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感染创面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烧伤整形科贾赤宇
写在课前的话
感染不仅侵蚀组织阻碍创面愈合,而且可导致脓毒血症和其他并发症,必须认真处理以消除致病菌、促进组织新生。
一旦皮肤损伤,发生感染后,创面有不同程度的渗出及脓性分泌物,感染严重时还可有组织坏死。
感染后的坏死组织逐渐发生液化、溶解,最终以脓液的形式排出。
感染创面的坏死组织下藏匿着大量细菌,坏死组织成为细菌的培养基。
细菌在坏死组织中及深部大量繁殖,如不清除,不利于感染的控制。
因此,感染创面需定期进行“换药”,即清除创面的脓性分泌物,切除失去生机的坏死组织,以利细胞生长、形成健康的肉芽、组织形成、上皮细胞生长、覆盖创面直至创面愈合。
如:烧伤后创面感染,就需定时更换包扎敷料。
创面感染可来自:伤员自身皮肤或创面残留的毛囊汗腺中存留的病菌;伤员的口、鼻、呼吸道、肠道的病菌;周围环境的污染,包括接触性污染,床垫、被服、敷料、器械、工作人员等。
创面感染接触是主要的细菌来源之一,因而对创面要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使接触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尤其是在烧伤后最初的2周内,在创面尚未干燥结痂,创基的肉芽组织屏障尚未形成前,更应加强创面隔离措施。
烧伤创面感染常见的菌种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等,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现已很少发现,而真菌、病毒感染脓逐渐增多。
侵袭性感染除使感染扩散至创面深层及四周组织外,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成为败血症或广泛的创面脓毒症,但目前对创面感染是否向周围侵袭尚缺乏确切的临床指标。
创周蜂窝组织炎明显;创面潮湿,色泽暗晦,有出血点,创缘无上皮生长,严重者,创面发黑,有出血坏死斑;皮片生长不良,甚至已存活皮片又有腐蚀现象。
肉芽组织暗晦,也可有破坏的“虫蛀”现象;若焦痂未脱落,焦痂可发黑、凹陷,但外观也可无异常,必要时应行焦痂开窗探查;痂下菌量计数有一定参考意义,每克组织菌量超过10万时,应予注意,但菌量只能反映细菌情况,还应结合临床表现予以全面考虑。
示例1:(下图)
某烧伤患者创面,可以看到创面表面有大量的坏死组织未脱落,脓性分泌物多,而且创面恶臭。
示例2:(下图)
一个双下肢及会阴部的创面,可以看到部分焦痂已脱落溶痂,但尚有未脱落的痂体存在,创面分泌物多,味道大,可以看到有些坏死斑形成
示例3:(下图)
一电击伤烧伤患者,可以看到,右手已完全的干性坏死,上肢有部分的肌肉发生坏死,创面恶臭,有坏死斑,患者高热,白细胞高。
示例4:(下图)
术中切下腱组织深层部分肌肉也发黑,明显的坏死。
预防创面感染极其重要,然而对于不同程度的烧伤、烧伤不同时期的创面,其处理是否有所不同呢?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创面感染的处理原则,感染创面应充分引流,尽可能及早去除坏死组织,及时完善地予以覆盖,对血循可以达到的创面,感染如创周蜂窝织炎,可考虑全身应用敏感的抗生素。
对血循环不易达到的焦痂下坏死组织与坏死肉芽创面等,除加强伤员抵抗力外及全身应用抗生素,可考虑局部用药,如10%的甲磺灭脓霜、1%的磺胺嘧啶银霜等以降低菌量。
浅Ⅱ度创面感染时,应将感染的水疱皮全部去除,并以淋洗、浸洗、浸泡、湿敷等方法引流去除脓汁,创面多可自行愈合。
感染严重的病例可用抗菌药液,如某抗菌中草药等,或者10%甲磺灭脓、1%磺胺嘧
啶银等湿敷或半暴露。
创面感染,若焦痂、痂皮已开始自溶脱落时,则以脱落或剥痂或脱痂的方法,有计划地尽快去除痂皮或焦痂,并及早进行皮肤植皮,封闭创面。
在感染创面湿敷时,应强调创面清理。
对于侵袭性感染创面的湿敷要慎重考虑,若必须实施时要使用对创面菌种敏感的中西药液,单纯应用盐水湿敷,有时可使感染扩散,甚至引起致命的后果,尤其是在绿脓杆菌感染时,在侵袭性感染时,也不宜作全身盐水浸浴,以防感染扩散。
在感染较重的创面,焦痂尚未完全脱落时,可考虑用10%甲磺灭脓的水火烫伤膏,10%的甲磺灭脓或1%磺胺嘧啶银或其他有效抗生素涂敷,以控制感染,促使坏死组织脱落,为植皮创造条件。
当创面急性感染已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创面分泌物已不多见,或已有肉芽形成,这种创面可使用亲水敷料覆盖包扎。
亲水敷料可以吸附创面的分泌物,又可保持创面的湿润,减少换药次数,亲水敷料可以大大延长换药间隔时间,减少换药的痛苦和麻烦。
对较长时间不愈合的溃疡及肉芽创面,采用暴露干燥甚至烤灯的方法使创面失去湿润的环境,不利于肉芽及上皮组织的生长。
对面积很大,创面感染严重而分泌物又多的创面,频繁的换药不仅是医生繁重的工作,同时也难以及时清除分泌物,如坏死性筋膜炎造成的巨大感染创面,分泌物多,采用创面真空负压包扎,即在感染创面放置海绵敷料,敷料内接有负压装置,在创面敷料外层覆以透明塑料薄膜,使创面与外界隔绝,创面脓液通过埋在海绵状敷料内的塑料管吸入负压装置的瓶内。
这样的创面内脓液可以持续吸除,从而保持创面相对较为清洁的状态,可以几天更换敷料,大大节省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同时也可减少患者的痛苦。
这种负压吸引使创面保持负压,有利于创面毛细血管生长,改善局部血循环,加速创面愈合。
烧伤感染是否有一定的操作程序?各操作步骤应注意什么事项?不同程度的烧伤感染其采取的步骤是否有所不同?
