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部分复习资料整理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学习过程B. 教学过程C. 评价过程D. 动机过程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学生B. 教师C. 课程D. 教学环境答案:C3. 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A. 记忆能力B. 思维能力C. 观察能力D. 操作能力答案:B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在7岁到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5. 以下哪种学习理论强调了观察学习的重要性?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C二、简答题6.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自我报告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7. 描述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理论,并解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
近发展区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达到其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论述题8. 论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说明它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一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在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还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潜能。
9. 分析教育心理学在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作用。
答案: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帮助教师了解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提供及时反馈、创造支持性学习环境等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
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关键词:学与教的规律主要是学的规律心理规律基本规律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生: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教师:协调学与教的协调员教学内容:受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
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学过程的三侧面学习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等评价/反思过程:独立的成分,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观点: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重要概念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图式: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顺应: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情景时,就产生了皮亚杰所说的不平衡状态。
个体很自然地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调整这种不平衡,达到平衡(equilibrium)。
一、感知运动阶段在感知运算阶段,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object permanence),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
儿童大约在9-12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
二、前运算阶段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在表征形式认知客体的能力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单一方向思维的限制,或者说是运用“一维逻辑”,即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
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
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
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
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维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
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
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八、埃里克森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九、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十、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家庭、同伴和教师.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斯皮尔曼提出智利的二因素论即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主要理论。
二、学习与认知过程1.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记忆与遗忘:记忆的分类、记忆过程、遗忘曲线与遗忘原因。
3.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过程、问题解决策略。
4.注意与感知:注意的分类、注意的品质、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应用。
三、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目标设置、奖励与惩罚、学习兴趣的培养。
3.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兴趣的类型、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情感对学习的影响、情感教育的实施。
2.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的组成、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与过程。
3.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五、学生心理发展1.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
2.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
3.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常见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与辅导。
六、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智能差异:智力的类型、智力的测量与评估、智力与学习的关系。
2.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的类型、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的匹配。
3.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个性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法。
七、教师心理与教育行为1.教师角色与心理素质: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心理素质要求。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定义、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3.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发展:教育行为的分类、教育行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八、教育评估与测量1.教育评估的目的与原则:评估的目的、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2.学生成就测验:成就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解释。
3.教育评估的应用: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反馈、评估在教育决策中的作用。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教育心理学 期末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一、基本概念1、同化与顺应(皮亚杰)同化: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
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
(本质上即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2、最近发展区维果兹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选、判)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与一致性。
4、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5、多元智力论(选、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
他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因此,他提出人至少具有8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6、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7、教师期望效应(选、判)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是罗森塔尔等人提出的。
