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答题技巧ppt(共51张)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 PPT精品课件46(共51张)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 PPT精品课件46(共51张)

例2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 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 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遥指杏花村 。
• 句读 • “句”:语意已尽,需作较长停顿。 “读”:语意未完,需作小停顿。 • 文言断句旧时习惯上称作句读。
7
断句步骤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一、【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读读看,不用急着断句。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有一足信乎
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
/ /
/
/
/
/
/ /
/ /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 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 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 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 • • •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包括人名、官名、谥号等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 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 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 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 /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 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探究二: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ppt1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ppt1

2、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文章中的 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 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 “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 “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3、以注解文。 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 解题带来很大帮助。例如1991年试题中有一句 “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叔段、 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 “对于琅阝王邪 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
3.要注意通假字 4.要注意文中的词类活用 5. 要 注 意 文 言 不 同 的 句 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 装 句(① 谓 语 前 置② 宾 语 前 置③ 介 词 宾 语 前 置 ④ 介 词 结 构 后 置⑤ 定 语 后 置) 省 略句 6. 没 有 实 在 意 义 的 词, 可 以 不 译
翻译的方法 是留、换、删、补、调 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换):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 移(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
五、文言文的词义推断
(一)以字形推词义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总字数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形声字半旁表音,半旁表义,表义的称为“义符” 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依据通假推词义 文言文中存在着不少通假字的现象,这是我们解 词时推断词义的又一有利条件。 (三)依据词语结构推词义 汉语的构词是有规律的,有规律就有规可循,循 其规律推断词义,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原 文:“ 以 五 十 步 笑 百 步, 则 何 如?” 直 译:“ 如 果 五 十 步 笑 一 百 步, 那 怎 么 样?” 意 译:“ 如 果 那 些 逃 了 五 十 步 的 人 嘲 笑 逃 了 一 百 步 的,那 怎 么 样?” 意 译 法 的 优 点 是 使 译 文 通 顺, 便 于 读 者 了 解。 当 然, 意 译 法 只 是 加 了 一 些 必 要 的 词 句, 并 非 任 意 加 添 枝 叶。 人 名、 地 名、 朝 代、 年 号、 官 职、 书 名 等 专 有 名 词, 可 照 录, 不 必 翻 译。 2. 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 翻译的标准一是要做到“信”,即准确无误,忠于原文, 不随意增减内容和改变风格;二是要做到“达”,即文字 顺,要能充分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译文合乎现代汉语行文 规范;三是要做到“雅”,指文句流畅,具有文采,准确、 鲜明、生动,简洁优美。

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专页)

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专页)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专页)二、文言文阅读(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一:读懂选文选文多数是人物传记,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总结文章涉及到几个人,他们之间什么关系,每个人都做了什么事。

如果人物多且关系复杂时,可以单列一个人物关系表。

叙事性的文章要顺着原文事件的发展脉络理解。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不受其干扰。

参看最后一个文言选择题,对文章进行翻译。

有的时候可以跳出文章,按常理推断文章的发展或所讲的道理。

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1)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2)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3)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

二:答题技巧(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若是“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文言文中关于职务升降的词语: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常见职官的文言用词: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PPT1 (共20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PPT1 (共20张PPT)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如何读懂文言文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以“事件”为依据对*分层,理清*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对*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

梳理结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的框架与主旨。

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掌握*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对文意的分析必须综合全文,要结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关系。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

