研究由苦参、土茯苓和白鲜皮组成的复方中药提取物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及主要成分。

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复方中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并采用化学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液进行成分预试。

结果显示,提取物具明显的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活性;经理化鉴别试验显示,该复方提取物主要含有多糖、黄酮、生物碱三大类成分。

表明多糖、黄酮和生物碱这三大类成分可能是复方提取物发挥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重要成分,但确定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成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复方中药;白色念珠菌;苦参;土茯苓;白鲜皮study on anti-candida albicans activity and major components of compoundchinese medicine extractszhangchao1,2,leichun-juan3,weiqin1,yinzhong-qiong3,zhouli-jun1,2,yinli-guo1,2(1.keylaboffermentationresourceandapplicationofinstitutesofhigherlearning,yibinuniversity,yibin644000,sichuan,china;2.lifescienceandfoodengineeringcollege,yibinuniversity,yibin644000,sichuan,china;3.collegeofveterinarymedicine,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yaan625014,sichuan,china)abstract: the anti-candidaalbicansactivityandmajorcomponentsofcompound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scomposedofsophora flavescens,smilax glabraandcortex dictamniwereresearched. thebrothmicrodilutionantifungalsusceptibilitytestwasappliedtostudy antibacterialactivityofcompoundextractstocandidaalbicans.thecomponentpretestingofcompoundextractswascarriedoutbychemistrymethod.theresultsrevealedthatextractshadobviousanti-candidaalbicansactivity,andpolysaccharides,flavonoidsandalkaloids were themajorcomponentsofcompoundextracts.it'spossiblethatthethreecomponents were thesignificantcomponentsofexertingtheantifungalactivity.however,theidentificationofconcreteelementsstillneeded furtherstudy.keywords:compoundchinesemedicine; candida albicans;sophora flavescens;smilax glabra;cortex dictamni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是机会致病菌,可致人和动物念珠菌病[1]。

单味中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作用的研究进展_周笑梅

单味中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作用的研究进展_周笑梅

国内学者对大蒜的化学、药理和临床进行了多方面的 [9] WellmerA. Adhesion of clinical Candida albicans isolate to buccal
研究,证明大蒜素具有广谱类抑菌作用,它对多种致病真菌
ep i - thelial cells[J ]. Mycoses,1999 ,42 ( Supp l 1) : 43.
[6] 闻玉梅,陆德源. 现代微生物学[M ].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 出版社,1990: 202.
[7] Rodrigues AG,Mardli PA Pina - Vaz C,et al. Germ tube formation changes surface hudrophobicity of Candida cells[J]. Infect Dis Obstet Gynecol,1999,7 ( 5) : 222.
运化失职,湿浊内留,蕴而生菌。又认为其常因脾虚不运,
现代学者对甘草中的有效成分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研究

收稿日期: 2010 - 10 - 09
较多的是黄酮类和三萜类。甘草中黄酮类成分此作用比较
580 基金项目: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 2004C055)
明确的有光甘草宁、北美甘草醇甲、北美甘草醇乙、乔松素、 甘草黄酮和环黄酮等,它们对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
为风邪虫食所为。《傅青主女科·带下》认为“带下俱是湿 2. 2 甘草 甘草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之一,也是我国重
中 证”。现代学者认为该病是由于外内二因共致,外因为寒 要的植物资源。传统医学认为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
华 中 医
湿外袭,阻滞带脉,带脉失约,流注下焦; 内因为脾肾两虚, 经,具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作用。

基于若干种中药及其复方抗真菌实验研究

基于若干种中药及其复方抗真菌实验研究

基于若干种中药及其复方抗真菌实验研究目的:对单味中药及其复方的抑制真菌的最小浓度进行试验测定。

方法:以试管内药基法对单味中药及其复方进行实验研究,对它们对常见真菌的抑制效果进行测定评价。

结果:大风子、川椒、皂角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复方组抑菌最小浓度为0.625%,效果好于单味中药。

结论:大风子、皂角、川椒等对皮肤癣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复方的抑菌效果优于单味中药,中药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标签:中药;复方;抗真菌;最小浓度随着器官移植、器官插管的不断开展,广谱抗生素、甾体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一些免疫障碍类疾病的大量出现,使得真菌感染的情况迅速增加[1] 。