8、专家型教师斯滕伯格提出的,指从教15年以上,具有教学专长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9、学习的联结说(选、判)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实质上是通过尝试和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不需要以观念作中介。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填空 (2%*5) 名词解释(5%* 4) 简答(10%*5) 论述20%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一般包含哪些主要内容?(1)学习的本质。
主要探讨学习的实质、学习过程与一般的学习规律。
(2)学习的过程。
主要探讨各类学习的过程与规律,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学习,学生品德规范的学习等问题。
(3)影响学习的因素。
主要探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包括动机因素、认知因素与人格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
(4)教学与管理。
主要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同时研究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桑代克(Thorndike)(美):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在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也是科学教育心理学创立的标志。
4、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1)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2)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3)注意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理解学习的定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在理解学习这个范畴时,需要把握以下三点: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无论低级动物或高级动物乃至人类,在其整个生活中都贯穿着学习。
2)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的过程。
3)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Gagne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心理学家加涅把人的学习结果分为以下五种:(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动作技能的学习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遵循的三条原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理学期末复习题教育⼼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西⽅教育⼼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的确⽴的标志是什么?答: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理学》,使西⽅第⼀本以“教育⼼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此书⼜发展为三⼤卷《教育⼼理学⼤纲》;2、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⑴宽泛的定义⑵⾮宽泛的定义:①以学⽣的学习为主线;②以教师的教学为主线;⑶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理规律的科学;(教育⼼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的基本理论②具体的学习⼼理③教学⼼理④学⽣⼼理和教师⼼理)3、教育⼼理学的研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答:⑴客观性原则⑵系统性原则⑶教育性原则⑷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章⼼理发展与教育1、⽪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其认知结构思想吸取了格式塔学派关于学习的认知和组织的观点,但是他更强调有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取得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童获得知识和道德价值观都不是从环境中直接将知识内化,⽽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内部通过创造、协调来建构知识;2、什么是关键期,最近发展区?答:关键区:这是个体⽣命早期⼀个⽐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或没有影响;最近发展区:⼉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平与独⾃解决问题的⽔平之间的差异;3、埃⾥克杰⼈格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教育含义?答:主要内容:⑴同⼀性成功⑵同⼀性拒斥⑶同⼀性混乱⑷同⼀性延迟;教育含义:⑴帮助幼⼉适应主动感与内疚感危机⑵帮助学⽣适应勤奋和⾃卑危机⑶帮助学⽣适应同⼀性和⾓⾊混乱危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学习?答:学习是因经验⽽引起的⾏为,能⼒或⼼理倾向的⽐较持久的变化;2、斯⾦纳把学习分为哪两种类型?答:⑴⽐较反射学习(S<刺激>-R<反应>过程)⑵操作学习((S)-R-S的过程);3、什么是正强化,负强化,惩罚?答:正强化: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消除或中⽌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能够减弱⾏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4、观察学习的过程是什么?答:⑴注意过程⑵保持过程⑶动作再现过程⑷动机过程5、什么是外部强化,替代强化,⾃我强化?答:外部强化:直接体验到⾃⼰⾏为后果⽽受到的强化;(笔记是写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物的⾏为受到奖励或赞扬⽽间接受到的强化;⾃我强化:⾃⼰控制强化事件的强化;6、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是什么?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有哪些?答:标准:⑴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⑵新旧知识的⾮⼈为联系条件:⑴外部条件(材料本⾝必须具有逻辑意义)⑵内部条件:①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向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地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地旧知识发⽣相互作⽤;类型:⑴表征学习⑵概念学习⑶命题学习7、什么是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答:上位学习:即总括学习;新学习地内容包摄性较⼴,可以把⼀系列已有观念类属于其下。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2、名词解释:第二章(内化、自我中心言语、学习风格、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反思型、冲动型);第四章(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内隐学习、外显学习);第五章(强化物、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普雷马克原则、交互作用论、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第六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先行组织者);第七章(认知灵活性理论、自下而上的知识、自上而下的知识、情境性认知、认知学徒制、支架式教学);第八章(外部动机、内部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第九章(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图式、产生式、概念形成、概念同化);第十二章(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自我调节学习)。
3、选择题:第一章到第十三章(除第十章外)练习题后的所有选择题4、简答及论述题(1)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p25(2)支架式教学与最近发展区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教学中有何应用?P75(3)比较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P75 (4)为消除一个不良行为,我们可以使用惩罚、消退和分化性强化等方式。
它们有何优点?各自的适用范围怎样?请举例说明。
P154(5)试根据斯金纳的理论,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考研复习题)(6)试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该原理来培养和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
(考研复习题)(7)观察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请举例说明。
P154(8)简述奥苏伯尔提出的意义学习及其条件。
P179(9)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分成哪些基本阶段?P179(10)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内容(考研复习题)(11)情境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对教学有何启示?P179 (12)不同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P244(13)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44 (14)简述德维克(C.S.Dweck)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考研复习题)(15)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考研复习题)(16)简述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下知识的关系?(p298)(17)如何在教学中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P298)(18)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考研复习题)(19)什么是脑激励法,简述其实施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34.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它对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方面来。
