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欢迎访问广东工业大学《测试技术》

《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欢迎访问广东工业大学《测试技术》
《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欢迎访问广东工业大学《测试技术》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汽车工程系 课程代号: 学分:2.5 总学时:40H 课程类别:选修考核方式:考查 基本面向:机械、材料、车辆 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对测试过程和测试系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学会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功用; 2、了解常用传感器及其调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掌握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条件; 4、掌握信号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的频谱概念,掌握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了解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了解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原理; 6、了解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掌握典型非电量参数的测试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大学物理学》、《电工电子技术》,还要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另外要学习某些相关的专业课知识。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绪论 介绍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测试系统基本组成及功

用。 第一章信号及其描述 介绍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几种常用典型信号的频谱,随机信号及其特征参数。 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征 介绍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系统不失真测试的条件,一、二阶系统的静动态特性。 第三章常用传感器 介绍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介绍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第四章信号调理、处理和记录 介绍电桥、滤波器、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数据处理和信号分析 介绍数字信号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方法;介绍信号的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第六章典型非电量参数的测量方法 介绍机械振动、应变、力、转矩的测量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 五、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应重点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数据处理和信号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难点是:建立明确的频谱概念、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等。 六、学时分配 章次授课内容理论学时 绪论绪论2 第一章信号及其描述6 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征6

动力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大纲 《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Thermal energies & Power mechanisms Measurement and Experiment Technology 学时/学分:40/2.5(其中含实验4学时) 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A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汽车工程学院、车用动力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它系统完整地阐述了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测试系统和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内容。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测量仪器的基础知识、误差分析理论和传感器原理等;第二部分分别叙述了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的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和功率、流速和流量、液位、气体成分分析、振动和噪声等的测量方法、测试系统、所用仪表原理、测试结果分析,以及一些现代测试技术和相应的测试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掌握测量设计的基本知识,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掌握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的主要参数的测量技术。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 概述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发展概况、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分类、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仪器在瞬变参数测量中的动态特性、测量仪器的动态标定和工程中的测量系统简述。 2. 误差理论及应用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误差的来源与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及处理手段、可疑测量数据的剔除、随机误差的计算、传递误差。 3. 试验设计与数据整理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有效数字及其计算方法、试验数据的图示法、回归分析与经验公式、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简述。 4. 传感器的基本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霍耳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 温度测量

2021广东工业大学控制工程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今天有时间说一下考研相关的东西。 对于政治,我基本上是跟着李凡老师下来的,不过一点视频也没看,完全是靠着他的那些本书和卷子。《政治新时器》是需要看的,像他说的看一章做一章题,《政治新时器》我差不多是看了两遍,习题册则是做了三遍,政治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也就是一天两个小时那个样子,因为政治题做起来比较顺手,前期就是反复刷题,巩固。后期的话押题卷都会出来,今年好像老师也压得特别准,不过我没做过他的。一定要做完整的试卷,至少是把单选和多选完整的做几遍。选择题多做是非常有意义的,押题卷里面很有可能就合在正式考试里面出现。 至于大题,对于有点基础的同学最后一个礼拜拼命背基本就差不多了。因为一套卷总共就那么五六道大题,把押题卷中的大题背熟就可以了。 政治一般而言是拉不开多少分的。复习的好的考完也大多是70左右,而复习一般的也能够有个60分左右,基本上过线是没问题的。去年的话,大题的答案都是在题干里面,今年估计不会这样了。 英语:从小到大英语就是保命项目,底子比较好,所以在复习时候没有投入太多时间。我的英语是在9月份开始复习的。前期看了《一本单词》和它的配套视频,其实个人觉得这个课程对于语感增强很有作用,因为时间原因我只看了高频词汇部分,个人觉得如果跟我一样准备的比较晚的同学,可以只看高频词汇,认真背诵三遍以上。另外大家也可以看看《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这里边对考研高频词汇也进行了总结,非常不错。差不多到10月可以开始做真题。我是先做了英语一的真题,建议底子好的同学可以先做英语一的真题,除了作文,其他都可以写。底子差的同学,做英语一AB篇就可以啦,最重要的不是做题,而是重复做题!!!!。把每篇文章都要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样也提高了翻译和写作的水平。另外,在考试前半个月可以开始准备你的作文模板,大小作文各准备一篇。模板不要抄网上现成的,一定要自己整理,整理一篇适合自己的模板,同时也要背一些高级的句型,类似主动语态尽量写成被动,定语尽量写成从句,掌握两到三个高级的句型是作文拿分的亮点。如果实在总结不出来的话,蛋核英语的总结模板可以参考一下。另外蛋核英语微信公众号和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这两个公众号挺不错的,里面有不少干货,大家可以搜索一下相关公众号。 专业课: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故障诊断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选修课(专业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执行学时:24学时 一、本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作用 (一)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研究的内容为机械系统动态信号处理与分析及以上内容在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分析与识别。在本课程中,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与判断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的状态的技能,并了解掌握故障诊断知识的更新及发展动向。 (二)基本要求 1 、从进行机械故障诊断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出发,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知识: (1)机械系统动态信号处理与分析方法 (2)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3)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4)齿轮箱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5)红外检测技术。 (6)润滑油样分析。 2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所以实验课是达到本课程教学要求和使学生经受工程技术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开设实验应不少于6学时,重点为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振动信号的测试与分析,典型故障信号的分析与故障判断。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 讲课学时的分配: 概述 1 学时 信号分析方法及应用 3 学时 机械故障诊断依据的标准 2学时 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描述及故障分析 2 学时 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2学时

