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气虚血瘀、阳虚痰 饮、阴虚痰热
3.病位——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 心—心主血脉,肺主治节—心肺相互协调→气血运行 通畅
• 心病→不能推动血脉;肺气治节失司→血行淤滞 • 肝—主疏泄,条畅全身气机 • 肝病→疏泄失职→肝气淤滞→气滞血瘀 •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血生化无源 • 肾—肾阴、肾阳为一身阴气、阳气之根本 • 肾阴亏损→心血失养 • 肾阳不足→心失温养 →心脉痹阻、胸阳不展→胸痹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
明德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
• 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结 构和/或功能异常,引起血管腔狭窄、痉 挛和/或闭塞,造成心肌缺血和/或梗死的 临床综合征,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CHD)。
• 中医中药治疗胸痹(冠心病)从汉代至 今积累了二千多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了 病因、病机、辩证、施治、理法方药独 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多种流派和治 法,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方药。它着眼整 体、辨证施治、重在调理、祛病治本、 治未病(预防为主)等理论为广大患者 喜爱接受,是其他医学不可替代的。
• 体力劳动、运动、脑力劳动均可诱发:如走急 路,上楼梯,上坡路出现胸痛是典型的劳力型 心绞痛,疼痛常发生于劳力当时,,且常在停 止劳动后很快消失。
• 5.年迈体虚
• 年老→肾气自半,精血渐亏→
• 肾阳虚衰→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心气不足,或 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痹阻不畅→胸痹
• 肾阴亏虚→则不能濡养五脏之阴→水不涵木→ 不能上济于心→心肝火旺,心阴耗伤→心脉失 于濡养→胸痹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1.寒邪内侵
•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 滞,寒邪伤阳→胸阳不展,

血行不畅→痹阻胸阳→胸痹
• 《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 阴得乘之。”
• 《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 乘阳位,而为痹结也。”
• 本病常因阳虚感寒而发作,如天气变化、骤遇寒冷而 卒发。
•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郁 化火→灼津为痰 →气滞痰阻→血行不畅 →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胸阳不运, 心脉痹阻→不通则痛
• 因肝气通于心气,肝气滞则心气乏,故 七情太过,是致病的常见原因。
• 4.劳倦内伤
• 劳倦、久病→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血亏虚 →心脉失养→拘急而痛
• 积劳伤阳→心肾阳虚→鼓动无力→胸阳不展, 阴寒内侵→血脉不畅→胸痹
4.病机转化——可由实致虚,或因虚致实
• 由实致虚—痰踞心胸→胸阳痹阻,日久不愈→ 耗气伤阳→心气不足、心阳亏虚

阴寒凝滞→气失温煦→日久寒邪伤阳→
心阳虚衰

淤血阻络→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日久
心气痹阻,心阳不振
• 因虚致实—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气滞血瘀

心肾阴虚→水亏火旺→炼液为痰

心阳虚衰→阳虚则外寒→阴寒凝滞
• 4.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观察心肌缺血发作时 ST段和T波改变,有助于诊断、观察药物治疗 作用及有无心律失常。
• 5.实验室检查:血脂:TC(5.7mmol/l)、 TG(>1.5mmol/l)、HDL-C(< 1.2)、TC-HDLC(<3.8 )、 apoAⅠ(<120mg/dl)、apoAⅠ/apob(1.4)
• 心阴不足→心火炽盛→下灼肾水→进一步耗伤 肾阴
• 心肾阳虚→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
以上诸虚—因虚致实→寒凝、气滞、血瘀、 痰浊→胸阳失运,心脉阻滞→胸痹
• 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因素:①性别、年龄;本病 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40岁以上;②遗传因素; ③高甘油三脂或高胆固醇血症;④高血压,不 论性别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有同样危险;⑤糖 耐量异常或糖尿病;⑥A型性格行为;⑦长期 从事脑力劳动者;⑧肥胖;⑨缺少运动;长期 吸烟;⑩精神压力
• 2.饱餐试验、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踏车运 动试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等心电图负荷试验, 有助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对劳 力型心绞痛有价值。
• 3.心脏超声心动图:依据节段性心肌动力 学异常改变,也可间接判断心肌缺血部位及程 度,同时可作为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 等的鉴别诊断。可检出室壁运动异常,心肌梗 死并室壁瘤、附壁血栓、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 二尖瓣返流、室间隔穿孔和心包填塞等。
• 6.其它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冠状动脉 造影和左室造影、血管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 别诊断。
四、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 1.辨标本虚实 • 发作期——标实——气滞、痰浊、寒凝、血瘀 • 缓解期——本虚或本虚标实——阴阳气血亏虚或
• 3.年龄:多见于中年以上发病。 • 4.诱因:劳累过度、抑郁恼怒、饮酒饱食、
感受寒冷等。
三、相关检查
• 1.心电图:能反映心肌缺血,特别是 疼痛发作时及缓解后两者心电图对比对 诊断有价值。根据ST段或/和T波的异常 变化来判断心肌缺血的部位及程度,同 时根据相应导联所出现病理性Q波及ST 段抬高的表现,来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
• 2.饮食失调
• 过食膏粱厚味,嗜好烟酒→损伤脾胃→运化失 健→湿→痰浊→上犯心胸,阻遏心阳→胸阳不 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胸痹
• 痰浊痹阻,留恋日久→痰阻血瘀,痰瘀互结→ 胸痹
• 嗜食辛辣醇酒厚味→湿热内蕴→湿郁成痰,热 郁化火→痰火犯Hale Waihona Puke 心胸→心阳被遏• 3.情志失调
•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布→痰浊
• 除了前2种患病危险因素个人无法改变,但 后7种危险因素却是可以通过调整个人生活方 式改善的。
(二)、病机
• 1.主要病机——心脉痹阻 • 2.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且常相兼为病 • 实—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阻胸阳,阻
滞心脉 • 虚—气虚、阴亏、阳衰(肺、脾、肝、肾亏虚)
→心脉失养 • 临床常相兼为病,或表现为本虚表实—气滞血
二、诊断依据
• 1.主症:檀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引 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 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胸闷胸痛一般几秒 到几十分钟即可缓解。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 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 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 2.兼症: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 喘息不得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