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1)*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的层次读一篇*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二) 答题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二) 答题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cùzhī)》)
删,意思发生变化,不是连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bùshàn)者而改之。(《<论语 >可六用则“》就)”替代,表承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hēi zhì)而白章。(《捕蛇者说》) 换,意思不变,表并列。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答题技巧
(jìqiǎo)
第一页,共38页。
高考文言文选文特点(tèdiǎn)及备 考Ⅰ体策裁略(t。ǐcái)―
Ⅱ史内传容类―一人(yī rén)多事,一事 多1人.一人多事。文章结构一般可以表述为:人――简历――性
格特点――事件①――事件②――事件③――事件④……
2.一事多人。文章结构一般可以表述为:事――缘由――人物①―― 人物②――人物③……结局。
语气助词往往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或是用在 句首引起某种语气,亦或用在句尾强调某种语气。
结构助词一般用在句中,连结句子中两个成分,起到 使句法清晰的作用。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语气词与其(yǔqí)翻译成的现代汉语对应 情况 表测试、商量语气――大概(dàgài) 还是:其皆出于此乎
去 思,来江口守空船 “去”
“去来”
偏义复合词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多谢”拆开后,“多”是“多多”,“谢” 表示感谢的
按原文应是“劝告”的意思,合起来应为 第二十四页,共38页。
客套话
文言(wényán)虚词题――辨词义、辨词 性、辨关系、辨语气―― “四辨”法。
辨词义――“一译二代(èr dài)” 看语境 辨词性――“前后(qiánhòu)搭 配”看语法
分别可以(kěyǐ)用“早”“背”“济”“悦” 第十九页,共38页。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古代诗词阅读
13
一、关于“形象”
14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 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 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而“感伤”。
15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
5
二、文言文断句
6
第二步: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㈠找标志性词语断句
7
1、找名词(代词):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断句时先找 出,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需要注意:文言文中的人 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 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10
㈢句子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要诀: 对、换、留、删、补、调
11
1、对——即对译、对换。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对译成双音实词。例: 天下 事 有 难 易 乎?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换――替换。 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到今天已经不用或不常用的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整体复习策略 课件28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整体复习策略 课件28张

“翻译文中画横线 13 句子”简答题(8分

“结合材料概括批 14 驳依据”简答题(3
分)
新高考Ⅰ卷文言文三年高考考点(2021-2023)比较
(三)文言文文本阅读
题号 年份
设题方式
考点
2021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 考考查学生理解、分析、 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 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2020年新高考I卷《左光斗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2020年高 考全国Ⅰ卷《苏轼传》)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yǎn)第二子也,无 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 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 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2017年全国I卷)
4.借助分析概括题目的选项信息,去理解文言文的信息。 “分析概括题”尤其是选出“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是其中一点,其他三 点都是正确的,可以借助其他三项正确的选项理解文章大意。
五、真题再现
一、人物传记先一般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①传主姓名、籍贯,出身(家庭情况)。 ②传主幼年品格、性情、能力等。 ③传主最初任职情况,进入仕途或担任将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对人物的评价或是对时间的概括,主旨的探究……
2023 年新课标 I 卷的文言文试题材料变以往单一文本为复合文本。材料由两段 文言文组合而成,分别选自《韩非子•难一》和《孔丛子•答问》。两则材料在内容上 紧密关联,聚焦于“赏罚”问题,展现了法家和儒家主张的差异以及两家立论驳论的 交锋,两则材料之间形成一种张力。

