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8传真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38传真知识
1.定义
1 emitting gateway ―发送网关
2 receiving gateway ―接收网关
3 G3facsimile equipment (G3FE)―第3类传真机
2.缩写
² ECM: Error Correction Mode(纠错模式)
² IAF : Internet Aware Fax device
² IFP: Internet Facsimile Protocol
² IFT : Internet Facsimile Transfer
² LSB: Least Significant Bit(最低有效位)
² MSB : Most Significant Bit(最高有效位)
² TCF : Training check
²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² UDPTL:F acsimile UDP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UDP传送层)
² CNG:Callin’ Tone(主叫(发送)音)
² CED:Called Station(被叫(接收)设备指示音)
3.IP传真简介
Receiving gateway
图1 基于IP网的传真模型
由于IP网络与PSTN有诸多特性上的差异,使得传统的G3传真业务不能直接加载到IP网络上,所以,ITU-T T.38建议提出了通过IP网络实现实时的G3传真的应用模型,并详细规定了通过IP网络连接的传真网关和/或网络传真设备(IAF)间的信令与数据交换,实时IP传真应用模型如图1所示。
这个模型表明实时IP传真的两种接入方式:
(1)普通G3传真终端通过PSTN接入网关。
一个连接在发送网关上的传统的G3传真终端,通过IP网络将传真信令发送至目标地点的接收网关,接收网关立即建立PSTN呼叫,呼叫到目标G3传真终端上。
一旦PSTN 呼叫在两端建立起来,两台G3传真终端实际上被虚拟连接起来。
所有的标准T.30会话建立和性能协商直接
在两台传真终端间进行。
TCF(Training check)可在本地的传真网关里间接生成并发送给对端的G3传真终端,也可经传真网关间所建立的虚拟连接通道在G3传真终端间直接传输。
TCF的生成和传输取决于用于网关和G3FE 间同步调制速率的操作模式。
(2)网络传真设备(IAF)直接接入IP网。
该设备自身具备传真协议T.30与实时IP传真协议T.38建议之间的协议与信令转换功能。
传真信息的收发可在IAF和与IP传真网关相连的G3传真终端之间进行,也可以两个IAF之间进行。
由ITU-T T.38建议规定的实时的IP传真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² 发送网关:开始呼叫G3FE IFT服务的IFP端,它启始一个连接到接收网关的TCP或UDP连接,来开始一个IFT。
² 接收网关:从发送网关接收一个TCP或UDP连接的IFP端,它向一个被叫G3FE提供IFT服务。
² 3类传真设备(G3FE):在ITU-T T. 38建议中,3类传真设备(G3FE) 指所有提供符合T.30、T. 4 和可选T. 6 建议的通信接口的实体。
一个G3FE 可以是一台传统的G3传真机,如日常办公用的热敏纸传真机或普通纸传真机,也可以是具有T.30协议应用程序的主机系统或其他设备,如安装有3类传真软件的个人计算机或具有传真接口的电子商务通PDA、PCS 等。
从图中可以看出,实时IP传真网关是实时IP传真通信的关键设备,它实际上是一种转换装置,具有传真与IP两种通信功能,可将各种传真信息转换为IP数据包或做逆转换。
发送网关接收来自于主叫发送端的G3传真终端的T.30消息流,根据实时IP传真协议T.38建议的规定进行处理,并使用相应的封包传送这些T.30消息;接收网关通过IP网络收到来自于发送网关的封包,并将其还原为T.30消息流,直接传送给被叫接收端的G3传真终端。
所以,全部T.30建议的操作是直接在主叫发送端的G3传真终端和被叫接收端的G3传真终端之间进行的而不是在网关和G3传真终端之间进行的。
例如:ECM(Error Correction Mode 纠错模式)中的纠错是在发送G3传真终端和接收G3传真终端之间完成的。
4.T.30传真介绍
4.1 T.30传真阶段划分
T.30传真过程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如图2所示:
In-message
Figure 1/T.30
图2 T30传真过程