床上使用的抗真菌药物也不断增加,但是因为抗真菌药物的耐药问题及毒副作用的问题对其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影响[2]。

而中药具有来源广、毒副作用小、不容易出现耐药性、价格低等优点,使得抗真菌中药的研究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3]。

手足癣是临床上常见行浅部真菌病,该病的致病菌种主要有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白色念球珠菌等[4]。

本文对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手足癣的10种单味中药及其复方进行研究,以试管内药基法,测定其抑制真菌的最小浓度,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菌种: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

菌液制作:用接种钩挑选适量菌种放入生理盐水,再经研磨制成混悬液。

在血细胞计数板上对菌液浓度进行调节,浓度一般为5×105CFU/ML。

药液制备:取大风子、川椒、皂角、蛇床子、百部、大黄、地骨皮、苦参、黄柏、白鲜皮各30g,各加水250ML煮沸15分钟,将药汁以纱布滤出。

然后再加水250ML煮沸15分钟,将两次煮出的药汁兑再一起,进行加热浓缩至50ML,得100%药液。

其他仪器:蛋白胨、蒸馏水、琼脂、葡萄糖、氯霉素、加样器、试管、恒温箱、高压消毒锅、微量天平、显微镜、5ML注射器、20ML注射器等。

单味中药的实验方法:制备常规沙氏琼脂培养基,注入系列试管,每管4ML,取140支试管,为1-140支。

抗白色念珠菌中药小分子的发现及相关机制研究

抗白色念珠菌中药小分子的发现及相关机制研究

抗白色念珠菌中药小分子的发现及相关机制研究白色念珠菌是严重危害免疫缺陷人群的病原性真菌,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当前临床上可用的抗真菌药物仅仅局限于多烯类(两性霉素B),唑类(氟康唑等),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等)等三类药物,抗真菌药物的靶点只有细胞膜的麦角固醇(ergosterol)代谢和细胞壁的β-1,3-葡聚糖(β-1,3-glucan)合成两个。

药物的毒副作用,耐药性,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都使得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而生物被膜的出现使这种情况更加恶化,因此,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物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使命。

植物来源的小分子化合物一直是抗细菌,抗真菌和抗肿瘤药物的主来源之一。

中草药来源的天然小分子在抗真菌活性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靶点也多种多样。

因此,对源于中药的小分子化合物库进行筛选,不仅容易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也可能找到新的抗真菌药物的靶点。

因此,本研究主要聚焦于中药来源的天然小分子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通过初步筛选,我们发现了9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提取物,分别为血竭素高氯酸盐,盐酸石蒜碱,黄山药皂苷提取物,紫草素,土荆皮乙酸,补骨脂乙素,蓝雪醌,厚朴酚,和厚朴酚。

血竭素高氯酸盐和盐酸石蒜碱为首次发现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由于其他化合物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具有较详细报道,因此我们选择血竭素高氯酸盐,盐酸石蒜碱和黄山药皂苷提取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所用菌株为白色念珠菌标准株SC5314。

主要方法有时间杀伤曲线,形态转变,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发育(XTT实验),黏附实验,磷脂酶产生,生物被膜中表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测定,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活性氧种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测定,cAMP补救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线虫毒性试验,山梨醇补救实验等。

血竭素高氯酸盐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64μM,为抑制真菌活性。

它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被膜的形成,也能抑制已经形成的生物被膜的发育,以及白色念珠菌酵母型向菌丝型生长的转变。

龙胆泻肝汤不同提取部位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研究.doc

龙胆泻肝汤不同提取部位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研究.doc

龙胆泻肝汤不同提取部位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研究.doc龙胆泻肝汤不同提取部位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研究[摘要]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提取物体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XTT法和微量稀释法筛选龙胆泻肝汤各提取部位的抗菌活性并检测各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黏附相关基因ALS1和菌丝形成基因SUN41的表达量。