齿轮箱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2 学时 红外检测技术 2学时 润滑油样分析 2 学时 实验 6学时 总讲课学时 22学时 考试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的重点、先进性、实用性和特点 本课程属专业课,与前设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衔接紧密,并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有关振动噪声、力、温度等参量的测试及状态判断中。 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机械故障诊断基础》课程从理论、方法到应用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要求本课程的讲授要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结合新理论、新方法及新的使用领域,使学生了解前沿动态。 三、授课大纲 概述 课程的内容、方法。诊断信息的来源、获取,典型故障示例,学习方法。 第一章信号分析方法及应用 1、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2、时域与频域的转换。 3、时、频域信号中蕴涵的信息分析。 第二章机械故障诊断依据的标准 1、故障诊断的绝对判断标准 2、故障诊断的相对判断标准 3、故障诊断的类比判断标准 4、几种判断标准的选用及判断实例。 第三章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描述及故障分析 1、转轴组件的振动机理 2、转轴组件的振动原因识别 3、现场平衡技术 第四章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1、滚动轴承失效的基本形式 2、滚动轴承的振动机理 3、滚动轴承的振动监测及故障判别

广东工业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 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A. 工业生产。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A. 平展型。 B.波浪型(翻卷型)。 C.漫烟型(熏蒸型)。 D.爬升型(屋脊型)。 4.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气体的密度。 C.尘粒的粒径。 D.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重力除尘装置。 B.惯性除尘装置。 C.离心力除尘装置。 D.洗涤式除尘装置。

6.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 cm。 B.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 cm。 C.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关 系。 B.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 式。 C.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 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颗粒雷诺数Re p < 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 1 v Re p v 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500 v Re p v 2X 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颗粒雷诺数Re p w 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是对吸收过程 不利的反应。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25001 总学时:48学时(讲课38学时,实验10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测试技术是进行科学研究、验证科学理论必本可少的技术。本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补充,广博的理论性和丰富的实践性是本课程的特点。本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合理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常用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将其结果提供给观察者或输入给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的频谱结构的概念;掌握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并能正确地运用于测试装置的分析和选择。掌握一阶、二阶线性系统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3、了解常用传感器、常用信号调理电路和显示、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够较正确地选用。 4、对动态测试工作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于机械工程中某些参量的测量和产品的试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1、本课程的学习中,特别要注意物理概念,建立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比较完整的概念。 2、本课程教学中应突出理论内容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应用,可将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在主要内容讲解结束后,可考虑安排一次测试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如转子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课堂讨论,讨论内容涉及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3、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实验,从而受到应有的实验能力的训练,获得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完整概念,并初步具备处理实际测试工作的能力。实验学时应不少于8学时。实验大纲见附录。 4、建议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将内容尽可能利用Matlab进行演示。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机、电结合较紧密的课程,需要的知识面较广,涉及数学中的“积分变换”、“概率统计”知识;涉及物理中的电、磁、声及振动内容;涉及电工学中的“谐振”、“相敏检波”等典型电路。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 1、理解测试技术的作用、任务、内容和特点 2、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