阶段A:呼叫建立(Call establishment)。
包括拨号、将线路倒到传真机和发送传真机终端标识,如图3所示;
Enter Phase B Enter Phase B
Figure 2/T.30 ?Call establishment, operating method 1
图3 传真阶段A呼叫流程
阶段B:报文前过程(Pre-message procedure)。
发传真的标识和性能协商,包括机类标识、可以接受的证实、用户标识和非标准性能标识,信道训练,同步,以及回声抑制器解除等命令和响应;
阶段C:报文中过程。
包括传真报文过程和对传真报文的控制过程,包括两个流程:
Phase C1 – In-message procedure、Phase C2 – Message transmission;
阶段D:报文后过程(Post-message procedure)。
一页报文传输结束后的处理,包括报文结束、接收到报文的证实、多页传送、传真过程结束等;
传真阶段B、C、D流程描述如下:
Calling terminal Called terminal
1. Transmit DIS
2. DIS detected
3. Transmit DCS
4. DCS detected
5. Select mode
6. Transmit training
7. Training
8. Transmit CFR
9. Detect CFR
10. Transmit message
11. Receive message
12. At the end of message send either:
a) EOM; or
b) EOP; or
c) MPS; or
d) PRI-Q; or
e) PPS-NULL; or
f) PPS-MPS; or
g) PPS-EOM; or
h) PPS-EOP; or
i) PPS-PRI-Q
13. Detect EOM, EOP, MPS, PRI-Q, PPS-NULL,
PPS-MPS, PPS-EOM, PPS-EOP or PPS-PRI-Q
14. Transmit one of the confirmation signals of
post-message responses (see 5.3.6.1.7) NOTE – Binary coded signals must be preceded by a preamble
阶段E:呼叫释放(Call release)。
本次传真通信结束,释放传真通信线路;
4.2 T.30传真二进制编码信令功能及格式
传真控制流程编码采用HDLC帧结构方式。
基本HDLC结构包含几个帧(Frame),每个帧又被分为许多个域(Field),这些域提供了帧的标识、校验和正确接收的确认。
图10显示了一个初始标识(Initial Identification)的信令序列。
在此结构中包含了3个帧:Non-standard facilities frame、Called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frame、Digital identification frame。
接下来将结合此信令序列对传真信令的二进制编码结构一一说明。
4.2.1 前同步码(Preamble)
前同步码的发送必需在一个消息发送之前,同步码保证了通信通道的所有元素(如:回声抑制器)被正确设置,以确保后续的数据信息不受影响。
4.2.2 标志序列(Flag sequence)
8位HDLC标志序列用以指示帧的开始和结束。
在传真过程中,标志序列用来建立位同步和帧同步。
一数据帧的尾标志可以为下一帧的头标志。
格式: 0111 1110
4.2.3 地址域(Address field)
8位HDLC地址域是在多点环境中用于提供特定终端的标识。
在GSTN环境中传输,该域只限于一种格式。
: 1111 1111
格式
Figure 10/T.30
图4 传真控制HDLC帧结构
4.2.4 控制域(Control field)
8位HDLC控制域提供传真控制过程命令和响应编码的能力。
格式: 1100 X000
X = 0:过程中非结束帧;X = 1过程中结束帧。
结束帧的定义为期望接收远端响应前的最后一帧。
4.2.5 信息域(Information field)
HDLC信息域长度可变,包含了两个传真终端间控制和消息交互的特定信息。
分为两部分:传真控制域FCF(Facsimili Control Field)和传真信息域FIF(Facsimili Information Field)。
4.2.
5.1 传真控制域FCF(Facsimili Control Field)
传真控制域定义为信息域的前8位或16位。
16位的FCF只在T.4错误纠正模式下使用。
FCF位值含义请参考T.30协议文档第5.3.6.1节。
4.2.