结果:龙胆泻肝汤用石油醚、水、正丁醇、甲醇及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白念珠菌浮游菌的MIC分别为>1 000,>1 000,>1 000,125,125 mg·L-1;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分别为>1 000,>1 000,>1 000,500,500 mg·L-1;SMIC80分别为>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 mg·L-1;1 000 mg·L-1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明显抑制黏附相关基因ALS1和菌丝形成基因SUN41的表达。

结论:龙胆泻肝汤抗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

[关键词] 龙胆泻肝汤;白念珠菌;生物膜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其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等10味中药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以头痛目赤、耳聋耳肿等为表现的肝胆实火上炎证及以阴肿、阴痒等为表现的肝经湿热下注证。

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霉菌性尿道炎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以及其他非感染性疾病[1]。

近期本课题组预试验也发现,龙胆泻肝汤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等广泛使用,免疫抑制患者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

白念珠菌作为条件性致病性真菌所引起的机会性感染病例日益增多。

【推荐下载】关于肉桂醛抗白假丝酵母菌实验研究

【推荐下载】关于肉桂醛抗白假丝酵母菌实验研究

关于肉桂醛抗白假丝酵母菌实验研究【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关于肉桂醛抗白假丝酵母菌实验研究作者:朱贤森,黄晓东,黄志勤【摘要】目的探讨肉桂醛抗白假丝酵母菌的作用。

方法应用芽管实验、琼脂扩散法同步观察肉桂醛对白假丝酵母菌酵母型及芽管和假菌丝形成的影响,并用微量稀释法药敏试验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

结果琼脂扩散法抑菌圈直径为25~37 mm,出芽率小于20%,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50~500 g/ml。

结论肉桂醛具有较好的抗白假丝酵母菌作用。

【关键词】抗白假丝酵母菌作用; 肉桂醛; 芽管实验; 琼脂扩散法中药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的树皮,为临床常用的温里内服药物[1]。

本课题组所作中草药对常见深部真菌的抑菌实验显示肉桂醇/水提取液对白假丝酵母菌兼有抑杀酵母型及抑制芽管和假菌丝形成的作用。

为探讨其抗菌作用的主要成分,本实验应用肉桂的主要成分肉桂醛,采用芽管实验、琼脂扩散法同步观察肉桂醛对白假丝酵母菌酵母型及芽管和假菌丝形成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菌种及药液配制将白念珠菌沙保氏平板48 h 培养物用生理盐水洗脱,然后用血球计数法调整菌液浓度为1 108/ml。

白念珠菌国际标准株(菌号:ATCC 14053),北大医院真菌菌种保藏中心(北京)提供。

肉桂醛用最低量的二甲基亚砜溶解,无菌水稀释,肉桂醛的最终作用浓度为1 000~2 000 g/ml 及10 000 g/ml,两性霉素B 为16~0.3 g/ml。

二甲基亚砜的终浓度低于1% 。

1.2 应用琼脂扩散法观察肉桂醛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将白假丝酵母菌沙保氏平板48 h 培养物用生理盐水配成1 109 ml-1 浓度菌液,用无菌棉签沾取菌液在沙氏平板上作均匀密集划线,5 mm 孔径打孔器打孔,加入10.0 mg/ml 肉桂醛药液0.05 ml,37 ℃温箱作用48 h,用直尺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以48 h 完全不长菌作为测量标准,记录肉桂醛3 孔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以抑菌圈10mm 为有效)。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对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冰硼散辅助苏打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后总有效率和复发率。

结果:在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进行中药熏蒸治疗,一方面安全简单、易于操作,另一方面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熏蒸疗法;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冰硼散;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发现,阴痒在已婚妇女中发病率最高,而其中又以假丝酵母菌感染所造成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为之最。

目前对该炎症的治疗药物较多,但都治标不治本,病情反复易交叉感染[1]。

为了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对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效果,对此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10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符合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诊治标准。

临床症状:外阴瘙痒、白带增多、灼痛、尿痛等。

观察组:年龄在25~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5±4.5岁,病程在1~3年,平均病程1.8±0.8年。

对照组:年龄在24~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3.5岁,病程在0.6~3年,平均病程1.6±0.8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症状、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禁止服用其他药物、统一检查治疗(月经后2天)。