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幻灯片PPT

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幻灯片PPT

第二步:细读题目 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
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 以在这一步根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 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正确项。
特别提示:要善于联系已有知识,实现 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移。
2、利用好最后那道题
最后一题较难,但命题往往说有一项不符题 意,那么就是说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另外一项 的错误也往往是个小问题。那么通过看最后一题, 就能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往往事半功倍, 全文内容马上会成竹在胸。
第二段:〔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李密之降,关东地未 有所属,端请假节招谕,乃拜大将军,为河南道招慰使。即传檄州 县,东薄海,南捷②淮,二十余州遣使顺附。次谯州,会毫、汴二 州刺史已降王世充,道塞,无所归,计穷彷徨。麾下二千人粮尽不 忍委端去,端乃杀马宴大泽中,谓众曰:“我奉王命,义无屈。公 等有妻子,徒死无益。吾丐假设首,持与贼以取富贵。〞众号泣不 忍视,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行五日,饿死十四三。遇 贼,众溃,从者才三十余人,遂东走,撷鳖豆③以食。端持节卧起, 叹曰:“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纵其下,令去,毋俱没。会李公 逸守杞州,勒兵迎端。时河南地悉入世充,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 世充遣人以淮南郡公、尚书少吏部印绶召端,解所服衣以赠。端曰: “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非持首去不可见。〞即焚书及衣,因
〔4〕 “假设一人有疾,即合家避 之。〞
借句子构造推求词义。借助句子构造的分析,我 们可以确定一个词语的词性,进而推求该词词义。 如北京卷7题中的“假设〞。“假设一人有疾,即 合家避之。〞 “假设〞字,是做连词“假设〞还 是做代词“你〞。“假设一人有疾〞这一分句中, 已经有了主语“一人〞,因此可以断定,“假设 〞不可能充当主语,由此可以判断“假设〞 翻译 为“假设〞。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题 课件(共51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题 课件(共51张PPT).ppt
文言文高考专题
四类文言文实词卡卡 信息循环 高效学习
年份 2022 2021
卷别 新高考II 全国甲
全国乙
浙江 新高考I 新高考Ⅰ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翻译:禹数与语,其人勇
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实词:数、语、勇鸷、鲜
。”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实词:约车、宣言、孤国、阴 合 ①实词考查有两种方
一、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直接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但在文言文中 ,有些名词却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起修饰、限制作用。主 要有:①时间名词“日”“夜”“月”“岁”等作状语;②方位名词“ 南”“北”“内”“外”“上”“下”等作状语;③普通名词作状语。
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1)东犬西吠:_西__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手__ (3)良庖岁更刀:__岁__ (4)蝉蜕于浊秽:__蝉__ (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__舟__ (6)常以身翼蔽沛公:_翼___ (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席__、__包__、__囊____ (8)大石侧立千尺:_侧___
知识拓展
反训词
在古汉语中,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以表达出正反对立的
两个意思,这种词叫反训词。
这样的词语有:
①“沽”,买或卖; ②“置”,置办或放弃;
③“报”,报恩或报仇; ④“从”,跟随或率领;
⑤“纳”,收进或交出; ⑥“迁”,升官或降职;
⑦“市”,卖出或买入。
二 一词多义
卡卡
【词语的意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变化类型

高考文言简答题技巧训练ppt

高考文言简答题技巧训练ppt
四 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 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 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 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 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 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 笑也。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 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 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 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 之常钓家,率如是。
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 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 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 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 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 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 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 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 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 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 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 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 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 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 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 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 未尝能将兵也。 •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 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 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 法。”
• 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 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自知其 非者众矣,其不惑哉! • [注]①孙吴,指孙武和吴起,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 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 ( 选自《同学一首别子固》宋代•王安石 ) • 【注释】①子固:曾巩,字子固,江西南 丰人。北宋著名散文家。②正之:孙侔, 字正之,吴兴(今属浙江省)人。
提问:“同学”两字是本文的主脑, 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同学”含义 的理解是怎样的?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主观题答题技巧讲解PPT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主观题答题技巧讲解PPT课件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文章中对所提及的 人物的态度,是歌颂、赞扬、认同、怜悯,还是讽刺、贬斥 、反对、嘲笑;也包括作者对文中所叙述事情的态度,是拥 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专题复习 之文言 文主观 题答题 技巧讲 解(课 件)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专题复习 之文言 文主观 题答题 技巧讲 解(课 件)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专题复习 之文言 文主观 题答题 技巧讲 解(课 件)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专题复习 之文言 文主观 题答题 技巧讲 解(课 件)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答题步骤】 (1)回归文本,依循文章的事迹进行归纳。 (2)在草稿本上书写简单要点。 (3)在答题卡上醒目地写出“原因是”等字样 ,然后分条作答。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专题复习 之文言 文主观 题答题 技巧讲 解(课 件)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专题复习 之文言 文主观 题答题 技巧讲 解(课 件)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典题印证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刘正夫书(节选)
韩愈 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人。”曰:“古圣贤 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 。”又问曰: “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 ”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 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 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 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 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 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 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一 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 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 顾常以此为说耳。 韩愈在回复刘正夫的信中,针对“宜何师”有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实词分类复习+课件69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实词分类复习+课件69张