5.2 传真信息域FIF(Facsimile Information Field)
传真信息域提供了传真过程更详细的信息定义。
FIF位值含义与FCF相关,具体说明请参考T.30协议文档第5.3.6.2节。
4.2.6 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ing Sequences)
生产本帧的校验码。
5 网关之间的通信
5.1 网络协议―――TCP与UDP
T.38实时IP传真网关间可靠数据传输由两种方法实现:通过IP网络应用TCP协议传输;通过IP网络应用
UDP协议及可选的纠错算法进行传输。
根据业务环境,可以使用TCP也可以使用UDP。
T.38建议定义了一个分层的协议,以保证用于实现TCP和UDP的T. 38的消息交换是完全相同的。
发送网关解调从主叫终端收到的T.30的传输。
T.30传真控制和图像数据将采用一个传输协议( TCP或UDP) 通过IFP( Internet Facsimile Protocol) 封包以十进制码流结构传输。
接收网关将解码传过来的信息,并且应用普通的T.30过程与被叫传真终端建立起通信。
接收网关应将从被叫终端收到的所有相关响应传递给发送网关。
发送网关接收来自于主叫发送端的3类传真设备(G3FE) 的T.30消息流,根据实时IP传真协议T. 38建议的规定进行处理,并使用相应的封包传送这些T.30消息; 接收网关通过IP网络收到来自于发送网关的封包,并将其还原为T.30消息流,直接传送给被叫接收端的3类传真设备(G3FE);所以,全部T.30协议的操作是直接在主叫发送端的3类传真设备(G3FE) 和被叫接收端的3类传真设备(G3FE)之间进行的,而不是在网关和3类传真设备(G3FE)之间进行的。
例如:ECM( Error Correction Mode 纠错模式) 模式中的纠错是在发送3类传真设备(G3FE)和接收3类传真设备(G3FE) 间完成的。
在通过IP网络实时传输传真数据时,可以采用TCP/IP,也可以采用UDP/IP。
当采用TCP/IP协议时,网络传输的实时性和纠错由TCP/IP协议提供。
对于UDP/IP协议,需要附加的协议来提供传输的顺序性和传输纠错,在T.38协议中,采用UDPTL协议来进行传输和纠错。
5.2 网关传真数据传输功能
发送网关必须能够解调来自主叫的T.30的传真信息。
T.30的传真控制和图像信息必须以字节流结构基于TCP或UDP用IFP包传输。
CNG、CED和一种模式的TCF会在网关中产生或者处理,但不会在网关间传输。
网关能够检测到CNG和CED音频信号以便于其他的网关可以产生。
接收网关能够译码传输来的信息并能够以T.30规程与被叫传真终端通信。
同时接收网关必须能够向被叫终端发出响应。
6 传真协议
TCP协议采用反馈重发机制,以此保证通信以最大速率进行,并保证通信带宽与网络负荷的平衡。
T.30实时传真通信所要求的最大带宽相对较低且固定,其环路时延一般小于3s,这些都与TCP协议的技
术着眼点不同。
TCP的反馈重发机制将严重增加传输时延,从而违反实时IP传真低时延的要求,同时,
反馈重发机制将增加带宽负荷,使通信质量恶化。
与TCP协议不同,UDP无反馈重发机制,具有较好的实时性,这符合实时IP传真的要求。
但UDP
协议不保证数据的正确传送,必须附加纠错机制。
图5 基于TCP协议的传真协议包格式
图6基于UDP 协议的传真协议包格式
6.1 IFP 分组格式
实时IP 传真的传输过程是传真机先将传真信息传送到发送传真网关,发送传真网关将传真信息转换为IFP 包,再将
IFP 包通过基于IP 的传输协议(TCP 或UDP) 发送给接收传真网关,接收传真网关将IFP 包恢复成传真信息,再发送给接收传真机。
IFP 包结构如图7所示,IFP 包由类型(TYPE )元素和数据(DATA )元素组成。
图 7 IFP 包结构
6.1.1 类型元素(TYPE )
类型元素用于描述功能。
分为两种:
1) ITU-T 建议T .30指示符。
用于指出前导标志、传真训练和传真模拟信号(CED :called station identifications 和
CNG :calling tone);
2)ITU-T 建议T .30数据。
用于指出传送传真信号或报文数据的调制方式和速率。
详见表1。
表1 IFP数据包类型元素
Type DATA Type Mandatory Description
T30_INDICATOR Regular Yes Carries indication about the presence of a
facsimile signal (CED/CNG),preamble
flags or modulation indications
T30_ DATA Field Yes T.30 HDLCControl and Phase C data
(e.g. T.4/ T.6 image segment.)