中药治疗妊娠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探讨

中药治疗妊娠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探讨

中药治疗妊娠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妊娠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

方法将10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

试验组用中药外洗阴道,对照组以2%的碳酸氢钠溶液外洗阴道。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是70%。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外洗治妊娠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疗效可以肯定。

【关键词】妊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一种由白假丝酵母菌引发的外阴阴道疾病,实际上是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它也是在妇女妊娠期内多发、常见的一种疾病。

根据文献记载[1],30%的孕妇阴道中,有这种白假丝酵母寄生。

它引起孕妇外阴瘙痒难忍,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其身心健康,甚至波及到新生儿。

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运用中药治疗妊娠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尚属满意。

现将试验过程及分析、探讨报道于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共选择100例在上述期间内,在我院门诊孕期检查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孕妇,随机分成两组,一为试验组50例,年龄20~36岁,平均24.3岁。

病程2天~1.5个月,平均3.5天。

对照组50例,年龄19~36岁,平均24.5岁,病程1天~2个月,平均3.9天。

两组年龄、病程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按乐杰主编《妇产科学》[1]教材中妊娠后出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断依据进行确诊。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立不安,非常痛苦,还可伴尿频、尿急或性交痛。

部分患者白带增多,白带的特点是白色稠厚凝乳或豆腐渣样,同时阴道潮红。

镜检可见阴道分泌物中有白假丝酵母菌芽胞和假菌丝,尿妊娠试验阳性或B超确认已怀孕。

1.3 治疗方法1.3.1 试验组。

①方药。

用阴痒方:苦参、蛇床子、木槿皮、地肤子、黄柏各10克,研末,收于一布袋中。

②布袋置水中,煎水(加水500ml)。

熬成400ml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78例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78例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78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外洗内服配合西药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55例复发性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常规西医治疗加以中药局部外洗、内服治疗.对照组77例常规西医治疗。

结果治愈率观察组92.3%,对照组61.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仙夫洗剂外用;中药汤剂内服;克霉唑栓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反复发作,在1年内复发4次或以上,并且真菌学检查为阳性。

属于中医学的“阴痒”范畴,系中医湿热蕴积、湿虫滋生相兼为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假丝酵母菌所致的阴道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患者因为应用广谱抗生素致菌群失调、运用免疫抑制剂致身体免疫力低下、妊娠等因素诱发,还有少部分是传染的。

假丝酵母菌过去叫“霉菌”、“念珠菌”,其治疗一直备受妇科医生的关注,由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在经过不规则或者规则抗菌治疗后;容易产生耐药性。

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一2016年6月诊治的155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孕妇患者除外),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观察组年龄在2l-5l岁之间,平均28.5±4.7岁,病程在3个月~2年之间,平均5.5±0.7个月。

对照组年龄在22~50岁之间.平均27.6士5.2岁.病程在3个月一2年之间,平均5.5±0.6个月,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尿痛.性交痛,严重者可出现坐卧不安、阴道外分泌物增多,阴道粘膜充血,肉眼见见豆渣样白带附着、白色或黄绿色,1年内假丝酵母菌镜检阳性≥4次;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中药成分抗白念珠菌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成分抗白念珠菌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成分抗白念珠菌的实验研究进展郑玉荣;刘涛峰;张虹亚【摘要】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上以白念珠菌为代表的真菌感染的比例也相对提高,真菌对药物的耐药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发研究既可有效对抗真菌感染,毒副作用又较小,适合免疫力低下人群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医药工作者近几年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希望找出有效的抗真菌药物,笔者通过搜索大量的文献资料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1(010)006【总页数】2页(P399-400)【关键词】中药成分;白念珠菌;实验研究【作者】郑玉荣;刘涛峰;张虹亚【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R379.4随着艾滋病蔓延、器官移植和介入性诊疗的普遍开展以及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和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免疫力低下人群不断增多,以白念珠菌为代表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

同时由于临床上有限抗真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使真菌产生耐药性的情况日益严重,因此亟需研发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

目前科技工作者们通过分析中医古代文献资料,利用现代技术和工艺已从中药中分离提纯了许多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成分如黄芩苷、大蒜素、紫草素、苦参碱等,现综述如下。