32.布鲁纳的观点: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才使人们弄懂了所觉察到的一大堆杂乱的事实。人们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可以说学习过程就是认知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的概念化或类型化过程,经过多次所形成的编码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在众多同类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
45.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46.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47.命题学习分三种: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学习。48.总括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49.语言意义的获得:对个体来说,语言有本民族语言和外语,两者都有句法学习问题。因此,语言意义的获得,包括学习句法、学习阅读和学习外语三个方面的问题。
53.发现学习的特点:①发现较早②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结论③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间接提供方式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⑤它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编教育心理学总论教育心理学:(包含问答)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只是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
研究对象是:学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教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包括①学与教的相互作用②学习与教学因素(学与教的五大因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③学习与教学过程。
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反思评价过程教育经验总结法:指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行动研究法:由勒温提出,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
其特点是:情境性、合作性、参与性、自我评价。
设计型研究: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改进根据有关原理和先期研究而做出的教育设计。
采用逐步改进的设计方法。
它承担着改进实践和完善理论的双重使命。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与心理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
任何一门学科的性质都是与其研究对象密不可分的,研究对象规定学科的体系并决定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教,从这个定义出发,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教育学的区别与联系:①与普通心理学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一般特点和规律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及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极其规律这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学生的学习动机及获得知识的影响因素,如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教学评价、课堂管理及学习策略)2)学科性质不同:普心属于基础理论学科,教育心理学属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3)侧重点不同:普通心理学侧重一般人,教育心理学侧重特殊的学生群体。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1.内化p40: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源于社会交互作用中对文化工具的使用,源于将这种交互作用内化和进行心理交换的过程。
P72内化:是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
维果斯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
2.自我中心语言p40:在内化的过程中,自我中心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中心语言的出现表明儿童的符号系统已经开始内化,儿童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对自己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语言是一种非社会语言,是2~7岁儿童特有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
维果斯基等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自我中心语言是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进行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是由语言的交际机能转向言语的自我调控机能的一种过渡形式。
(p72)随着年龄的推移,自言自语逐渐转变为默默地不出声的言语,但仍然非常重要。
3.学习风格p55: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的或者偏爱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4.认知风格p58:认知风格是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
5.场独立性、场依存性p58-59:威特金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成为场依存性,这是“外部定向者”,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这类人不能将一个模式(图式)分解成许多部分或者只能专注于情境的某一个方面。
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成为场独立性,是“内部倾向者”,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这类人善于分析和组织。
6.反思型和冲动型p61反思型和冲动型是学习风格研究的重点范畴之一。
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做出反应;反思型思维的学生则是在回答前倾向于进行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性的和逻辑的思考,往往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规律和应用并重的学科,它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3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4概念是具有共同特征的物体、符号或事件的标准系统,它是对类别的心理表征。
5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及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6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7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8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9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10最近发展区:教学要想取得效果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前面。
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外一种是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下的可以达到转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差距就叫最近发展区。
11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12程序教学:各门学科知识按其中内在逻辑分解为一系列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逐一加深,然后学生对每个项目知识逐一学习,每个知识的学习给予强化与反馈,最终达到最终目的13发现法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人之结构的过程。
14有意义学习: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这人之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联系过程。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应用举例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
5种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3种过程的交互过程。
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a.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b.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c.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d.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3、学习与教学过程三过程:a.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c.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2、发展时期——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3、成熟时期——正在形成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4、深化拓展时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一)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基本过程: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2、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二)教育行动研究1、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的参与者(教师、学生、校长等)所采用的一种自我反思式的探究,以此提高参与者对实践的理解并促进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的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的复习资料1、皮亚杰认知进展阶段论名称: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详细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2、同化: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汲取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顺应:外部环境发生改变,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3、维果斯基最近进展区:儿童有两种进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经过他人援助之后可达到的较高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进展区”。