² T30_INDICA TOR
用来指示CED,HDLC标志和modem调制训练等信号。
取值如表2所示。
表2 T30_INDICATOR 取值列表
Signal/Indication
No signal
CNG (1100 Hz)
CED (2100 Hz)
V.21 Preamble Flags
V.27 2400 modulation training
V.27 4800 modulation training
V.29 7200 modulation training
V.29 9600 modulation training
V.17 7200 modulation short training
V.17 7200 modulation long training
V.17 9600 modulation short training
V.17 9600 modulation long training
V.17 12 000 modulation short training
V.17 12 000 modulation long training
V.17 14 400 modulation short training
V.17 14 400 modulation long training
² T30_DA TA TYPE
用来指示DA TA字段包含的数据或调制的信息。
既可以用于HDLC的数据也可以用于C阶段的数据。
取值如表3所示。
表3 T30_DATA 取值列表
Modulation
V.21 Channel 2
V.27 ter 2400
V.27 ter 4800
V.29 7200
V.29 9600
V.17 7200
V.17 9600
V.17 12 000
V.17 14 400
6.1.2 数据元素(DATA)
数据元素包含传真网关从传真终端接收到的传真信号和报文数据。
由一个或多个字段组成,每个字段有两部分:字段类型(Field-type)和字段数据(Field-Data)。
字段类型指出后随的字段数据的性质,字段类型的种类如下:
² HDLC Data 指出后随的类型数据是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帧形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传真规程中的二进制控制信号以及ECM (错误校正方式)的传真报文数据。
² HDLC-Sig-End指出HDLC信号消失,本字段类型无后随类型数据。
² HDLC-FCS-OK指示HDLC帧结束,并收到了正确的FCS(帧校验字段)。
同时指出本帧不是最后一帧。
本字段类型无后随类型数据。
² HDLC-FCS-Bad指示HDLC帧结束,但收到的FCS不正确。
同时指出本帧不是最后一帧。
本字段类型无后随类型数据。
² HDLC-FCS-OK-Sig-End指示HDLC帧结束,并收到了正确的FCS。
同时指出本帧是最后一帧。
本字段类型无后随类型数据。
² HDLC-FCS-BAD-Sig-End指示HDLC帧结束,但收到的FCS不正确。
同时指出本帧是最后一帧。
本字段类型无后随类型数据。
² T.4-Non-ECM 指出后随的类型数据是普通传真报文数据,同时指出后面还有本页的传真报文(阶段C未结束) 。
² T.4-Non-ECM-Sig-End指出后随的类型数据是普通传真报文数据,同时指出传真报文结束(阶段C 结束) 。
字段数据包括:
² 传真规程中使用HDLC帧结构传送的二进制控制信号。
这些数据包含T30 HDLC帧中从地址域(Adress)到校验域(FCS)(不包括FCS)的内容。
² 在ECM方式中同样使用HDLC帧传送的传真报文数据。
² 普通传真报文数据(非ECM报文数据) 。
字段数据中的HDLC数据中不含标志字段,FCS以及HDLC帧中的填充位。
这些字段在发传真网关中去除,在收传真网关中恢复。
多个字段可以出现单个IFP的数据单元中。
下面的例子显示了一个数据单元中包含了两个HDLC帧。
.
Field-Typ
e HDLC-Data FCS-OK HDLC-Data FCS-OK-Sig-En
d
Field part description First HDLC frame.
The HDLC octets with
zero stuffing and FCS
removed in the
Indicates end of
HDLCframe and more
data to follow
Second
HDLCframe
Indicates end of
HDLCframe and
end of HDLCdata
Field-Data.
7 速率协商办法
支持T.30协议的IP 实时传真终端的调制速率由训练信号TCF 的传输质量决定。
TCF 信号是持续1.5S 的全0信号,其调制速率为该终端期望在报文传输中使用的速率。
在TCF 信号中,接收终端计算收到的1的个数即可估计传输质量,并以此决定是否证实该TCF 信号。
若接收端拒绝了TCF 信号,则发送端必须降低速率,并重新训练。
使用T .38规定的IP 传真网关进行传真通信时,存在着两种训练方法:分别称为数据速率管理方法1和数据速率管理方法2。
7.1 数据速率管理方法1
方法1 是发送机和发送传真网关,接收机和接收传真网关分别训练的方法。
当发送网关收到发机送来的训练信号时,首先根据训练速率向接收网关传送类型元素,例如V .29 9600bit/s 调制训练,接收网关收到后,即向接收机发送此种速率的训练信号,接收机根据训练结果向接收网关发CFR(可以接收的证实信号) 或FTT(训练失败)信号,并由接收网关将此信号传送给发送传真网关。
发送网关根据本身和发送机的训练结果以及收到的接收传真网关的训练结果,向发送机发送CFR 或FTT 信号,其规则是双方均成功才发CFR ,否则发FTT 。
此种训练方法仅训练PSTN 电路,不训练Internet 。
7.2 数据速率管理方法2
方法2 是全程训练方法。
发送传真网关直接将发机的训练信号传送给接收传真网关,再由接收传真网关直接将此训练信号传送到接收传真机,它训练了收发传真机之间的全部电路。