1 黄芩苷黄芩苷是清热燥湿类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

研究表明,黄芩苷对多种细菌与皮肤致病性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

汪长中等[2]研究黄芩苷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及白念珠菌黏附人口腔上皮细胞及阴道上皮细胞的影响。

结果提示黄芩苷对体外白念珠菌的芽管形成及黏附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该课题组[3-4]又研究了黄芩苷对体外白念珠菌及非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

结果提示黄芩苷对体外白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等生物膜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而提示黄芩苷对多种真菌生物膜都具有干预作用。

山苍子油对白假丝酵母抗菌活性研究

山苍子油对白假丝酵母抗菌活性研究

山苍子油对白假丝酵母抗菌活性研究梁青;李文茹;施庆珊;章卫民【摘要】研究山苍子油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活性,并阐明其可能的抗菌机制。

通过水蒸馏法提取山苍子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成分。

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山苍子油对白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并研究山苍子油对白假丝酵母的抗菌动力学;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山苍子油对白假丝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自提山苍子油主成分为柠檬烯(26.51%),柠檬醛(11.94%)和马鞭烯醇(11.84%)。

山苍子油对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和MFC均为1.25μL/mL;其抗菌动力学研究表明浓度低于其MIC时,山苍子油仅延长白假丝酵母的生长适应期,并不能彻底杀死细胞;SEM结果表示,山苍子易破坏正在出芽的细胞;TEM显示出山苍子破坏细胞壁,细胞膜,使细胞裂解。

山苍子油具有优良的抗白假丝酵母活性,且白假丝酵母在芽痕处对山苍子油比较敏感,高浓度的精油(5.0μL/mL)对细胞产生不可逆破坏;山苍子油杀菌的靶标可能是细胞壁和细胞外膜,使细胞内大分子外泄,细胞器变形,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The work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Litsea cubeba oil againstCandida albicans, and illustrate its antifungal mechanism.L. cubebaoil was extracted by distillation and 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and minimum fungalconcentration(MFC)were determined by agar dilution method, and the antifungal kinetics ofL. cubeba oil was studied. Finally,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TEM)were used to observe thecell ultrastructure alteration after treated withL. cubeba oil. The main compounds ofL. cubeba oil were D-Limonene(26.51%), citral(11.94%)and verbenol(11.84%). The MIC and MFC were both 1.25μL/mL. Concerning antifungal kinetics, the oil only prolonged the lag phase ofC. albicans, but not completely killed the cells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oil below the MIC. Moreover, results of SEM indicated that C. albicans was destroyed easily at the neck between the mother cell and daughter bud after treated byL. cubeba oil. The results of TEM showed that the essential oil damaged the cell wall or the cell membrane, leading to the leakage of macromolecules and lysis. Conclusively,L. cubeba oil had an excellent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C. albicans, the dividing cells showed much more sensitive toL. cubeba oil, and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oil(5.0μL/mL)led to irreversible damages of the cells. The targets ofL. cubeba oil to fungi were the cell’s wall and outer membrane, which caused the large molecules leakage and organelles deformation, and finally led the cells to death.【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6页(P205-210)【关键词】山苍子油;白假丝酵母;抗菌活性;抗菌动力学;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作者】梁青;李文茹;施庆珊;章卫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510301;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州 51007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州 510070;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州 510070;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510301;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州510070【正文语种】中文白假丝酵母,俗称白色念珠菌,在人类酵母菌感染中占重要地位[1]。

中药外洗预防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临床观察

中药外洗预防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临床观察

中药外洗预防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临床观察
王海燕;周艳;党慧敏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5(8)26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洗对减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2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除去失访的13例患者,其余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克霉唑阴道片1枚,阴道用药,观察组同时予中药煎液阴道外用灌洗。

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9.6%,对照组总有效率7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随访6个月内复发11例,复发率25.6%;对照组随访6个月复发28例,复发率71.8%,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外洗能显著降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后的复发率,但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王海燕;周艳;党慧敏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与性病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31
【相关文献】
1.中药阴道冲洗配合西药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观察
2.中药熏洗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效果观察
3.中药外洗方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观察
4.易黄汤加减口服联合中药外洗方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5.加味桂芍四妙汤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草药抗真菌研究十年回1