广工-车辆-某次大物作业

13-7,一个动量为p 的电子,沿题13-7图示方向入射并能穿过一宽度为D ,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区域,则该电子出射方向与入射方向的夹角α为(C) (A) p e B D 1c o s - (B) ep BD 1sin - (C) p eBD 1sin - (D)ep BD 1cos - ? 解:电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偏离角度?即为其轨迹所对应圆周角,易知:R=Be p ; 所以p eBD =?sin ,所以答案是C 。 13-9,单闸半圆形线圈半径为R ,通电流I 。在均匀磁场B 的作用下从图示位置转过30°时,它所受磁力矩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D ) (A)IB R 241 π,沿图面竖直向下 (B)IB R 2 41 π,沿图画竖直向上 (C) IB R 243π,沿图面竖直向下 (D)IB R 243π,沿图面竖直向上 I B 解:转过30°后,磁矩的方向与B 夹角为60°,所以,B ×m M =,所以IB R M 24 3π= ,由右手螺旋定理知,方向沿图面竖直向上。

13-16,一截面形状为矩形,面积为S 的直金属条中通有电流I ,金属条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B 的方向垂直金属条的左右侧面,如图所示。则金属条的上侧面将积累电荷,载流子所受的洛伦兹力m F = nS IB 。(设单位体积的载流子数为n ) 解:此题中,pvB F m =,nqvS I =,所以,结合两式可得:nS IB F m =。 13-29,如图所示,一带电量为q 的粒子,以速度v 平行于一均匀带电长直导线运动。设导线单位长度带电量为λ,并载有传导电流I 。粒子应以多大速度运动,才能使其保持在一条与导线距离为a 的平行直线上? λ v I q 解:分析题意可知,导体周围有电场和磁场,且二者相等时符合题意。 qE F e =方向沿径向向外 q v B F B = 方向沿径向向内 且有: a E 02πελ= a I B πμ20= 所以由二者相等可得,I v 00μελ=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easure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四年学制),是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机械制造领域,无论是在机械系统研究过程分析还是机械自动加工控制系统中,工程测试技术应用及其普遍,所以掌握必要的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对做好机械制造专业的工作尤为重要。 2.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非电量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常用的传感器、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测试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测试目的选用合适的仪器组建测试系统及装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动态测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位移、振动、温度、力、压力、噪声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掌握计算机测量系统、虚拟仪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了解掌握新时期测试技术的更新内容及发展动向,为进一步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物理学上的电磁学理论知识、控制工程基础中的系统分析方法、电工学的电路分析理论。 2.要求掌握电工实验独立动手能力和仪器的操作能力。 3.掌握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检测技术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能应对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测试系统设计以及传感器的选型、调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初步形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研究对象为机械工程中常见动态机械参数,主要讲授有关动态测试与信号分析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选择与使用。为后续专业课、选修课有关动态量的实验研究打基础,并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有关振动噪声、力、温度等参量的测试中。 1.从进行动态测试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出发,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知识: (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重点阐述建立明确的频谱概念,掌握信号强度的表达式、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功率谱密度函数及应用和数字信号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白波形图、频谱图的含义,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读取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 (2)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部分:掌握系统传递函数、频响函数以及一、二阶系统的静动态特性的描述及测试方法,掌握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条件,并能正确运用于测试装置分析和选择。

广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和答案

1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装 订 线 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试卷 ( B ) 课程名称: 控制工程 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2011 年 12 月2 日 (第 14 周 星期 五)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卷得分 评卷签名 复核得分 复核签名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自动控制系统按输出变化规律可分为 、 和 。 2、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360 ()56 s G s s s +=++ ,其零点为 ,放大系 数为 ,极点为 、 。 3、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几种典型的实验输入信号为: 、 和 。 4、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 5、 和 总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 6、根据校正环节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校正可分为: 、 和 。 7、采用PI 校正,系统的稳态误差 ,但相位裕度 ,稳定程度 。 二、(10分)求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R 2 C R 1 u i u o

