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2000年至2010年之间至少发布3次(含3次)社会责任报告34家公司的133份社会责任报告,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趋势特征,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其企业自身相比,大部分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审验度、连续性和统一性逐步提升,报告总体趋向规范化、系统化和实质化,但企业更应该注重报告信息传递的有用价值性和支撑报告披露企

业内外部社会责任管理体制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

2005年以前,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国本土企业寥寥无几,期初以单项环境报告为主,随后一些企业逐渐在财务年报中披露环保、捐赠或工作条件等比较分散的社会责任信息。2005年之后,独立于财务年报之外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逐渐兴起并普遍,如今很多企业网站首页上可以浏览并下载该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仅越来越被公众熟悉和接受,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来源。现有文献中,用来解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利益相关者理论、合法理论、声誉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其中利益相关者理论是近年来的研究主流。由于早在2001

年我国已有企业发布环境报告,本文以2000年至2010年为时间段,以发布次数为至少3次(含3次)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为标准遴选出34家公司,搜集到133份社会责任报告

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环境报告(本文统一用“社会责任报告”名称)。在分析过程中,笔者以公司发布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为比较基年。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ullmann(1985)开创性的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动因,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框架分为利益相关者权力、战略态度及经济绩效三个维度。gray et al.(1995)认为合法理论最能解释组织披露有关环境和社会信息的行为,brown and deegan(1998)也在法律理论中指出由于社会边界和准则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企业通常以社会责任信息报告的形式来不断证明它的行为是合法的。carol a.adams(2008)指出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最大动机是提升企业形象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赞誉。企业声誉和企业形象通过战略、利益相关方管理和责任体系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和竞争优势的关联(marc.vilanova,2009)。richardson(199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增加投资者

的信息来减少交易成本和风险溢价从而降低资本成本(senguptar,1998;verrecchia,2001)。

(二)国内文献本文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纵向比较,是指对同一企业在先后不同时间段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比较,观察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进步或变化。这个角度不同于目前我

国大部分学者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横向研究,即在不变的某一时间范围内,对比分析某一行业内或不同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这类研究主要认为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在披露内容和披露形式上有较大的随意性。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如黎精明(2004)研究得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分散,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进行独立报告意识。陈玉清、马丽丽(200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量少且零散而不全面,披露的连续性差,披露的信息以定性文字描述为主,披露的与社会责任有关的会计信息不以体现社会责任为主要目的。刘长翠,孔晓婷(2006)认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仅停留在自发原始阶段,既不规范又不完整,披露也无规律可循。杨亚娥,刘建红(2007)发现有意识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公司少,真正自愿披露的企业更少;披露的连续性差;披露的发展状况看出个别企业有连续披露的发展趋势而且披露逐年详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差异大。自2006年来,一些企业连续多年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在同一个企业发布的各个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面前,一个问题呈现出来:这些企业和其自身相比,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特征和趋势是什么呢?文章以200年至2010年期间至少发布3次社会责任报告为公司遴选标准,对我国34家公司133份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环境报告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纵向分析。

二、社会责任报告分析

(一)样本概述从行业分类来看,34家公司涉及行业有银行、煤炭、钢铁、电力、化工、金属加工、饮料、电子、汽车、通信、运输、石油、电器、保险等行业,以银行、电力、矿产资源加工行业企业分布较多。可以看到,行业属性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有些企业属于环境敏感度高的重污染行业,如石油化工、煤炭电力等,有些是与民众健康安全息息相关的企业,如饮料、啤酒等。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26家,其中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12家,比重35.3%,民营企业1家,外资企业6家,比重为17.6%。一般而言,央企规模均较大,说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规模大小,因为规模大的公司面对更多的公众关注和负面媒体反应,在社会和政治环境中曝光程度高,因而通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减少它的政治成本,并表现出好公民的形象。从是否为上市公司来看,上市公司14家,一方面说明上市公司更倾向于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我国证监会、深证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颁布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条规引导取得较好的引

导作用。

(二)报告内容首先,在基年报告中,大部分公司从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三大基本社会责任阐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责情况,具体议题涉及有公司治理、公司战略与分析、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员工发展、客户服务、社会贡献,产品质量等,

其它相关内容有高管致词、公司概括、报告声明、第三方评价或审验申明、指标索引、信息反馈表、未来展望和指标索引以及与公司相关的特色或焦点话题。但与其后续报告相比,基年的报告内容相对简略,报告格式欠规范。后续报告内容逐年详细规范,社会责任实质性内容逐渐丰富,与社会责任议题高度相关的内容逐渐增多,报告信息披露广度和深度加强。在后续报告中越来越多的报告关注国际标准和守则、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利益相关方或合作伙伴的供应链关系和发展战略或价值创造等社会责任议题内容的披露。在国际标准和守则方面,大部分报告都谈到支持或遵守联合国有关机构所设立的各类标准,包括国际劳工标准、联合国人权宣言以及全球契约、经合组织的跨国公司指南及国际管理体系或标准。在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方面,许多企业介绍了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甚至是社会责任管理体制。在利益相关方或合作伙伴的供应链关系方面,当前,越来越多的报告中提到供应链议题,披露供应商在人权、童工和强制劳动、工作场所和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某种形式的供应商声明,如公司要求供应商遵守统一的行为守则。在发展战略或价值创造方面,一些公司逐渐在其封面或首页标明企业的发展战略方针,从企业价值观和追求企业成功的角度阐述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将发布报告看作是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方式,说明发布报告的目的,已经从风险规避转变为获得市场机会,再到价值创造,即认为社会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