中草药抗真菌研究十年回1

中草药抗真菌研究十年回顾近年來.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熱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増加。

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西药抗真菌药物,均存在着疗效差、毒性大等缺点。

"找广谱.商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药已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

持别是从植物中寻找抗真值药物.已成为公认的重要研究方向。

我国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现r许筝中药具有抗真菌作用.分离得到了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对这些成分的作用机理作出了初步研究.这些工作为开发抗真菌新药和中药用于临床抗真菌,更定J'坚实基础。

木文对1995年至2 004年十年间.中草药抗真菌的研尤文献,作一综述。

十年间,有关中草药抗真菌试验研处中文文献约有96篇.对187味中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1 62味中草药具肯定的抗真菌作用。

1选择性弱(抬对两种以上真菌有作用)、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中草药有些中草药,表现出对篡种真菌的强大抑制或杀灭作用。

土槿皮、岛良姜.牡丹皮乙醇提取物在较低浓度(1 mg/ml)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孤啤酒酵俅(G L・7)生长。

肉豆臥肉桂、丁香、防己、桂枝、黄柏、急性子、車解、知母、黄连、莒蒲.乙醇提収物1~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

紫苑、徐长卿、溢香.黄苓.側颯、丹参[1].川時[2] 乙醉提取物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蛇床子、莪术、鹤不食草、地骨皮、补骨脂.威灵仙.木香乙醇提取物1~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孤啤酒酵W(GL・7)生长:夜交藤、生地榆乙醇提取物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 •7)的生长:诃子、白术.紫草.青木香.廿草.、勺归乙醉提取物lO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淋啤酒酵母(GL・7)生长.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浙江杭州310005)
摘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高发病率、高复发性、西药耐药现象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日益增加,因此临床上急需寻找一种对白假丝酵母菌有独特性抑制作用的新药。

就单味中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单味中药;白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580-02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single chinese herb inhibiting candida albicans zhou xiao-mei1,ning yu-mei1
(1.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
2.the seconda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5 , zhejiang,china)
收稿日期:2010-10-09
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04c055)
作者简介:周笑梅(1984-),女,浙江瑞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妇科肿瘤宫颈疾病研究。

通讯作者:宁玉梅(1965-),女,河南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妇科肿瘤宫颈疾病研究。

白假丝酵母菌亦称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也是常见条件致病性真菌。

近年来,随着放疗、化疗、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素的广泛应用等,极易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者体内环境平衡紊乱,菌群失调,使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已跃居真菌感染的第一位。

为此,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治疗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最常见的外阴阴道炎,其病原体80%~90%是白假丝酵母菌。

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病的西药虽然疗效确切,但是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复发率的逐年上升以及现有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仍然困扰着诸多临床工作者。

中草药在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克服了上述问题,因此探讨有效的中药对白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有重要意义,并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有益的线索。

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单味中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1 中医病因病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归属于中医“阴痒”、“带下”的范畴。

先代各家对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均有详实的论述和较为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详述了阴痒的病因病机,内为脏气虚,外为风邪虫食所为。

《傅青主女科?带下》认为“带下俱是湿证”。

现代学者认为该病是由于外内二因共致,外因为寒湿外袭,阻滞带脉,带脉失约,流注下焦;内因为脾肾两虚,运化失职,湿浊内留,蕴而生菌。

又认为其常因脾虚不运,湿浊内生,下注会阴,湿蕴化热;或外感湿热之邪,循经下注,侵蚀阴中所致。

总而言之,湿浊下注为病机关键。

治当清利湿热,杀虫止痒。

2 单味中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作用的分述
2.1 黄芩中药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苷。

中医认为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我国的研究人员对黄芩苷抗白假丝酵母菌作用机制做了很多的研究[1-4]。

熊英等应用同位素掺入技术表明,黄芩苷对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及从临床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宫颈
分泌物分离出的临床株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认为黄芩苷抗白假丝酵母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白念珠菌的dna、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导致菌细胞死亡而起到杀菌作用[1];吴秀珍、傅颖媛等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到黄芩苷能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的超微结构[2],他们进一步认为黄芩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增加白假丝酵母菌细胞内游离ca2+含量从而引起细胞凋亡[3]。