2 三、(10分)通过方框图的等效变换求取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s )/R(s ),并绘 制主要步骤的方框图。 +_ +_ + _ () C s () R s 1 G 3 G 2 G 1 H 2 H + 四、(10分)已知某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0 ()10 G s s = +,试求()1x t t =+时该系统的输出()y t 。 五、(10分)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32 2550 ()5K s G s s s += +。当系统的输入信号 为2()10x t t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六、(10分)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1 k G s s = +,当作用输入信号()3cos(230)i x t t =-时,试求系统的频率特性及稳态输出。 七、(10分)试绘制传递函数40(5)(2) ()(40) s s G s s s ++= +的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八、(10分)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已知) 2)(1(2 )(++= s s s G ,试求闭环 系统的传递函数,并用Routh 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时的K 的取值范围。 1 21 +s 1 -K )(s X i - + ) (s G + + () Xo s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编号:B002D150 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Modern Measurement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总学时:32(其中实验学时:8) 学分:2.0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测试技术,了解现代测试技术过程中GPIB、VXI等程控仪器的数字接口,以及PXI等自动检测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开发、应用现代测试系统的能力。 本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讲授、讨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以电子测量、检测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课程为基础。讲授过程中需结合控制接口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智能仪器、网络测试技术等内容,综合地进行分析,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应用智能仪器进行信号检测及分析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现代测试技术概述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意义。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了解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分类。 了解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 了解自动测试软件平台技术。 第二部分总线接口技术 教学重点:GPIB总线结构及接口设计。 VXI总线组成及通信协议。 PXI总线规范及系统结构。 教学难点:VXI总线通信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GPIB数字接口的发展及基本特性。 掌握GPIB器件模型,掌握数字总线结构,理解接口功能及其赋予器件的能力。 理解GPIB专用LSI接口芯片实现接口功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课程设置的目的及开课对象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对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与分析方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0学时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念 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及发展动向,技术的定义及应用。 重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和现场认识教学相结合。 (二)传感器的特性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响; 重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的性质。 难点:工艺计算与平面布置;微机联网控制系统。 广度:本章主要讲述传感器特性的基础知识。 深度:主要讲述传感器的特性,不涉及复杂的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强化实际操作。 (三)电阻式传感器 1.电位器式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 2.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3.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重点:理解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性能特点,了解其常用结构形式及应用。 难点:线性与非线性电位器的测量原理,应变片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406016 二、课程名称:岩土工程测试技术Geotechnical Testing 三、学分、学时:1.5学分、34学时 四、教学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六、先修课程:材料力学、土力学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课程性质:必修课。 作用:增强学生对岩土工程测试理论的认识,获得土体常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分布范围,了解岩土体常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工程设计的作用,掌握岩土工程常用现场测试方法。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增加试验技能,培养学生遵守规范的习惯。 八、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要求的经常使用的岩土现场的测试理论、方法和测试仪器,了解岩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的关系和分布范围。 第1章绪论 §1.1 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1.2 本课程在岩土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1.3 岩土工程测试、检测及监测技术简介 §1.4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第2章测试技术基础知识 §2.1 测试的一般知识

