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师德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时期师德建设

高平小学梁锐权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特别是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是提高其他素质的基础,而且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必须信奉、遵循、笃行,并在信奉、遵循、笃行的基础上升华,力求达到爱岗敬业精神高尚,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为人师表品行高洁的“三高”境界。

为什么说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与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因为爱岗敬业是对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教师职业自不例外。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就是此意。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它是师德的基础。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师德所引发的效果如何,必须由此来体现,所以它是师在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的前提下,根据职业认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的不同,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在认识、态度、价值观上有四个不同层次的理解,即畏业、爱业、乐业、创业。所谓畏业是指敬畏自己的职业,当一个教师把自己的职业仅当作一种“干活挣钱的行业”,而又很怕失去它,那他对教师职业就具有一种敬畏感,其敬业的精神是德的载体。而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在此得到充分表现,故而它是师德的支柱。这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三方面缺一不可。三个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缺乏,对于教师而言,都是欠缺。

(一)爱岗敬业的精神始于畏业

畏业者对职业能尽职尽责,爱业者能自立自强,乐业者能无怨无悔,而创业者则表现出一心一意。这四种不同的职业感,虽然层次不同,但都是教师敬业的内在动力。显然并不是每个教师都会经历或达到这样四个层次的职业感的。比如有许多教师从参加教育工作起,甚至在参加工作前,就热爱教师职业,因而就没有畏业感。同样有的教师一辈子都仅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门职业,而没有把它当作一门事业,那么他虽然也可以达到爱业的层次,但不会有

真正的乐业感,更达不到创业的境界。我们认为,从爱业到乐业,是一个教师将自己的工作视为职业到视为事业的飞跃,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由此可知,敬业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原动力。

(二)教书育人的水平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专业工作,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标志。教书育人的业绩如何,除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外,还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一门专门的技术,需要教师勤奋训练,对其中的规律刻苦钻研。教师教书育人的业务水平可以有四个不同层次:技术、技能、技巧、技艺。每个层次虽然渐次递进,但受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并非每个教师都能达到高级的境界,否则也不会有出类拔萃、技艺超群的说法。不过,“勤奋+方法=成功”适合每一个人。故博览古今中外典籍,使自己成为饱学之士;勤练教书育人技艺,使自己成为专业高才;深研教育教学规律,使自己成为教育行家,应成为每个教师终身为之奋斗的目。

(三)为人师表的品行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肩负培养“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这就决定了社会对教师的品行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是学生学习的模范,而优秀教师还是其他教师学习的模范,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模范,这就构成师表维度的四个不同层次:规范、垂范、模范、世范。我们平时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就是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书育人的水平与高洁的为人师表的品行吗?一个人民教师敬业精神高尚令同行感动,育人水平高超令学生佩服,而师表品行高洁则令世人敬仰。

二、新时期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要忠于职守,献身人民教育事业

邓小平同志从建设社会主义全局的高度确立了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注重落实这种战略地位。他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并强调:“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邓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鼓励教师忠于职守,献身教育。

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对于本职工作的意义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能顾全大局,服从国家、人民的利益,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教育事业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献身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一切革命者的宗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献身者。但最能体现

献身精神的职业莫过于军人和教师。军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卫祖国。教师则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不计名利,埋头苦干。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打破了工作和休息的界限,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而这种劳动是十分繁重、辛苦的。邓小平说:“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支人民教师队伍。全国有教师九百万人。绝大多数教职员工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勤勤恳恳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为民族、为国家、为无产阶级建立了很大的功劳”。可见他高度推崇教师“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献身教育的崇高品质。

(二)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

教育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劳动,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有比较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语言修养,具有完整的教育科学理论以及运用这些理论的教育技能、技巧;精益求精地钻研教学业务,善于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切科学的、先进的东西,具有“追科学”、“求新知”的意识和热情。目的在于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教师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里邓小平同志实际上提到了教师的教学方位感问题。教师的教学方位感就是要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因此,教师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勇于实践探索,要具有创新意识,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育人的思路要拓宽,育人的方法要创新,不断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总结积累新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跨世纪需要的、具有现代意识的、符合党和国家所期望的人才。可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建设发展的实际,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他的论断对于教师发挥教育劳动的创造性,把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完美的结合起来,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有理想、有道德、有学问的好教师,具有深刻的意义。

(三)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尊重和爱护学生

教师肩负着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的任务。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风貌。因此,邓小平同志常强调教师素质不仅是教育过程中决定的因素,而且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影响我国未来前景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提倡学生尊敬师长,同时也提倡师长爱护学生。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这是师生之间革命的同志式关系”。这里邓小平同志不仅要求学生尊师,更要求教师爱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个教师是否爱生,是师德最集中的表现,爱生就是要多方面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不只是学习上,而是从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严格要求学生。爱生就是教师时时注意言教与身教的结合,事事处处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学生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