周智兴等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表明,黄芩苷作用于白色念珠菌后,其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ca2+-mg2+-atpase活性降低[4],从而抑制白念珠菌活性。

2.2 甘草甘草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

传统医学认为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作用。

现代学者对甘草中的有效成分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研究较多的是黄酮类和三萜类。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此作用比较明确的有光甘草宁、北美甘草醇甲、北美甘草醇乙、乔松素、甘草黄酮和环黄酮等,它们对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光甘草定能抑制耐药突变型白色念珠菌生长[5];而三萜类化合物的甘草甜素产物18β-甘草次酸在一定浓度能显著抑制复发性vvc的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生长。

2.3 肉桂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性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等作用。

肉桂醛是从肉桂挥发油中提取的一种单体活性成分,既往研究发现其对多种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白假丝酵母菌是酵母型真菌,具有酵母相及菌丝相两种形态,菌丝相形成假菌丝时才有致病能力[6]。

新近发现白假丝酵母菌对组织细胞的黏附力与芽管的形成密切相关,当其芽管形成后,明显增加细胞表面的疏水性[7],疏水的白念珠菌显示出明显的黏附力[8-10]。

白假丝酵母菌的黏附是其侵袭和定居的先决条件,芽管是其粘附的物质基础,也是形成假菌丝的前提。

朱贤森等研究结果表明,肉桂醛既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菌丝相,又能有效抑制其酵母相[11],提示肉桂可能对vvc的复发有治疗作用。

张文平等体外耐药实验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对肉桂醛不会产生耐药[12],从而为vvc的复发和复发性vvc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2.4 苦参苦参药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作用。

苦参碱是从苦参中提取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

很多文献报道含有苦参的中药复方制剂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有抑制作用,但苦参单体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尚存在争议。

张美玲等体外研究观察发现苦参单体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无抑制作用[13],而吴岚等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死菌/活菌荧光染色观察发现,苦参碱可影响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中细胞的形态及代谢状态,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具有抑制作用[14]。

对于苦参代谢过程及药物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5 大蒜大蒜原名葫、葫蒜,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大蒜素(allicin),是从蒜的球形鳞茎中提取的挥发性油状物。

中医认为大蒜性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解毒杀虫,消肿,止痢功效。

国内学者对大蒜的化学、药理和临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证明大蒜素具有广谱类抑菌作用,它对多种致病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低浓度时主要抑制真菌生长,高浓度时可完全杀死真菌。

它的抗真菌机制是:通过对巯基的氧化使蛋白质灭活;对含巯基的化合物如胱氨酸、谷胱氨酸发生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地抑制真菌内某些酶的活性[15]。

闻平等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大蒜素可明显降低白念珠菌黏附组织细胞的能力,认为大蒜素影响白念珠菌黏附组织细胞的能力的作用点位于组织细胞上[16],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在动物体内实验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大蒜素可明显预防和抑制白念珠菌的血行散播。

国内的临床报道,大蒜的各种制剂对白色念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段国兰等[17]应用大蒜素治愈了23例尿路感染白色念珠菌患者。

柳潍秦[18]通过口服大蒜素制剂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2.6 黄连黄连药性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

本品主含小檗碱(黄连素),属于季胺型异喹啉类生物碱,在黄连中的含量可达50%。

小檗碱抗假丝酵母菌作用的体外药敏实验证实:其对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均具抑制作用[19]。

但有关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

2.7 其他中药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报道,还有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对白假丝酵母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如从肉桂、茴香、丁香和姜黄等中药中提取的肉桂醛、茴香醛、丁香酚和姜黄素等。

3 展望
由于vvc的高发病率、高复发性、西药耐药现象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日益增加,因此寻找一种对白假丝酵母菌有独特性抑制作用的新药,成为临床上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国传统中药具有不良反应小、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较少出现耐药等优势,从而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本文就单味中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为开发新型、高效、低毒、价廉的能够治疗并预防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新药提供有益的线索和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