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欣赏古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欣赏唐诗

赵波

摘要:在中国封建时期,唐代是国势强盛和经济繁荣的巅峰时代。其时,诗歌创作更是前无古人,后难为继。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唐诗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这是一个令人自豪、值得引吭高歌的时代!明朝人说:“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不是耸人听闻,它确实真实而确切地说出了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地位。在这一时期,由于时代和社会状况不同,诗人自身的人生遭遇也各异,因此诗的风格也不尽相同,诗歌内容纷繁多样,诗歌流派也呈多样化发展。这就为后人研究学习古诗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材料。

关键词:意象;意境;风格;抒情

哈佛大学海陶韦曾指出:“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而且很有特色”。[1]然而唐诗则又是中国诗歌的顶峰。的确如此,唐代是一个充满诗的氛围的时代,唐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在诗中得到生动、亮丽的展示,作者的政治见解、伦理道德、人生思考、喜怒哀乐无不融入诗美的创造,在悠扬的情韵,优美的意境中得到回答。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意境、语言、抒情手法的运用。章学诚说意象是“人心营造之象”,[2]就是说意象是人心中之意与外界客观之象有机的交融结合所产生的诗歌艺术细胞,意象也是心物交感的产物。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景、意境”,说意境是“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谢榛说:“诗无神气,犹绘日月而无光彩”。[3]可见古人很重视对神这种意象的追求。雪莱说:“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4]这是因为诗歌的语言是一种“陌生化”的语言,她可以打破时空、违反逻辑、破坏语言。抒情手法在诗歌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意象、意境、语言、抒情手法是构成诗歌的重要单元,同时也是很难把握的诗歌艺术特点。因此在鉴赏诗歌时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去欣赏

唐诗。

抓住意象把握意境

在古代诗歌中,意象是频频出现的,在唐诗中亦是如此,意境是抒情性作品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次,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的艺术境界。在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用写诗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感,怎样才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呢?于是诗人就借助具体的事物赋予它们人的感情来抒发自己的思绪。采取这种方式既简单明了,又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或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这首诗时,作者正客居他乡,漂泊在外的他饿思念家乡,那又成就拿什么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就以一轮明月来喻指家乡,看到明月仿佛也就看到了自己的故乡。这首诗把“明月”作为意象,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而且也衬托出诗人身处异地孤独无依的伤感。再如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这两句的意象特别新颖,老朋友坐船顺江而下,船越走越远,然而诗人仍在江岸上望他,人已望不见了,只见孤帆远影,最后连这孤帆远影也消失在碧空中去了,只看见长江一线在天际处消失,这样就把作者一片痴望神理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写诗需要观察和感受能力,同样欣赏诗歌也需要观察、感受能力,方才能领略诗歌的妙处。

在唐诗中有一个很常见的意象就是“酒”,例如:王维的送别诗中经典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自己的友人即将离开,自己内心纵有万般不舍,却也留不住。于是诗人就借“酒”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和与友人之间的情深意长。在古代,“酒”作为意象,它所表达的意境不是单一的,因此在欣赏古诗时我们要根据整首诗来判定“酒”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被人们称为四君子之一的“菊”在唐诗中也得到了很好地运用。唐代元稹的诗作《菊花》中曾说到“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首诗是元稹青年时所作,这两句不仅表明他喜欢菊花的原因,“菊”是高洁的象征,用在此处更表明青年时代的

元稹对高雅品质的追求。

中国唐诗中还有很多意象,如“梧桐、浮云、鸳鸯”等。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诗人用“梧桐”一般来表达凄清的意境。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诗人借“浮云”来抒发孤独飘零的际遇。鸳鸯喻指恩爱的夫妻,借“鸳鸯”来表达和谐、欢乐的意境。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赏析语言辩明风格

中国古代诗歌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风格往往决定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因此在欣赏诗歌时一定要抓住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也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都是这种新奇”的语言。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里的“知”、“乃”、“潜”、“润”、“细”几个字,诗人不仅赋予了春雨以人的情感,表现出它了解人们的意愿,适时而降,而且从听觉上描绘了春雨的形与神,深含着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在唐代诗歌语言呈多样化发展。其主要有豪放、雄浑、清新、绚丽、悲慨、沉郁、自然等几种语言风格。

豪放:即是豪迈奔放,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高远,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诗歌的特点。表现其风格的诗句主要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把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展现了出来,体现了作者豪放的创作风格,通过语言可以看出诗人豪迈、大气的人格魅力。

雄浑: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其代表作有王昌龄的《出塞》,气势雄伟,浩瀚壮丽。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得上“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孤城,有奇塞,有酷热,有寒冷,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从他们雄浑的语言中,可

以体会出作者的创作风格,诗人所要表达的强烈感情。

清新: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是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体现作者明朗轻松的创作风格。

绚丽:绚丽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李商隐的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在赏析李商隐的诗时,一定要抓住他诗对仗工整,善用典,雍容典雅的特点。

冲淡:冲淡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自己的脉搏,他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用短短的二十个字,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自然,幽静深远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空灵”境界的追求。也可以看出诗人用字造句的功底很深。

悲慨:即是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睹人民灾难之重,深受命运坎坷之苦,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是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是以悲慨享誉诗坛。“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通过语言艺术就把作者的悲愤之感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

沉郁:沉郁是指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都是沉郁的力作。他通过语言的描述来展现当时社会的黑暗,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自然:即是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练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就是不加雕饰的名句。这种语言特色的诗歌一般采用白描的手法,读起来轻松自如,朗朗上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