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面料的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身上的静电主要由衣物之间或则衣物与身体的摩擦照成的,因此穿着不同材质的衣服时“带电”多少是不同的,比如穿化学纤维制成的衣物就比较容易产生静电,而棉质衣物产生的就较少。

而且由于干燥的环境更有利于电荷的转移和积累,所以冬天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身上的静电比较大。

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

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

由于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制订出相应的超净面料或洁净服的检测标准,因此,防静电超净面料的选用只能是各应用单位根据作业环境的要求或经过检测或凭经验进行选择。

就国内外防静电面料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个简单分析。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不断探索开发导电纤维用来消除纤维及其织物的静电,最早的导电纤维美国开发的不锈钢纤维,但这种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加工困难,产品使用效果不好;1974年美国杜邦成功研发一种同心圆状皮芯型复合导电纤维,在纺织加工中只要混入1%-2%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1978年日本东丽公司的海岛型导电腈纶不仅导电效果良好,且纤维物理性能优良。

防止衣物的静电积聚,在纺织时,大致间隔或均匀地混入导电纤维的织物。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家就制定了纺织面料静电的测试方法。

由于我国导电纤维开发、生产的滞后,直到上世纪末,我国防静电面料,极少部分采用进口导电纤维生产防静电面料,大部分都是对普通面料进行防静电化学整理、或以吸湿性较好的纯棉面料替代防静电面料。

防静电面料没有测试标准,防静电服测试参考日本的防静电
安全指南,到八十年代末才制定了防静电服的测试标准GB12014-89。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导电纤维的研究,从上世纪末到在本世纪初,我国相继开发出了不锈钢金属纤维,锦纶基、涤纶基含炭导电纤维,锦纶基、涤纶基含氧化物导电纤维,大大促进了我国防静电面料的生产,并培育了许多专业开发、生产抗静电面料企业。

特别是参考欧美和日本防静电面料标准,制定的GB12014-2009防静电面料、服装标准后,使我国的防静电面料的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和日本防静电面料的性能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加强,对安全防护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防静电面料不仅在满足防静电功能,防静电超净面料与普通防静电面料的区别主要在于“超净”的概念,相对湿度≤30%,纯棉服的带电量在相对情况下和化纤服一样,在高压带电作场所应穿亚导体材料制作的防静电服。

还要求穿着舒适、多功能化,为了防止衣服的静电积聚,用防静电织物为面料而缝制的工作服。

比如夏天要求防静电面料有吸湿排汗功能,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场所要求防静电防火功能面料、电力野外操作需要防静电防撕裂面料等,总之,防静电面料正在向和其他功能面料组合,形成防静电多功能面料方向发展。

防静电面料工作服标准
1、防静电工作服:为了防止衣服的静电积聚,用防静电织物为面料而缝制的工作服。

2、防静电织物:防止衣物的静电积聚,在纺织时,大致间隔或均匀地混入导电纤维的织物。

3、导电纤维:采用金属氧化物或碳黑进行复合纺丝方法而制成的纤维。

4、服装外观要求:无破损、斑点、污物以及其他影响服装性能上的缺陷。

5、防静电面料性能:在温度20±5℃、湿度30~40%的环境下,经水洗100次后,面料电荷面密度平均值≤7.0μc/m2。

6、防静电服装性能:每件防静电服的带电电荷量<0.6μc/件,耐洗涤性能(A 级≥33.0 h, B级≥16.5 h)。

7、防静电服装检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静电服装国标(GB12014—89)。

8、防静电服装检验依据:GB/T12703-1991《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

9、防静电面料染色要求:轻丝光,不磨毛。

氧漂剂请尽量控制在剂量的80%。

10、防静电服穿用要求: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禁止在防静电服装上佩戴任何金属物件;与防静电鞋配套穿用。

防静电纺织品的评价标准
纺织品的抗静电功能通常通过特殊后整理(涂层、表面金属化处理等)和使用导电纤维材料(金属纤维、金属镀层纤维、导电复合纤维等)以纯纺、混纺、交织等方式获得。

根据面料选择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评价应根据面料性质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测试的项目也因方法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静电测试包括危险静电源参数测试、材料和制品静电性能检测、易燃易爆物品静电感度的测试等。

表征材料或制品静电性能的主要参数有电阻率、泄漏电阻、电荷密度及半衰期、摩擦带电电压及半衰期等。

纺织材料静电性能的评价主要有电阻类指标、静电电压及半衰期、电荷面密度等指标,以及吸灰试验、张帆试验、吸附金属片试验等简易的低精度测试指标。

测试方法种类
中国目前用于纺织品、服装抗静电性能测试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主要有:GB/T12014
-1989《防静电工作服》、GB/T12703-1991《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FZ/T01042-199 6《纺织材料静电性能静电压半衰期的测定》、FZ/T01044-1996《纺织材料静电性能纤维泄漏电阻的测定》、FZ/T01059-1 999《织物摩擦静电性吸附测定方法》、FZ/T01060-1 999《织物摩擦带电电荷密度测定方法》、FZZY0 1061-1999《织物摩擦起电电压测定方法》。

必须注意的是,不同的测试方法标准的适用性是不同的。

以GB/T12703-1991《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为例,该方法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测试方法,不仅测试的项目不同,技术条件不同,而且适用的产品也不同,所表征的意义也不同。

如:
A法(半衰期法,与FZ/T01042-1996相同):用+10kV高压对置于选装金属平台上的试样放电30s,测感应电压的半衰期(s)。

此法可用于评价织物的静电衰减特性,但含导电纤维的试样在接地金属平台上的接触状态无法控制,导电纤维与平台接触良好时电荷快速泄漏,而接触不良时其衰减速率与普通纺织品类似,同一试样在不同放置条件下得到的测试结果差异极大,所以不适合于含导电纤维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评价。

B法(摩擦带电电压法,与FZ/T01061-1999基本相同):4块试样(2经2纬,4厘米×8厘米)夹置于转鼓上,转鼓以400r/min的转速与标准布(锦纶或丙纶)摩擦,测试1min内的试样带电电压最大值(V )。

此法因试样尺寸过小,对嵌织导电纤维的织物而言,导电纤维的分布会随取样位置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所以也不适用于含导电纤维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评价。

C法(电荷面密度法,与FZ/T01060-1999基本相同):试样在规定条件下以特定方式与锦纶标准布摩擦后用法拉第筒测得电荷量,根据试样尺寸求得电荷面密度(μC/m2)。

电荷面密度法适合于评价各种织物,包括含导电纤维织物经摩擦积聚静电的难易程度,所测结果与试样的吸灰程度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由于试样与标准布间的摩擦起电是人工操作实现的,故测试条件的一致性、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易受操作手法的影响。

D法(脱衣时的衣物带电量法):按特定方式将工作服与化纤内衣摩擦后脱下工作服,投入法拉第筒,求得带电量(μC/件)。

此法的测试对象限于服装,但由于对内衣的材质未作规定,摩擦手法难以一致,缺乏可比性。

综观现有的纺织品静电性能测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用于含导电纤维的织物静电性能测试方法只有GB/T12703-1991或FZ/T01060-1999中的电荷面密度法。

因此,对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评价并不能强求要在各个不同的指标间找到一定的关联,而是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多侧面的评价体系,以反映纺织品在不同的测试条件和状态下的抗静电性能以及实际使用效果。

有专家建议,对现有的电荷面密度法,应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相关的测试技术条件,将人工摩擦改为自动化操作,以进一步提高测试的精度和重现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