§2.2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2.3 常用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2.4 监测仪器的选择和标定 思考题 第3章岩土的原位测试技术 §3.1 概述 §3.2 静力载荷试验 §3.3 静力触探试验 §3.4 野外十字板剪切试验 §3.5 动力触探 §3.6 扁铲侧胀试验 §3.7 岩土体现场剪切试验 思考题 第4章地基加固的检验与检测 §4.1 概述 §4.2 主要的地基加固方法及适用条件§4.3 各类地基加固的检验与检测 §4.4 工程实例 思考题 第5章桩基础的测试与检测 §5.1 概述 §5.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S636Q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层次及学位课否:专业拓展实践课程 学时数:16 学分数:1 执笔者:田秀君编写日期:2004年6月 一、教学任务和目标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实验》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实验在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涵盖了现代分析仪器的基本理论、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使用大型仪器,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深化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环境检测等分析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一)实验内容及要求 1.ICP光谱法测定饮用水中总硅 熟悉顺序扫描光谱仪操作,掌握用单元素测定程序测定微量元素,了解ICP光谱分析线的选择和扣除光谱背景的方法,学会获取扫描光谱图。 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镁 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构造,熟悉原子吸收光谱操作条件的选择,掌握标准假如法测定元素含量的操作。 3.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了解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掌握研究显色反应的一般方法,学会测定未知试样中的铁含量。 4.正丁醇-环己烷溶液中正丁醇的测定 了解红外光谱仪的一般结构,掌握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的技术,熟悉红外光谱法进行纯组分定量分析的全过程。 5.利用气-固色谱法分析O2、N2、CO、及CH4混合气体 了解气相色谱仪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功能,理解气-固色谱的原理和应用,掌握气体分析的一般方法。 6.液相色谱法分析果汁中的有机酸 了解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熟悉液相色谱仪器的基本操作,掌握选择最佳分析条件的方法,了解液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7.水中pH、PNa值的测定 了解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熟悉pH计、PNa计的基本操作,掌握水体中pH、PNa的测定方法。 8.气质联用(GC-MS)定性分析有机混合物 了解GC-MS分析的一般过程和主要操作,熟悉GC-MS分析条件的设置,掌握GC-MS数据处理方法。

09《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及仪器》课程教学大纲韩东太

课程编号:0805210617TIPE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及仪器》(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of Power Engineering) 课程教学大纲 48学时 3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及仪器》是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常见热工仪器仪表的原理,掌握温度、压力、流量等热工参数的测量方法,了解数据采集、传输和显示技术,熟悉热工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创新实践动手能力。 二、适用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了解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和测量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掌握常见热工参量的测量方法及使用的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 1. 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测量的基础知识,仪表组成及分类,测量的误差和不确定度,随机误差的统计处理,系统误差,间接测量中量值的估计,测量不确定度估计,仪器的质量指标,测量器具的标定。 2. 温度测量 测温的物理基础,热电偶测温的物理基础,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种类及结构,电阻温度传感器,接触测温方法讨论;辐射测温仪表,测温仪器的标定。 3. 压力测量 概述,液柱式压力计、弹性压力计,电气压力测量,压力表的选择和安装与故障分析,压力表的使用和校验。 4. 流量测量 概述,节流流量计,速度流量计、容积流量计,其他流量测量计简介。 5. 水位测量 水位测量的意义,连通器式液位计,压差式水位计,电接点水位计;水位测量的其它方法。 6. 气体成分分析

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2014版)

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硕士(含:专业学位)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按学院、学科排列) 全校合计: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含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无一级学科授权的二级学科博士点0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3个(含自设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无一级学科授权的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 硕士专业学位3种,(工程硕士点17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 B A)、工程管理硕士)统计日期2014年01月01日学位点管理单位 (学院)一级学科点二级学科点一级学科点二级学科点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003.09) 机械工程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996.09)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2006.01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1998.06) -2006.01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1993.12) 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2006.01)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1998.06) 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080204车辆工程 (2006.01) 080204车辆工程 (2006.01) 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0802Z1工业工程 (2006年自设) 0802Z1工业工程 (2006年自设) 工程硕士点2个) 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080801电机与电器 (2006.01)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2006.01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03.09) 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08080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2006.01) 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2006.01) 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080902电路与系统 (2006.01) 工程硕士点2个)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000.12)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986.07)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2011.03) -2006.01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998.06) 081103系统工程 (2011.03) 081103系统工程 (2000.12)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011.03)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006.01) 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 (2011.03) 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 (2006.01) 轻工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1化学工程 (2011.03)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1化学工程 (2006.01) 博士学位授权(获得授权年月)硕士学位授权(获得授权年月) 硕士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点:085201机械工程(1999.09) 085236工业工程 (2002.05) 控制科学与工程 (2011.03) 硕士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点:085207电气工程(2005.06) 085210控制工程(2001.04)