8 基于UDP 的IFT :IFT/UDP
在T .38协议中,规定了基于UDP 协议的IP 传真协议包(IFP )的封装形式,即UDPTL 协议。
UDPTL 包由UDPTL 头和UDPTL 有效载荷两部分组成,其中,UDPTL 头的内容是UDP 报文顺序号和其它与冗余数据相关的信息。
报文顺序号唯一,若报文不按顺序到达,接收网关可依据此号重新编排包序,每个UDPTL 的有效载荷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IFP 包,IFP 包的具体封装形式在T .38建议中有详细说明。
载荷部分的第一个IFP 包称为“主要”IFP 包,承载实时传真数据。
其后为用于纠错和丢包恢复的“次要”IFP 包,承载纠错数据。
T0828390-02
OR
SEQUENCE NUMBER
OPTIONAL FEC MESSAGE
OR
OPTIONAL FEC MESSAGE
MANDATORY MESSAGE
(PRIMARY)
OPTIONAL REDUNDANT
MESSAGE
OPTIONAL REDUNDANT
MESSAGE
n packets
8.1平滑时延抖动
网络时延的变化即时延抖动,同样会影响通信的质量,必须在网关增加去抖动缓存对抖动进行平滑。
在将数据抖动降低到满意程度的同时,保证缓存带来的时延不超过规定限制十分关键。
因此必须找到最大去抖动缓存时间,在保证规定时延指标的条件下,可任意调节去抖动缓存大小,以达到满意的传输效果。
图8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其中,T send 为传真信号在PSTN 上传输的时间;T net 为报文在IP 网上传输时间(500 ms );T fax2fax 为传真信号在两传真终端之间传输时间(<1.275 s ,T.30协议规定最大环路时延为3±15%);T buf 为接收网关的去抖动时延。
已知:
若T send <30 ms ,T net <500 ms ,则有T buf <357ms ,即最大网关去抖动缓存时延为357 ms 。
以357ms 为 条件,调节去抖动缓存大小,就可找到时延与抖动的最佳折衷点。
图 8 IP 实时传真时延
8.2 丢包恢复
UDP 协议没有反馈重发的纠错机制,为了增强UDPTL 协议的的抗误码能力,主要是抗丢包能力,必须采用纠错方法。
T .38建议是规定了两种前向纠错方式,其一为冗余纠错,其二为FEC (奇偶检验方式)纠错。
冗余纠错的原理是在UDPTL 协议包的“次要”部分重复前面传送过的IFP 包,当前面传送的“主要”IFP 包丢失后,即使用本包中“次要”部分中的IFP 包来弥补,IFP 包的重复次数一般为两次,其纠错能力为可纠正连续两包的丢失,其
代价是降低了传输效率,如图9所示。
……
……
图9 冗余纠错UDPTL 协议结构
FEC 纠错使用阵列式奇偶校验方法进行纠错,其方法是首先将N 帧IFP 数据顺序组成阵列的形式,每帧数据为阵列的行,第N 帧的第1位为第1列,第2位为第2列……第M 位为第M 列。
如果各帧的长度不同,将对较短的帧以最长帧为限补充0位。
然后对阵列的列位进行模2加运算,得出的结果即为用于纠错的冗余信息,称为FEC 信息。
经过奇偶校验运算后得到的结果(FEC 信息)放置在UDPTL 包中的IFP (“主要”信息)之后。
接收传真网关接收到具有FEC 纠错的UDPTL 包后,如果发现有丢包的现象,则利用FEC 信息来恢复丢失的包。
具体做法是用正确接收到的参加奇偶校验的其他两帧与FEC 信息做模2加,其结果为丢失的IFP 帧,如图10所示。
……
……
图10 FEC纠错的UDPTL协议结构
上述FEC纠错方式可以校正非连续丢包时的差错,当出现连续丢包时即不能进行恢复。
为了对抗突发性的差错可采用设置多个FEC的方法,例如设置3个FEC,每个FEC同样是三帧IFP信息的运算结果,在抽出运算的IFP时采用每隔2帧抽1帧的方法。
如图11所示,采用此方法可以恢复连续3帧的错误。
图11 多个FEC纠错的UDPTL协议结构
9 实时IP传真的通信过程
实时IP传真是在IP网上发送和接收传真时,双方传真机实时进行对话,交换控制信号,进行报文传送。
下面以G3为例介绍实时IP传真的通信过程。
当用户A通过IP网向用户B发送传真时,用户A首先呼叫用户B,用户B收到振铃信号后,向接收网关发送被叫站标识(CED)和数字标识信号(DIS),接收网关将此信号转换成IFP包后封装成TCP/IP或UDP/IP格式经IP 网送至发送网关,发送网关再经PSTN转送到发送传真机,发送传真机收到DIS后,向发送网关送出数字命令信号(DCS)和训练信号,再经接收网关至用户B。
依此方式逐步完成整个传真通信过程。
图12 为实时IP 传真的通信过程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传真机与网关之间直接采用了传真信号名标记,如DIS。
网关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了IFP 包元素的简写。
“类型”中的T30指示符用“T30IND ***”表示,***表其种类;“T30 数据”直接标其种类,如:V21、V29 等,速率未描述。
“数据”中的字段类型简化标出,如:HDLC data 用HDLC表示,
HDLC-FCS-OK-S ig-End 标识为FCS-O-S-E,T.4-N on-ECM标识为T4-N-E,T.4-N on-ECM-S ig-E nd 标识为
T4-N-E-S-E。
字段数据直接标出传送的信号名。
EOP -过程结束;MCF - 报文证实信号;DCN - 切断接续信号。
图12 实时IP传真通信过程示意图
附录:缩写术语
Abbreviation Function Signal format Reference ANSam Modulated answer tone See Recommendation V.8 4.1.2
CED Called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2100 Hz 4.1.1