4、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因动作技能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聪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立场5、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前食物——分泌唾液〔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铃声——无分泌唾液反应〔中性刺激〕中食物——分泌唾液〔非条件反射〕铃声后铃声——分泌唾液〔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注:中阶段处少了一个箭头,水平有限,加不上去,大家手动加一下啦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1)强化物: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涌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
正强化物(在操作行为涌现后予以嘉奖,以增加该行为再次涌现的概率);负强化物(在操作行为涌现后停止或移开不开心的刺激,以增加该行为再次涌现的概率)(2)一级强化物:满意人类的基本需要。
如水、食物、安全、暖和等。
二级强化物(与一级强化物联系,或与其他已经建立起来的二级强化物联系,进而获得强化价值。
如钱、分数等,包括社会强化物、活动强化物、代币强化物)(3)强化程序: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涌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老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类型:连续强化、间隔强化。
比率程序:依据期望的行为涌现数量多少予以强化,而不管时间有多久〔固定比率强化程序/改变比率强化程序〕/间隔程序:依据时间间隔进行强化,而不管行为涌现了多少次。
〔固定时距强化程序/改变时距强化程序〕(4)惩处:某种行为涌现后所采用的具有减削该反应再次涌现概率的措施。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6、个性又称为人的(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部分。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8、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五要素三过程。
五要素是指: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过程是指: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心理学需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11、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12、简单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属于教学媒体13、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等属于社会环境。
14、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5、反思/评价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6、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17、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四个时期。
19、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20、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2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22、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整理
教育⼼理学期末考试整理教育⼼理学期末考试整理第⼀章概述1、教育⼼理学的概念?学校情境中主体的各种⼼理活动及交互作⽤的运⾏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2、四⼤理论派别(⼀⼀对应)(1)⾏为主义桑代克:学习的三⼤定律:效果律、准备率、练习律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理解并举例:泛化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辨别: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消退:学会的反应渐渐消失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典条件作⽤:把学习任务与积极、快乐的事件相联结、帮助学⽣成功地摆脱产⽣焦虑的情境、帮助学⽣认识情境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以便适当地辨别和泛化。
斯⾦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班杜拉:社会学习华⽣:环境决定论(2)认知学派(强调内省):格式塔:强调整体、完型托尔曼:位置学习实验(迷宫)潜伏学习实验(艾宾浩斯内省法)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奥苏伯尔有意学习的本质韦果斯基⽪亚杰加涅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意识、动机(4)⼈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3、我国教育⼼理学的研究趋势(简答)(1)整体化:学⽣:知情意志——即研究学⽣发展的各个⽅⾯(2)本⼟化:适应中国的教育实际(3)渗透性:学科要联合、渗透(4)重视学校实践4、1903年美国⼼理学家桑代克《教育⼼理学》标志着教育⼼理学这门学科的正式成⽴5. 描述性研究:对某个或某⼏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描述的研究⽅法相关研究:探讨两个事件之间的关联程度的研究⽅法。
实验研究:在情境中引⼊变量,记录结果并分析因果关系的研究⽅法(选择题)第⼆章⼼理发展与教育——学⽣⼼理1.维果斯基是当今学习理论中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P41)2.理解⽪亚杰“发展先于教学”和维果斯基“教学先于发展”的观点。
⽪亚杰认为⼉童认知发展必须先于教学,⼉童只有处于特定的阶段,才能真正掌握某些概念。
与此观点相反,维果斯基认为,发展和教学相互影响,甚⾄教学要先于发展,他更强调教学在⼉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
(P48)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学习层次的名称有机体的学习(后天的⽣活环境中习得的⾏为或⼼理的变化过程)⼈类的学习(⼈们在社会⽣活实践中,以语⾔为中介,⾃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学⽣的学习知识的学习2.学习的要点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为)学习是认得倾向或能⼒的变化且保持⼀定时期且不能单纯归因于⽣长过程(认知)【习惯、态度的学习,学⽣的学习,倾向的变化,⾏为的变化】综合以上两个定义可以得出学习是变化、保持、后天习得三个⽅⾯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部分复习资料整理题型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绪论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种类、概念、优缺点)种类:观察法: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者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有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调查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楚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优缺点:1、注重学科实验基础,一门学科最基础的内容包括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原理等,把基础学科搞好了,也就掌握额本学科,2、注重学科知识的应用,知识应用是弥补理论和实践之间鸿沟的一种办法,避免了课程和知识与教育实践的脱节。
第一章1、心理发展的特性: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不可逆转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发展的关键期。
心理发展主要理论(皮亚杰、埃里克森、维果茨基)1、皮亚杰:1、他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通过同化、顺应、平衡化的过程,同化:人的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知识系统。
顺应:是在人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色适应,平衡化:主动地、积极地从环境中选择有用的信息,不断地从一种认知平衡状态达到另一种更高的、更为稳定的认知平衡状态。
2、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图式”: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3、将智慧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四大阶段,①感知运算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④形式运算阶段埃里克森: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离不开文化背景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和羞耻感。
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第五阶段: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