(
他实际上 ) 他实际上
②左· 右皆引试之( 近臣,随从) 近臣,随从
③所用不过· 三石( 不超过 不超过 )
④而终身自以· 为九石(
认为
认为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



此 弓 (的 强 度 )不少 于九石 ,除了 大王, 谁能使 用它?
___此_弓__(_的_强__度__)不__少__于_九__石__,__除_了__大__王__,_谁__能__使_用__它__?_____
士。
〖即练即悟〗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客有过(拜访)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冲),傍 有积薪(柴草)。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 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记取)言 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 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 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节下贤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勾践)自己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 (勾践)自己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士。
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
引申义的引申方式 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 或者相关联的关系。词的引申方式有两种: (1)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 申义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例如:
(2)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 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有密有疏。例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把握题】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 否张冠李戴,事件 的时间是否准确, 人物性格陈述是否 恰当,注意联系全 文。
问题:1.所选文章往 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 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 不必着急,放放先读 下文,也许过后自然 能明白,或者可以到 题目中去找答案。
2.解释不通的字词 往往可以考虑是否 通假或者活用 。
5.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 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 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 一般不允许意译, 要字字落实,忠实 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 中的每个字都落实 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 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 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 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 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 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 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
思路结构: 1.先理解翻译所学 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 的虚词。
2.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 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 上下文的关系。
3.借助语句的结构,看 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 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 中利用给出的高 中学过的另一句 子来推断文中句 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 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 排除部分选项。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 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 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 虑。
6.《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 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7.《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 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六王毕, 四海一;蜀山兀 ,阿房出 。
8.《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 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 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 心也。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1)、 两个语素意
义相对或相反
例一: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 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 取“深”的意义 例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 取“入”的意思
(2)、 两个语素意义
相近或相关
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 “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 取“园”之意 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 “国”之意
6.对理解文段起 关键作用的词句, 要联系上下文进 行推导。(标注 或划线部分 )
7.先认真阅读最 后一道有关内容 分析的题目,把 握文段主旨。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 1.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2.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 词(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
【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1.粗知全文 大意,把握文意的倾 向性。详知译句上下 文的含义。
2.逐字对应翻译, 做好 换、留、删、补、 调、贯。
3.抓住句子中关 键字词翻译,要 与上下文对应, 这些字词是得分 点。
4.注意词类活用、倒装、 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 分析, 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 系, 注意特殊句式。
一.高考选文标准:
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 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资治 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 《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 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 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 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 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
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高考文言文阅读阿房宫赋》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 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 2.《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 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 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将重蹈覆辙的
【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 能表现题干中要求 的人物性格的选项, 用排除法选择。特 别注意谁的什么性 格。
【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 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 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 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 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 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 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 等。
二.做题顺序: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 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 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 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 题。
三.阅读时应注意:
1.什么人? 2.做了什么事? 3.结果怎样? 4.为什么?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 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5.对文段中的 人名、 地名、官名、 物名、典章等 要尽可能地排 除。
3.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未雨
绸缪”。“绸缪”出自《诗经》
4.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 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 词义带进原文,通顺 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 释义往往是对的,干 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将该 词语的今义带进 原文,通则对, 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 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 翻译成同一个词。
文言实词题分类解析:
1.古今异义现象。 特点:古今字形相同
意义用法不同 易错原因:差别细微,易被忽视 常见变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感情色彩
变化,名称说法变化
例如:1.亲戚 今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 关系的家庭成员 古意:内亲外戚
语句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 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 , 隔离天日 。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 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 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 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