1、严格消毒隔离(见下图)
这是对感染创面进行操作时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特别是在放置深静脉插管时。
2、营养支持
对感染病人应及时除创面处理外,还要注意全身营养支持,提高其抵抗力。
3、正确处理创面
4、早期手术、去除侵袭感染源
5、合理使用抗生素
示例6:(下图)
这是术中,要彻底清除坏死的组织,可以看到已经到达筋膜表面,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以后,创面要进行反复的用大量的抗菌盐水进行湿敷以及冲洗,创面清洗干净以后进行及时的创面覆盖。
在选择抗生素之前,要重视细菌学分离、培养和鉴定。
要分离出真正的致病菌,取材十分重要,尤其是防止来自皮肤、咽部正常菌群污染。
培养出阳性的细菌并不一定都是感染的致病菌,尤其是从咽部和皮肤分离的菌株。
如何区别分离的细菌是污染、定植或真正的致病菌十分重要。
污染是取材或培养过程中混入的细菌,而定植是细菌栖息在人体某部位,并不一定导致感染。
要判断细菌是否有致病作用,要分析分离的细菌部位是否具有感染征象,分离的细菌与皮肤病发生发展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有条件应进一步分析不同细菌致病因子,并进行定量检测。
皮肤细菌感染中系统应用抗生素的指征,局部外用抗菌药物比系统用药显示有较大优势,但不
能取代系统用药。
系统性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皮肤细菌感染的适应证:
(1)存在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
(2)局部的皮肤感染如疖、脓肿等病变向临近组织蔓延。
(3)已确定或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征象而高度怀疑发生血行播散者。
(4)感染范围较大,病变部位较深,外用抗菌药物难以收到效果。
创面绿脓杆菌感染除来自外界接触或交叉感染外,伤员自身,如口、鼻、肠道的带菌也是一种重要来源。
通常绿脓杆菌污染创面后并不一定迅速繁殖造成感染,但如有下列条件之一,即可促使其发生。
①大量应用抗生素后,使创面一般细菌被抑制;②温暖、潮湿的环境,尤其是包扎、受压创面;③人体抗力降低。
创面被绿脓杆菌感染后多呈现绿色,或被覆一层绿苔,往往首先发现敷料绿染,并伴有特殊的恶臭味,若发展成侵袭性感染,尤其是伴有绿脓杆菌脓毒症时,创面肉芽组织和正常皮肤可出现出血坏死斑。
绿脓杆菌感染创面的处理原则:
1、关键在于预防。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早期要加强无菌管理,创面暴露好,避免受压,使其迅速干燥,以造成不利于绿脓杆菌生长的环境,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及早的创面用药,尽可能使创面的绿脓杆菌感染不发生或尽量推迟发生。
2、若包扎或受压创面有绿脓杆菌感染时,应改为暴露,并加强创面用药及翻身。
对于坏死组织少的表浅感染,可用10%的甲磺灭脓、1%的磺胺嘧啶银或0.1%庆大霉素溶液作半暴露。
也可以用消毒液,如新洁尔灭、洗必太、杜米芬、碘伏等清洗或局部浸泡。
但忌用盐水全身浸浴。
3、对于坏死组织较多的深层或侵袭性感染,可用10%甲磺灭脓霜、1%磺胺嘧啶银等,待感染控制后,将坏死组织切除或削除,并立即用自、异体皮覆盖。
4、绿脓假单胞菌定植在肠道,在皮肤上则属暂住菌。
在皮肤创面,尤其是溃疡处易生长繁殖,发生感染。
该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但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等敏感。
绿脓假单胞菌耐药性发展很快,可在1周内由敏感菌株变为耐药菌株,重复药敏试验并动态监测耐药变化十分重要。
烧伤的治疗,按照不同的分度有不同的方法,并且预防治疗后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预防感染是烧伤治疗中尤其要注意的并发症,只有处理好了烧伤创面,预后才能向好的
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