第七阶段: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第八阶段: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维果茨基:心理的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载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转化的过程。
最近发展区:认为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就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第二种水平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与别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所谓社会助长,是指因他人在场或者与别人一起活动从而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助长作用。
所谓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
从众:所谓从众是人们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即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的表现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服从:所谓服从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命令而做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明确要求下发生的。
第二章特殊儿童心理(概念、类型、表现):1、资质优异儿童。
指智商高于常人,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资质优异儿童概念包含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儿童的一般能力;二是儿童的特殊能力;三是超过一般儿童或者常态儿童的发展水平。
类型:(1)智力型。
这类儿童的智商显著的超出常人水平(2)学术型。
这类儿童学业成绩特别突出,而且有一门或几门功课特别优秀。
他们有很高的逻辑思维能力(3)创造型这类儿童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强,思维流畅,灵活,新颖,能不拘一格地进行发明或创造。
(4)领导型。
这类儿童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感召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具备领导者的素质和潜力。
(5)艺术型。
这类儿童有很高的艺术资质,有超出常人的视觉观察能力、声音辨别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或表演能力,擅长美术,音乐或戏剧等(6)运动型。
这类儿童运动记忆和形象思维能力强,反应灵活,具有很好的动作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擅长跳舞,杂技表演,体育运动等。
2、智力落后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又称弱智,是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而且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的儿童。
根据智商高低可以把智力落后儿童分成四类:(1)轻度弱智,也称为可教育的智力落后。
(2)中度弱智,也叫可训练的智力落后。
(3)重度弱智(4)极重度弱智3、盲、聋、哑儿童。
这些儿童包括盲童和弱视儿童龙、聋童和重听儿童、哑童。
其中还有一部分儿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功能缺陷,由于感知功能和言语功能障碍,他们在语言学习,思维发展,社会交往等方面难以或无法适应正常学校教育,需要通过特殊教育和训练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4、情绪困扰儿童。
情绪困扰儿童是一类有情绪障碍的儿童,情绪控制能力差,常常表现为过分焦虑,紧张,敏感,但在智力上是正常的,由于情绪不稳定和性格孤僻,行为难以自我控制,所以常常表现出不良行为,例如与成年人吵闹,欺负弱小者,屡次违反纪律,甚至破坏公共秩序,吸毒,赌博等。
这类儿童在心理上主要表现出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不协调,容易发生心理冲突,自我意识发展滞后等不成熟的特征5、学习困难儿童。
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和学习失能,在国内外有着不同但相似的界定。
在我国,结合教育实际,人们普遍把学习困难儿童理解为智力正常,但在学习上缺乏一般的胜任能力,学习效果低下,成绩明显落后的儿童,这些儿童也可能存在轻度的心理或生理障碍,但不至于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他们的主要特点是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效率低,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水平低,焦虑水平高,常常表现出好动,注意分散,记忆与思维紊乱,行动不协调、情绪不稳定等特征在,在听说读写及运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
第三章1、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三种内驱力、学习期待和诱因)学习需要:1、认知驱动力:以求知最为需要,以理解和掌握作为目标,是指向任务本身的一种动机,这种内部动机的激发可以使儿童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一种因自己的能力或成赢得相应的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获得长者们(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把工作做好的需要,学习期待:学生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意念,是学习目标在主体头脑中目标的反应,学习期待实质是学生自定的学习目标。
诱因:是指能够激发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者刺激物。
2、学习动机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并结合案例分析来复习)1、强化动力理论,现代刺激反应理论家用强化来解释动力的引起。
强化动力理论认为,人们具有某种行为倾向,主要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合理的使用强化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中经常采用奖励(赞扬、奖品、给予权利、高分数)与惩罚(训斥、剥夺权利、低分数等),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强化是行为的决定因素。
强化动机理论把动机归结为外部刺激和外部强化的作用。
这种观点只强调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而无法从更高的层次上解释人们的行为。
2、归因动力理论。
归因动机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主要从结果来阐述行为的激起。
他认为一,个人在分析其行为成败的根由时,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
上述成败的原因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归纳:一是控制点,把成败归于自身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
能力、努力和身心状况属于内部原因,而工作难度、运气和别人的反应则属于外部原因,二是稳定性,即成败原因在性质上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能力和工作难度是较稳定的原因,而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和别人的反应是不稳定的。
三是可控性,即成败原因可否由自己控制。
努力是可由自己控制的,而能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别人的反应则均非个人所能控制。
个体的归因倾向将影响其未来活动的选择,坚持性和动机强度。
如果一个人把失败归结为不稳定和可控制的原因(如努力程度)那么他就有可能在失败的情况下坚持努力,并相信将来一定能取得成功;相反,如果把失败归结为稳定(能力)和不可控制(如工作难度)的原因,那么他就不会相信自己能改变现状,也就不会再坚持做下去。
3、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莱兰认为,成就动机是一个人个性中非常稳定的特质。
个体记忆中存在着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经验,当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的体验时,就能激发起个体的成就动机。
他指出,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学习和工作都非常积极,能够控制自己不受环境的影响,并且善于利用时间,一般来说,成就动机高的人会比成就低的人取得更好的成绩。
阿特金森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失败的恐惧和成功的期待对冒险行为的影响上。
他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对每一个人来说,这两种心理倾向的相对强度是不同的,一种人力求成功,另一种人避免失败。
研究表明,成就动机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而避免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难的学习任务。
这是因为中等难度的任务既存在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足够的挑战性,能满足个人的成就动机。
回避失败动机强的学生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难的学习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使他们免遭失败,而选择的任务极其困难,即使失败也可找到适当的借口,从而减少失败感4、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
自我效能感的强弱,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结果紧密相连。
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对学习动机起推动和阻碍的作用5、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有一定的需要所驱使的。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心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是低级的缺失需要,它们是学习动机的潜在因素。
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高级的生长需要,它包括认知和理解,审美,创造三种需要,生长需要是绝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的,越是满足,需要就越强。
学习是为了低级需要得到更大的满足,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