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玉米生产现状与持续发展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玉米生产现状与持续发展对策
薛吉全马国胜
陕西省玉米研究所
1 玉米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玉米是我省第2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00万hm2左右,均占粮食总面积的1/4,占粮食总产的1/3以上。单产1993年达到5.25t/hm2,创历史最高纪录。1994、1995年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单产有所回落。从总体看来,玉米大面积生产水平一般为4.5~6t/hm2,部分高产田可达到7.5t/hm2以上,公顷产9t已不是新鲜事。
1.1 我省玉米生产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
1.1.1 注重良种的推广与应用
高产品种的不断更新在全省玉米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全省先后进行了4次良种更换,50年代推广辽东白、金皇后等品种,代替了硬粒型农家品种,60年代推广双交种维尔156、春杂12号;70年代推广杂交种陕单1号、白单4号、陕单7号、武单旱等,80年代又推广户单1号、中单2号、陕单9号等高产抗病杂交种。80年代末又推广了紧凑型玉米掖单2号、掖单4号、掖单12号、掖单13号等优良新品种。每次品种的更新换代都使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据估计,品种在玉米增产中的作用均占20%~30%。
1.1.2 增加施肥量,优化施肥结构,改革施肥技术
1958年全省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仅为15.75kg(实物量下同),70年代维持在300~375 kg左右,80年代达到 600 kg,1988年为 645.5 kg,至 1991年提高到970.5kg。同时,施肥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以纯氮为主向氨磷钾并重,补充微肥的方向发展。1991年氮肥施量在化肥总量中的比例已降到65.5%。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采用分次施肥(接叶龄施肥),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1.1.3 大力推广高产栽培技术
据估计栽培技术在玉米增产中的作用可占到一半左右。近年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已由传统的定性研究向定量化发展,规范化(规程化、模式化和指标化)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我所研究总结出的关中灌区夏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渭北旱源春玉米大面积公顷产量7.5t丰产技术在我省不同地区的推广应用,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1991~1993年在全省累
计推广44.12万hm2,增产玉米 1.64t/hm2,增产为 29.75%。
1.2 存在问题
我省玉米生产取得了可喜进步,但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4年全国玉米公顷产平均已达到 4.70t,而我省最高的 1993年仅为4.25t。落后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有以下见方面
1.2.l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平均了玉米生产发展在粮食生产中历来存在着“重夏轻秋”的思想,加上多年来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客观存在,生产资料、农用物资价格不断上涨,致使粮食生产的比较经济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增加投入的积极性,部分地区管理粗放,劳动者素质低。
1.2.2 种子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一是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我国玉米杂交种的亲本种类极少,骨干系集中,缺少突破性新品种。罗淑平等对我省1984~1993年 10 a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表明,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杂交种,其种植面积占总玉米面积的比例由80.7%上升到92.2%,品种由6个增加到15个,而组合却较集中,均占总面积的83%。利用自交系多集中在MO17,自330,黄早4,和武109等上,配合力较强的自交系教少,难以育成有突破性的强优势组合,而且长期使用这些有限的自交系和组合,致使种性退化,抗性减弱,杂交优势下降;二是种子数量不能稳定满足需要,受自然灾害影响,地域条件限制及调控措施有限,常出现种子紧缺现象,伪劣种于乘虚而入;三是种子质量差,纯度不高,种子精选、加工、包袋等基础设施不配套,致使种子的增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1.2.3 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
近年来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形成的玉米规范化栽培技术,如关中灌区夏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紧凑型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和渭北高塬春玉米丰产技术,群众还没有真正掌握,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有机肥施用量减少,氮磷钾的比例不尽合理,微肥施用量面积很小,土壤供肥能力减弱。对夏玉米的麦垄点播增产技术没有很好推广应用。加之小麦收获后,争地矛盾突出,回茬直播播种质量差,施肥管理粗放。
2 我省玉米生产潜力及持续发展对策
为适应我省“九玉”期间粮食总产达到 140亿kg的任务要求,结合我省玉米生产实际情况,玉米生产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适当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以加
工增值和加快流通促生产,提高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初步设想是种植面积稳定在100~106.67万hm2,平均公顷产达到4.65~5.25t,总产达到45.5~56亿kg。目前实现这一目标虽有一定困难,但由于我省玉米生产存在巨大潜力,通过5a的努力,平均单产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是有可能的。
2.l 玉米生产潜力
2.1.1 玉米本身的潜力
从玉米本身生理特性看,属于C4(四碳)植物,其潜力很大。国外学者M.Tolenear 根据玉米的干物质生产特性和光能习惯估算,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配以优良杂交种,玉米产量最高可望达到31.38t/km2。据我们估算,关中灌区夏玉米的光能潜力可达 27.75~33t/hm2。美国H.Warsaw巳已于 1985年在 0.5hm2地上创造出了玉米公顷产23.22t世界玉米最高纪录。山东李登海用自育紧凑型玉米于1989年创造了公顷产15.14t的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省玉米所玉米栽培课题组1991年种值的0.17试验田玉米公顷产亦达到 15t,因此可见玉米增产的潜力很大。
2.1.2 科技潜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普及率低(30%~40%),科技成果在玉米增产中的作用小(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影响了玉米增产潜力的发挥。如化肥的利用率和灌水利用率仅为30%左右。据分析,如果采用科学施肥技术使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每公斤纯养分可增产 10 kg,增加1t的纯养分,相当于扩大1.33~2.67 hm2土地。采用渠道防渗和喷灌技术可节水30%~50%。增产10%~30%。
2.1.3 平衡增产潜力
我省玉米生产虽然长期处于一个发展很缓慢,低而不稳的发展过程,但仍然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尽管全省玉米平均公顷产低于4.5t,但公顷产超过6t的县份不少,大面积公顷产超过7.5t的地块也不断涌现。关中灌区夏玉米亩产千斤百万亩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高陵县1.33万hm2夏玉米1994年公顷产已达到9.08t。扶风县揉谷乡张中村69.33 hm2夏玉米自1989年种植紧凑四玉米掖单12号、13号等优良品种,实施高产栽培技术,公顷产连续6 a超过 9t。旬邑县 1989年推广的 473 6 hm2地膜春玉米平均公顷产达到9.82t,最高达到17.94t/hm2。从技术角度看,我们既有春夏玉米亩产吨粮的经验,又有亩产600比高产县的典型,只是地域发展的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