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是机械大类专业的平台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传感器测量原理、测量信号处理方法和计算机测量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掌握温度、力、压力、噪声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 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概论、信号分析基础、传感器测量原理、测试系统基本特性、计算机化测试系统和常见物理量测量与应用几部分。学完本课程应具有下列几方面的知识:(1)掌握测量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明白波形图、频谱图的含义,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读取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 (3)掌握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能针对工程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 (4)掌握温度、压力、位移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 (5)了解计算机测试系统的构成,知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绪论(2学时) 介绍测试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和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信号分析基础(8) 包括信号的分类,信号波形分析、频谱分析、相关分析原理与应用。 第三部分传感器测量原理(8) 介绍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四部分测试系统特性(4) 介绍测试系统基本组成,测试系统的静态、动态特性,不失真测量的条件。测试系统特性的评定方法。 第五部分计算机化测试系统(10)

包括传感器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与解调,等信号调理方法、A/D、D/A转换过程和采样定理,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计算机虚拟仪器技术。 实验 8学时 1.波形合成与分解,波形图、谱图的识图 2.输送线模型多传感器综合应用(红外、光电、铁磁等) 3.环境监测(烟雾、酒精、温度、湿度、亮度、噪声等) 4.转子实验台模型转速和振动测量、现场动平衡 合计 32+8学时

广东工业大学物理2考试试题考试试卷

广东工业大学试卷用纸,共 页,第 页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装 订 线

广东工业大学试卷用纸,共 页,第 页 5 面积为S 的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分别带电量±q ,若不考虑边缘效应,则两极板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A)S q 02 ε. (B) S q 022ε. (C) 2022S q ε. (D) 2 02 S q ε. [ ] 6 两个薄金属同心球壳,半径各为R 1和R 2 (R 2 > R 1),分别带有电荷q 1和q 2,二者电势分别为U 1和U 2 (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现用导线将二球壳联起来,则它们的电势为 (A) U 1. (B) U 2. (C) U 1 + U 2. (D) (U 1 + U 2) / 2. [ ] 7 四条皆垂直于纸面的载流细长直导线,每条中的电流皆为I . 这四条导线被纸面截得的断面,如图所示,它们组成了边长为2a 的正方形的四个角顶,每条导线中的电流流向亦如图所示.则在 图中正方形中心点O 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 (A) I a B π=02μ. (B) I a B 2π=0 2μ. (C) B = 0. (D) I a B π=0 μ. [ ] 8 对于单匝线圈取自感系数的定义式为L =Φ /I .当线圈的几何形状、大小及周围磁介质分布 不变,且无铁磁性物质时,若线圈中的电流强度变小,则线圈的自感系数L (A) 变大,与电流成反比关系. (B) 变小. (C) 不变. (D) 变大,但与电流不成反比关系. [ ] 9 在圆柱形空间内有一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如图所示.B 的 大小以速率d B /d t 变化.在磁场中有A 、B 两点,其间可放直导线AB 和弯曲的导线AB ,则 (A) 电动势只在AB 导线中产生. (B) 电动势只在AB 导线中产生. (C) 电动势在AB 和AB 中都产生,且两者大小相等. (D) AB 导线中的电动势小于AB 导线中的电动势. [ ] 10 在康普顿效应实验中,若散射光波长是入射光波长的1.2倍,则散射光光子能量ε与反冲电子动能E K 之比ε / E K 为 (A) 2. (B) 3. (C) 4. (D) 5. [ ] I I a

仪表和控制工程专业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东北石油大学-电子科学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仪器仪表工程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南昌大学-环境化学与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仪器仪表工程 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西南石油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仪器仪表工程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仪器仪表 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机电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085203 仪器仪表工程 的招生信息,共找到 33 个研究生招生机构招生此专业,详细信息如下: 招收此专业的院校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东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 ·江苏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南昌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厦门大学·燕山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中北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重庆理工大学 085210 控制工程 的招生信息,共找到 101 个研究生招生机构招生此专业,详细信息如下: 招收此专业的院校有: ·安徽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东华大学 ·东南大学 ·福州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河海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黑龙江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华东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济南大学 ·江南大学 ·江苏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南昌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开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青岛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