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在战争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孙膑都成功的运用了“避实而击虚”,“攻其所必救”的作战原则,将强大的魏军屡次击败。齐军善于选择时机,攻击大梁,迫使魏军回师而进入齐军预设的战场,使魏军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地位。齐军则因知战之地与战之时而以逸待劳,一举全胜。在这两场大战中,我们可以看到孙子的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先处战地而待敌,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军事理论由孙膑进行创新后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战争中的应用
从孙子兵法的应用实例解读<<孙子兵法>>
摘要:《孙子兵法》对中国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及军事理论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国孟德曾曰:“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又唐太宗曾曰:“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子兵法》在历代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研究《孙子兵法》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官渡之战为例,袁绍的失败,败在他不知择人而任事,不懂战术的变换。他只知道正面作战,不懂正奇并用;同时又骄傲自负,不能听取下属的正确建议,以至于常常坐失良机,最后将原有的兵力优势丧失殆尽。官渡之战中的这些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虚实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自致者,利之也;能使敌不得致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我,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敌人休整的好,就设法使他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设法使他饥饿;敌人驻扎安稳,就设法使他移动。
关键词:战略战术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争与经济
正文
《孙子兵法》的魅力在于他是中华5000文明的结晶,他蕴涵了普遍的、朴素的、辨证的真理。在这里我们不能把其视为万古不易的真理,也不能把他捧上高高的神坛。但是,我们现在又必须把他捧上神坛,这不仅是因为数千年来《孙子兵法》和孙子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百战百胜、决战决胜的钢铁统帅的代名词及其圣经,更重要的是,其文笔简约,正因为简约,可以引申出无限的联想和解释,言简意赅,内涵深厚,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就像“三个代表”。其道理尚存,“法无万古不便之法。”因此《孙子兵法》灵活运用显得十分重要。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始计篇:越灭吴之战。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也就是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军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由此可以看出军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想打;明明要向近处进攻却装作要攻打远处;即将进攻远处却装作进攻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趁机攻取他。所有的这些都是军事家指挥艺术的奥妙,是不能事先呆板规定的。开战之前就进行周密的筹划,获得胜利的充分条件。以越灭吴之战为例进行研究。春秋时期,吴越争夺霸权,最终在公元前494年越国在会稽受挫,力量大大削弱。勾践受挫后,一面卑身事吴,一面反省思过,制定修养生息、抚慰人民的一系列政策,取得人民的支持。经过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复仇灭吴。越国作为一个较为弱小的国家,能战胜实力强大的吴国,首先是因为越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改革政治,取得民众的支持。同时顺应民意,以复仇雪耻为号召,取得支持。战略上,面对强敌,避其锋芒,以退为进,修养生息。针对吴国君臣,采取利而诱之,强而避之,亲而离之等策略。这些都与《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述的思想相符合。
兵势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对敌军实施打击,如同以石击卵,这是“避实就虚”原则的正确应用问题。
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努力创造有利的态势,而不对部署求全责备,所以他能选择人才去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
谋攻篇:晋楚城濮之战。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最高明的。
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靠交战,攻占敌人的城池而不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靠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这样既不使自己的军队疲惫受挫,又能取得圆满的、全面的胜利。这就是以谋略胜敌的标准。以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为例,晋国在城濮之战的胜利,首先在于晋国君臣能够准确分析交战之初的客观形势及利弊,制定出了先胜弱敌、避免过早与楚国正面交锋、争取齐、秦二国支持的谋略。随后在决战之时,晋军敢于先退一步,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争取政治、军事上的主动。此外,晋军知己知彼,能根据敌人的作战部署,灵活的选择主攻方向,先攻敌人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因而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纵观城濮之战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克敌制胜的上策在于以谋略战胜敌人。
火攻篇: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这些是进行火攻所必须的外界条件。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火攻之一便是火烧赤壁,曹操依仗其优势兵力,在一路进展顺利的情况下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受降时疏于戒备,使得孙刘联军有机可乘,面对奇袭惊慌失措,猝不及防,最终失败。而反观孙刘联军,利用自己有利条件,实施火攻,一举战胜强敌,在实施火攻时,完全按照《孙子兵法.火攻篇》提出的原则,步骤和方法,事先准备好火具,选择干燥有风的天气,放火后趁敌混乱进行攻击。赤壁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验证了《孙子兵法.火攻篇》的正确性。
行军篇: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这些都是行军过程中处置对策,对于军队的存亡有很重要的意义。
以东西魏沙苑、渭曲之战为例。在决战前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宇文泰不为东魏的兵势所吓倒,还从高欢攻华州不下而屯兵许原分析出东魏军人多而战斗力不强的状况,制定了伏击制敌的计划。为了了解敌情,将敌军引入伏击圈,宇文泰将军队驻扎在许原敌营附近,并派人化装侦查,摸清敌军情况,最后一举歼灭敌人。东魏军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骄傲轻敌,另一方面是他们贸然轻进,临战前明知道地形不利,主帅却不听取正确的建议,反而依照错误的建议行军,完全违背额孙子的处军相敌的原则,最终导致这次战争的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