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统编版初三语文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

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共享公共单车项目“摩拜单车”在武汉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B.“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C.宜春举全市之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国锂都的建设。

D.据了解,今年饶州区栀子花旅游节推后,是由于今春的天气寒冷花期推迟。

3.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武汉的天气不停地变化,让人无所适从。今天还是艳阳高照,明天就可能是寒风凛冽,分分钟让你冻成狗。

B.春运伊始即逢大中专院校放假和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学生流、务工流相互叠加,客流高峰将呈现来得早、时间长、峰值高的特点。

C. 武汉首条BRT快速公交示范线----雄楚大道BRT,昨日启动实地模拟演练,标志该线路进入最后冲刺,有望月底正式通车。

D. 食无定味,适口为佳,美好语言的标准必须遵循两条:有效,悦耳。在人人想着创新的年代,自觉认知与坚守语言的底线,或许才能让我们的母语故乡变得更加美好。

4.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A、第一、第二句的意思是山川依旧,但石头城往昔的繁荣已空无所有。

B、第二句用拟人的手法写“潮水”,它拍打着城郭,仿佛也感觉到了古城的荒凉冷落,也默默地退去。

C、第三、四句中的“旧时月”、“还过”,点出明月也已失去往日的光辉,但它仍留恋故都过去的豪奢繁华。

D、全诗句句写景,但景物中处处流露作者对繁华易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含蓄蕴藉。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文化的生与死

费孝通

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

有“文化”。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群体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性。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同的人的生与死是有时间差的,生不同时,死不同刻,而不同时间生死的人,不同代际的人,会有共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个体的人生经验、知识、感觉、发现、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传递,可以变成别人的东西,保存在别人那里。一个人的生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会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可以传递给很多人。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分数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同时,由于各种信息载体(石刻、竹简、书本、磁带、光盘等)的存在,人们可以把这事记录下来,储存起来,留给后人,这样,即使一个社会真的消失了,一个文化中断了,但后来的社会,其他文明活着的人可以从那些很久以前死去的人那里学习各种知识——人和人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进行交流和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

文化传承中,有很多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继承的例子。比如我们今天经常说“西方文化来自古希腊罗马文明”,实际上,尽管古希腊罗马本来就属于欧洲,但他们的很多文化成就,并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生物性的后人直接传到近代欧洲的,而是通过阿拉伯人“转手”的。因为在中世纪,欧洲本身的很多古典文化的东西中断了,而这些东西保存在阿拉伯人那里,后来“文艺复兴”,欧洲人不是从自己的前辈手里,而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又“取回”了很多古希腊罗马人创建的知识。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像唐朝的诗人李白,是一个具有有限生命的人,而他保存在各种文献中的诗和诗的风格,则是“文化”。“人”是会消失的,但“文化”保留下来了,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传递,还能影响别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的土壤。

文化的传递,必须是一种历史过程,所有文化都必须是积累的,没有积累,没有超越生死、时空的这种积累,文化就不可能存在。

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理解文化,“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势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个个活着的个体的生活、思想、态度、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这套文化传统已经存在了,这个新的生命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这种由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历史性。

文化的历史性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传承的,更深层、更抽象的很多东西,比如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等,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进一步说,文化的传承,也同样包含了“社会”的传承。一个社会基本的结构,夫妻、父母、社区结构,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先人传下来的,是晚辈向长辈、后人向前人学来的。学习,继承中不断有修正和创新,但只有在继承中才可能有创新。没有一个社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是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比如,即使像美国这样一个“人造”的国家,其社会结构也不是从美国建立时突然开始的,而是来自欧洲的移民从欧洲移植过去的,实际上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和变体。

5.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人的群体性,文化就不会得以保存和传递。

B.一个人可以“不朽”,因为有文化的作用;一个社会可以不死,因为有文化的存在。

C.文化是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和知识财富,与个体的人生经验、感受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