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设红外相机应注意哪些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设红外相机应注意哪些事项
目前,红外相机技术已发展成为陆生兽类、地面活动鸟类资源调查和监测研究的重要常规技术。
红外相机主要通过照片和视频来记录并获取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其群体大小、分布(相机位点信息)、拍摄照片数、行为(重点为活动节律)、生境(植被、海拔等)等数据。
这些数据有助于从种群、群落和行为等方面来分析野生动物在监测区域的基本特征。
然而,获得这些数据必须建立标准的红外相机调查规范要求,在布设红外相机时遵循相应的注意事项。
红外相机调查规范要求
统一的调查规范对掌握野生动物种群和群落动态的长期趋势极为重要。
红外相机调查规范的建立和执行主要包括4个环节:相机布设方案、监测计划实施和数据采集方案、数据管理方法以及数据分析方法。
相机布设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抽样方法。
抽样方案的基本原则应考虑独立性、重复性、连续性和可比性。
由于我国多数区域缺乏详细野生动物本底数据资料,因此近期需要首先对每个监测区的物种进行清查,并初步掌握它们的分布、种群大小和活动规律等,建立现存物种名录及其分布数据库。
因此清查方案应针对整个调查区域(如整个保护区),考虑区内的植被类型和海拔梯度,用GIS按平方公里制成栅格地图。
根据地形和路线分割成数个相机监测样区,其中每个相机监测样区最少40平方公里,即布设20台相机组成一个相机阵列,相机布设密度为1台/2 平方公里或1台/平方公里。
每个相机位点在每年旱季(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或秋冬季(温带区域)完成为期30天的监测。
在相机数量少的情况下,30天后相机组需要轮换到下一个监测样方。
制定野外相机布设计划,包括成立相机布设小组、野外布设、技术培训和相关后勤保障等。
红外相机所获得的照片和视频数据数量大,应建立规范的数据库和统一存档管理。
对于图像数据和相机位点的数据信息需要及时录入、存贮、备份,并上传到中心数据库,完成物种识别和其他信息(环境因子)的挖掘。
红外相机布设中的注意事项
相机的选择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自动监测相机的种类和型号非常多,相关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欧尼卡品牌红外相机,照片的清晰度越来越高、能拍摄且存贮更多照片、相机小型化、安装简便、照片数据实现即时网络传输等,为野生动物监测提供了更多方便。
选择相机时主要考虑触发时间、对温度的灵敏度、照片清晰度、连拍照片数、存贮卡容量、电池寿命和是否闪光等。
目前,被动式红外相机(所有部件可组装成一个小型相机),因便于野外携带和安装得到广泛使用。
另外监测样地的所有相机类型应尽可能统一型号。
相机参数调试
相机使用相机前,需要对相机的有关参数进行设置。
重要的参数包括日期与时间、拍摄模式、SD卡均需要格式化、时间间隔调为“1s”、连拍3张、照片编号、密码设置、灵敏度设置为“中”或“高”、定时为“关”等。
关于拍摄模式,对常规动物监测采用“照片”模式,便于照片数据快速处理,而采用“视频”模式则主要用于监测目标动物的行为。
调试时需要试拍2张~3张照片,以了解相机和SD卡是否能正常工作。
往往由2人调试,1人负责设置,
另1人负责核对。
相机布设规范
布设相机前对整个监测样方通过GIS制成1平方公里或1公顷的网格,预设相机位点通常为每个网格的中心点,打印在地图上。
根据监测区域的行走路线确定相机布设的路径,相机位点预设位置(经纬度)置入GPS导航仪。
通过GPS 导航找到预设相机位点,并以此位点为圆点,在20米为半径的圆内寻找合适相机安放位置(通常选择靠近动物痕迹或路径的位置)。
对实际相机位点进行确认后,重新记录相机位点的GPS信息。
布设时尽可能选择动物利用的兽径和水源附近。
相机前不应有叶片大的植物,要求地面灌草较少,尤其在植物生长季节需要特别注意灌草的生长,并尽量避开阳光直射。
可设置一些障碍,但注意预留动物活动的通道,保证动物通过相机前的时间最长。
相机捆绑在树干0.5米左右的高度,相机机头平行于地面。
安装前先拍摄1张照片,看是否能正常工作,安装和取卡(或回收)时,均需拍摄1张写有相机位点的信息(安装人、相机位点编号、日期)的“白板照片”,这非常重要。
注意记录实际相机位点的GPS信息。
多样性监测时不得使用诱饵或嗅味剂。
相机布设时注意隐蔽和伪装,防止相机被盗。
相机布设前后需要对相机情况和相机布设样点的有关信息进行详细记录。
相机(正常、失灵、损坏、被盗)和记忆卡(正常、损坏)要在布设和数据采集过程中记录是否正常工作。
技术培训和讨论总结
相机布设前后对参加野外相机布设队员进行培训和集中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布设前成立野外工作小组(3人~5人),确定小组长。
培训和讨论内容包括监测任务、相机布设要领、监测样方的地理位置、工作日程、工作纪律、后勤保障(食物、水、交通工具)、必备工具(GPS、指南针、相机、砍刀、背包、记号笔、铅笔、标签、通讯工具、地图、地形图、预设相机位点地图和记录表格)及其使用等。
此外,布设后应及时讨论并总结经验,提交相机布设工作总结。
相机的维护
为了延长相机的使用寿命,需要进行定期维护。
建议每次取卡或取回相机后应立即进行维护。
维护主要对相机进行干燥、清洁等。
相机不用时置于放有干燥剂(硅胶)的防潮箱内保存,任何电池都需要从相机取走(非常重要)。
内存卡取出,干燥保存。
相机布设尽量在旱季进行,雨季需要更多地维护以延长相机使用寿命。