CFR Confirmation to receive X010 0001 5.3.6.1.4, 1) CI Call indicator See Recommendation V.8 F.5
CIG Calling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1000 0010 5.3.6.1.2, 2) CJ CM terminator See Recommendation V.8 F.5
CM Call menu See Recommendation V.8 F.5
CNG Calling tone 1100 Hz for 500 ms 4.2
CRP Command repeat X101 1000 5.3.6.1.8, 2) CSI Called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0000 0010 5.3.6.1.1, 2) CTC Continue to correct X100 1000 A.4.1
CTR Response for continue to correct X010 0011 A.4.2
DCN Disconnect X101 1111 5.3.6.1.8, 1) DCS Digital command signal X100 0001 5.3.6.1.3, 1) DIS Digital identification signal 0000 0001 5.3.6.1.1, 1) DTC Digital transmit command 1000 0001 5.3.6.1.2, 1) EOM End of message X111 0001 5.3.6.1.6, 1) EOP End of procedure X111 0100 5.3.6.1.6, 3) EOR End of retransmission X111 0011 A.4.3, 2) ERR Response for end of retransmission X011 1000 A.4.4, 3) FCD Facsimile coded data 0110 0000 A.2.2
FCF Facsimile control field – 5.3.6.1 FDM File diagnostic message X011 1111 5.3.6.1.7, 9) FIF Facsimile information field – 5.3.6.2
FTT Failure to train X010 0010 5.3.6.1.4, 2) 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 5.3
JM Joint menu See Recommendation V.8 F.5
MCF Message confirmation X011 0001 5.3.6.1.7, 1) MPh Modulation parameter See Recommendation V.34 F.3.1.4 MPS Multipage signal X111 0010 5.3.6.1.6, 2) NSC Non-standard facilities command 1000 0100 5.3.6.1.2, 3)
Abbreviation Function Signal format Reference NSF Non-standard facilities 0000 0100 5.3.6.1.1, 3) NSS Non-standard set-up X100 0100 5.3.6.1.3, 3) PID Procedure interrupt disconnect X011 0110 C.3.4, 2) PIN Procedure interrupt negative X011 0100 5.3.6.1.7, 5) PIP Procedure interrupt positive X011 0101 5.3.6.1.7, 4) PPS Partial page signal X111 1101 A.4.3, 1) PPR Partial page request X011 1101 A.4.4, 1) PRI-EOM Procedure interrupt-EOM X111 1001 5.3.6.1.6, 4) PRI-EOP Procedure interrupt-EOP X111 1100 5.3.6.1.6, 6) PRI-MPS Procedure interrupt-MPS X111 1010 5.3.6.1.6, 5) PWD Password (for polling) 1000 0011 5.3.6.1.2, 4) PWD Password (for transmission) X100 0101 5.3.6.1.3, 5) RCP Return to control for partial page 0110 0001 A.2.2
RNR Receive not ready X011 0111 A.4.4, 2) RR Receive ready X111 0110 A.4.3, 3) RTN Retrain negative X011 0010 5.3.6.1.7, 3) RTP Retrain positive X011 0011 5.3.6.1.7, 2) SEP Selective polling 1000 0101 5.3.6.1.2, 5) SUB Subaddress X100 0011 5.3.6.1.3, 4) TCF Training check Zeros for 1.5 s 5.3.6.1.3, 6) TSI Transmitting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X100 0010 5.3.6.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